• 沒有找到結果。

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阻礙因素與促進策略

本節主要希望經由瞭解與比較國內外學者對於研究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阻礙因素 為何及如何提供促進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有效策略,協助學校以做為今後各級學校在 推展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時參酌,瞭解其前因後果,並期望能根據綜合研究的結果,做 為編製問卷的主要依據,以真正地呈現問題的實用性,確實明瞭教師與家長兩者之間 不同需求、不同立場上的心境與想法,是否切中要害,並能針對盲點即時補救。

壹、阻礙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因素

由於社會環境急遽變化,參與心態、服務理念與投入態度…等因素影響,家長參 與學校事務的多樣化、多元化,產生相當不一樣的結果出現如下所列。

Amy(1993)的一項研究指出, 家長對教師的評價與他們對教師的溝通實踐知覺有高度 相關,而家長參與行為與他們對老師和學校的評價有所關連,當學校讓家長對其參與 有舒服感的印象知覺,將會提昇家長參與行為。在理解家長參與行為上,學校成員的 支持態度與實踐意願, 是影響父母參與與否的重要變項。

Mcbride & Rane(1996)則認為,雖然父親或其他重要男性家長的參與,對兒童的學前 或早期教育方案有很大助益,但男性家長參與的障礙因素仍較大,可歸納如下:

一、父親較害怕接觸不了解的環境。

二、方案人員對於父親的參與持矛盾態度。

三、負責人員大多由母親擔任。

四、不適當方案設計與傳送。

Pena(2000)在其「家長參與影響因素及隱喻研究」中發現:

一、家長的語言障礙、教育水準、文化背景及雙薪或須照顧小孩等因素會影響其 參與意願。

二、學校人員的態度(尤其是學校的領導者)與家長參與有極大的關聯性。

陳良益(1996)指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障礙包含了相關政策、法令、人力及經費等 的不當或缺乏,如學校中缺乏倡議的家長代表、未重視家長參與的評鑑及研究、家長 參與中缺乏明確的領導關係與角色模範、在班級、學校與教育行政機關之間獨立運作 等問題, 都屬於制度上的障礙。

詹志禹(1996)指出,影響家長參與之觀念為:

一、教師方面

(一)對家長持拒絕態度,視家長之參與為干擾。

(二)對家長持輕視的態度。

(三)對家長持自卑的態度,看不起自己。

(四)缺乏專業自信, 害怕家長的批評。

二、家長方面

(一)受權威主義之影響,害怕與學校的權威(包括教師與行政人員)打交道。

(二)不信任學校,害怕自己言行觸怒學校或教師;也不敢和學校談到子女的 缺點,以免影響老師對子女的印象。

(三)對學校懷有敵意。

(四)對學校信任,關心子女,但卻沒有行動。

(五)對學校保持疏離旁觀監控的態度,「看你學校怎麼做」。

(六)對教師專業自主權不夠尊重,誤認為自己學歷高於教師就是專業知能高 於教師。

(七)沒有「家長參與權」的觀念。

李志成(1997)在其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實證研究中發現,家長未能參與學校教育的 主因在於時間因素,由於家長自身也有工作,無法與學校上課時間相配合,而學校作 息又難以改變,此一困境一直是家長參與難以突破的。

林天祐(1997)認為

一、教師擔憂被家長批評、不知如何讓家長參與、本身個性保守不知如何與家長 應對與缺乏人際溝通的技巧等因素,會對家長參與有直接的影響。

二、學校氣氛與學校政策是影響家長參與的兩大因素。學校將家長參與視為干擾 或協助,以及是否能配合家長的時間與之聯繫,皆影響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 意願。

方慧琴(1997)調查臺北市二千多位家長對參與學校校務活動的研究發現:家長的性 別、教育程度、子女數等背景變項會影響家長對參與學校事務的看法。

林明地(1998a,1998b)、侯世昌(2002)的研究指出,如果老師和行政人員不知道如何 讓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恐懼家長參與,對之存有負面態度或認為參與效益低落,將會 阻礙家長參與的運作。

洪麗玲(1999)研究指出,阻礙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教師與家長對家長參與的理念不同。

二、家長過於忙碌,沒有時間參與學校事務。

三、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能力與技巧不足。

四、教師與家長溝通協調的技巧不足。

五、教師要處理的事項過多,家長參與對教師而言是額外的負擔。

六、教師擔心專業形象受損。

七、教師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擔心被家長批評。

八、學校的氣氛令家長感到不自在。

九、目前的家長參與計畫,不能符合家長需求。

十、法令對家長參與的保障不夠。

十一、學校沒有輔導家長會、諮詢委員會等家長參與組織的成立。

吳璧如(2000)研究指出,學校教師與行政人員缺乏有關家長參與方面的訓練,是常被 提到阻礙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因素之一,由於缺乏訓練因而對於家長與學校教育人員 的角色產生許多迷失,也缺少與家長溝通、合作所需的技巧,因此建議教育當局,應 加強職前教師之家長參與情意面的培養、加強實作及經驗取向的教學策略。

鄭佳玲(2000)於「台南市幼稚園教育家長參與之研究」中亦發現:家長與教師之間建 立雙向溝通管道、幼稚園提供教師或家長有關家長參與的資訊,是促進家長參與的最 有效措施。

楊惠琴(2000)於「國小資優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中發現:資優生家長不能 或不願意參與學校教育的原因之一是:學校舉辦活動的時間家長無法配合。

吳烈洲(2001)研究指出:影響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因素為:

一、法令因素

(一)參與校務決策人數不足,無法發揮實質力量。

(二)每年人事異動,降低參與績效。

二、行政因素

(一)學校對家長意見的重視程度。

(二)學校開放參與機會的多寡。

(三)開放參與時間的合適度。

(四)行政運作透明化的程度。

(五)班級家長會受重視的程度。

三、人員因素

(一)校長的辦學理念。

(二)行政人員的態度、觀念、溝通能力。

(三)學校相關人員的配合度。

(四)教師平常工作分忙碌,難以抽空從事親師交流。

(五)教師績效。

(六)教師的個性、態度、觀念影響家長參與學校事物的意願。

(七)教師缺乏適當的引導方法與溝通技巧,不知如何讓家長參與。

李淑芬(2002)將阻礙家長參與學校行政決定的因素歸納為:

一、法令因素

(一)法令對家長參與學校行政決定的保障不夠。

(二)缺乏家長參與學校行政決定的政策或指導方針。

(三)參與的項目不能符合家長的需求。

(四)教育行政機關沒有將家長參與學校行政決定的成效列入學校評鑑之中,

是家長參與學校行政決定的不利因素。

二、行政因素

(一)學校的氣氛令家長感覺不自在或不受歡迎。

(二)家長參與學校行政決定徒具形式,形同背書。

三、人員因素

(一)學校行政人員與家長對於家長參與學校行政決定的理念不同。

(二)學校行政人員對家長參與學校行政決定的認知不足,而不希望家長參與。

林美惠(2002)的研究發現,高雄市教師及家長均認為

一、教改動態的掌握是影響家長參與校務的因素之一。

二、學校行政措施、學校氣氛、時間的配合是影響家長參與校務的因素。

三、親師關係與互動、個人能力、教師的理念等因素會影響家長參與校務。

佘豐賜(2002)將阻礙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因素歸納為:

一、行政因素

(一)學校的氣氛令家長感到不自在。

(二)目前法令或計劃對家長參與的規範不夠明確。

(三)學校沒有輔導家長會、班親會等家長參與組織的成立。

(四)學校缺乏一個家長辦公或休息的場所。

二、人員因素

(一)校長對家長參與的理念態度不夠正確。

(二)教師與家長對家長參與的教育理念不同。

(三)教師工作繁忙,家長參與對教師而言是額外的負擔。

(四)教師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擔心被家長批評。

三、家長因素

(一)教師與家長對家長參與的教育理念不同。

(二)過於忙碌,沒有時間參與學校事務。

(三)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能力與技巧不足。

(四)家長不了解學校辦學理念,難以有效參與。

(五)家長間缺乏有效的成長互動方式。

侯世昌(2002)歸納之前的研究,指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障礙可從「制度」、「人員」

二方面來加以探討,其中人員包含學校和家長層面。

一、就法令制度層面言

法令未臻健全、家長缺乏參與學校教育的管道。

二、就學校層面言

校長不願分享決策的權力、學校科層體制的保守性、教師及學校行政人員的 價值觀與態度不正確、教師對學生的控制性仍大。

三、就家長層面言

家長的觀念與態度未改變、時間與工作的影響。

利百芳(2003)在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個案研究中發現:

一、學校未積極主動宣導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學校篩選家長參與校務的項目等。

二、教師對家長參與存有戒心、教師欠缺人際溝通的技巧,無法與家長作良好的 互動等。

三、家長方面的參與障礙除了有家長的時間無法配合、家長的個性內向害羞、家 長參與的能力不足或專長不符學校所需等個人因素之外,家長團體缺乏有力 的領導者,使家長資源閒置、無法有效的整合利用,也是家長參與效果不明 顯,而使許多家長放棄參與的主要原因。

上述是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最主要的障礙,影響所及廣泛,涵蓋了家長、教師及學 校行政三方面,若無法恰當處理,對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提昇學校效能的美意將大打折

上述是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最主要的障礙,影響所及廣泛,涵蓋了家長、教師及學 校行政三方面,若無法恰當處理,對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提昇學校效能的美意將大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