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施主題式教學融入綜合活動領域之探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實施主題式教學融入綜合活動領域之探究

三、 國內苦茶油產業的創新與未來

目前國內的苦茶籽的產量依然供不應求,大約 90%以上的苦茶籽都需要仰賴 進口,多來自中國大陸(吳家禎、陳芬蕙、許俊凱, 2015)。由於國內種植苦茶 樹的成本高,過去幾年許多苦茶園陸續荒廢、雜草蔓延,令許多農民不捨。亦隨 著園藝景觀設計的商業契機發展,不少的園藝家及茶花愛好者,開始收購將廢棄 的苦茶樹透過山茶花嫁接的方式栽培茶花,為苦茶樹帶來新的經濟生命力(黃捷 纓,2015)。此外,近年來爆發毒油品事件,苦茶油又重新受到關注,目前聯合國 世界糧農組織已將其列為健康高級食用植物油。營養價值極高的苦茶油除了食用 之外,國內研究團隊發現在美妝品、醫藥、化工等產業發展上,未來將有良好的 應用前景(黃裕星、陳右人、王仕賢,2013)。從環境教育議題來進行探討,近 年來地球資源面臨日益耗竭的問題,人類索求無度的開墾山坡地、濫砍樹林,逐 漸遭受大自然無情的反撲。而苦茶樹除了擁有高經濟價值與對人體健康有極大效 益外,也是水土保持不可或缺的原生植物種。若能將在地苦茶油產業持續推廣,

鼓勵農民永續經營,擴展苦茶樹的栽種面積,對環境生態將是一大幫助。

第二節 實施主題式教學融入綜合活動領域之探究

洪蘭(2016,6 月,P12)提到知識如果具有意義,相對地就不容易流失。而 在大腦與學習的連接研究中,發現主動學習能夠激發神經元的活化與其之間的連 接,而活化的範圍越廣,孩子的學習越能觸類旁通。許耀雲(2016)指出去年教育 先進的國家芬蘭當局宣布將在 2020 年前,以主題式教學取代分科教學,用整合教 育取代獨立學科,而教學者必須互相合作、共同進行教學。研究者根據國家教育 研究院(2013)中教育部最新修正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彙整,綜合活 動領域課程的總目標即是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從中發展成四大主題軸,

分別為自我發展、生活經營、社會參與及保護自我與環境。本節蒐集了 7 篇教學 者以主題課程教學,實施於國小階段綜合活動領域的研究,以下分別從研究對象、

實施方式、實施困境、學生學習成效及教師省思進行分析。

9

一、 研究對象

主題式教學融入綜合活動領域的研究中,研究對象包含國小低年級者(朱亞 俐,2010;張乃方,2013)、中年級者(陳俊宏,2012)、高年級者(莊展榮,2007;

周純綺,2009;葉俊緯,2011;張容蘋,2015)。從研究中顯示,研究對象無論於 任何年段皆可運用不同的主題課程融入綜合活動領域實施教學。研究者任教於國 小,期望透過本研究了解主題課程如何融入國小課程實施,因此以國小高年級為 主要研究對象。

二、 實施方式

主題式教學融入綜合活動領域的研究方式中,以個案研究法(莊展榮,2007;

張容蘋,2015)、行動研究法(周純綺,2009;朱亞俐,2010;葉俊緯,2011;張 乃方,2013;)為主。在實施方式方面,課程多以教學者自編課程為主,從中亦 有配合該校學校本位課程進行編撰及配合教科書單元融入者。從研究中可發現在 主題式教學融入綜合活動領域部分,教師在教材編撰與選擇的自主性較高。莊展 榮(2007)中的主題課程規劃為 5 大單元,14 個教學活動,但實際實施為 6 個教 學活動。以遊戲導入學習,善用多媒體引發動機,以活動取代過去教師講述,多 以討論與發表、體驗式學對話教學、省思為主要教學策略。周純綺(2009)中的 主題課程規劃為 3 大單元,13 個教學活動。以讀者劇場、體驗活動、戲劇編排與 演出為主要教學策略。朱亞俐(2010)中的主題課程規劃為 3 大主題,13 個教學 活動。課程中秉持「一分活動、三分討論與分享」的教學理念,以繪本教學、動 畫欣賞、體驗活動、創作與鑑賞、角色扮演、價值澄清及討論與分享、發表為主 要教學策略。葉俊緯(2011)中的主題課程規劃為 15 個主題,以影片欣賞、討論 與分享、活動課程為主要教學策略。陳俊宏(2012)中的主題課程規劃為 3 大主 軸,12 個教學活動。以繪本教學、回饋與分享、體驗活動、團隊遊戲為主要教學 策略。張乃方(2013)中的主題課程規劃為 2 個大單元,6 個教學活動,以校園踏 查、討論與分享、學習單、實作練習、小組活動為主要教學策略。張容蘋(2015)

中的主題課程規劃為 4 大主題,6 個教學活動。以實作練習結合資訊科技能力、討

10

論與分享、結合社區踏查與採訪為主要教學策略。本研究中主要以行動研究為主,

主題課程規劃為 5 大單元 17 個教學活動,主要以小組合作學習、實作練習、口語 表達、學習單、討論與分享回饋、社區踏查、繪本教學為主要學習策略。

三、 實施困境

主題式教學融入綜合活動領域的研究過程中,實施困境主要為:(一)教學時間 掌控不佳;(二)教師專業之能不足;(三)課程編撰中未考量學生能力及興趣(莊展 榮,2007;周純綺,2009;朱亞俐,2010;葉俊緯,2011;陳俊宏,2012;張乃 方,2013;張容蘋,2015)。其次,莊展榮(2007)指出教學者多為科任教師,對 學生能力的掌握度遠不及該班導師,且亦與導師產生教學理念與課程時間配置上 的問題。課程實施過程大多以體驗與活動進行,需有學生安全性、辦理活動經費 需求、行政支持等多項層面考量與協助,但這些往往是難以突破的困境(莊展榮,

2007;葉俊緯,2011)。綜合以上分析,可得知教師本身是影響課程實施的重要因 素,從教師專業增能、行政與導師端達成共識、社區民眾及家長認同與支持、師 生良好默契等多項建議,亦能作為本研究實施之努力方向。

四、 學生學習成效

從研究中發現,以主題課程融入綜合活動領域有別於以教科書為單一教材、

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改以讓學生親身體驗,由「做中學」來傳遞課程中所要 學習的內涵與素養,提升之學習成效為:(一)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二)同儕間相 處更融洽;(三)凝聚班級意識;(四)察覺與關懷自己周遭的人事物與環境,結合自 我經驗實踐於生活中;(五)發展多元智能,增進思考、表達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莊 展榮,2007;周純綺,2009;朱亞俐,2010;葉俊緯,2011;陳俊宏,2012;張 乃方,2013;張容蘋,2015)。

綜合以上提升之學習成效面向來看,主題教學不但能夠讓學生打破單一學科 學習,更能在跨領域中學習整合能力,進而應用於生活中。在現今社會重視人與 人之合作互助的角度切入,學校如同小型社會,由教師帶領學生不只學習知識,

更懂得如何與人相處與合作。

11

五、 教師省思

在主題課程融入綜合活動領域的相關文獻中,教學者普遍認為經歷研究後,

透過課程的設計與教學實施,可以看見自己的教學盲點和迷思,並能從行動中反 思與修正,提升自我對於該主題之相關專業知能(周純綺,2009;朱亞俐,2010;

葉俊緯,2011;陳俊宏,2012;張乃方,2013;張容蘋,2015)。近年來各級學校 陸續啟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機制,張乃方(2013)研究中即藉由該校評鑑機制指 標,作為主題融入綜合活動領域課程之教學研究的評鑑方式,不僅能發揮評鑑功 能,亦能幫助教師專業成長。在文獻中,可發現研究者多為主動性高、具有熱忱、

不安於現狀且勇於創新的教師,於研究過程中不斷自我鍛鍊,以達到自我期盼之 提升個人反思能力、教師專業肯定及突破舊有教學方法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