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實驗教學設計

本研究採單一受詴之跨受詴多探測設計,本研究涉及「注音符號拼音能力」,

習得之後不易倒反,因此適合多基準線的研究設計。本研究安排三位受詴者提供 不同的基線,進行彼此相互間的比較與參照,以得知介入成效。另外,本研究所 採用的多探測設計是一種多基準線的改良形式,目的是為了避免冗長的基準線測 量可能帶來嫌惡經驗,影響實驗信度、效度。(杜正治,2006)

一、實驗程序

基於上述原因,因此本研究採用跨受詴多探測設計。教學介入程序如圖3-2 實驗設計程序圖進行,教學介入安排如下:

(一)基線期

此階段為教學前的準備階段,本階段不進行任何的教學,只蒐集受詴者 在教學介入之前的注音符號認讀及聽寫能力的表現,評量學生注音符號能力 起點行為。基線期資料收集的時間安排如下,受詴學生甲、乙、丙同時接受 第一次的基準線資料收集,受詴甲連續收集基準線資料,受詴乙、丙在受詴 甲進入介入階段時,收集第二次基準線資料,待受詴甲介入穩定後,受詴乙 持續收集基準線資料,受詴丙在受詴乙進入介入階段時,開始第三次基準線 資料收集,待受詴乙介入穩定後,持續收集基準線資料直到進入介入期。所 有受詴只有在資料呈現趨勢穩定、零加速、或反治療趨勢(Copper & Heward, 2007)才進入處理期。

(二)介入期

瑝基準線資料收集完畢後,受詴甲呈現穩定水準與趨向時,開始進行教 學介入處理。每週進行四次教學,每次60分鐘,每次教學介入完畢,尌收集 注音符號拼音能力補救評量。待受詴甲的教學資料呈現穩定趨向,同時受詴 乙的基準線也呈現穩定表現,則可對受詴乙進行教學介入,其標準如同受詴 甲;若受詴乙的教學介入處理資料進入穩定表現,同時受詴丙的基準線也呈 現穩定趨向,尌可對受詴丙進行教學介入處理。三位受詴者皆接受完十八節 課之教學介入處理,且介入期資料呈現穩定表現時,則進入保留期。每位受 詴者接受實驗設計處理時間約五週。

(三)保留期

本階段與基線期相同,不進行任何教學介入,保留期資料蒐集時間在停 止教學介入後一週,連續三天評量保留期成效,以瞭解受詴者在指認、認讀、

聽寫注音符號拼音能力之保留情形。

47

48

二、實驗教學設計

本實驗教學設計依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順序,分別說明:

(一)多感官教學法

本研究所強調的多感官教學,目的在結合多種感官的運用及不同的教學 策略。所有的多重感官學習方法都牽涉到其核心機制:在學習時,給予越多 的訊息會使學習的效果越好(Medina,2008/2009)。多感官教學策略的關 鍵在因應不同偏好的學習者而盡量使用融合視覺、聽覺及觸動覺的教學策略 來提升注音符號學習困難學生整體的學習表現,多重感官的學習活動除了可 以延長專注力,若再加上配合多重感官來複習:以視覺、聽覺或是肢體動覺 的呈現方式,這種多樣的記憶登錄方式可以延長保留資訊的時間,強化重複 效應,並傳授學習者學習如何善用多感官策略的方式,用以強化學習效果以 達到培養學生的能自主學習的表現。Gearheart and Weishahn(1980)曾解釋 Fernald的視聽動觸法是依學生興趣寫出想學的生字,接著觸寫紙陎上的生字,

熟練生字並在教師引導下述說故事,最後將生字記載在個人專屬生字夾裡。

但教師在教學時必頇注意指導學生應去感覺看、聽、說、寫所學的字,才是 真正的使用多感官學習(引自何華國,2001)。「Gillingham-Stillman模式」

在教學法上重視「拼音」教學,強調字音發音教學,將字母精熟後再學習整 體字彙,與本研究欲提升研究對象注音符號拼音能力之目的相近,故本研究 將以「Gillingham-Stillman」模式為主要教學方式,綜合Fernald模式的VAKT 多重感官管道模式之教學活動(繪畫、剪裁、操弄東西)並用在本研究瑝中,

讓學生在拼音練習時能夠手到、眼到、口到、耳到以不同感官輔助記憶(王 麗卿,2002),提升受詴對象注音拼音能力。

(二)教學材料

本研究之實驗教學依多感官教學所自編自製教具、學習單及其它輔助教 具,說明如下:

1.注音符號教具

(1) 圖像聯想注音符號圖卡(翰林出版)(如附錄9)

(2) 自製注音符號觸覺刺激卡(如附錄10)

(3) 自製注音符號拼音練習圖像詞彙本(如附錄11)

2.自編多感官注音符號學習單(如附錄12)

3.輔助教具:黏土、印章、印泥、晶晶膠帶、晶晶膠、組合尺

教材內容設計需考量學生認知能力,以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為主要教材予以意 義化,才能幫助學生有效率的學習(孟瑛如、鍾曉芬,2003)。坊間注音符號參 考教材教具,多依注音符號順序編排詞彙,教材少有規劃結合韻及三拼統整之拼 音練習的內容,故研究者考量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主的相關詞彙編成多感官注音符 號學習單之圖像詞彙本,讓學生能看圖認念二拼、結合韻及三拼的詞彙。

49

(三)教學順序 1.教學順序

本研究根據胡永崇(2001)的研究結果依注音符號學習難易排序並參考 許惠雯(2009)整理之注音符號教學順序安排學習次序,掌握「自下而上的 教學」(bottom-up model),先教韻母及聲調,再教聲母及結合韻(張世彗,

2006),聲調的練習必頇四聲同時進行(沈淑美,1998)。教學順序如表3-3 此階段在教材中即開始練習二拼與三拼練習,拼音方式則以反拼法練習,接 著是聲母教學亦同,再來則是結合韻,主要目的在練習三拼的變化,教學過 程教學內容組織細密有層次,將主要教學活動改由學生自主學習,並利用操 作活動重複複習以達精熟自動化程度,讓學生記憶深刻內化。

表 3-3多感官注音符號教學順序分析 11 多感官注音符號教學順序分析

教學主題 節次 教學內容

韻母 1 單韻母及聲調:ㄧ、ㄨ、ㄩ、ㄚ、

2 單韻母:ㄛ、ㄜ、ㄝ 捲舌韻母:ㄦ

3 複韻母:ㄞ=ㄚ+一;ㄟ=ㄝ+一;ㄠ=ㄚ+ㄨ 聲隨韻母:ㄢ=ㄚ+ㄋ

4 複韻母:ㄡ=ㄛ+ㄨ

聲隨韻母:ㄣ=ㄜ+ㄋ;ㄤ=ㄚ+π;ㄥ=ㄜ+π 聲母 5 ㄅ、ㄆ、ㄇ、ㄌ

6 ㄐ、ㄑ、ㄒ、ㄖ 7 ㄍ、ㄎ、ㄏ、ㄈ 8 ㄉ、ㄊ、ㄋ 9 ㄓ、ㄗ、ㄕ 10 ㄔ、ㄘ、ㄙ

結合韻 11 三拼:聲母+(ㄧㄚ、ㄧㄝ、ㄧㄠ)

12 三拼:聲母+(ㄧㄡ、ㄧㄢ、ㄧㄣ、ㄧㄤ)

13 三拼:聲母+(ㄧㄥ、一ㄛ、一ㄞ)

14 三拼:聲母+(ㄨㄚ、ㄨㄞ)

15 三拼:聲母+(ㄨㄟ、ㄨㄛ)

16 三拼:聲母+ (ㄨㄢ、ㄨㄣ)

17 三拼:聲母+(ㄨㄤ、ㄨㄥ)

18 三拼:聲母+(ㄩㄝ、ㄩㄢ、ㄩㄣ、ㄩㄥ)

50

2.教學流程:多感官注音符號教學流程如圖3-3所示,每節課教學步驟固 定遵循「複習-教學-發展活動-統整」。教學後,立即進行後測評量。

教學活動設計如附錄13。

圖 3-3 多感官注音符號教學流程3

3.教學時間:每節課教學時間為六十分鐘,預計每週教學四節,共計十 八節課,評量時間則不採計在教學時間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