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實驗設計

本研究採單一受試實驗設計中的跨行為多探試研究設計,來探討遊戲介入 後對自閉症幼兒的社交技巧是否具有立即成效與維持成效。此種實驗設計模式 在於對未開始介入之目標行為進行間斷的試探,而不必像多基線設計是持續不 斷的收集;這些探試可能分散於教學時段或跟觀察時段中進行,它能重複比較 實驗處理的效果,避免冗長且持續的實驗階段,較適合於瞭解個別受試者接受 個別介入處理之成效,且具有高度內在效度的特徵(杜正治,2006)。

壹、研究設計模式

本研究分為基線期、處理期及維持期三個階段,研究設計模式如下圖 3-2。

基線期(A) 介入期(B) 維持期(C)

基線期 介入期 維持期 動

作 指 令

A1 B1 C1

探試 基線期 介入期 維持期 眼

神 注 視

A2 B2 C2

探試 基線期 介入期 維持期

表 情 參 照

A3 B3 C3

圖 3-2 研究設計模式

貳、具體實施過程

本實驗教學內容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分別為基線期、介入期與維持期,以 下將針對各實驗階段進行說明。

一、基線期(A)

此為教學前觀察階段,在完全不教學情況下,對研究對象進行至少八次的 探試。基線期的探試時間均利用早上或午餐後自由活動時間與研究對象互動,

錄影觀察三項社交技巧行為能力,藉由「社交技巧觀察紀錄表」紀錄研究對象 是否出現正確反應,此階段只做行為目標紀錄工作,瞭解研究對象在各項社交 技巧的起點能力,以建立基準線,不施任何介入策略處理,當發生次數趨勢穩 定後進入介入期。

三項社交技巧課程分別在第一週即進入第一階段基線期(A1)觀察,當資 料呈現穩定水準與趨勢後,開始對「動作指令」進行遊戲介入,其他兩項未處 理的目標行為,則維持在基線階段(A2、A3),等到「動作指令」的實驗介入期 結束進入維持期後,接著對「眼神注視」進行遊戲介入,「表情參照」則繼續維 持在基線期階段(A3),等到「眼神注視」的實驗介入期結束進入維持期後,接 著再對「表情參照」進行遊戲介入。本研究的基線期資料開始採連續探試,之 後採點狀探試來收集,此做法是為避免長期基線期資料收集,影響研究對象可 能產生的厭倦與挫折(杜正治,2006)。

二、介入期(B)

此階段開始進行遊戲介入活動,利用每天下午點心後時間 3:30~3:45;

進行遊戲介入,本研究之遊戲介入以社交技巧為主軸所設計三項能力,包含「動 作指令」、「眼神注視」、「表情參照」,每項社交技巧能力設計五個小活動,每個 小活動進行二次,就換下一個小活動,五個小活動皆以同一種社交技巧行為進 行介入,本期程實施六週,每週教學五次,預計共進行 30 次的教學與觀察,每 次 15 分鐘,每節上課結束後觀看攝影機錄製內容,進行研究對象目標行為的觀 察,需獨立正確反應才算通過,若研究對象是經由提示(口頭、手勢、動作等)

後才調整後續行為,則不算通過。研究者每次活動皆提供十次社交技巧能展現 機會,觀察研究對象是否出現正確反應,以「社交技巧觀察紀錄表」紀錄。

三、維持期階段(M)

此階段以攝影機將行為表現錄影做觀察紀錄,不進行任何實驗介入,為追 蹤研究對象社會技巧能力維持情形,研究者於遊戲介入後隔週進入維持期,為 期一週,一週四天,每天早午二次觀察,約 10 分鐘,共得到八個觀察點,其觀 察評量項目與基線期和介入期相同,紀錄受試者習得成效的維持情形。整個遊 戲介入教學始於第一項社交技巧能力基線期,結束於第三項社交技巧能力維持 期。

參、社交技巧遊戲活動內容

本研究的對象為三歲學齡前自閉症幼兒,遊戲對幼兒而言是最自然的學習 方式,因此本研究以遊戲活動的方式介入,較容易引起幼兒學習興趣,自閉症 者較缺乏基本社交技巧能力,要提升自閉症幼兒與他人互動關係,需先從與大 人間的關係建立開始,因此採一對一方式介入,透過研究對象喜歡的活動、物 品、玩具或食物,結合到遊戲中增加其參與意願與動機,學習基本的非溝通社 交技巧能力,此三項能力包含:頭部點頭與搖頭動作、眼神注視方向、臉部微 笑與皺眉表情。當幼兒學會基本社交技巧能力,才能在同儕互動中建立良好的 人際關係,對未來在適應環境與同儕相處都會更加順利。

一、社交技巧教學流程

每次的遊戲介入流程(見圖 3-3)分為三步驟,主要記分與觀察重點以第二 步驟的社交技巧遊戲為主。為了與研究對象建立良好關係,在教學活動開始與 結束時都會有固定儀式,幫助研究對象快速進入狀況與快樂結束的氣氛延續到 下次上課。活動前先有暖身活動,預告研究對象活動即將開始,使其做好心理 準備,先點名叫喚姓名,研究對象要能眼神注視研究者並舉手喊有,接著與老 師一起唱上課歌;活動結束時,會與研究對象玩手指蓋印章的小遊戲,每次在 蓋章前,研究者會等待受試者眼神注視研究都時,才伸出手指和研究者蓋章,

當研究者伸出大姆指時,研究對象要能伸出大姆指和研究者互按,如蓋印章。

過程中,研究對象除了要眼神注視研究者,也能依研究者伸出的手指,變換著 伸出對應的手指蓋章。此開始與結束儀式,每堂課皆為固定模式,各約 1 分鐘 的時間。圖 3-4 為遊戲介入流程。

圖 3-3 遊戲介入流程

二、遊戲活動內容與時間安排

瞭解研究對象能力,設計適性有趣的社交遊戲活動,社交技巧內容主要分 為三大項目,包含動作指令、眼神注視與表情參照,每項社交技巧又分成五個 小活動,每個小活動教學二次就換下一個小活動,接著依序完成五個小活動後,

再換下一個社交技巧項目。每項社交技巧能力實施二週,每週固定教學五次,

一項社交技巧活動共教學十次,三項社交技巧能力教學共 30 次。利用下午點心 後 15:30~15:45 進行,每次教學共 15 分鐘。每項技巧能力均會有動態與靜態活 動,以下茲就促進幼兒社交能力發展的同儕遊戲課程,說明如下表 3-3:

表 3-3

社交技巧遊戲活動教學單元名稱與時間表

項目 遊戲活動名稱 次數 實施日期

1.丟球高手 2 03/07 03/08 2.彈珠樂 2 03/11 03/12 3.放物品 2 03/13 03/14 4.跳跳跳 2 03/15 03/18 動作

指令

5.躺懶骨頭 2 03/19 03/20 1.找一找在哪裡? 2 03/21 03/22 2.東看西看 2 03/28 03/29 3.釣魚樂 2 04/01 04/02 4.懶骨頭發燙 2 04/03 04/08 眼神

注視

5.喝水 2 04/09 04/10 (續下頁)

開始儀式

(約 1 分鐘)

社交技巧遊戲

(約 13 分鐘)

結束儀式

(約 1 分鐘)

項目 遊戲活動名稱 次數 實施日期 1.疊疊樂 2 04/15 04/16 2.敲樂器 2 04/18 04/19 3.絲巾遊戲 2 04/22 04/23 4.氣球樂 2 04/25 04/26 表情

參照

5.芝麻開門 2 04/29 04/30

本研究之遊戲活動,包括動態與靜態活動,平日觀察研究對象喜愛的活動,

並與搭班老師討論,遊戲活動安排主要教導研究對象頭部動作、臉部表情及眼 神注視方向。「動作指令」遊戲中,研究對象要判斷研究者點頭或搖頭正確反應 行為,例如:「丟球高手」活動,研究者點頭,研究對象才能丟出手中的球;反 之,研究者搖頭,研究對象就不能丟出手中的球。「眼神注視」遊戲中,研究對 象要判斷研究者的眼神方向做出正確反應,例如:「找一找在哪裡」活動,將研 究對象喜歡的車子三輛,間隔排列在桌上,當研究者眼神注視左邊車子時,研 究對象要能拿左邊的火車。「表情參照」遊戲中,研究對象要判斷研究者微笑或 皺眉噘嘴正確反應行為,例如:「敲樂器」活動中,當研究者微笑時,研究對象 才能用棒子敲鈴鼓,反之,當研究者皺眉噘嘴,研究對象不能敲打鈴鼓。

教學介入時要確定研究對象有注視研究者,過程中儘量減少語言回應,並 給予適度的等待時間,當無法正確反應時以手勢或動作提示,當研究對象達到 目標行為時,研究者給予正向、誇張的社會性增強,或是讓研究對象藉由正確 的回應得到自然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