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施融合教育的有效途徑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實施融合教育的有效途徑

影響融合教育的相關因素很多,例如障礙兒童特質、家長、教師、一般兒童及 社會成員之接納態度、教育方案品質、方案目標確立、建築、教室環境的設計與佈 置等變項,皆可能交互影響安置計畫的結果與兒童發展(郭秀鳳,民 84)。一九九 四年 Vaughn 等學者研究發現,教師所認為融合方案要能順利進行必須考慮幾方面:

班級大小、學校資源是否充足、普通班教師的準備度、所有學生均能受益的程度、

普通教師與特教教師的溝通等(引自蔡明富,民 87)。

壹、成功的融合教育必須具備的條件

根據鈕文英、邱上真、任懷鳴、林淑玲與莊竣博(民 89)研究發現,融合教 育對一般學生不但不會造成傷害,反而對他們的態度、價值觀和信念各方面均有正 面提昇。一般學生在教室的學習時間,並不因為身心障礙學生的存在而有所影響,

而且一般學生在行為和學業方面的表現並沒有降低。更多融合的支持者提議完全融 合對提供互動機會給一般學生與身心障礙學生,深具潛在利益(potential benefits)。

融合班級最能發揮因材施教的特殊教育理念,且能符合人性化教學,普通兒童 與特殊需求兒童彼此亦可從對方獲得良好的學習(陳田,民 87)。融合教育的實施 不僅對障礙學生在各個領域的表現與學習皆有直接的助益,且對普通學生亦有正面 的影響。由於與障礙兒童的接觸,使普通兒童能有機會瞭解並關懷障礙兒童(吳美 姝譯,民 87;吳淑美,民 87;許碧勳,民 92;Bricker,1995;Clark,Dyson&

Millward,1995;Lipsky&Gartner,1997; Stoneman,1993)。

綜合以上研究,認為影響成功的融合教育必須具備因素有三:1.是積極的態度

(如:對融合的看法);2.是豐富的資源(如:提供專家服務)3.是完善的課程規畫 與設計(如:活動本位課程或提昇社會互動的課程),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一、積極的態度

許碧勳(民 92)認為融合教育要成功必需有積極的態度,不論是教師、父母 或專業的醫護人員,都必須具備積極的態度,以支持融合教育的推展,並且教導兒 童以同理心相處,彼此接納,讓一般幼兒與特殊幼兒體會融合的真諦。

學前機構中重要成人(significant adults)的態度是重要的(吳美姝譯,民 87)。

假如學前機構的教師或行政人員不支持融合教育,則失敗是可預期的。成人的態度 是重要的,其理由可分為兩點說明。第一,因為成人提供幼兒學習的環境。態度和 價值觀就如同教室中的設備和教材一樣,所有兒童都能被接受和鼓勵的環境一定明 顯不同於一些被忽略或被期望失敗的環境。第二,幼兒傾向於模仿在他們生命中重 要成人的行為。所有的幼兒將仿傚教師對於特殊幼兒的一舉一動。

Kishi 和 Meyer(1994)對小學融合班級社會互動情形,進行六年的追蹤研究 報告得知,有早期融合經驗的一般學生,對身心障礙學生有顯著正向態度。鈕文英 等人(民 89)認為融合教育是任何人都無法抵擋的潮流與趨勢,學校中的教師和行 政人員及主管機關都應全力支持,教育應以學生為本位,且教師不能拒絕學生,應 努力充實現有資源和條件。Wagner(1989)調查教師與家長對幼兒混合式教育的態 度,結果顯示家長與教師對融合教育的態度贊成多於批評。兩者皆同意特殊幼兒與 一般兒童相同之處多於不同之處,且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參加融合式教育。

教師的積極態度影響融合教育的成敗,透過教師對特殊學生正向的示範與接 納,帶動班級內全部學童的關懷和接納態度,而主動幫助特殊學生,有助於特殊學 童在融合班級的適應和人際發展,同時一般學生與學生的接觸與互動,更能增進正 向的自我概念、發展個人價值觀與改善同儕的社會互動關係( Clark,Dyson&

Millward,1995;Lipsky&Gartner,1997;Laura&Jodie,2000; Nacy &Maryann,1995)。 至於國內相關研究有:徐美蓮、薛秋子(民 89)利用自編的融合課程設計,針 對自閉症兒童在普通班級內和一般兒童學習和互動關係上的研究,從學生的問卷調

查和個別訪談發現:普通班兒童大都能接受自閉症兒童並與她們相處融洽,其中 82.9﹪的同學會主動的與自閉症兒童談話;91.4﹪的同學認為與自閉症兒童關係良 好;68.6﹪的同學願意繼續與自閉症兒童同班;76.5﹪的同學會主動的協助自閉症 兒童解決問題、排解糾紛;88.6﹪的同學在這一年與殘障者相處經驗上獲得成長:

所有的學生對於自閉症同儕的表現有較多正面評價。

王天苗(民 88b)以台北市一所市立幼稚園為研究場所,進行質的研究,結果 顯示:普通幼兒懂得接納與包容發展遲緩的幼兒,且富有同情心、同理心與愛心,

更學會主動協助、關懷或教導發展遲緩的幼兒。

Stoneman(1993)和(Hughes,1992;吳美姝譯,民 87)認為融合教育的實施,

建議以下三種方法:

1.家長應將特殊幼兒安置於居家附近,樂意接受他的環境中,並且特殊教育人 員及一般幼兒皆須對特殊幼兒持正向態度。

2.除了積極的態度外,特殊教育人員以及家長應該經過訓練,增進觀念的溝通 及新資訊的吸收,幫助他們有能力解決融合所造成的問題與困境。訓練亦能 使成人覺察到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幼兒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3.需要能夠維持正向積極態度的一些策略,融合教育的成功並非偶然,教師、

家長以及關心特殊幼兒者都應該謹慎小心,保持積極的態度。

Nacy 與 Maryann(1995)認為教師士氣(morale)方面,教師必須對未來持樂 觀態度,對自己有信心且能與他人分享相關問題以及能察覺重要的教育目的。教師 因為缺乏對法律與障礙情況的認識、獲得的支持性服務與專業協助不足、以及缺乏 專業訓練等因素,使部份教師不願意接受特殊學生。而透過正式的訓練與發展活 動,可以改變教師對回歸主流及對障礙學生的態度與信念(Yanito, Quintero, Killoran

&Striefel,1987)。

二、完善規劃的課程與教學方面

日常生活為題材,以幼兒為中心,由教師設計有意義的活動讓幼兒參與。活動 式的課程及多元評量有助於學前融合的成效(吳淑美,民 87;曹純瓊,民 90;許 碧勳,92)。因此,課程設計與活動安排的原則如下:

(一)課程的設計方面:

1. 課程應著重在增進學童各項能力的發展,請應包含至少五大領域:認知、

語言、動作、生活自理和社會情緒。

2. 課程的安排必須和學童的生活相關、有意義、且適合教學的情境,亦即 功能性課程。例如在吃點心時,可以讓學童數一數:一桌有幾位小朋友,

或數一數點心的數量等。學習必須能引起學童的動機,才能長久。

3. 課程的設計必須配合學童的年齡、興趣及能力,教導特殊幼兒時,必需 考量其年齡需求,而不是以心理年齡為主。

(二)活動安排方面:

1.教學內容應盡量完整及正確,雖然學童年紀尚小,仍應介紹較完整的知 識,以使幼兒能充分理解概念。

2.讓學童主動的學習,並從做中學。新的概念必須透過具體的方式,來讓學 童瞭解,當學童充分體驗後,才能進入抽象思考的境界。

3.安排社會互動課程:提供機會,讓班上的成員有互動的機會。

4.為了讓學童有自主及勝任的感覺,課程的難易程度應適中,既要兼顧挑戰 性,又要降低學童的挫折感。

5.課程需能給學童心理及生理的安全感,且課程要有彈性,應視實際需要作 調整。

(三)課程應輔以課程式的評量,因課程式的評量具有下列優點:

1.可用來檢視學童的進步。

2.反映平時教學的內容。

3.其評量項目按年齡或按一定的順序排列。

4.適合不同種類及程度的殘障兒童。

5.教學項目具有功能性及評量性。

三、豐富的資源

(一)尋求與專家的諮詢與協助

由專業人員對幼兒發展狀況做評估與鑑定,輔導人員需要接受訓練,以幫助 這些有特殊需求的兒童,同時在遭遇問題時能有諮詢的管道。強調在安置幼兒前,

必需審慎地考量是否有足夠的專家可諮詢及協助(王天苗,民 88a;Wolery,Venn, Holcombe,Brookfield, Martin,Huffman,Schroeder&Fleming,1994)。

我們可以看出談融合教育或回歸時,專業建立學習和教學支援是非常重要的。

王天苗(民 88a)認為現階段相關專業人力資源缺乏,勢必用最精簡而有效的整合 專業。建議可以聘用資深的相關專業人員,採巡迴方式,協助評估障礙學生狀況,

並提供普通班教師和特教班教師教學策略上的建議。對於辦理融合教育學校,校內 的特殊教師和輔導教師是普通班最好的專業支援人物;而對沒有特教教師的學校,

學區內其他學校的特教教師提供巡迴輔導是有必要的,這種諮詢式的專業服務方 式,相信是現階段最可行且有效率的方法。

(二)合作性的計畫及決策

此部分大致可分為行政人員對融合的瞭解、學校的支持與專業人員合作協助,

合作性計畫與決策是融合教育之所以能持續下去的重要因素。就如同在回歸主流的 課程中,若行政人員與主持服務人員能夠互相溝通協調,將使回歸主流得以持續。

鄒啟蓉(民 87)調查研究受訪教師,認為影響回歸主流實施的因素除了包括:班級 數多寡、普通班學生編班方式、普通班課程走向、特殊班行政歸屬、普通班教師特 教專業知能外,有無額外人力支援、特殊班教師人際關係、普通班與特殊班教師溝 通機會、行政人員的支持等更是重要因素。尤其,一個實施重度融合教育學校,需

要更多的人力資源。

(三)合適的環境及設備

在安置特殊兒童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前,必須先確保這個環境能夠提供安全且適

在安置特殊兒童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前,必須先確保這個環境能夠提供安全且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