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的資料分析可分為量的資料分析和質的資料分析,加以說明如下:

壹、量的資料分析

為避免研究者的觀察造成教學的干擾和幼兒的分心,採取錄影方式紀錄個 案教學時表現,建立研究對象行為表現曲線圖,由曲線圖中資料點大小和方向 的改變進行目視分析(Visual inspection)和 C 統計。

一、目視分析

目視分析可以用來決定資料點是否有趨向存在,兼具可信度與可行性。將 基線期、介入期及維持期所觀察到的行為資料以點繪出,用曲線圖呈現各階段 變化,進行視覺分析,以檢驗研究對象社交技巧能力之改變情形。視覺分析主 要分成階段內和階段間兩個部份,茲分述如下(杜正治,2006;鈕文英、吳裕益,

2011)。

(一)階段內的資料分析:目的在指出同一階段內資料的情況,分析重點如下:

1.階段名稱:基線期為(A)、介入期為(B)、維持期為(C)。

2.階段長度:是指三個階段內資料點的次數,分別記錄之。

3.趨向預估:指資料路徑的斜度,本研究採用中分法(split-middle method),

紀錄階段內路徑趨向為進步(+)、退步(-)或零加速(=)。

4.趨向穩定性:在畫出趨勢走向後,如果有 80%-90%的資料點落在 15%的 範圍內,表示該階段趨勢具穩定性,趨向穩定性愈高,表示資料點的趨 勢愈一致。

5.平均水準:指階段內所有資料點的平均數。

6.水準穩定性:以該階段中資料點最大數值的 20%為範圍。水準穩定性愈 高,表示該階段內資料變化變少。本研究以 80%以上的資料點落在平均 值的 15%的範圍內,視為穩定的資料。

7.水準範圍:指該階段內資料點的最小值與最大值。水準範圍愈小,表示愈 穩定,變化愈小。

8.水準變化:指該階段內第一個資料點與最後一個資料點數值相減,並注意

階段內的水準變化是朝進步(+)的或退步(-)的發展。

(二)階段間的資料分析:目的在比較兩階段間的差異,分析重點如下:

1.趨向方向與效果變化:將相鄰階段的趨向列出,並標示出階段間趨向為正 向或負向,以看出介入的效果。

2.趨向穩定性:比較相鄰階段間趨向穩定的變化情形。

3.平均水準變化:本階段與前一階段的平均水準相減。

4.階段間水準變化:指前一階段最後一個資料點及後一個階段第一個資料點 數值之變化,並標示出進步(+)、退步(-)或無變化(=),進步的 變化越大,表示介入效果越明顯。

5.重疊百分比:計算相鄰階段之後一個階段的資料點中,落入前一個階段的 資料點範圍的資料點數的比率。在基線和介入階段若出現重疊比率愈 低,表示教學介入對目標行為的作用愈大;若出現在介入和維持階段時,

則表示維持效果差。重疊百分比=落在 A 範圍內的 B 資料點數÷資料 B 總點數×100%。

二、C 統計分析

本研究採用簡化時間序列分析法的 C 統計,輔助說明視覺分析的結果。C 統計主要是以考驗各階段內和階段間資料點變化趨勢,是否達顯著水準。階段 內資料的分析,可瞭解基線期、介入期、維持期階段內資料點的穩定性。當結 果 Z 分數未達顯著水準,表示基線期資料點呈現穩定狀態,則可進入介入期。

當結果 Z 分數達p<.05 顯著水準,表示資料點有趨勢存在,亦即研究對象在社交 技巧行為有顯著進步的趨勢。

階段間資料點的統計分析是將基線期和介入期的資料點合併以 C 統計處 理,當 Z 分數達顯著水準,則可顯示實驗處理效果。另將介入期和維持期的資 料點合併以 C 統計處理,當 Z 分數未達顯著水準,則可顯示實驗效果在維持期 顯現(鈕文英、吳裕益,2011)。

貳、質的資料分析

為了更瞭解研究對象在遊戲介入對社交技巧的進步情形,研究者在每次介 入後,透過錄影帶觀察研究對象在活動過程中的學習情形,並以「社交技巧觀 察紀錄表」加以記錄,詳細紀錄與研究對象之間的互動與活動中的學習表現,

將這些質性資料與統計資料相互對照,作為研究對象整體表現質性分析紀錄的 參考。

參、觀察者間一致性

為瞭解本研究的觀察者間信度,必須做觀察者一致性考驗,在本研究中,

以研究者為主要觀察者,另一觀察者為研究者任教學校之同班特教老師,有近 二十年之自閉症幼兒教學經驗。由於特幼班教師工作繁忙,在本研究進行時間 無法全程參與觀察,因此採隨機觀看研究者錄製的影片,完成觀察記錄。

(一)研究者先向觀察者說明本研究中三項目標行為(動作指令、眼神注視、表情 參照)之各項定義,解釋「社交技巧觀察紀錄表」(附錄三)之記錄方式。

(二)研究者與觀察者分別觀看影片,並做記錄,完成後兩人針對紀錄結果進行討 論與核對,將結果進行一致性考驗,其一致性需達 80%以上,若未達標準,

則繼續練習。

(三)正式實驗時,分別抽取研究對象之三項目標行為的基線期、介入期及維持期 之影片資料,抽取 15%的實驗天數,由兩位觀察員,在互不干擾的情況下 做記錄,其一致性需達 80%以上,才具有觀察者間信度。所記錄的資料則 進行觀察者間一致性考驗(鈕文英、吳裕益,2011),其計算公式如下:

兩位觀察者記錄一致的次數

觀察者間信度= ───────────────× 100%

總次數

表 3-4

觀察者間一致性

實驗階段 基線期 介入期 維持期 動作指令 1.00 .80 1.00 眼神注視 1.00 .95 .90 表情參照 1.00 .95 1.00

平均 .96

本研究信度考驗資料如表 3-4 所示,兩位觀察者之平均信度為.96,顯示在不 同的觀察者間,對於研究對象的行為表現觀察有高度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