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實驗室發展脈絡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生活實驗室的概念,源自於「打破傳統的實驗室思維,卸除實驗室內 外的疆界,並從產品測試思維轉向服務驗證」。因此本章第一節先整理過 去各類型的實驗室,以此作為生活實驗脈絡依據;第二節則探討學術上從 技術移轉到服務移轉的學理依據;第三節則是對生活實驗室的國內文獻整 理、定義、目的與益處、運作原則與特性組成、學術定位、使用之方法論、

觀察工具以及整理、以及國外的個案概述;第四節則是本研究用於撰寫個 案的架構,採用吳思華(2000)教授所提出的策略三構面。 

第一節 實驗室發展脈絡 

實 驗 室 (Laboratory) 一 詞 , 在 現 今 是 一 相 當 普 遍 概 念 , 維 基 百 科 (Wikipedia)認為實驗室可提供場所以進行科學研究、實驗與測量。而早在 1987 年,Nunemaker 就已針對籌建實驗室,提出一用於建立科學研究之實 驗室所須參照的七個步驟,然而實驗室的概念發展至今,已經從科學技術 的研發實驗室,走向模擬試驗實驗室、更到現今的服務實驗室,其脈絡發 展如下: 

 

壹、 模擬試驗實驗室 

電腦模擬於 1966 年就被 Naylor 提出,電腦模擬是在一台數位電腦上 進行實驗的一項數值技術。而到現今,根據 Kelton 等人(1998)對模擬的定 義為:模擬是用來仿效真實系統的行為,而電腦模擬是利用數值評估以研 究一個真實系統之各種模型的方法。模擬試驗是一種廣泛被使用的實驗工 具,並開始針對系統進行分析,但它本身無法解決問題,僅可在不斷的實 驗中找尋最好的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模擬試驗常被用於具有複雜性、動態性的問題,透過建立模型將複雜 的系統表現出來,其應用領域包含:瓶頸分析、產出分析、生產線的平衡、

派工模擬、排程、設施佈置分析、成本分析、存貨政策等。 

模擬試驗實驗室透過模型的建置,以進行電腦模擬,模擬對象通常具 備系統性與長時間性的分析特性。由此,由於電腦的發明,對於處理龐大 系統性的問題,可透過模擬試驗實驗室先行模擬,以預測產出之成果。 

 

貳、 服務實驗室  一、 認證實驗室 

任一產品,都應經過可靠度測試,即是針對產品本身之規格、功能、

可靠度做完整的分析,透過認證以證明產品之品質;而在實務上,並非所 有產品都會選擇經過可靠度的測試,主要原因在於對於附加價值較低的產 品,往往就不會另行投入資金進行測試。 

然而,針對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產品的可信度就顯得相當重要,一般 而言,一套完整的可靠度測試至少須包含六大項目:(1)產品功能驗證;(2) 產品使用壽命測試;(3)環測模擬與特定條件之可靠度測試;(4)ESD、EMI、

EMC 靜電及干擾測試;(5)安全規範測試;(6)老化測試。 

透過上述可靠度測試之項目,其主要目的在於:(1)產品功能之確認;

(2)產品於正常使用狀況下的使用壽命測試;(3)驗證產品於量產過程中,忍 受生產設備所帶來之可能破壞力;(4)驗證產品於生產完成後,忍受儲存、

運送、必要後續處理所帶來之可能破壞力;(5)驗證產品(尤指零件)於進一 步加工或組裝時,忍受其帶來之可能破壞力;(6)驗證產品於最終使用者使 用時,承受各種不同使用環境的適應能力;(7)遭遇故障狀況時,所採取之 故障分析與改進措施的提出(周穎傳,200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透過產品的可靠度測試,經過認可的實驗室可對產品發出相關認證,

以證明通過檢驗標準。自此,實驗室的功能不僅是開發新產品、模擬未來 可能情況,亦可對產品進行測試以提供認證的服務。 

 

二、 開放實驗室(Open Lab) 

開放實驗室在於提供共用的空間與儀器設備,提供外部合作者租借等 服務,藉此透過節省合作者在硬體設備上的花費。以下以工研院開放實驗 室為例。 

在民國七十七年以前,科技專案計劃為工研院與廠商間主要的產研合 作模式。在當時,每件科專計劃須自行編列所需的實驗室建造經費,為二 千萬到三千萬不等的費用,所建實驗室規模約一至兩層樓高。然而隨著工 研院不斷地成長,研究人員從兩千多人增至民國七十八年前的四千多人,

土地需求也日漸吃緊。因此,為解決專科計劃所造成的土地問題,工研院 提出「實驗室建造」的科專計劃,打造共用實驗室,讓與工研院以及相關 之合作廠商進駐(楊水利,2003)。 

並於民國八十五年七月,配合政府「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計劃」

及經濟部創新育成政策,成立了育成中心,故工研院開放實驗室提供之服 務包括「研發技術與環境」以及「研發事務服務」,其細項如下: 

※ 研發技術與環境:建築物空間租借、環境與設施租借、研發技術服務以 及政府法規、工商稅務與產業關係服務。 

※ 研發事務服務:技術移轉、智慧財產權顧問、產業經濟資訊、圖書資訊、

郵局/信箱、銀行/ATM、餐廳、宿舍、招待所、醫務室、休憩育樂、交 通車以及停車場服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開放實驗室將實驗室的資源從各自擁有,轉變到開放的共同使用思維,

藉此不僅減少成本支出,還可提供共同研發的技術交流平台,打破內外資 源的疆界,提供服務給共同使用的研發單位與企業。 

 

三、 使用性測試實驗室(Usability testing lab) 

Rubin(1994)對使用性測試下定義為:「經由特定使用者族群對現行系 統的試用,來了解該產品是否容易學習與使用,且是否達到使用者滿意。」

而使用性測試實驗室則是指進行使用性測試活動的場地,提供一個不受干 擾的空間,供研究者控制環境變數,以利各類型使用性資料的蒐集與分 析。 

Nielson(1993)對使用性測試方法提出九種方法:(1)啟發式評估法;(2) 效能測試法;(3)放聲思考法;(4)觀察法;(5)問卷法;(6)訪談法;(7)焦點 團體訪談;(8)登錄法;(9)使用者回饋法。整體而言是透過兩種評估途徑來 測試,分別為效能測試以及主觀意識測試。 

微軟公司亦採用使用性測試實驗室的方式對新產品進行試驗,透過變 數的控制得以研究使用者對產品的主觀觀點,以作為後續修正改良的依據。

實驗室只進行的科技研究的思維已經被打破,開始透過使用者研究分析得 以了解市場需求。 

 

四、 零售試驗實驗室 

零售業的顧客為最終消費者,現已有建構消費情境,針對消費者的購 買行為進行研究,以下以北京華聯集團的零售創新中心(Retail  Innovation  Center)為例。 

北京華聯集團執行副總,零售創新中心執行長 Anthony Yuan Tsai(200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於 2008 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發表中表示,北京華 聯透過建置零售創新中心,進行以購物者為基礎的創新  (Shopper‐based  innovation)  方法,模擬大賣場的購物情境。每年邀請 10,000 民購物者前來 零售創新中心進行消費,再由北京華聯的研究員,觀察研究消費者在賣場 中購買產品、互動服務以及消費體驗的回饋。 

透過購物者心理學研究、不同銷售體驗實驗室、並且教導雇員如何從 顧客者角度思考,北京華聯設計出許多情境在創新中心中進行試驗,如:

以有寵物的顧客思維為出發,設計較寬廣開放的空間;以及因應中國的一 胎化政策,設計以嬰兒孩童安全為主的遊戲空間,營造新生媽媽可輕鬆購 物的環境;對孕婦媽媽則是設計較高的貨架,以因應無法彎腰,導致看不 到底層貨架的問題等,其後也預計更進一步從購物中心外的購物環境開始 構思,如:停車場的設計、公車站的位置等,從創新中心設計使用者試驗 方法,期望可以提供購物者最佳的購物經驗。 

服務試驗實驗室與科技研發實驗室不同之處,在於服務端是逐步走向 群眾,與使用者的需求接軌,北京華聯創新中心建置情境讓消費者體驗並 得到回饋,而情境營造將是使用者研究的一項關鍵控制變數。 

 

參、 從科技研發實驗室到服務試驗實驗室 

試驗室的發展脈絡,從最初專注於產品與技術發展研究為目的的實驗 室,在電腦科技開始廣為應用後,出現透過電腦進行模擬試驗的實驗室,

用於長期性與系統性的分析預測,而模擬實驗室也逐漸轉向於服務的提 供。 

隨之而來的是各類服務實驗室的成立,如專職於提供測試與認證的實 驗室,對產品提供進一步的驗證服務以確保可靠度;更有透過實驗室租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模式,如開放實驗室,打破實驗室的疆界,將內外資源互通運用;針對 產品如何被運用,以及產品介面設計是否符合人性的使用性測試實驗室也 開始針對使用者進行研究與分析,開啟實驗室不僅只是對產品技術的開發 思維;而建立使用情境,讓使用者進入如同平時進行消費活動的真實環境,

則是更進一步的走向「生活情境實驗」。 

如今的生活實驗室,更是奠基於各種實驗室的特色,包含產品技術實 驗室的研究、同時也進行使用者需求分析與觀察,更是在真實的生活情境 中模擬整個生活系統的運作,讓實驗室的應用範疇更加擴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