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差異情形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差異情形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差異情形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差異情形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差異情形

本節將針對圓面積單元的學習成效進行分析,首先針對使用電子白 板教學與傳統教學對國小學童在圓面積單元的學習成就差異進行分析,

因本研究對象受限於行政和教學的考量,無法進行隨機抽樣,因此研究 者先以實驗組學童與控制組學童之圓面積單元前測總分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起點行為是否有顯著差異;接著進行實驗組學童與控制組學童 之圓面積單元後測總分的的獨立樣本 t 檢定。其次再針對實驗組與控制組 分別在七個子概念的學習成效差異進行分析,以下分別探討之。

壹、實驗組與控制組「國小六年級圓面積單元測驗」整體表現 一、教學實驗前(前測分析)

探討實驗教學前兩組學童在「國小六年級圓面積單元測驗」中,學 習表現是否有顯著差異,以兩組前測總分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其結果如

表 4-2-1 受試者「國小六年級圓面積單元測驗」前測成績差異性 t 檢定摘要 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df) t 值 顯著性(雙尾) 實驗組 13.86 6.835 53 .469 .641 控制組 13.07 5.4344

*p<0.025

由表 4-2-1 中可知,p 值=.641,未達顯著水準,兩組學童在實施教學 前,在「國小六年級圓面積單元測驗」前測成績的差異未達顯著,表示 兩組學童的起點行為在統計上並無差異。

二、教學實驗後(後測分析)

探討實驗教學後兩組學童在「國小六年級圓面積單元測驗」中,學 習表現是否有顯著差異,以兩組後測總分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其結果如 下表 4-2-2:

表 4-2-2 受試者「國小六年級圓面積單元測驗」後測成績差異性 t 檢定摘要 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df) t 值 顯著性(雙尾) 實驗組 27.14 4.395 53 2.340 .023*

控制組 23.93 5.737

*p<0.025

由表 4-2-2 中可知, p 值=.023,已達顯著水準,兩組學童在實施教 學後「國小六年級圓面積單元測驗」後測成績的差異達顯著,表示學童 在「圓面積單元概念」的學習成效會因為教師使用電子白板教學及傳統 教學法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貳、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圓周率與圓周長概念」的表現 一、教學實驗前(前測分析)

探討實驗教學前兩組學童在「圓周率與圓周長概念」中,學習表現 是否有顯著差異,以兩組在此概念的前測總分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其結 果如下表 4-2-3:

表 4-2-3 受試者「圓周率與圓周長概念」前測成績差異性 t 檢定摘要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df) t 值 顯著性(雙尾) 實驗組 3.36 2.004 53 .839 .405 控制組 2.93 1.796

*p<0.025

由表 4-2-3 中可知,p 值=.405,未達顯著水準,兩組學童在實施教學 前,「圓周率與圓周長概念」前測成績的差異未達顯著,表示兩組學童的 起點行為在統計上並無差異。

二、教學實驗後(後測分析)

探討實驗教學後兩組學童在「圓周率與圓周長概念」中,學習表現 是否有顯著差異,以兩組在此概念的後測總分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其結 果如下表 4-2-4:

表 4-2-4 受試者「圓周率與圓周長概念」後測成績差異性 t 檢定摘要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df) t 值 顯著性(雙尾) 實驗組 6.50 .839 53 1.895 .064 控制組 5.93 1.357

*p<0.025

由表 4-2-4 中可知,p 值=.064,未達顯著水準,兩組學童在實施教學 後「圓周率與圓周長概念」後測成績的差異未達顯著,表示學童在「圓 周率與圓周長概念」的學習成效不會因為教師使用電子白板教學及傳統 教學法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參、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圓周長與組成要素的倍增關係概念」的表現 一、教學實驗前(前測分析)

探討實驗教學前兩組學童在「圓周長與組成要素的倍增關係概念」

上中,學習表現是否有顯著差異,以兩組在此概念的前測總分進行獨立 樣本 t 檢定,其結果如下表 4-2-5:

表 4-2-5 受試者「圓周長與組成要素的倍增關係概念」前測成績差異性 t 檢定摘要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df) t 值 顯著性(雙尾) 實驗組 1.75 .887 53 .039 .969 控制組 1.74 .859

*p<0.025

由表4-2-5中可知,p值=.969,未達顯著水準,兩組學童在實施教學前,

「圓周長與組成要素的倍增關係概念」前測成績的差異未達顯著,表示兩 組學童的起點行為在統計上並無差異。

二、教學實驗後(後測分析)

探討實驗教學後兩組學童在「圓周長與組成要素的倍增關係概念」

中,學習表現是否有顯著差異,以兩組在此概念的後測總分進行獨立樣 本 t 檢定,其結果如下表 4-2-6:

表 4-2-6 受試者「圓周長與組成要素的倍增關係概念」後測成績差異性 t 檢定摘要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df) t 值 顯著性(雙尾) 實驗組 2.43 .879 53 .376 .709 控制組 2.33 1.000

*p<0.025

由表 4-2-6 中可知,p 值=.709,未達顯著水準,兩組學童在實施教學 後「圓周長與組成要素的倍增關係概念」後測成績的差異達顯著,表示 學童在「圓周長與組成要素的倍增關係概念」的學習成效不會因為教師 使用電子白板教學及傳統教學法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肆、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圓面積概念」的表現 一、教學實驗前(前測分析)

探討實驗教學前兩組學童在「圓面積概念」中,學習表現是否有顯 著差異,以兩組在此概念的前測總分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其結果如下表 4-2-7:

表 4-2-7 受試者「圓面積概念」前測成績差異性 t 檢定摘要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df) t 值 顯著性(雙尾) 實驗組 2.82 1.541 53 1.100 .276 控制組 2.37 1.497

*p<0.025

由表 4-2-7 中可知,p 值=.276,未達顯著水準,兩組學童在實施教學 前,「圓面積概念」前測成績的差異未達顯著,表示兩組學童的起點行為 在統計上並無差異。

二、教學實驗後(後測分析)

探討實驗教學後兩組學童在「圓面積概念」中,學習表現是否有顯 著差異,以兩組在此概念的後測總分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其結果如下表 4-2-8:

表 4-2-8 受試者「圓面積概念」後測成績差異性 t 檢定摘要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df) t 值 顯著性(雙尾) 實驗組 28 5.71 53 2.010 .049 控制組 27 5.04

*p<0.025

由表 4-2-8 中可知,p 值=.049,未達顯著水準,兩組學童在實施教學 後「圓面積概念」後測成績的差異達顯著,表示學童在「圓面積概念」

的學習成效不會因為教師使用電子白板教學及傳統教學法之不同而有所 差異。

伍、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圓面積與組成要素的倍增關係概念」的表現 一、教學實驗前(前測分析)

探討實驗教學前兩組學童在「圓面積與組成要素的倍增關係概念」

上中,學習表現是否有顯著差異,以兩組在此概念的前測總分進行獨立 樣本 t 檢定,其結果如下表 4-2-9:

表 4-2-9 受試者「圓面積與組成要素的倍增關係概念」前測成績差異性 t 檢定摘要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df) t 值 顯著性(雙尾) 實驗組 1.00 .861 53 .000 1.000 控制組 1.00 1.000

*p<0.025

由表 4-2-9 中可知,p 值=1.000,未達顯著水準,兩組學童在實施教 學前,「圓面積與組成要素的倍增關係概念」前測成績的差異未達顯著,

表示兩組學童的起點行為在統計上並無差異。

二、教學實驗後(後測分析)

探討實驗教學後兩組學童在「圓面積與組成要素的倍增關係概念」

中,學習表現是否有顯著差異,以兩組在此概念的後測總分進行獨立樣 本 t 檢定,其結果如下表 4-2-10:

表 4-2-10 受試者「圓面積與組成要素的倍增關係概念」後測成績差異性 t 檢定摘要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df) t 值 顯著性(雙尾) 實驗組 2.11 .956 53 -.015 .988 控制組 2.11 .974

*p<0.025

由表 4-2-10 中可知,p 值=.988,未達顯著水準,兩組學童在實施教 學後「圓面積與組成要素的倍增關係概念」後測成績的差異達顯著,表 示學童在「圓面積與組成要素的倍增關係概念」的學習成效不會因為教 師使用電子白板教學及傳統教學法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陸、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扇形組成要素概念」的表現 一、教學實驗前(前測分析)

探討實驗教學前兩組學童在「扇形組成要素概念」上中,學習表現

是否有顯著差異,以兩組在此概念的前測總分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其結 果如下表 4-2-11:

表 4-2-11 受試者「扇形組成要素概念」前測成績差異性 t 檢定摘要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df) t 值 顯著性(雙尾) 實驗組 2.29 1.512 53 -.573 .569 控制組 2.52 1.503

*p<0.025

由表 4-2-11 中可知,p 值=.569,未達顯著水準,兩組學童在實施教 學前,「扇形組成要素概念」前測成績的差異未達顯著,表示兩組學童的 起點行為在統計上並無差異。

二、教學實驗後(後測分析)

探討實驗教學後兩組學童在「扇形組成要素概念」中,學習表現是 否有顯著差異,以兩組在此概念的後測總分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其結果 如下表 4-2-12:

表 4-2-12 受試者「扇形組成要素概念」後測成績差異性 t 檢定摘要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df) t 值 顯著性(雙尾) 實驗組 4.43 .997 53 .354 .725 控制組 4.33 1.000

*p<0.025

由表 4-2-12 中可知,p 值=.725,未達顯著水準,兩組學童在實施教 學後「扇形組成要素概念」後測成績的差異達顯著,表示學童在「扇形 組成要素概念」的學習成效不會因為教師使用電子白板教學及傳統教學 法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柒、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扇形周長概念」的表現 一、教學實驗前(前測分析)

探討實驗教學前兩組學童在「扇形周長概念」中,學習表現是否有 顯著差異,以兩組在此概念的前測總分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其結果如下 表 4-2-13:

表 4-2-13 受試者「扇形周長概念」前測成績差異性 t 檢定摘要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df) t 值 顯著性(雙尾) 實驗組 1.14 .803 53 -.187 .853 控制組 1.19 .879

*p<0.025

由表 4-2-13 中可知,p 值=.853,未達顯著水準,兩組學童在實施教 學前,「扇形周長概念」前測成績的差異未達顯著,表示兩組學童的起點 行為在統計上並無差異。

二、教學實驗後(後測分析)

探討實驗教學後兩組學童在「扇形周長概念」中,學習表現是否有 顯著差異,以兩組在此概念的後測總分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其結果如下 表 4-2-14:

表 4-2-14 受試者「扇形周長概念」後測成績差異性 t 檢定摘要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df) t 值 顯著性(雙尾) 實驗組 2.00 .943 53 2.845 .006*

控制組 1.33 .784

*p<0.025

由表 4-2-14 中可知,p 值=.006,已達顯著水準,兩組學童在實施教 學後「扇形周長概念」後測成績的差異達顯著,表示學童在「扇形周長 概念」的學習成效會因為教師使用電子白板教學及傳統教學法之不同而 有所差異。

捌、

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扇形面積概念」的表現

一、教學實驗前(前測分析)

探討實驗教學前兩組學童在「扇形面積概念」上中,學習表現是否 有顯著差異,以兩組在此概念的前測總分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其結果如 下表 4-2-15:

表 4-2-15 受試者「扇形面積概念」前測成績差異性 t 檢定摘要表

表 4-2-15 受試者「扇形面積概念」前測成績差異性 t 檢定摘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