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對實務之建議

研究者認為環境取向非營利組織是現今社會的必需品,在提倡環境保育的 時代氛圍下,提升組織競爭力是必須的,在眾多環境取向非營利組織,如何針對 自己所欲影響之對象特性與需求,作出市場區隔、製造差異是重要的。研究者根 據研究分析,作出以下針對環境取向非營利組織領導的實務運作提出以下建議:

壹、 發展團隊領導的運作機制

環境取向非營利組織多半需要大量志工參與、協助,組織的人員組成多半 以志工為主,專職人員的數量較少,故組織領導層級人員亦由志工擔任。相較於 專職人員,志工擁有組織外維持家庭生活、生計等等事務,無法如同專職人員般 的投入,故減少志工領導人所承受之壓力,是使志工持續參與組織運作的因素之 一。

團隊領導機制的運作,是決策上由一個領導團隊負責,而非一人決定。在此 機制運作下,領導者承擔的業務量減少,亦不必獨自一人做出組織重大決策,而 是藉由一群人、一個團體共同溝通、對話及討論之後產生決策。如此一來,領導 團隊能夠共同承擔決策的成敗,不須由單一領導者各自承擔,有助於志工的持續 參與。

除此之外,多數非營利組織招募志工的策略,其一為議題取向,利用社會公 眾對特定議題的關注,配合議題的於媒體的曝光度,號召大量志工參與組織事務,

如反核四議題的操作;其二為明星光環,利用領導人之魅力號召群眾,參與非營 利組織的運作。但議題熱度退燒、明星領導者退位,該組織運作是否無法繼續?

對於組織所關注之議題是否無法延續?皆是非營利組織領導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團隊領導機制之下,組織較不容易產生明星領導者,不會因擁有明星光環的個人 離開組織之後而造成組織運作不順,增加組織永續發展的機會。

貳、 建立良好的組織文化以支撐組織願景

共同願景的塑造在任何組織都相當重要,有願景組織才有前進、發展的方向。

非營利組織是一個「經營人」的團體,所以建立正確且適當的共同願景,對非營 利組織運作而言,更顯重要。非營利組織的參與者多半是工作之餘,想對社會盡 一份回饋之心,若待在一個毫無願景的組織,勢必影響社會公眾參與之意願。

領導者利用建立共同的價值、信念和目標,來引導組織成員行為,凝聚團體 共織,促進組織的進步與發展。在共同願景下,每個人要有發揮所長之處,使其 感到成就感。當他有成就,就會願意去嘗試。此外,設法將願景轉換成一個平台,

任何人都可以在這共同願景平台之下,發掘各自的舞台,如此能夠使願景得到更 多數人的認同,領導者更能夠帶領組織專注於社會問題之上。

擁有良好的組織文化支撐共同願景的關鍵,雖組織文化需要長時間累積、形 成共識,並內化至組織每位參與者心中,但建構良好的組織文化是領導者必然之 領導行為。優良的組織文化能夠使組織發展,維持在同一軸線之上,無論組織領 導者如何輪替,既定的文化同樣能驅使組織向前邁進,就算領導者思維保守,無 法在當下社會環境下有所作為,內化至成員心理的組織文化同樣能夠驅使組織緩 慢朝共同願景的方向發展。

環境取向非營利組織若能把創造優良組織文化以支撐共同願景作為領導策 略,組織領導者將可運用以內化至心理的組織文化,塑造共同願景,讓組織成員 能參與組織運作,便可輕易使組織轉動,促進組織作為,擴大公眾影響力,即使

更換領導者,組織亦能夠穩定發揮其作用力。對於組織參與者本身,因共同願景 與優良組織文化之下,在配合組織運作下,志工仍有各自發揮所長之空間、舞台,

使組織與志工情感上產生連結,故組織能創造優良組織文化以建立共同願景,對 於志工參與深化與組織發展皆具有一定幫助。

參、 透過外部連結以創造組織獨特價值

非營利組織資源有限,往往須透過政府補助才能維持,但由於當今社會經濟 環境蕭條,政府財政吃緊的情況下,減少了對非營利組織的補助。但非營利組織 仍可透過與外部結合,將組織間的資源共享,達到組織目標。

由研究個案可發現,非營利組織的營運已無法固守舊有的形式,唯有「創新」

才能使順利組織發展,創新並非組物質上的創新,而是指作法、想法、甚至技術 上之創新,在政府財務緊縮的狀況下,非營利組織應展開其他組織資源來源,透 過外部連結,配合師法企業的創新思維以創造與其他組織的差異性。

由於社會風氣、世界潮流影響下,環境保育議題受到社會公眾關注,此時,

環境取向非營利組織不應該閉門造車,適時與外界連結。社會創新的作法就是必 須跨越多重的社會界限,然後努力爭取讓更多的人、更多的組織、跨國組織甚至 企業團體,有機會在社會網絡中產生連結,透過社會創新的方式或策略,改善組 織體質。

善用社會創新思維,當所處的社會環境產生問題,此思維即可扮演一啟動裝 置的作用,平衡社會體系中的不協調,使組織能夠爭取更多外部連結,將組織間 資源共享達成組織目標,也藉由外部連結擴大組織規模,創造與其他組織間的差 異性,形成其他組織無可取代的地位。

肆、 組織變革應順應自然

環境取向非營利組織與道家思想中所著重自然的想法類似,尊重自然是環境 取向非營利組織的最高指導原則,若組織不以尊重大自然為優先考量,那麼組織 所提倡的議題,都只是枉然。在面對自然保育議題的同時,環境取向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與變革,也應順應自然而為。

道家思想講求「自然而為」,凡是順其自然,任其發展,忌試圖以人為之力 量去改變萬物之天性,中國人自古師法自然,這不代表一定要歸隱山林或是成天 遊山玩水,徜徉在大自然之中,而是想法、作法應順應自然。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或是明知難為而為之的作法與想法,太過刻意籌劃某些 事務,可能會耗費組織更多資源。若能順應自然、順應社會環境的潮流,放棄激 進式的變革,採無為之為,做出適當且幅度不大,或是讓組織機制自然運作而產 生改變,組織變革必定可以更順利完成。

伍、 領導意識中加入整體思維

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複雜且混亂的時代,世界上各個角落一直興起許多新的 衝突與矛盾。在全球化的帶動之下,任何在地發生的問題,會迅速擴及衍生為整 個地球的問題。儘管創新的知識與及最先進、最進步的科技在背後支持,但當我 們遇到突如其來或是難以想像的組織問題時,我們仍就無能為力。

其實,解決這些組織在轉型時發生的問題,最關鍵因素並不是問題本身,或 是問題如何形成;而是我們該如何整體的、共同的去與問題本身做連結,進而從 這些問題中,找到其發展的可能性。若組織領導者能夠擁有整體的觀念,以組織

整體和社會整體的觀點看待問題,那麼他們將能看到困境中的契機與契機中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