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遊戲發展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遊戲發展與相關研究

簡楚瑛(1993)認為遊戲有助於社會技能、認知能力、創造力和情緒等方面 能力的發展,因此遊戲是學前幼兒所特有的一種學習途徑,也可增強學齡兒童 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效。幼兒在遊戲中成長,在遊戲中學習,遊戲對於幼兒身 心發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吳淑琴、楊宗仁,2002)。名哲學家盧梭認為應鼓勵 幼兒在遊戲和戶外活動中學習,幼兒遊戲絕不是漫無目的地玩耍,而是從遊戲 中獲得探索外在環境、矯正治療行為、生活技能演練和追求休閒娛樂的功能(吳 幸玲、郭靜晃,2003)。遊戲的特質主要在於能促成幼兒身心發展,透過遊戲幼 兒可以學習社交技巧能力,在遊戲過程中亦可培養社會適應能力(曹純瓊,

2001)。幼兒以遊戲為生活,透過遊戲體驗生活,從中獲得適應社會的各種能力

(林風雨,2006)。因此遊戲對於幼兒來說是一種最自然的生活情境,透過遊戲 能瞭解自身周圍環境中有關的人事物,幼兒在遊戲中,能培養與同儕的社會互 動、瞭解做人處事與待人接物的道理,所以幫助幼兒於自然情境中發展社交與 瞭解人際關係,遊戲絕對是一大功臣。

壹、遊戲的內涵與分類

遊戲是幼兒成長與學習過程中最自然的方式,以下分別介紹遊戲的內涵與 分類,藉此對遊戲的概念更加清楚瞭解。

一、遊戲的內涵

何華國(2006)整理多位學者對遊戲的觀點,將遊戲認定為,是種活動;無 特定形式;具有教育價值;能引起遊戲者的動機與興趣;是一種滿意態度;令 人覺得快樂有趣的;成人跟兒童一樣會從事的活動;遊戲是可以有目標;是行 為的表現具有學習性質;可以表達個人情緒經驗;自然發生與自願參與的;是 社會互動的工具等。Wolfberg(2003)強調遊戲對幼兒的社會認知及社交技巧能 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如:口語及非口語表達和理解能力、觀念的取得 與社會自覺、社會角色的探索、忍受挫折感、情緒及想法調節能力、商議協調 能力,都是形成幼兒間友誼關係的重要能力。從前面列舉的這些遊戲內涵具多 樣與豐富性,要給遊戲下定義並不容易,研究者參考文獻,歸納涵蓋下列五個

特徵(陳慶福、李雅真,2004;潘慧玲,1995;Rubin, Fein & Vandenberg, 1983;

Wolfberg, 2003):

(一)遊戲出自內在動機

由 內 在 的 渴 望 所 激 發 的 活 動,與 外 在 驅 力 無 關。遊戲就是隨時隨 地想玩就玩想停止就停止,出於自動自發,沒有其他的目的,參與歷程中 會有某種程度的滿足感。

(二)遊戲重過程輕結果

有趣好玩是幼兒持續遊戲的原動力,只在乎活動或行為本身,不注重 活動的目的,沒有特定目標,因此並未有太多的壓力。

(三)遊戲具正向情感

在遊戲過程中幼兒獲得的是開心、有趣、好玩的經驗,並在遊戲中 感受到自我滿足與自信心,從此增強遊戲的意念,因此個體因為快樂才 遊戲,是具有正向的情感的。

(四)遊戲是彈性變化的

不是一成不變,它的玩法是可以隨時改變。遊戲雖然有許多規則,

但遊戲過程中可以隨時調整與改變規則,可以融入新奇的行為或想法。

自由自在的行為,非各種義務、規則、生存目的等約束性的活動。

(五)幼兒是主動參與的

幼兒可以自由的選擇,認為遊戲是有趣好玩的,在心理上或生理上,

都是主動參與、全心全力,這與成人要求幼兒完成的工作是有所不同。

遊戲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少的活動,從出生就在遊戲的環境中,他們藉 著單獨玩以及和別人一起遊戲,來瞭解與學習語言、事物及人際關係。綜合上 述發現遊戲強調內在動機、主動性、正具正向情感,並重視過程中的喜悅與滿 足,進而在透過遊戲發展感覺、動作、認知、想像、語言、溝通、社交、情緒、

適應等能力,因此研究者將以遊戲介入方式來提昇幼兒社交技巧能力。

二、幼兒遊戲的分類

幼兒在遊戲中,會產生不同的遊戲行為(由單純至複雜),通常包含社會 性及認知性,因此遊戲行為可分社會性型態及認知性型態,以下分別就這兩種

(一)社會性型態的遊戲行為層次

Parten 在1932 年從社會行為的觀點觀察幼兒的遊戲,發現學齡前幼兒之間 的社會參與會隨著年齡而增加,遊戲過程中出現無所事事行為、旁觀者行為、

單獨遊戲、平行遊戲、聯合遊戲以及合作遊戲等情況。這些社會遊戲的發展階 段常被用來做為衡量幼兒社會發展層次的依據(引自方金鳳,2004;吳幸玲,

2003;陳淑敏,1999;黃瑞琴,2002)。

1. 無所事事行為

指幼兒沒有明顯參與任何遊戲活動或社會性的互動。例如:自己玩自 己的身體、隨處走走看看、在桌子爬上爬下。

2. 旁觀者行為

幼兒本身並未參與遊戲,大部份的時間都在看別人遊戲,偶爾與他人 交談,但僅於口語,動作上並未參與,例如:在球池旁看著別的幼兒玩耍,

並未下場玩。

3. 單獨遊戲

即一個人的遊戲,純屬感覺與動作方面的遊戲。幼兒獨自一個人玩,

不與他人交談,與其他幼兒玩不同的玩具,且只顧自己玩,私毫不受附近 其他幼兒活動的影響。例如:幼兒可能正以積木疊高,但完全不管教室中 其他幼兒在做什麼。

4. 平行遊戲

此階段幼兒依然是各玩各的,但在同一場所與鄰近的幼兒玩的玩具、

材料或活動類似或相同,但仍不受其他幼兒的影響。例如:幼兒在球池裡 各玩各的。

5. 聯合遊戲

幼兒與其他幼兒一起玩,進行相同或相似的活動,活動中會出現簡單 的互動行為,像是相互模仿、指揮、命令或交換玩具等,但彼此並沒有分 工也沒有共同的目標。例如:幼兒可以在沙坑裡,一起玩挖沙或堆疊沙塔 的遊戲。

6. 合作遊戲

是一種有組織的遊戲,幼兒會與其他同伴一起玩,團體中彼此有共同 的目標,且彼此分工合作,是高認知能力的遊戲發展。屬於遊戲是有目的

的,有一定的主題具有領導者與被領導者、角色安排、故事情節討論、遊 戲器材及遊戲規則等,例如,躲避球、棒球、123 木頭人遊戲等,需要同 儕之間相互的分工合作。

(二)認知性型態的遊戲行為層次

Piaget 認為幼兒在遊戲方面的發展與其智慧發展有密切關係,他指出兒童期 的 認 知 發 展 依 年 齡 的 不 同 分 別 處 於 感 覺 動 作 ( sensori-motor ) 、 前 運 思

(preoperational),以及具體運思(operational)等時期,對應此三時期幼兒所表 現的遊戲分別是練習性遊戲(practice play)、象徵遊戲(symbolic play)以及規 則性遊戲(game with rules);Smilansky(1968)將其中練習性遊戲稱為功能性遊 戲(functional play),在練習遊戲和象徴性遊戲之間加入建構遊戲(constructive play),象徵遊戲則改稱為戲劇遊戲(dramatic play),以及最後發展的規則遊戲

(Jones, 2004;Piaget, 1962)。將以上各學者分類統整於表2-2,從表中可以明顯 看出遊戲形態與心智結構的發展順序。

表 2-2 認知性遊戲分類

各學者的分類 Piaget 認知發展階段 Buher

(1937) Piaget(1962) Smilansky

(1968)

感覺動作期(0-24 個月) 功能遊戲 練習遊戲

建構遊戲 建構遊戲

前運思期(2-7 歲) 假裝遊戲

象徵遊戲

(想像 假裝遊戲)

想像遊戲(戲 劇遊戲)

具體運思期(7-11 歲) 綜合遊戲(集

合遊戲) 規則遊戲 規則遊戲 形式運思期(11-15 歲)

資料來源:修改自戴宏志(2007)。社會戲劇遊戲訓練對於增進自閉症兒童社交 技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頁 42)。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 化縣。

以下就 Smilansky 的分類說明如下(引自胡致芬,2000): 1. 練習性遊戲

最初始的遊戲,從出生到兩歲左右,是一種簡單或重覆性的活動,遊 戲內容毫無主題與組織,一種本能的反應,純粹只是感覺器官的刺激輸入,

如:摸、敲、搖、咬、聽、看等感官的操作性活動,例如:幼兒玩搖鈴。

2. 功能性遊戲

指幼兒用較固定化的方式,直接複製日常用品的一般玩法,例如:將玩 具碗、杯子放在嘴邊假裝要吃東西或喝水,或是把電話筒放在耳邊,這些 都只是反應出碗、杯子、電話筒在真實生活中的功能。以約定俗成或符合 日常生活用途的方式來玩玩具。

3. 建構性遊戲

從兩歲開始,五、六歲為高峰,是有組織、並以目標為導向的遊戲。

使用各種器材有目的建構或創造物品,如:積木、黏土、繩子、沙、紙、

拼圖、畫畫等。幼兒約二歲末就開始從事假裝的想像遊戲,大多為單獨進 行遊戲。例如:拿著奶瓶餵娃娃喝牛奶、將積木疊成一個城堡等。

4. 戲劇遊戲

此時幼兒喜歡模仿大人的角色行為,透過各種象徵的物件或舉止動作達 到模仿的目的,從中獲得快樂,扮家家酒即為典型的象徵遊戲。幼兒運用創 造性的表徵能力,製造一個可以反應大人真實世界的假裝情境,其中包括了 角色扮演,如演爸爸、媽媽等,及象徵性轉換(想像轉換),如用棍子當成馬 來騎、三角型積木當成梳子等。象徵性遊戲對幫助孩子自實際轉至具有抽象 能力有著重大的意義。例如:扮家家酒。這種遊戲發展到最高層次就是社會 戲劇遊戲。

5. 規則性遊戲

這時期幼兒開始接受具有複雜規則的遊戲,他們已經會在遊戲裡訂出規 則,例如策略規則、場地限制、角色分配、動作技巧的限制、器材使用以及 運動禮儀等。讓參與同伴依循遊戲中的規範和規則,進行遊戲活動與競賽活 動,例如,躲避球、棒球、接力賽跑等。

由幼兒遊戲的型態中,我們可以瞭解幼兒社會行為的發展,在幼兒早期,

尚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通常幼兒是獨自遊戲,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慢慢 發展出群性的活動,由不參與行為發展至合作或組織的規則性遊戲。因此,瞭 解幼兒的遊戲發展,希望在研究過程中讓幼兒消除對學習的恐懼感,增加學習

尚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通常幼兒是獨自遊戲,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慢慢 發展出群性的活動,由不參與行為發展至合作或組織的規則性遊戲。因此,瞭 解幼兒的遊戲發展,希望在研究過程中讓幼兒消除對學習的恐懼感,增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