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專業認同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專業認同

一、專業認同之定義

在瞭解到專業認同的定義時,我們可以先從什麼是「認同」來 談論起,由張春興(1980)指出個人的認同主要包含了自我認同與 社會認同,而在自我認同係指人的行為和思想是具有一致性的,清 楚個人的能力和需求,並且能依據對個人的瞭解去實現目標,所以 自我認同的人較易適應環境、不易迷失;而社會認同係指人的行為 思想和社會規範或期待具有一致性,包含價值、工作、職業認同與 角色認同。賴玉珊(2008)則認為,認同係指自己對目前自我的瞭 解,並且對自己或對團體產生一種歸屬感的歷程和狀態。

再來,談論「專業」一詞,在社會工作辭典為專業一詞定義,

指出任何一門專業都必須具備有系統的理論與方法、接受過專業訓 練、通過特定的考試、有一套專業道德守則提供每個工作者遵守、

以社會大眾福利為主的服務性質、以及具有專業組織等特性(白秀 雄,2000)。

而所謂專業有它共同的特質,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一般所謂 專業要具備那些條件或特質,最具代表性的是以 1957 年 Greenwood 所提出專業之五項基本特質為準(引自:李增祿,2011),形成所謂 的「特質論」,以下為五項基本特質內容整理如下:

(一)一套專業的理論知識體系(a body of theory):即一套有系 統的理論體系或專業知識與技術。

(二)專業的權威或自主權(professional authority):即專業人 員對案主有一種判斷的專利權,案主可由這種專業的權威獲 得安全感。

7

(三)共同信守的倫理守則(code of ethics):即一套共同信守的 專業工作守則或信條,如客觀、保密等。

(四)社區的或社會的認可(sanction of the community):即社 會人士或社區居民,承認該專業在特定範圍內的一些權利與 特權,如案主對專業人員因信任而講述心中的秘密,及尊重 專業人員訓練機構的控制等。

(五)專業的文化(professional culture):即正式或非正式的專 業機構團體(如專業科系、訓練中心及專業工作人員協會),

所要求的社會角色之間相互影響而產生的獨特社會型態,包 括專業價值觀、象徵符號及行為規範。

李增祿(2011)除參考 Greenwood 上述說法,並統整國內狀 況,進一步提出社會工作的專業特質,包括下列五項:

(一)專業理論與技術:要有一套專業的理論知識體系,及專業助 人的方法與技巧。

(二)專業倫理與守則:要有專業的倫理、價值信念及共同信守的 倫理守則。

(三)專業教育與訓練:有專業教育訓練的科系及在職進修的制 度。

(四)專業組織與機構:有專業人員工作的機構及專業人員的組 織,還有專業人員的甄試及證照制度。

(五)專業自主及認可:要有專業的自主權或專業判斷的權威,同 時受到社會人士或社區居民的認可。

相較之下,李增祿(2011)針對社會工作的專業特質敘述中更 強調專業教育與訓練、專業組織與機構這兩個層面,而 Greenwood 僅將上述兩個層面放在專業文化項目之下。

8

二、社會工作者的專業認同

專業認同的發展開始於個體選擇進入一項專業,在專業生涯過 程中持續變化著,對於專業形成認同感是有助於激勵專業人員願意 持續投入一份工作,促使專業進步,提升專業的品質(黃致慧,

2010)。

王麗容在(1980)研究我國社會工作專業認同與專業滿足之研 究中採用自編的專業認同量表,將專業認同分為三個面向:分別為 專業理念架構認同(identification of professional conceptual framework)、專業意識型態的認同 (identification of professional ideology)、專業的承諾(professional commitment)。

(一) 專業理念架構認同:係指社會工作專業知識體系、功能、目 的、任務、方法等認同。

(二) 專業意識形態的認同:係指社會工作價值觀、倫理觀的認同。

(三) 專業的獻身:係指對於社會工作職業生涯的投入與付出,以及 社會工作的執著感和職責感,與對該行業為榮的感覺。

而對於專業認同的定義,黃致慧(2010)認為專業認同可由兩 種角度來探討其意義:

(一) 專業認同是個人對其專業角色的看法。

(二) 專業認同是個人將專業內涵加以內化、反思與形成觀感的過 程。或可視為個人將專業的內涵內化(包括知識、價值觀、

倫理規範等),因而形成專業的自我形象,並對專業產生執著 與投入的過程。

廖靜薇(2003)研究臺灣地區精神醫療社會工作者專業認同之 研究中,指出用來測量專業認同包含以下四個面向,如下所述:

(一) 專業理念架構的認同:包含專業知識體系、功能、目的、方 法。

9

(二) 專業意識型態的認同:包含價值觀、倫理觀、工作哲學理念。

(三) 專業行為的認同:包含核心的專業活動。

(四) 專業投入的認同:包含專業聯盟。

萬育維、賴資雯(1996)指出專業認同是一種意識的形成,是 一套價值內化的過程,亦是一種個人自我意象的組成。是個人在社 會關係中,透過互動內化了專業價值、知識體系、倫理守則、專業 行為及目標等,所形成專業的自我意象。

該研究將專業認同分成五個面向,包括了專業理念架構、專業 意識型態、專業行為、專業投入及專業角色。對於專業認同,可歸 納為對於專門學問、職業的認可,有意願投入專業工作,並能肯定 與發展自我,更進一步對此專業產生期望、榮耀感。另指出,個人 對專業的認同程度,會影響自己在工作的感受與專業上的表現。簡 單來說,專業認同愈強,愈能產生正向的工作感受,進而產生較好 的專業表現。

湯雅婷(2012)在「社會工作系學士班學生實習結構、學習投 入與專業認同相關之研究」中將專業認同定義為社會工作系學生,

藉由實習場域,透過實習互動過程中,內化了社會工作專業人員或 團體所具有的專業知識體系、專業價值觀等,而形成專業的自我意 象,且願意投入專業生涯。將專業認同分為四個面向:專業理念、

專業價值、專業自我與專業投入這四大面向來瞭解社會工作學生專 業認同狀況。

綜上所述,對於一名社會工作人員來說,專業認同之存在有其 重要性,專業認同是關乎於社會工作者針對個人的社會工作之專業 知識、專業價值觀、專業倫理規範等的認可,專業認同會影響社會 工作者有無意願選擇進入社會工作領域這項專業工作。另陳金英、

湯誌龍(2006)指出一位專業認同程度越高者,能較確定並積極主 動投入於自己的專業生涯。透過上述文獻所提出之專業認同組成面

10

向,可發現各面向有部分相互重疊,而本研究藉由專業理念、專業 價值、專業自我與專業投入這四大面向來作該研究量表之依據,來 瞭解大四社會工作系學生受過學校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社會工作 價值觀、社會工作倫理觀以及實際到社會工作場域實習之後,對於 個人的專業投入意願,整合起來成為學生的專業認同。

三、專業認同與就業意願的相關

根據陳怡帆(2013)以臺北市教育類科系學生為例,探討大學 生之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之現況,結果顯示專業認同在 選擇教育相關工作為正相關,也就是專業認同越高,學生在未來越 有意願從事教育工作,顯示大學生的專業認同確實會影響其未來的 就業意向。另徐惠麗、張曉雲、章順仁、郭倩琳(2015)研究應屆 畢業護生對臨床就業意願之探討指出認同的程度有助於工作效率、

滿意度的提升以及學生的留任意願與生涯發展,能夠幫助應屆畢業 護生適應初任工作,增進其對職場的自信心及工作價值,使之學以 致用,另在實習經驗、親友支持、護理專業實習感受越高對於就業 意願提升有正向的影響。

陳妮婉、張彩秀、葉明珍(2012)研究應屆畢業護理人員指出 個人對於護理專業越瞭解,產生的認同感越高。個人對於某項專業 的認同及投入的程度,將會影響其是否選擇該專業為未來職業(徐 惠麗,2013)。

根據前述研究文獻指出,學生的專業認同與未來從事該科系之 就業意願是具有相關性的,顯示學生的專業認同程度對日後是否從 事相對應的職業有很高的預測性,而目前鮮少文獻探討以社工系大 四學生為主軸,因此,研究者想瞭解社工系大四學生專業認同與未 來從事社工就業意願之研究。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