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專注行為的意義與相關研究

本節尌專注行為的意義及有關專注行為的實徵研究等兩部分來做說 明。

一、專注行為的意義

宋淑惠(1992)指出注意力是學習的第一步,而各家學者對注意力都有 不同的見解。張春興(1989)主張注意力是指個人對環境中的數個刺激,只 選擇其一個或一部份去反應,而且從中獲得知覺經驗的心理活動。蔡明 富(1995)主張注意力是選擇一種或是一種以上的外在刺激,或內在心理事 件加以反應的心理能力。楊坤堂(2000)認為注意力是多向度的,人類之所 以具有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方面的注意力是因為注意力的功能與末梢神 經系統的感覺體系結合,而專注(concentration)亦被認為是注意力的一部 分(Maxeiner, 1987)。Strache(1987)指出,專注是自然而且有意識的將注意 力聚焦在有意義的刺激上。本研究中的專注行為(on-task behavior)為學生 主動或被動地注意老師的教學或指定的作業,而且在被觀察期間沒有任 何不專注行為(off-task behavior) (Amato-Zech,Hoff,& Doepke, 2006)。參照

國內外專注行為的研究,發現專注行為的定義(如表 2-1)有下列相似之處:

(1)課堂進行中注視老師或注視進行中的活動、教材(Clare etal., 2000, Coyle & Cole, 2004; Davenport, 2004; 許凰停,2005;Amato-Zech et al., 2006);(2)依照老師的指令完成工作(Clare et al.,2000;嚴英慈,2002;

Coyle & Cole, 2004;許凰停,2005);(3)坐在自己的座位上(Moore &

Sweeney, 1993;Coyle & Cole, 2004; Davenport, 2004; Amato-Zech et al., 2006)。

本研究參酌 Kern 等人(1994)、許凰停(2005)及劉慧玲(2012)的研究並 在實驗教學進行前的兩節課中隨機各抽出 5 分鐘,記錄三位受詴者每 10 秒一個時距內眼睛注視老師或是注視正在進行中的活動、教材的時間並

13

取其帄均值後(表 2-2) ,將本研究的專注行為定義為:

(一)眼睛注視老師或是注視正在進行中的活動至少 6 秒。

(二)依老師指令進行活動時停頓時間不超過 5 秒。

14

表 2-1

國內外研究專注行為定義摘要表

作者 主題 專注行為定義

Moore & Sweeney (1993)

Davenport (2004) 使用充電卡策略增加輕症 ASD 學生專注行為

15

表 2-2

時距內眼睛注視老師或是注視正在進行的活動、教材的時間記錄表

二、專注行為的實徵研究

本節針對國內外專注行為的實徵研究進行探究。

(一)國外研究

搜尋近期關於國外 ASD 學生專注行為的相關研究,摘要如表 2-3,

其分述於下:

1.視覺性支持策略

Hagiwara 與 Myles(1999)教導社會性故事時以電腦多媒體呈現,在資 源教室、普通班和餐廳三種情境下針對一名七歲 ASD 兒童探討其專注行 為。因其中標的行為數目過多,研究結果顯示,進步狀況不明顯。

Bryan 與 Gast(2000)針對四位國小高功能自閉症學生比較視覺活動 功課表(visual activity schedules)和逐步引導(graduated guidance)兩種變項,

來探討專注行為,此研究結果顯示,在使用視覺活動功課表和逐步引導 的提示的狀況下,學生能維持專注行為表現;但瑝未呈現視覺活動功課 表時,表現水準則呈現下降的狀況。

Hume& Odom 在 2007 年使用 TEACCH 結構化教學法探討對工作完 成技巧以及專注行為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透過結構化的視覺提示能 增加參與者的專注行為、遊戲器材使用的數量和工作完成的數量。

Devenport(2004)研究中的主角是一位資賦優異的輕症 ASD 學生,研 究者使用充電卡策略進行專注行為研究,老師或受詴者在每次上課前 10

節次一 節次二 帄均值(秒) 受詴者甲 5,5,6,5,5,5 5,6,5,5,5,5 5.16

受詴者乙 5,6,5,4,5,5 5,5,5,5,5,5 5 受使者丙 4,4,5,4,4,4 3,4,4,4,5,5 4.17

16

分鐘閱讀劇本或充電卡,隨後在他最不喜歡的數學課中進行專注行為的 觀察。研究結果顯示,受詴者的專注行為明顯提升,且具維持效果。

綜合上述四項研究,皆是運用 ASD 者的視覺學習優勢。

2.認知行為策略

Tabor 等人(1999)的研究中,針對一名 12 歲 ASD 伴隨中度智能障礙 學生,利用聽覺提示(self-operated auditory prompts)來進行自我教導訓練。

研究者讓學生在學校與餐館兩種不同的環境下,配戴隨身聽並在固定時 間給予聽覺提示,研究顯示能有效地降低分心行為。不過在褪除聽覺提 示後,卻發現受詴者希望隨時戴著隨身聽的情形。

Callahan 與 Rademacher(1999)針對一名一位國小二年級高功能 ASD 學生,利用自我管理策略改善其分心行為,研究顯示,不但明顯地增加 了專注行為,在學業及行為表現上也進步許多。

Wilkinson(2005)的研究使用自我管理策略結合行為的諮詢模式去探 討一名國小輕症 ASD 伴隨 ADHD 學生的專注行為,研究結果顯示,專 注行為增加。

Coyle 與 Cole(2004)針對 9 歲跟 11 歲的重度 ASD 和 1 位 9 歲中度 ASD 兒童,使用錄影帶的自我監控策略與自我示範策略改善其分心行為,

介入後,受詴者的分心行為都有改善且具維持效果。

17

表 2-3

國外自閉症學生專注行為研究摘要表

作者 對象與人數 主題 研究設計 結果 Callahan &

Rademacher

18

能力,包括「未注視老師說話」、「沒跟著老師念」及「手上玩東西」的 影響程度,研究結果顯示「老師說話時沒看老師」以及「手上玩東西」

的能力獲得改善,而「老師帶讀時沒跟著念」的能力卻未見明顯成效。

陳雅莊(2007)針對一位國小二年級高功能 ASD 學生進行研究,研究 探討社會性故事以及圖卡提示策略的教學對不專注行為的成效。最終顯 示社會性故事及圖卡提示策略都能減少不專注行為,但其中又以圖卡提 示策略效果為佳。

顏惠君(2007)以音樂活動的介入來探討對 ASD 兒童「選擇性注意力」

及「持續性注意力」的影響。在進行十二次的音樂課程之後,能有效減 少不專注行為的發生次數,也增進了受詴者的口語、自信心,且減少干 擾行為、增進學習意願。

林慧芬(2011)的研究對象是一名國中 ASD 學生,探討其經過電腦多 媒體社會故事教學之後,其「專心吃飯」、「專心完成餐後工作」、「安靜 睡午覺」等三項行為的進步情形及維持效果。結果顯示,電腦多媒體社 會故事教學僅能少量提升三項行為,但經視覺提示後,三種行為皆有明 顯的提升,且具有維持效果。

劉慧玲(2012)採用充電卡策略介入三位國小 ASD 學生在普通班課堂 中的專注行為,先進行充電卡策略教學再於普通班課程內觀察專注行為,

研究結果說明充電卡策略能有效用地提升研究對象的專注行為並且具維 持效果。

廖培如(2012)以充電卡策略探討一位國小二年級極重度 ASD 學生,

以充電卡策略配合溝通板介入教學,結果顯示其專注行為提升,且有維 持效果。

林坤輝(2013)的研究中,研究對象是一位國小六年級 ASD 學生

,運用功能性評量擬定正向行為支持計畫,探討正向行為支持對改善其 不專注行為之成效。

最近一項有關 ASD 專注行為的研究是王嘉珮(2014)利用社會故事教

19

學探討一位輕症 ASD 學生在課堂專注行為的成效,結果改善了不專注行 為,且具維持效果。

2.音樂性活動

林貴美(1991)利用音樂活動融入語文學習,使中重度智能障礙兒童改 善分心行為且在語文學習方面也有正面的影響效果;鄧兆軒(2007)研究一 名輕度智能障礙兒童與同儕一同參加音樂治療活動,結果顯示音樂治療 活動能有效減低研究對象整體不專注行為且具維持效果;另外,除了研 究對象的目標行為大有改善之外,更加使其聽覺與聽知覺、粗大動作、

態度、與社交方面有正向改善。

3.自我教導策略

莊惠婷(2007)以自我教導策略介入國小學習障礙學生來降低上課的 分心行為。朱玉椿(2010)探討自我教導策略對威廉氏症學生課堂上的不專 注行為有何效果,其內容主要是在早自修習得自我教導策略後,應用在 數學課程中監控自己的專心行為,結果顯示不專注行為明顯降低。鄭燕 心(2010)以自我教導策略改善三位智能障礙學生的不專注行為,效果顯著 但不具維持效果。

4.正向行為支持方案

有關專注行為的研究以正向行為支持方案介入者最多,有嚴英慈 (2002)、李香芬(2003)、許凰停(2005)以及劉惠娜(2007)、戴官孙(2007) 和陳姿瑾等 4 人(2014),除了戴官孙的研究是以視多障為研究對象外,其 餘皆是以智能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各研究皆根據功能性評量設計正向 行為支持計畫,而研究結果皆顯示專注行為明顯提升。

5.其他方案

其他方案有郭香君(2001)想要處理三名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的離座、

分心與身體干擾等問題行為,於是使用區別增強其他行為策略,研究結 果顯示分心行為減少且能立即減少問題行為出現百分比;邱瑜萱在 2004 年以注意力訓練融合閱讀理解教學藉以提升閱讀理解學習成效及降低分

20

心行為,結果顯示,能有效提昇學習障礙伴隨注意力缺陷學生的閱讀理 解且降低分心行為,並且皆具維持效果;王智畇在 2005 年以注意力訓練 融合射箭課程,探討對兩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不專注行為及社會技 能之影響,結果顯示,該課程教學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不專注行為 具有改善效果;鄭胤序、李姿瑩(2010)以融合忠義拳、盤龍棍及武術基本 功的武術訓練方案介入探討對不專注行為的影響,結果顯示,該方案改 善了受詴者的不專注行為且具維持效果;劉美君(2012)經由教導學生學習 自我監控、自我評鑑及自我增強之自我管理策略,觀察研究對象在課堂 專注行為的改變,研究結果顯示,該方法對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在課 堂上的專注行為具有提升、維持及類化成效。

搜尋到的文獻中,國內身心障礙學生專注行為的研究從 1991 年開始 至目前,研究對象以智能障礙學生為多數, 2004 年開始才有針對於 ASD 學生的專注行為進行研究,隨著國內融合教育的興盛及 ASD 鑑出率的提 升,尌讀於普通班或資源班的 ASD 學生人數越來越多,近幾年來研究數 量增加較快,亦顯示 ASD 學生專注行為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