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就業意願

一、意願

林瑞欽(1988)指出意願是出自於個人自主性的,認為意願是 一種個人面臨許多選擇當中所做的決定,同時也需要負起相對的責 任。另根據林清江(1980)認為意願是指個人為了達到未來目標的 一種慾望傾向,會指引個人的行為來實現自己的目標。簡而言之,

對於意願而言,是一種自己能夠有權利來選擇要或是不要的一項決 定。

二、就業意願

根據 Holland(1985)指出就業意願會受到個人與工作環境間 的交互作用影響,從中找出個人適應的平衡情況。就業意願係指是 否進入就業市場,且於工作中決定自己喜好的決策、態度或行為,

也是人力資源分配是否適切的重要因素,而個人就業意願之決定會 考量是否符合自己本身的性向、能力和興趣等過程,也是個人對於 整個社會環境變遷的自我成長,與適應社會的行為反應(劉承昕,

2006)。

林芯羽(2016)針對就業意願而言係指一個人在進入就業職場 工作中,依照個人能力所及,選擇自己喜好或符合自己性向的工作 之行為,而就業意願的選擇也會受到個人的背景或環境因素等影 響。另有研究指出學生生涯目標除了使學生瞭解個人興趣和能力之 外,也應讓學生瞭解不同教育領域對未來職業領域之影響(吳芝 儀,2000)。依據上述文獻可清楚察覺出個人的就業意願是會受到一 個人的背景因素所影響,以決定個人是否進入該此行業的關鍵因素 之一。

23

三、社會工作系大學畢業生就業意願的相關研究

根據陳昱名(2008)指出社會工作系畢業生在選擇未來的職業 發展時,有幾個因素為重要之影響,包含了社工專業地位、形象以 及被社會認可的程度等面向,而該項行業同樣費心費力付出,亦期 望被社會所重視,且值得持續投入的行業。然而許祖維(2007)發 現許多社工系大學畢業生在接受四年的社工教育過程之後,對於社 工專業的投入是相當地低,因此開始研究針對社會工作教育的成效 提出檢討。

不論是社工預期未來可能面臨到龐大的壓力,或是因為社會對 於社會工作專業地位沒有給予相對的尊重等,使得許多接受專業教 育的社會工作系畢業生對於未來選擇不投入社工領域,造成社工專 業的損失,也是投入高等教育和實習資源上的一大浪費(陳昱名,

2008)。

(一)個人背景變項與就業意願的關聯:

1. 性別:

鄭怡世、鐘文鎂(2014)研究台灣民間社會福利組織社工勞動 狀況的結果發現,台灣社會工作者是處於不友善的勞動處境與不確 定的勞動感受當中,在性別面向有明顯女性化之趨向。根據陳金 英、湯誌龍(2006)調查社會工作系學生在學時影響學生選擇社會 工作專業生涯之相關因素,研究發現男、女性顯示是有差異的,女 性社工系學生當中,會選擇從事社工就業之比例相較於男性而言是 明顯偏高的。女性仍較於男性對於選擇從事社工就業意願較高。

2. 宗教信仰:

根據葉明昇(1999)調查針對 11 位男性社會工作者的深度訪 談職業選擇歷程中發現,影響男性決定選擇投入社會工作的因素,

在個人變項中之宗教信仰會影響社工決定是否選擇投入社會工作就

24

業的因素之一。陳金英、湯誌龍(2006)調查社會工作系學生在學 時影響學生選擇社工專業生涯之相關因素,研究發現學生有無宗教 信仰,對於未來從事社工意願並無太大差異。因此,就業意願在宗 教信仰上所獲得的結果仍舊有不一致的情形。

3. 學業成績:

根據盧怡秀(2011)調查社會工作系畢業生投入社運組織的經 歷研究指出,對於社會工作學系大學生而言,其中學生的學業成績 之因素可能會影響女性社會工作學系學生投入社會工作職業,對於 男性社會工作學系學生而言可能則否。

4. 預期收入:

沈慶鴻(2002)調查實踐和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大四畢業班學 生所做的調查,發現薪資收入的高低會影響畢業學生未來從事社工 之意願,而薪資收入太低,是高居畢業學生沒有意願投入社會工作 領域就業之原因。另呂勻琦(1995)研究社工專業生涯承諾影響因 素中發現,收入越高的人,會認為對於此專業是有持續性的工作投 入,且對自己的專業生涯有較高的承諾。

(二)影響就業意願的相關因素:

以下為影響就業意願的相關文獻,包含了許多面向,如下所 述:

根據盧怡秀(2011)整理出影響大學生、大學畢業生、社會工 作者的職業投入相關因素,可分為兩大面向:

1.個人有關:包含年齡、教育程度、學業成績、個人特質、興趣性 向、與同儕團體的經驗等。

2.外在環境有關:包含家庭背景(例如家庭經濟因素)、社區的文化 型態、地理環境、宗教信仰、就業薪資收入展望等。

根據劉承昕(2006)研究應屆畢業生之年齡、學業成績、工作 經驗、實習成績、能力等個人背景在就業選擇上是有顯著差異的,

25

另指出畢業生尋找第一份工作最主要考慮的首要因素為薪資與福利 制度,而影響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選擇因素,可分為三大面向:

1.個人屬性:包含性別、年齡、學業成績、工作經驗、實習成績、

能力等。

2.家庭環境:包含居住地區、父母教育程度、家庭經濟狀況、家中 子女數、父母教育態度、父母期望等。

3.教育環境:包含學校地理位置、學院別、學校體制等。

陳怡帆(2013)研究影響教育類科系學生之就業因素,可分為 四大面向:

1.個人因素:包含個人的興趣及證照取得等。

2.家庭環境:包含父母對我的就業期望、管教態度以及家長教育程 度等。

3.學校因素:包含課程安排、師長鼓勵、同儕影響等。

4.社會因素:包含社會景氣、社會價值觀、就業機率、未來發展。

以上論述,可瞭解到影響就業意願的因素,有包括個人因素與 外在因素(家庭、教育、學校和社會),而本研究以個人背景變項與 就業意願的關聯性歸納出學生的性別、宗教信仰、學業成績、預期 收入。

總合以上論點,當社會工作系學生透過實習經歷與所見所聞,

可能存在著相當的壓力,如果學生預期工作壓力過大,會影響到社 工系學生對於未來的職涯選擇,並且一但進入職場,也易導致社工 有中途退出職場的可能性;而在社會工作專業認同中,是指大四社 工系學生受過學校的社工專業知識、價值觀、倫理觀以及真正實際 到社工場域實習後,個人的專業投入意願,整合起來成為學生的專 業認同,亦會影響社工有無意願進入社工領域這項專業工作,且一 位專業認同程度越高者,能較確定並積極主動投入於自己的專業生 涯。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