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地區及對象

在文檔中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頁 53-6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三節 研究地區及對象

參加數位學伴線上網路課業服務計畫的大學及數位機會中心依地區其畫分 成北一區、北二區、中區、南區及東區,其相關資訊詳見附錄 1 至附錄 5,本研 究的對象為以就讀學校歸類為北一區參加數位學伴線上網路課業服務計畫的大 學生。

本研究對象以北一區輔仁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中華大學、銘傳大學、

龍華科技大學、長庚科技大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聖約翰科技大學八所大學的 課輔老師為研究母群,對參加教育部數位學伴線上課業輔導計畫的 373 老師進行 問卷調查,為顧及課輔老師填答的意願及問卷回收率,故本研究依已回復之大學 生問卷為分析樣本,初步估計約為 314 人次,本研究其調查期間從民國 102 年 4 月至 103 年 4 月為止為期一年的問卷收集及相關資料分析調查。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以問卷調查為主,工具為線上網路問卷調查,本研究之「課輔老 師參與動機、自我期許及利他行為問卷調查」初稿編製後,研究者針對本研究之 問卷架構、問卷計分方式、問卷專家效度、預試問卷及正式問卷說明如下。

壹、 問卷架構

本研究對北一區「數位學伴線上課業輔導計畫」課輔老師進行問卷調查,所 使用的工具為『課輔老師對其自我期望及利他行為』,問卷內容共分為四個部份:

第一部份為大學生參加本計畫之動機,第二部份為大學生參與本計畫後對於自己 的自我期許,第三部份為大學生參與本計畫後所衍生的利他行為,第四部份為個 人基本資料,問卷內容包含「參與動機量表」「自我期望量表」及「利他量表」, 其中「基本資料」含性別、年齡、科系、年級、家庭狀況、參與活動時數、參加

學校社團情況、打工狀況、宗教信仰、居住地區十項。茲將三分量表及個人背景

18 擔任課輔老師可以訓練社交能力 19 擔任課輔老師可以訓練自己敢於表達個

人意見

尊敬需求 20 擔任課輔老師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21 擔任課輔老師覺得很有成就感 22 擔任課輔老師可以肯定自己的能力 23 擔任課輔老師可以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24 擔任課輔老師可以體會包容他人的心情 自我實現 25 我想看看自己的能力

26 我想關懷偏鄉的學生 27 我想為社會貢獻一份心力 28 我曾經受過幫忙也想回饋社會 29 我想改變生活或社會現狀

(一) 生理動機

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飢、渴、衣、住、行的方面的要 求。如果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存就成了問題。研究者想藉此問卷題目 了解北一區大學生參與本計畫主要原因是為了領取代課鐘點費或是得到基本需 求生理的動機的人數有多少,共 5 題。

(二) 安全動機

安全動機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事業和喪失財產威脅、避免職業病 的侵襲、接觸嚴酷的監督等方面的需要。在本問卷上研究者想了解北一區大學生 因為本計畫所提供的工作環境安全、活動進行的內容單純或是內部共事人員簡單 且安全,諸如此類原因而參與本活動的大學生比率有多少,共 7 題。

(三) 社會動機

社會動機這一層次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友愛的需要,即人人都 需要伙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係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人人都希望得到愛情,

希望愛別人,也渴望接受別人的愛。二是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於一個 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並相互關心和照顧。大學生正值青春時其 亦是交友活動頻繁的一個階段,在本問卷上想得知北一區大學生因為想多認識朋 友或是希望得到愛情,或是藉由本計畫讓自己的人際關係更拓展,因而參與本活 動的大學生比率有多少,共 7 題。

(四) 尊重動機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

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 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大學生希望有地位、有威信,

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和價值。本計畫中參 與的大學生我們稱之為課輔老師,在身分上即便會受到其他人的尊重,而其執行 或是課輔的對象又是偏鄉的孩童,又令外界更會覺得敬重,長時間的教學計畫進 行下能使大學生感受到尊敬及有自信心,想藉由問卷了解北一區大學生因此動機 而參與的人數有多少,共 5 題。

(五) 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 到最大程度,也就是說,人必須稱職的工作,這樣才會使他們感到最大的快樂。

為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所採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所以北一區大學生參與本計畫 為了是讓自己發展所長,將自己所學的貢獻給偏鄉的孩子,完成自己認為的自我 實現,此種參與動機的大學生有多少,共 5 題。

二、 自我期望量表

本動機量表共分三個構面 18 題題項,是根據研究者五年帶班經驗對於大學 生在於自我期望上的觀察,研究者自行將其分為「自我了解」「專業知能及技術」、

「人際關係及態度」三個子構面。

表 6

(一) 自我了解

在大學生接觸偏鄉的孩童後,大多能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進而了解自己在 社會上的位置,研究者擔任本計畫小學端的帶班老師後,發現隨著大學生參與計 畫的時間越長,越能感受到自己可以給予的能力及優勢所在,本題項構面在於大 學生是否藉由參加本計畫後能了解自己的專長能力或是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共 6 題。

(二) 專業知識及技能

參與本計畫的大學生來自各個不同系所,有外語學院、理工學院、醫學院、

法學院等,大學生在學校所學的專長亦為不同,各承辦大學依據大學生的專長分 配其課輔學生,例如特教系被分配致陪伴型學生、物理系則是指導學生數學科或 是自然科的教學,外語系則是指導學生英文或是國文,本題項構面在於大學生是 否因為參加本計畫而對自己的專業領域更精進且比以往更努力學習,共 6 題。

(三) 人際關係及態度

參與本計畫的大學生本年度共計 373 人,在事前的教育訓練與活動進行中期 末檢討會中皆需與參與的課輔老師們互動,大學生參與本計畫多數能提升自己的 自信心,而自信可以減低溝通的焦慮,提升人際間的信賴感,進而增進溝通效能,

讓大學生喜歡自己、肯定自己及同理他人,並且可以促進自己的人際關係(何國 華,2005),本題項構面在於了解大學生參加本計畫,其個人的人際關係是否能 更為提升,在課輔老師與課輔老師間其人際關係能否相互正向影響,共 10 題。

三、 利他量表

(一) 初階利他

初階利他主要探討研究與本計畫相關的利他行為,初階利他其麗他行為為繞 在與本計畫相關行為及活動,本計畫中如前所述是來自於各大系所,這些大學生 藉由自己的教學讓所學的技能更精進,或是經由幫助別人讓自己獲得滿足得快樂,

本題項構面在於了解大學生參加本計畫,在幫助別人自己也因而受惠的層面上比 率有多少,共 9 題。

(二) 進階利他

進階利他也就是對他人有利但對自己可能有所損失的情形,也就是不期望任 何社會報償而出於自覺自願地助人行為,簡言之是屬於較大愛的利他,其中包括 援助、救濟、安慰、同情等。比如在生活中把方便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

奮不顧身跳下水營救素不相識的落水者;幫助非親非故的孤寡老人等,研究者將 此類利他行為歸為利人損己之類型,本題項構面在於了解大學生參加本計畫,諸 如上述的利他行為或是想法會有所改變及影響,共 9 題。

四、 個人背景資料

個人基本資料包含性別、年齡、學校名稱、年級、科系、家庭狀況、參與活 動時數、是否有參加其他社團、在校外是否有打工、宗教信仰、居住地區、是否 參加職前教育訓練、是否到偏鄉看過課輔學生,研究者想了解以上不同的變項是 否會影響大學生的參與動機、自我期許及利他行為的不同,共 10 題。

表 8

利他行為問卷題項表

構面 題號 題項內容 個人屬性資料 70 性別:男、女

71 年齡:( )歲

72 校名:( )科系:( )系

( )年級

73 家庭狀況:雙親、單親、 隔代教養、其他

74 參與活動時數:0-20 小時、20-40 小時、40-80 小時、80 小時以上

75 是否有參加學校其他社團:有、沒有 76 在校外是否有打工:有、沒有

77 宗教信仰為: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其 他( )

78 居住地區:台北市 新北市 基隆縣市 桃園縣市 新竹縣 市 苗栗縣市 台中市 彰化縣市 南投縣市 雲林縣市 嘉 義縣市 台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市

79 你是否有參加學校舉辦的教育職前訓練 80 你是否曾到偏鄉實際看過你的課輔學生

貳、 問卷計分方式

本問卷採用李克特氏(Likert-type)五點量表記分方式,從「非常同意」「同 意」「沒意見」「不同意」到「非常不同意」依序遞減,而給予的分數非常同意給 5 分,同意給 4 分,沒意見給 3 分,不同意給 2 分,非常不同意給 1 分。其中該 層面得分越高表示大學生的參與動機、自我期許或是利他行為越高,反之代表該 層面的其動機及行為越低。

參、 專家效度

本研究問卷的編制係依據相關文獻探討以及與北一區各大學參與數位學伴 線上課業輔導服務計畫承辦人員及帶班老師初步概略性討論後,逐步確認問卷的 架構及內容。其次研究者參與線上課業輔導網路教學已有多年,期間與參加數位 學伴的課輔老師參與動機之原因及理由略知一二及課輔老師參與此活動的服務

本研究問卷的編制係依據相關文獻探討以及與北一區各大學參與數位學伴 線上課業輔導服務計畫承辦人員及帶班老師初步概略性討論後,逐步確認問卷的 架構及內容。其次研究者參與線上課業輔導網路教學已有多年,期間與參加數位 學伴的課輔老師參與動機之原因及理由略知一二及課輔老師參與此活動的服務

在文檔中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頁 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