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壹、 對計畫執行端

本研究發現大學生的參與動機以社會需求層面為最主要,其次為尊重需求、

自我實現,所以在召募課輔老師的訴求上,可以多提及參與本計畫,學生能增進 人際關係並且更能受到社會或同儕的尊重,而在本計畫能多多善用同儕的影響力 進而促進整個活動的運作。

在研究上發現,不同參加授課時數的課輔老師以 20-40 小時為最穩定及較無外 務影響,其次為 80 小時以上,而授課時數 40-80 小時不是很穩定,此階段的課輔 老師大多是為大學時期的四年級學生其外務繁多或正逢畢業時期,比較無法專心

於課輔老師的工作,授課時數 0-20 小時為磨合期課輔老師也較不穩定,若是計 畫執行端允許,大一的課輔老師應有學長姐或是小組長在旁指導解惑,而大四的 課輔老師盡量不要給予過重的課輔學伴工作。

訓練大學生擔任課輔老師的大學端如果可以應多讓課輔老師每人至少可以 參加一場教育訓練及活動,研究顯示有參與教育訓練在各層面得分均高與沒有參 加教育訓練的課輔老師,也顯示其教育訓練是個相當重要的計畫環節之一。

若是經費許可,應該多讓大學生到偏鄉去觀察及探訪數位小學伴(受輔導學 生)並實際了解偏鄉的生活及文化,相對能提升課輔老師自我期許的層面以及利 他行為的產生,並能培訓一批更優質的課輔老師。

貳、 後續研究建議 一、 在研究主題上

本研究僅以大學生擔任數位學伴課輔老師參與動機自我期許及利他行為為 主要研究對象及主題,未來有興趣從事相關研究者可以深入探討課輔老師到偏鄉 服務之相關研究,或是課輔老師與數位小學伴之間互動的是否影響其自我期許及 利他行為並可再增廣研究的範圍。

二、 在研究方法上

本研究因礙於人力、物力、時間及經費之限制,僅針對北一區的數位學伴課 輔老師進行量化研究,未來可在加入質性研究方法或是個別訪談的方式,如此可 以更能讓研究內容更多元化,而在研究的結果能獲得更客觀的數據。

三、 在研究的對象上

本研究因礙於人力、物力、時間及經費之限制,本研究僅針對北一區的數位 學伴課輔老師進行研究,對於未來研究者建議可加入北二區、中區、南區、東區 等其他區域進行全面性的問卷調查,針對不同區域及環境背景的大學生進行研究,

所選擇的對象除了課輔老師外亦可以加入帶班老師或是各大學端的承辦人員,上 述各方都可為將來研究的對象。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喬真(2004)。高中職教師數位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社 會教育學系。

王慶福、洪光遠、程淑華、王郁茗譯(2008)。社會心理學。台北市。雙葉書廊 有限公司出版。

高文傑(2011)。運用自我效能提升策略對大學生網路課輔老師教學效能之行動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花蓮市。課程設計及潛能開發學系。

朱陳翰思(2002)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專業知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台中市。教育學系。

江雪齡(2010)。正向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呂慈涵(2009)。從偏鄉中小學網路課業輔導服務計畫談對大專課輔教師與課輔學 童品德教育之影響。取自 charaedu.fju.edu.tw/index_htm_files。

李旻樺(2001)。高中學生之自我效能、成功期望、學習任務價值與課業學習動 機調整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市。教育學系。

李安徳(2002)。超個人心理學。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李保玉(1991)。新制師院生角色認同與自我期許之研究。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委 託專案研究報告。台東市。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李威德(2008)。網路線上學習之顧客滿意度及使用意圖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花蓮市。企業管理學系。

李宛瑾(2011)。師資生擔任「數位學伴線上課業輔導服務計畫」之課輔老師 對其 教師專業發展之探究—以東海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教育研 究所。

沈雅惠(2013)。十二年國民教育改革下國二學生學習動機之研究-以山海班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基隆市。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

余昱頡(2011)。國中外國區域地理網路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宜蘭縣。

未來學系。

何國華(2005)。人際溝通。台中市。五南圖書出版。

吳美美(2004)。資訊素養與媒體素養–數位時代的素養與素養教育。取自 http://mwu.glis.ntnu.edu.tw/blog/archives/publicatioins/。

林以鏇(2000)。臺中縣市國民小學學校志工擔任志工的動機與工作滿意之研究。

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文教事業經營系。

林生傳(2000)。教育心理學。台中市。五南圖書出版。

林鴻文(2009)。網路教學平台企業之不同成長階段的經營策略與內部管理研究-以 EL 數位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管理學系。

林俊閎(2007)。服務學習融入師資培育:以線上課輔活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中壢市。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林靜宜(2009)。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學生就讀動機、學習需求與生涯發展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范姜力琳(2011)。花蓮縣國小新台灣之子與本地學童父母期望知覺及成就動機 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花蓮市。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

施秋萍(2010)。派遣員工成就動機與角色認同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知覺 組織支持為調節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人力資源發展系。

洪榮鴻(2009)。高中職學生正向心理、自我期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台東市。教育學系。

胡蘭沁(2006)。大學生兼職與其工作價值觀關連性之探討。台東大學教育學報。

17(1),35~76

徐光國(1996)。社會心理學。台中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徐宏奇(2008)。志工管理對志工參與關係之研究-以台南縣西港鄉關懷中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政治學系。

涂玉琴(2011)。高中服務性社團志工認真性休閒、參與動機、利他特質與休閒效 益之關係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黃雅萍(2011)。高雄市高職餐飲管理科建教生升學與就業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觀光與餐旅管理系。

黃俊欽(2012)。物業管理服務與居民幸福感關聯性之研究-以利他行為為干擾變 數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企業管理學系。

黃生源(2012)。國小四年級學生數學學習動機、態度與成就之研究-以台南市濱 海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東市。教育學系。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師大書苑出版。台北市。

郭哲君(2009)。體育志工社會支持、工作滿意對幸福感之影響研究—以 2010 年 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體育學系。

陳鈺萍(2003)。國小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 東縣。國民教育系。

陳徳文(2011)。由夜光天使計畫縮減看提高弱勢學童教育機會之策略。台灣教 育月刊,1,45-46。

陳惠蘭(2012)。醫療志工自我效能與工作價值觀之探討-以嘉義地區為例。未 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生死學系。

陳徳懷、黃亮華(2003)。邁向數位學習社會。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 司。

陳惠玲(2012)。成就動機、職涯導向與工作績效三者之關聯性。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雄市。人力資源發展系。

許富美(2013)。屏東縣國民小學藝術才能班家長教育期望與家長參與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東市。教育學系。

黃鳳珠(2008)。學校本位課後照顧方案之評鑑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東市。

教育學系。

黃于真(2013)。國中視覺藝術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教學效能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東市。教育學系。

郭智晉(2008)。影響高中學生學習態度與能力表現相關因素之關係研究-以 2005 年 TEPS 資料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東市。教育學系。

郭喬雯(2012)。從台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國際教育融入課程之過程。未出版碩士 論文。南投縣。比較教育學系。

章菱(1996)。公民資格中的權利、利他主義與社會整合:一個解決權利與利他主 義之衝突的嘗試。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市。哲學研究所。

許庭銓(2009)。自我效能與利他主義對大學專題知識分享之影響。

許時逞(2009)。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自我效能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嘉義市。國民教育研究所。

張松禮(1968)。動機論。台北市。中華書局出版。

張愛卿(2002)。動機論-邁向 21 世紀的動機心理學研究。大陸,武漢市。華中 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春興(2003)。心理學原理。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嘉琪(2011)。公立高職模具科學生實習課程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市。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

張婉玲(2008)。壽險業務團隊成員利他主義、自我效能、社會互動、賦權領導與 團隊競爭對知識分享行為影響之跨層次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市。工 業教育與技術學系。

張勝成(2007)。特殊教育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彰 化市。特殊教育學系。

張哲碩(2013)。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焦慮與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以台東 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東市。教育學系。

游嬿鈴(2009)。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學生擔任弱勢學童課輔教師。未出版碩士論

文。基隆市。教育學系。

曾華源、劉曉春譯(2000)。社會心理學。台北市。洪葉文化出版社。

湯明寶(2010)。屏東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數位學習成效、成就動機與教學效能 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東市。教育學系。

董中峯(2012)。性別角色、長官期望、制握信念、刻板知覺對於女性官兵成就

董中峯(2012)。性別角色、長官期望、制握信念、刻板知覺對於女性官兵成就

在文檔中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頁 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