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伍、 團隊領導的制度 ─用團隊領導確保荒野永續發展

第三節 核心領導群的領導歷程

荒野保護協會已有18年歷史,由於協會成立之初(1995年),環境保護議題 尚未受到社會大眾關注,荒野保護協會為促進公眾參與、吸引更多社會大眾能夠 多加參與環境議題,不斷致力於自然教育推廣、自然棲地的保育、社區推廣的生 根,及志工組織的推動。為了促使公眾能多加參與環境保育,荒野採「生態經營」

方式:加入協會的會員,若對某一特定議題有興趣,則可成立志工委員會,深入 參與該議題。經過將近20年發展,荒野保護協會志工組織拓展至擁有解說教育、

兒童教育、親子教育、特殊教育、推廣講師、綠活圖發展、自然中心發展、棲地 工作、鄉土關懷、原住民、學術及研究發展、國際事務與資訊管理等13個委員會,

超過一百個以上的次級志工組織,並在全國各地擁有十個分會,有著多達一萬多 個會員家庭,甚至有三個海外分會,是全國會人數最多的生態保育團體。

但數量龐大的志工群組,造成荒野保護協會組織橫向連結不足,13個委員 會多半採取獨立進行,跨群組的連結較少。有鑑於此,核心領導群期盼能以不同 的領導策略,加強組織間橫向連結,並透過不同的培訓方式及專案計畫,創造志 工參與的深度以及廣度,並拓展公眾參與。本節試以團隊領導整體帶動、發展志 工兩階段培訓、創造志工參與深度及廣度和社區連結公眾參與這四個面向,探究 荒野保護協會核心領導群之領導歷程。

壹、 利用團隊領導帶動組織整體協力─透過專案計畫實行跨群組作業

荒野保護協會擁有數量龐大的志工群組,其中包含13個委員會,以及超過 一百個以上的次級志工組織。志工數量之多,為全國生態保育團體之冠,大家不 斷齊心致力於自然教育推廣、環境議題的參與、自然棲地的保育、社區生根等等,

於不同的地區、時間、面向、範疇拓展環境保育觀念。能夠有如此龐大的組織規 模,歸功於協會成立之初所設定的使命──建立一個「人人皆可貢獻的志工參與 模式」,並給予志工極大自由操作空間,使志工群組能夠獨立且快速的發展。賴 榮孝理事長訪談時表示:

其實我們最初定義的志工,是加入會員,而且對解說有興趣、對推廣演講 有興趣、對志工運作有興趣、對攝影有興趣也可以,你都可以組一個團隊,

找一群人,自己玩也可以,擴大去影響也可以,當然我們比較期待他可以 擴大影響,所以我們有時一、二個志工群組,那些都是志工自發性組成的。

早期的那群人,他是會員,付出時間,去學習、成長、分享和服務,當然 他們也就是志工,組成了志工群組,每個群組都會有一個召集人。(S3, 2013)

給予志工群組自由的運作空間是源自於荒野的文化,林金保秘書長於一次 推廣講座中提到荒野的志工群組的發展模式如自然生態一般,自由生長、發展甚 至是沉寂,組織不會去干涉;議題較為成熟時群組就較為茁壯,議題較無法引起 共鳴時,群組就自然萎縮,就如同這個大自然荒野一樣,沒有刻意,但總有他的 運行之道。身為常務理事,同時也是資深志工的張菁砡也認為:

你看荒野有十幾個群組,比如說有人開始覺得想關心海洋,覺得海洋很重要,

但是只有少數人也是不夠阿,所以就會有人幫你吆喝吆喝,如果有一群人,

那就開始做,就讓你做起來;但是如果時機不成熟,就可能慢慢凋落。其實 我們有很多群組就是這樣長過又停下來,長過又停下來,就很像自然法則啦!

該長得、時機到了就讓他長,時機沒到就、氣不對,那也沒辦法。所以就很 像這樣的生態管理,比較順應大家的tempo。(S1, 2013)

但經過了18年的發展,荒野保護協會已成為會員人數高達2、3萬,志工人 數更是不計其數的龐大組織,在環境教育、棲地守護或是環境保育等等議題上,

成就有目共睹。隨著知名度提高,影響力增強,所背負的社會責任就越大,社會

公眾對於荒野保護協會所能夠的作為期待就更大。但由於協會中志工群組時常各 自努力,反而削弱了組織整體的力量。

我們會被很多環境圈的志工來問說:「為什麼某組織人這個少,但是做的還 算有聲有色;荒野越來越大,好像有些東西,越做越小?」(S6, 2013)

對於組織績效未能如社會公眾所預期,核心領導群歸結出原因,認為是組 織橫向連結不夠。正如賴榮孝理事長所言,志工有興趣的項目,會自行成立委員 會,以執行那一方面的服務,整個組織並未能展組織整體力量,呈現單打獨鬥的 狀態。藉由訪談以及《2012荒野保護協會成果報告》中可發現,藉由某些專案計 畫,核心領導群試圖以組織整體運作模式,將核心領導群中「團隊合作」的領導 意識傳達至組織基層,企圖打破志工群組單槍匹馬的窘境。以下以專案計畫介紹 方式,了解荒野保護協會核心領導群如何領導組織促進橫向連結。

一、淡水河左岸綠色走讀計畫─團隊領導概念落實專案計畫

(一) 活動內容

「淡水河左岸綠色走讀行動」始於2011年起,為協會與花旗銀行 共同攜手之淡水河左岸守護五年計畫,從在地關懷出發,探索淡水河 人文與自然生態的環境變遷,思索人與環境的倫理關,並於自然生態、

人文歷史、永續生活等主題的多元面向的體驗學習,融入綠色生活地 圖的概念與實作課程啟動綠色生活思維,找尋永續生活的綠色行動。

透過綠色生活地圖及生態教育的課程,有助於加深參與的學生及 民眾對淡水河左岸的環境與資源的瞭解,並期望在加深與土地情感之 後,對於該地區環境未來的發展能夠有更符合永續的想法。藉由綠色

生活地圖繪製成果的推廣活動,例如在學校或是社區舉辦成果發表,

除了讓當地居民透過活動,進一步的認識其環境資源,進而加入成為 守護環境的志工之外,更藉由公開的活動,邀請下一階段的推廣目標 族群進行活動觀摩,為計畫未來執行的目標、志工招募鋪路(荒野淡 水河左岸計畫2012年度計劃書,2012)。

(二) 對組織內部的影響─成功發展組織橫向連結

「淡水河左岸走讀活行動」是荒野保護協會與花旗銀行共同合作 的專案,目的在於培養出特有的在地情感,啟動人們在生活中具體實 踐環保,以達成生態永續的目標。

荒野保護協會習慣以志工群組承包的方式,將一活動或是專案交 由特定志工群處負責,但此專案透過跨群組方式,於組織內部招募志 工,打散群組共同作業。改變以往作業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淡水 河左岸生活豐富,棲地委員會也定點經營的方式,在當地推廣環境教 育多年,但此專案企圖將成果編寫成教案,所以必須借重親子教育委 員會與兒童教育委員會的專長,故決定以跨群組方式進行此專案 。 計畫負責人張菁砡表示計畫初期,

其實綠色走讀組織內部志工招募很不順,都是因為荒野的特殊文 化。荒野擅長用志工群組獨立完成任務,所以用跨群組合作,過 程當然沒有想像中順利。(S8, 2013)

經過組織內部大力鼓吹號召,此專案團隊由一群擅長兒童教育的 戶外導引員所組成,搭配解說教育、綠活圖發展、棲地工作者與鄉土

關懷,並合作推出自然體驗、綠色與社區生活地圖的繪製與推廣講座 等等相關課程,對組織整體合作上,產生極強烈的鼓舞作用。

我們就回來找人,大家就邀一邀,後來就有幾個群組的人,想說 這個方式好像滿有趣的,加上這有跟荒野想要推動的兒童環境教 育有關,後來第二年開始就比較多人一起參加。(S8, 2013)

經過第一期(2011)年的努力,成功整合了荒野保護協會各群組 志工,開始協力與此項計畫;負責人張菁砡表示,第二期志工招募較 順利,組織動員力增加,投入此項計畫的志工人數也廣為增多;成果 方面,藉由此走讀行動,讓學童走出校門進入社區實地查訪,也讓組 織開始結合社區資源、活絡社區民眾參與關注在地環境的變遷。組織 也期望能夠透過綠色生活地圖,促使在地居民更了解其鄰近的生態資 源及環境保影響力,凝結社區意識,使更多在地民眾願意加入環境守 護行列,並進一步成為社區環境教育種子。

「淡水河左岸綠色走讀計畫」並不是荒野保護協會志工群組協力的先 例,祕書處柯主任表示:

現在就已經有很多問題是跨群組在做的,像是推廣講師跟解說員 一起合辦講座。(S6, 2013)

賴榮孝理事長也表示:

跨群組的合作,也就是我們組織橫向合作這一塊,我們也看到這 樣的問題。向今天我們有辦推廣講師和解說員一起合辦聯合的研 討會,這是跨群組的部份但你要說真的比較多群組一起來的,我 們目前只有在專案計畫裡面嘗試而已。(S3, 2013)

此計畫主持人張菁砡認為這次計畫不僅僅大大提升社區居民對在地環 境的認識,也大大鼓勵協會志工群組發展橫向連結、合作;但更重要的是,

此計畫合作對象-花旗銀行,也動員其員工大大支持此項計畫,讓荒野的 影響力不僅止於社區民眾,甚至以擴及到大型企業,讓環境保育的觀念,

拓展至更廣的層面。雖然此專案尚未結束,將核心領導群中團隊領導的概 念轉換到專案計畫中的跨群組團隊的運作模式,整體轉動確實為協會帶來

拓展至更廣的層面。雖然此專案尚未結束,將核心領導群中團隊領導的概 念轉換到專案計畫中的跨群組團隊的運作模式,整體轉動確實為協會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