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寂寞的消費者:以四種人際關係的不滿足作探討

(Differencial Scale Loneliness)中的前三大類型作為指標,並且加入社群網站 的使用頻率,從上述四大項目作為評斷受訪者的類型,最後,再以這四大項目 的寂寞程度高低進行分數的加總,以此來看,寂寞程度的高低與消費頻率是否 呈現正相關。

Schmidt 的第四類屬的社區關係,改成為社群網站的關係,即受訪者使用社群 網站的頻率多高,並且多半使用社群網站的什麼功能,從中瞭解受訪者內心中

Peplau & Perlman(1982)在探討寂寞時,也強調個體會因缺乏親密關係而感到 不滿足,因此,寂寞的情緒往往較容易發生於單身狀態的個體,而此次受訪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Ᏸ

Na tiona

l C

h engchi U

niversity

並且有一位目前雖有交往的對象,但也表示在還未有女朋友之前,幾乎極少有 人真正了解他的心情:

另外,訪問沒有交往對象的單身受訪者中,他們也表示自己是渴望擁有親 密關係的連結:

G:對於感情的事我比較主觀,例如在別人看來可能可以很 match,但我不覺得 的話,很難有進一步的動作,雖然我一直很想要結婚。

在訪問過程當中,受訪者除了提及自己的感情狀況外,研究者也從消費受 訪者與內部夥伴的口中得知,其他未受訪的門市熟客當中,有部分也是處於獨 自居住的狀態:

K:李杯杯(伯伯)跟我講說,他住在夜市末端,他是說他一個人住在那邊租 屋,他有一個女兒嫁到荷蘭,跟老婆分居,不過會一週見面一次,他說自己的 個性就是…很大方就變得很亂,導致他老婆就住在另外一邊,因為可能有時候 會有爭吵,所以他就乾脆一個人住一間,反正都已經老了,小孩都已經長大 了。

SC: Amanda :「Betty 你不要欺負章先生啦,他這麼老了又沒有女 朋友,還一個人住,你不要欺負他啦!」

二、友誼關係(Friendship relation)

在 Schmidt 的研究中發現,友誼的關係對於個體的寂寞感受而言,相較於

• 國

立 政 治 大 Ᏸ

Na tiona

l C

h engchi U

niversity

K:我最常就是跟我那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從國中認識到現在,但他有女朋友 之後,就要排開時間。

朋友關係的表現除了展示在數量的廣度上,還包含交誼的深度,例如有受 訪者表示,自己雖然有很多朋友,不過每個朋友都只知道「一部分」的他,所 以稱作「他們」,當他們全部在一起時,才會了解「真正的我」:

M:我真的沒什麼朋友知道我內心的想法,想要什麼、渴望什麼,但當然有些 朋友知道一個面向,另外一個朋友知道一個面向,當他們湊在一起的時候,他 們才能了解我,當然不是一個人,是「他們」。

D:嗯…對我來說朋友是有分等級的,有些朋友可以當一輩子,有些事情可以 跟他說,有時候這個不行,我會分的很詳細。假設我有三個朋友,我有10 件事 情,可能我會跟這個人講 3 個,另一個講 3 個,我不會把全部事情告訴同一 個,可能10 件事會有一件會留在心理,我不會講,所以,每個朋友實際上都只 知道一部分的我。

總結來說,受訪者在朋友關係上,雖不致於沒有朋友,但是大多數的人 表示自己的好友就那兩三位,並且有些或許因為工作和求學緣故,好朋友平時 並不在日常生活的周遭,只是偶爾約出來吃個飯、聊個天,故平常日子當中大 多時間是一個人為主,這可反映出為何受訪者供常進入星巴克消費時,多半是 獨自前往,而沒有與友人同行的重要原因,即在生活中較缺乏知己的陪伴。

三、家庭

!!!!!!!!過去許多關於寂寞的研究都曾指出,家庭關係的好壞影響著個體的寂寞程 度,因為家庭一向被視為人格養成最重要的起點,因此個體會受到家庭成員的 互動關係的頻繁程度,以及家庭所營造出來的氣氛所影響,例如 Bowman

$%&'()* 在她的寂寞分類量表(Differential Loneliness Scale; DLS)中的統計發 現,家庭關係與寂寞程度的關聯性是比較低的,但這是相較於愛情與性,以及 中,其子女在未來比較容易感到寂寞(Hojat,1982; Hojat & Borenstein,1990;

Shaver & Hagan,1989),而這部份在此次研究的受訪對象中可以發現,有些受 訪者表示自己與父親關係較為疏離,而相較之下,與母親的關係比較好:

• 國

立 政 治 大 Ᏸ

Na tiona

l C

h engchi U

niversity

G:我從小就是好的事情會跟我爸媽說,不過像是遇到挫折的時候,就不會讓 他們知道,因為他們會覺得書念得好應該就沒什麼問題,我希望他們看到的就 會覺得我可以。

J:我小時候跟我爸比較多話,可是長大之後,不知道為什麼就沒什麼話可以 說,而我也不會找我媽說心理的話,都是我媽抓著我一直說,有時候我會覺得 很煩,但基本上我還是會聽,不過不太會講,因為我從小到大都是沒什麼會特 別和爸媽講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的人。

C:我從小就很少和我爸媽聊天,因為我們的家庭模式就是這樣子啊,就是大 家相安無事,就只是..覺得不需要一直講話啊。

在親子關係中的訪談,可以發現受訪者與父母親的互動關係,表面上看似 和諧,但真實的狀況是,受訪者多半選擇隱藏自己內心中的想法,或是日常生 活中所遭遇到的負面問題,與其說是怕父母親擔心,不如說怕父母親無法接受

「真實的自己」,故選擇只說好的不報壞的,除此之外,在訪談過程當中,研 究者發現受訪者大多數仍與家人同住,他們並非全部獨自居住在外,但受訪者 卻與父母親的互動與交流不高,像是陳先生說的「大家相安無事」,或是像郭 先生雖然工作之後改與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但他也表示說,自己完全不會和爺 爺奶奶聊天,就像是「雖然不是獨自居住,但卻像獨自一人居住一般」的生 活。

(二)手足關係:

在家庭關係上不僅只有個體與父母間彼此有互動,它同時也包含其他的家

的寂寞感的潛在因素(Rubenstein & Shaver,1982),例外像是國內的研究也指 出,手足關係越「親密」, 則受試者之寂寞程度越低;相反地,手足間的「衝突」

對面(Face-to-Face)為主,可是自從有了網路,人們可以藉由 E-mail、Skype 來與周遭的人進行互換資訊交流的行為,並且過去幾年曾經有盛行一陣子的

「網路聊天室」,讓人們在深夜感到寂寞時,只要點開網路即可向網路另一端 的陌生人傾吐心事,或者,藉由部落格(Blog)來分享自我的生活和心事,前 兩者的互動相對於傳統面對面的方式,具有較為高度的匿名性(Anonymity),

此特性對於一些身分較為特殊的人,例如同性戀者或是邊緣人而言,它提供一 個安全的交流空間(McKenna & Bargh 1998, Frable 1993, Jones et al. 1984),

而當 2004 年開始,所謂的社群網站:Facebook 又改變了過去流行一行的聊天室 和 部 落 格 的 互 動 形 式 , 它 的 匿 名 性 較 低 , 並 且 大 家 都 可 以 在 個 人 塗 鴉 牆

(Wall ) 上 張 貼 自 己 想 說 的 話 , 或 是 資 訊 , 它 同 時 也 結 合 聊 天 室 ( Chat Room)的功能,可以即時與在線的朋友交談互動,這種形式有別於過往的網路 聊天室,主要交談的對象是以陌生人為主。事實上,Facebook 創造了一個交流 互動的平台,在這裡人們可以在此平台上,盡情的發表言論,以及和朋友分享 生活中的大小事,並且可以藉由觀看其他人的狀態和留言,或是以「按讚」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Ᏸ

Na tiona

l C

h engchi U

niversity

就如同McKennas and Bargh (1999)研究指出,網路的使用動機除了自我表述 外,還可以從網路交流中與他人進行互動,以此獲取認同和形成人際關係,例 如本次訪談中,幾乎每一位受訪者都有 Facebook 的使用習慣,有些甚至是每天 都掛在線上,並且經常性的張貼個人動態消息,而他們表示會想要發表動態,

一方面是想要獲得他人的關注和回應,另一方面也可抒發自己的情緒:

J:我每天隨時都上 Facebook,然後一定會讓狀態是「上線」,而且我常常一天 發文十幾篇,我很喜歡發動態消息,不過我不太常看別人的動態,我通常都在 上面寫我現在在幹嗎,什麼都發,如果說為什麼我會這麼常上 Facebook,我想 可能是因為….想要為了獲得別人關注吧!

K:我幾乎白天在家都掛在 Facebook 上,每天 po 文大概二到三篇吧!就寫心 理的話或好笑的東西這樣子,而且我覺得po 文一方面是有朋友在看,那你朋友 會回應,那你會覺得很好玩,你不是說po 文要炫耀自己什麼的,你只是一個空 間表達這樣子,包含你要跟別人做互動,你可以在這裡貼東西交朋友,就可以 分享自己喜好和興趣。

E:我平時每次空閒就會看一下 Facebook 中別人的狀態,我也會每天 po 文,不 過就一句話,有時候 po 文是因為就很想罵人,但你不想直接跟他講,而且在 Facebook 上會有些朋友的 po 文還滿好笑的。

有些受訪者表示自己並不常發表動態消息,而使用 Facebook 真正的用意 是,可以從朋友的動態發文中,得知一些消息,或是有趣的資訊,另外,朋友 也可以大概知道自己目前的狀況:

G:我很常使用 Facebook,如果不忙的會也會 po 文,它很像以前的無名, 我 會用 Facebook 是因為讓人家知道我還活著,用了這個就把無名關了。其實一開 始我還滿排斥他的,因為我認為他是交友網站,後來是身邊很多朋友用,用了 一方面讓人家知道,偶爾會想知道我朋友想幹嗎,應該是很常想要知道現在這 個朋友怎麼樣。

• 國

立 政 治 大 Ᏸ

Na tiona

l C

h engchi U

niversity

M:我機會每天都會上 Facebook,一方面是 catch up 別人的更新,雖然可能跟 我沒什麼關係,但人總是會想要窺探人的隱私,他到底在幹嗎的這種慾望,就 會很自然而然變成一種習慣,而且我覺得我是一個渴望跟別人有所連結的人,

所以如果把Facebook、Man 和 Skype 關掉的話,我真的會很痛苦。

D:我每天都上 Facebook,我有時候會 po 文,有時候不會,但是像有些人會什

D:我每天都上 Facebook,我有時候會 po 文,有時候不會,但是像有些人會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