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綜合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以遊戲介入方式教導自閉症幼兒社交技巧有正面成效,不論 在立即與維持方面都有良好的學習效果,家長與班級導師也都給予肯定。本節就學 習的立即效果與維持成效,以及觀察資料、社會效度之結果,作進一步的分析與討 論。

壹、遊戲介入對學前自閉症幼兒的社交技巧具立即成效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遊戲介入的教學後,自閉症幼兒在社交技巧能力表現 均有上升趨勢,與基線期相較,在「動作指令」、「眼神注視」和「表情參照」之表 現方面,與基線期相較,平均水準依序為71%、86%、88.29%,都有提升70%以上,

整體來看,社交技巧能力表現具有立即之效果。

研究對象在介入前對於研究者在活動進行時,所使用的物品、玩具放置前方 時,都會衝動想要把玩,幾乎不會主動參照他人的動作與表情,當老師做出動作或 表情提示時,仍無法調整自己的行為。研究對象在基線期的平均水準皆為0%,同時 在社交技巧檢核表(見附錄二) 的15題當中就有9題的結果為「從未出現」,剩下的6 題為「有時出現」。由此可知,介入前研究對象的社交技巧能力如此缺乏,與Cartledge 和Milburn(1995)發現自閉症者在社交技巧方面,出現缺乏眼神的注視、臉部表情 及肢體語言的研究相似。游瑞菁(2009)研究結果發現自閉症兒童較少參照成人表 情而調整自己的行為一致。

程惠明(2011) 針對遊戲方案對自閉症兒童眼神注視的研究結果,其時間與頻率 有增長與增多的現象。林孟穎(2011)應用臉部情緒表情互動的遊戲介入方式進行 研究,對於自閉症孩童臉部情緒表達的能力亦有所提升。柯淑惠(2009)研究結果 除了在社交技巧的進步外,眼神注意行為與分享都有明顯進步。游瑞菁(2009)以 遊戲介入3位學齡期自閉症兒童,並結合提示與增強策略,對自閉症兒童的動作參 照、眼神參照、表情參照皆能展現良好的行為。

本研究結果顯示以遊戲介入方式對自閉症幼兒,具有正向且立即效果,在社交 技巧能力的學習表現都達顯著成效,並且研究對象在「社交技巧行為檢核表」(見附 錄二)的分數都有大幅度的進步,故幼兒園教師可運用遊戲介入方式提升自閉症幼兒

之社交技巧,以下針對本研究結果作一討論:

一、在教學活動設計方面

本研究介入時發現活動設計與內容選擇的適切性,是會影響學習結果的。經過 本研究證實,將研究對象熟悉和喜歡的物品、玩具設計其中,能吸引注視與延長專 注力;以簡單到困難的循序漸進方式介入,例如:「丟球高手」先以坐著給球,之 後才是站著丟球;「找一找在哪裡」先以手握增強物,之後增加為三個杯子,能讓 研究個案在累積多次成功經驗後提升自信心與學習效果。研究者因而發現當有效進 入學習時,介入期的學習成效達到立即效果。

二、在教學方法技巧方面

研究者發現,在第一項的「動作指令」目標行為介入期階段時,變動較大,趨 向穩定性為60%,推究其原因為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仍處於試探與熟悉對方的階段。

研究進行一段時間,建立彼此互信關係後,在第二項的「眼神注視」與第三項的「表 情參照」,均在介入後就有立即表現的成效。研究過程中亦發現研究個案屬於衝動 個性,在活動進行時看見的物品或玩具都會不經大人同意,想拿起來把玩,此時研 究者僅需要說:「小手擺~」,研究對象就會接著說:「後面」,並同步將雙手放在後 背。建立此默契後,對於活動進行相當順利,同時亦會建立其他的規則,例如:配 合度、等待老師下指令等,都隨之提升。

研究者在第二項「眼神注視」目標行為訓練時,介入第4次到第6次的表現不穩 定,上升、下滑的情況反覆出現,推估其原因在於研究對象仍未有注視他人的習慣,

當研究者在注視某方向時,研究個案需要持續專注才能看見並反應,研究者在教學 過程中發現,「眼神注視」是其關鍵能力,當研究個案觀察到研究者的動作時,才 能學習。研究初期都需要不斷地叫喚其姓名,或手推其下巴注意研究者,但幾次介 入後慢慢會開始主動注意研究者,有時研究者故意不做任何動作,他也會乖乖等 待,並觀察研究者的動作與反應,當建立主動觀察大人行為時學習立即提升。

本研究經由遊戲介入後,研究對象對觀察研究者的頭部動作、眼神注視方向及 臉部表情的主動性及專注時間皆提升,此結果與國內遊戲介入自閉症者教學的研究 成果相符。因此,遊戲介入對自閉症幼兒社交技巧的提升具有立即成效。

貳、遊戲介入對學前自閉症幼兒的社交技巧具維持成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自閉症幼兒在透過遊戲介入的教學結束後,行為表現百分比仍 能維持90%到100%的水準,顯示自閉症幼兒在「動作指令」、「眼神注視」與「表情 參照」之社交技巧表現具有維持效果。

林儀婷(2006)的研究結果顯示,以一對一遊戲方式介入,具有相當的成效,

且能將之類化至其他情境。張雯晴(2007)在三位研究對象的遊戲活動訓練過程中,

於介入後獲得社會參照能力,並展現於維持期。游瑞菁(2009)對於介入期後間隔 一週探試,其結果亦呈現正向而穩定之效果。黃筱晏(2010)的研究說明實驗結束 仍舊能維持展現良好的保留成效。程惠明(2011)實驗經過10週30次的遊戲方案教 學,提升四位自閉症兒童社會互動能力,表現出立即學習成效亦能保有延宕的效果。

研究對象記憶力佳,亦研究發現介入後理解能力相對提升,在教學介入後間隔 一週探試,仍能維持穩定表現,甚至變換不同物品或情境,維持期仍能達100%,唯

「眼神注視」的一次探試中,行為表現降為90%,其原因在於研究對象當時分心,

而未注意研究者眼神注視方向,因而出錯,同時亦發現介入過程中,當研究對象已 經習得此項能力後,進行節奏需加快,不然會有坐不住或不適當的行為出現,偶爾 試探教學者,想故意拿錯看其反應,但分數雖微輻下滑,仍維持高水準的表現。

本研究經由遊戲介入後,研究對象對觀察研究者的頭部動作、眼神注視方向及 臉部表情均具有維持成效,此研究結果與國內遊戲介入自閉症幼兒教學的研究成果 相符。

參、社會效度分析之討論

本研究使用四等級的社交技巧行為檢核表(見附錄二)、回饋訪談大綱(見附 錄六)與遊戲活動過程紀錄表(見附錄四),來瞭解遊戲介入的社會效度情形,在與 研究對象家長和同班老師的訪談內容及觀察紀錄結果,都顯示對本研究的評價良好 與正向支持。

家長表示透過教學過程、紀錄與學習成效,瞭解到自閉症的社交技巧訓練,應 是人際互動關係提升最重要的訓練項目之一,且對於非口語溝通技能,如:視覺接 觸、臉部表情、身體姿勢和手勢等提升後,對於其他能力的學習隨之提升。研究個 案在教學介入後,比較會主動觀察大人的動作或表情,在家中常常會先看大人的臉 色後才開始行動,有時仍衝動不小心丟玩具時,會馬上看大人的反應,並做出後悔

的表情,且立即將玩具撿起,研究個案已具備參照別人表情而修正自己行為的能 力。同時亦發現與人的眼神注視頻率和時間也提升,以前打招呼從不看人,慢慢到 現在可以維持五秒鐘。研究個案的母親表示個案在介入後各方面能力隨之提升,因 此參考研究者的遊戲活動教案,將介入延伸至家中,家長在家裡以互動遊戲的方式 再次複習,每天花一些時間,除了複習基本社交技巧能力,同時也能類化至其他情 境,更因此增加親子感情。

同班老師、其他班級老師和生活助理員的觀察與訪談中也都表示,研究個案在 學校學習上變得比較專心,團體課與個別課的專注力提升,偶爾分心時叫喚即可拉 回注意力;眼神注視與理解也比之前進步,當老師在下達指令時,主動觀察注視的 頻率增加,和同儕互動的次數也提升,對於此研究都持正向支持態度。

本研究具備良好社會效度,此結果與陳映羽(2004)、陳淑芬(2004)、游瑞菁

(2009)、程惠明(2011)、廖淑廷(2012)、鍾佳蓁(2004)的結果相同,參與本研 究的班級導師與家長都肯定遊戲介入的成效,對研究對象的社交技巧能力有所提升 與改善,對於未來還有相關教學研究,均願意繼續參與,並表示此遊戲介入的教學 是真正能幫助幼兒提升社交的基本能力。

研究者檢視遊戲活動過程紀錄(附錄四),發現研究對象在介入期善用增強物 的使用,學習態度漸入佳境。研究者在結構化的環境與實際示範的視覺提示下,讓 研究者從示範中觀察到模仿學習,讓研究個案學習更為順利。介入後期以具挑戰且 複雜的活動,來吸引研究對象注意,亦能維持學習動機。

另外,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亦觀察到,研究對象聽覺較為敏感,容易受環境吵 雜因素影響,研究進行於放學時間,校園鐘聲與教室內外來往人數都有些微的影 響,讓研究對象在不穩定的情緒下學習,無法表現其真正能力,研究者認為研究過 程需考量研究者的生理狀態與特質等因素,才能讓研究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