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對「文化軟實力」之競爭進行戰略管制

第四章 中共文化安全的戰略架構

第二節 對「文化軟實力」之競爭進行戰略管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6

系。」他在該談話中,對於中共之現代化事業建設,主張要:「認清社會主義初 級階段基本國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後,也不是要脫離實際、急於求成,

而是要堅持把它做為推進改革、謀劃發展的根本依據。」125

總體而言,中共自毛澤東掌政以來,即同時以民族主義者與馬克思主義者的 雙重身分,做為其領導中國選擇發展道路上的自我角色詮釋。自建政以來,中共 也一直以這兩個理論上存在難以調和內在矛盾的價值理想,做為社會思想導引,

和欲同時實現的政治訴求。進而,在實踐層次上,中共也一直被一種由其自我形 構的矛盾框架所制約。這種制約,直接導致中共在毛澤東時期追求中團現代化的 失敗。但到了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則改以總結歷史經驗,以「適應中國國情」

的提法推展「中國特色會主義」,試圖調和「中共民族主義」與「中共政權的馬 克思主義性質」之間的矛盾,重新在中國之現代化這個議題上,建構新的實踐框 架。

第二節 對「文化軟實力」之競爭進行戰略管制

眾所周知,「軟實力」是目前國內外政界與學界共同關注的熱門話題。它最 初出現在冷戰末期,美國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在《1999,不戰而勝》

乙書中曾指出:美國應積極運用其生活方式對世界的影響,來使東歐、蘇聯等國 家的人們拋棄共產主義。126依照美國學者奈伊(Joseph S. Nye)的觀點,一個國家 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 化、意識形態吸引力所體現出來的「軟實力」。127這兩者是有區別的,硬力量是 有形的、並且可以計算出來,而軟實力無法計算、變化很大、容易波動,並且在

125胡錦濤。〈中共十七大胡錦濤談話全文〉。2007 年 10 月 15 日。Yam 天空-新聞網站。http:

//n.yam.com/cnyes/cbina/200710/200710015859058..html(閱覽日期:2013.3.8)。

126胡鍵。《中國軟實力:要素、資源、能力》。上海:上海社會科學研究,2003 年。

127Nye,Joseph S.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2002,p17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7

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著「人」的主觀能動性而存在。

壹、中共對「軟實力」的認識與定義

當今就中共而言,在軍事「硬實力」還不強大的情況下,隨著經濟、對外貿 易的快速發展,外交手段己日漸成熟,且其「和平」、「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也日 有起色。這些都使中共在對外影響力方面日漸增強,這些就是中國目前最明顯的

「硬實力」日增的象徵。128

按照 Nye 的定義,「軟實力」是指「影響他人選擇的力量」。對於國家而言,

軟實力是一個國家令其他國家以其預期目標為目標的同化力量。129但由於軟實力 與硬力量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因此自克萊恩(Ray S. Cline)以來,在分析綜合 國力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分析模型全面涵蓋了軟實力的所有要素,而主要都是用 不完全的列舉方式進行分類。其缺點是:由於整個國際社會都在不斷變化,有的 分析者所列舉出來的要素並不具有典型性,結果導致重耍的要素沒有納入分析框 架之中。也有一些已經過時的要素,卻仍然被某些分析者列為考察的對象。目前,

學界對軟實力構成的研究,主要是根據 Nye 定義而分解出來的結構模型。中共學 界,當前這類分析模型研究,以黃碩鳳的研究最為典型。依據他的模型,軟實力 包括三個要素:政治力、文教力、外交力。而此一解釋,也與我國學者宋國誠的 見解相同。130另一大陸學者胡鍵,則將軟實力的觀察指標,再加上「社會力」一 項。他認,從當前的國際環境來看,直接表現為中國大陸國家軟實力的要素,至 少應該包括:131

一、政治力:主要是指一個國家的政體制、國家戰略、政府素質、國民凝聚

128胡鍵。《中國軟實力:要素、資源、能力》。上海:上海社會科學研究,2003 年。

129胡惠林。《文化政策學》。太原:書海出版社,2006 年。

130宋國誠與黃碩鳳的看法大致相同,,把國家的綜合國力參考指標,分為「硬實力」的國防力、

經濟力、資源力、科技力三項:「軟實力」則為政治力、文教力、外交力三項。宋國誠。《中國 跨世紀綜合國力一公元 1990-2020》。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 年,頁 11。

131胡鍵。《中國軟實力:要素、資源、能力》。上海:上海社會科學研究,2003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8

力等政治動員的綜合能力;

二、外交力:主要是指國家利益的實現能力、國家戰略的貫徹能力、全球公 共品的提供能力和全球公共品的運用能力等;

三、文化力:包括文化競爭力、文化投射力和文化信息力;

四、社會力:主要是指社會和諧程度、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社會發展水平。

貳、中共對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評估

大陸學界大致上是以「儲備資源」的角度,來評估中國大陸的軟實力。且 對於中國軟實力的大小程度之評估,包括對文化力的估量,認為基本的原則之一 就是不能進行定量分析,只能用強弱來衡量。進而,中共對其文化力之資源的評 估,認為主要是從中國在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產品;不過,衡量文化資源的 多少,不僅要看歷史文化的積累,也還要看這些歷史文化積累究竟對國家發展是 積極的精神動力,或是消退的阻力。

誠然,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且其歷史發展脈絡從未被打斷,這種歷史的客觀 事實,是造就中國成為一個文化大國的厚重資源。這是當今世界的「文化強國」

中,中國文化所具有而其他國家文化所沒有的一大文化資源特點。胡鍵即會透過 中共唯物史觀所劃分的歷史階段進行分析,認為:「中國封建社會發育之早、結 束之晚,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相比。封建社會被視為落後的代名詞,那 是在西方各國進入近代史以後的事,但當時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卻標誌著人類 向文明社會邁進了一大步。」132故基本上,中共對於中國之文化力資源,是相當 具有自信心的,並認為當今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文化和社會文化,無不可以從 歷史文化中找到其淵源;但是,也同時評估:中國文化也同樣使中國的對內對外 行為,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故而,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要發展中國文化力 的優勢地位,中共必須從新以一種戰略的眼光,即「文化理性」來做對應──依

132胡鍵。《中國軟實力:要素、資源、能力》。上海:上海社會科學研究,2003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9

照新的中共文化戰略部署,取中國歷史文化之強項,避開「傳統文化的消極因素 對文化理性的影響」,來提升中共「文化力」的世界地位。

此外,中共基本上對於自身文化軟實力發展的現況,評估認為是極不足的,

此與西方國家相較而言,是處於相當弱勢的地位。而且,也認為:與其他的國家 實力的指標因素發展相比,尤其是與其「經濟」等硬實力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之狀 況相比,現今中共的文化軟實力(文化力)發展程度是非常不相對稱。此一觀點,

是中共基於對軟實力價值的新認知而發展的新戰略觀點。

當今,中共對於其「文化軟實力」在戰略上的需要性,無疑是非常企求的。

基於中國大陸發展的整體性,中共認為在國家實力建設的概念範疇下,文化軟實 力的內涵可以借助「軟實力」的工具性價值,內化為其國家行為,進而產生的影 響力和驅動力。這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致力於不斷提升國家整體力是水平的國家」

而言,在繼續加快以經濟力量為核心的「硬力量」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以內生、

內省、內驅力為前提和歸宿的文化軟實力建設,無論對於國家力量建設本身,還 是對中國在國際關係中的地位提升,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價值。133

其實中共上述的戰略思維,是非常符合科學推理的。因為,中共的硬實力持 續增強,已導致其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不斷提高,在此前提下,強調文化軟實力 建設,是對其國家力量建設理念的又一創新,也是對過去二十多年來中國經濟、

政治和軍事力量發展的補充和完善。134也就是說若在文化軟實力和硬力量建設的 互動推進下,中共的國家力量構成將更加合理,中共將能夠更加有效地提升國際 地位和國際影響。

長期以來中共之國家實力建設以經濟成長最顯著,但此現象卻日益招致國際 社會對中共的一種嚴重放大的反作用力一一認為中共可能對現存國際體系構成 的結構性衝擊。135因而,中共現階段以 GDP 增長為核心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出

133劉杰。《中國軟實力建設的幾個基本問題》。上海:上海社會科學研究院,2005 年。

134廖永亮。《輿論調控學:引導輿論與輿論引導的藝術》。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 年。

135劉杰。《中國軟實力建設的幾個基本問題》。上海:上海社會科學研究院,2005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0

現了嚴重的外部性市場制約和內部性資源短缺之雙重阻力。再者,中共估量其軍 事力量建設,在「中國威脅論」的普通猜疑下,現階也不可能有實質性的突破。

這些現象都說明了,中共的硬實力建設已經進入了一個轉型時期一一必須改仰賴 文化軟實力建設,來支持其硬實力的建設,以使中共的國家力量發展,能在良性 的軌道上前進,以做為中共國際地位持續提高、國際影響持續上升的新動力。另 一方面,也可以大幅減低戰略風險和隱患。

簡言之,中共在戰略上評估:中國若要從一個國際體系的挑戰者,逐步轉型 為參與者和維護者,其在國家實力建設的整體比例,必然要調整成更著重具有和 平與和諧色彩的軟實力建設,如此,才可能消解外部的不利因素。故而,著重發 展文化軟實力,對其現階段的國家安全戰略而言,是極其重的。

參、中共對「文化軟實力」的戰略管理原則

綜上可知,中共對其「國家實力」的構築,不是建立在空泛的理論或構想之

綜上可知,中共對其「國家實力」的構築,不是建立在空泛的理論或構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