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4

的。173文化關乎主權,文化安全問題就是一個國家精神家園的安全問題。改革開 放以來,中國的硬實力有了相當的提升,軟實力也有了相應的增加。在目前全面 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發展階段中,文化軟實力正是凝聚民族力量度過關鍵時期的強 大動力,建構文化軟實力對於國家的發展具有非凡的時代意義,這不僅是擴大文 化影響力的問題,也是硬實力發展的方向和動力問題。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 壹、大陸文化「走出去」的戰略思維

近年來,大陸不斷提出要讓文化「走出去」,2011 年年初出爐的「十二五規 劃綱要」(草案),也一再強調「要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創新文化『走出去』模 式,增強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2011 年 10 月 15 日至 18 日在北京召 開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主題為研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 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等問題。這是自 2007 年十七大以來,中共首次將「文 化命題」作為中央全會的議題;也是繼 1996 年十四屆六中全會討論思想道德和 文化建設問題之後,中共決策層再一次集中探討文化課題,其戰略部署和政治意 義不言可喻。174

爾來中共中央重申舊論,其實是近年思維的一貫延續。從戰略角度來看,大 陸認為本身文化競爭實力與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經濟實力極不相稱,也有必要 鄭重其事的聚焦討論,依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的看法,主要是因「三個不適 應」的問題,包括文化水準和綜合國力不適應、文化發展和經濟增長不適應、文 化發展和國民素質要求不適應。大陸上胡錦濤主持下的六中全會,將文化建設視 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層面

另據大陸資料顯示,在世界文化市場上,美國佔 43%,歐盟佔 34%,亞太地 區佔 19%,其中日本佔 10%,澳大利亞佔 5%,其餘 4%才屬於包括中國大陸在內 的其他亞太地區國家;因此,中國有必要大力實施文化「走出去」的戰略。此外,

中國認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調整時期,世界多元化、經濟全球化已然成形,各種

173胡惠林。《文化產業發展與國家文化安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年,頁 245。

174人民網甘肅頻道。http://gs.people.com.cn/BIG5/183345/15775758.html(閱覽日期:2013.4.2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5

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更加明顯,增強 國家文化軟實力及文化國際影響力,是一種「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任務。

「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可從內外兩個層面來看:對內方面,就是進一步鞏 固由共產黨領導的文化建設工作,因此,加強新聞輿論導向工作,壯大主流輿論,

以及強化網路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此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的重點之一。主要 目的就是為了確保文化主旋律的持續發展,不受外來文化勢力及內部異議言論的 干擾,進而影響共產黨執政地位,以及向來至為重視的文化宣傳工作。

對外方面,主要是開展多管道多形式多層次的對外文化交流,創新對外宣傳 方式方法,增強國際話語權,進而達到文化輸出的目的。大陸文化部部長蔡武曾 表示:「中華文化走出去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只有政府交流性質的是不夠的。

我們的文化走出去可以更多的利用商業的管道、利用市場化的運作來推行。」

總體而言,大陸係將對外文化輸出視為「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乃至構建整 體國家安全防護網的一環,一方面以文化「軟實力」包裝傳統政經「硬實力」,

避免各國反彈;一方面營造「富而好禮」的溫和形象,以文化的柔性力量潛移默 化,降低「中國威脅論」的疑慮。

貳、大陸文化「走出去」面臨的困境

隨著經濟的發展,各主要文明在各自封閉發展了數千年之後開始走向交流、

碰撞、衝突和融合。文化開始成為人們相互識別的標誌和標準,「人們用祖先、

宗教、語言、歷史、價值觀、習俗和體制來界定自己。他們認同於部落、種族集 團、宗教社區、民族,以及在最廣泛的層面上認同于文明。」文化成為凝聚人也 是隔離人的重要工具和載體,文化也成為當今世界產生衝突的主要原因。

在這樣的背景下,文化間的衝突顯然不能被忽視。不同文明有著各自的信 仰、價值觀、習俗習慣,這些都將在此文明圈裡的人與外面的隔離開,形成一種 特有的標識。而在圈裡的人,自覺不自覺地就會產生對自我文化的保護意識和對 外來文化的排斥感,這就造成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困境:不同文化在本質上的隔 膜、自我保護意識和潛在的衝突使得人們對外來文化天生存在敵對情緒,文化的 分裂力量同統一力量一樣,都具有強大而無形的影響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6

同時,文化產生的不同地域也造就了文化間的差異,這種差異是天生存在 的,形成文化交流中的壁壘和障礙。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文明之間因其產生 的土壤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特點,比如中華文化生態由半封閉的大河大陸型生態環 境萌生,而西歐文化源自開放的海洋型環境。這兩種文明之間存在眾多差異,人 們的價值觀取向、行為方式可能會在交往中不斷碰撞,需要磨合才能更好地推進 交流。

不同民族會創造出不同的文化。民族之間的交往既是人口與商品的交流,又 是文化和觀念的交流。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和資本主義文明的興起,世界不同國 家和地區間的文化交流也越來越多。到 20 世紀 80 年代以後,隨著中國走向改革 開放,在外國文化和科學技術等進入中國的同時,中國文化也開始敞開國門走向 世界。並且,隨著中國成為經濟大國,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如何塑造好中國形 象,便成為當今中國思想界和文化界的重要議題。中國大陸也把中國文化的輸出 作為文化工作的重點之一。

中國在推動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體認到中國文化和藝術大量走向世界,

並不意味著影響力的上升。例如目前幾乎很少有中國的原創產品,包括文化產 品,成為西方人的主流消費品,很多國外民眾對中國、中國人、中國文化知之甚 少,甚至還停留在改革開放以前的刻板印象。

另一個問題是,大陸目前「走出去」的文化品類,仍以傳統文化為主,以致 外國人,尤其是西方人只記得京劇、中國結、舞龍舞獅、氣功武術等傳統的象徵 性符號,對現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與文化面貌仍存在偏見和誤解。因此,普遍要求

「讓世界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一個當代的中國,一個發展中的中國」的呼聲四 起。

然而,由於大陸文化產業競爭力不強,因此,中共推動文化「走出去」仍面 臨一些挑戰,主要包括幾個面向:

一、文化實力不足

大陸雖然是一個文明古國和文化資源大國,但還不是一個文化傳播強國,文 化的國際競爭力還處於相對劣勢,例如文化企業實力不強、文化產品競爭力不 夠,以致對外文化貿易逆差嚴重,以及對外貿易範圍不夠廣泛、結構不盡合理等 等,都是造成中國文化國際競爭力不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7

二、文化貿易地位落後其他發達國家

大陸已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在國際上文化軟實力與經濟硬實力的影響 力明顯有落差,其原因包括缺乏知名民族文化品牌、文化輸出政府色彩過濃、文 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數量和品質還不符合國際需求,導致「文化入超」與「經濟 出超」形成對比。

三、未善用文化資源大國地位

大陸並未充分利用豐富的文化資源寶庫,從歷史文化大國向文化產業強國和 文化旅遊大國轉變。同時,雖然具有中國元素的文化產品已被許多國家開發,但 這國際文化競爭環境中,反而會造成文化資源流失的危機,且對中國文化產業造 成競爭。

四、西方/國際文化競爭的挑戰

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透過「薯片」(麥當勞)、「晶片」(電腦)和「大 片」(電影)影響中國文化,目前中華文化正處在走向世界初階段,大陸文化面 臨「文化霸權主義」、「資訊殖民主義」、「網路文化殖民」及「數位鴻溝」等 的挑戰,以美國為主的先進國家,在輸出文化產品取得高額利潤的同時,也輸出 其政治觀念和文化觀,這不但會衝擊大陸文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還會 致使大陸在國際間成為「文化弱勢」。

五、人才缺乏

當前大陸在人才方面,不論是從質或量都還很缺乏,特別是缺乏具國際市場 眼光的經紀人和操盤手、可將民族文化資源變為民族文化產品、品牌和名牌的創 意者、生產者和資源整合者。

總的來說,中共以「兩條腿」(國家/文化事業、市場/文化產業)作為文 化「走出去」的戰略,一方面以文化交流的形式擴大大陸的國際影響力;另一方 面,則透過市場化機制讓更多文化產品走向國際,增加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的認 同。對中共來說,推動文化「走出去」雖然還只是在初步階段,但「經濟『走出 去』,必然導致文化『走出去』,而文化『走出去』又是經濟『走出去』的最高

175國際經濟合作月刊(北京),第1期。2011年,頁10。

176中共推動文化體制改革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2年「十六大」至2006年「中共中 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出臺前,這是文化體制改革思想發展階段;第 二階段為200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出臺到2007年十七大 召開,這是文化體制改革思想理論化、系統化階段;第三階段為2007年十七大迄今,主要是文 化體制改革思想深化階段。相關內容參見「十六大以來中央文化體制改革思想脈絡」(2011年

176中共推動文化體制改革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2年「十六大」至2006年「中共中 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出臺前,這是文化體制改革思想發展階段;第 二階段為200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出臺到2007年十七大 召開,這是文化體制改革思想理論化、系統化階段;第三階段為2007年十七大迄今,主要是文 化體制改革思想深化階段。相關內容參見「十六大以來中央文化體制改革思想脈絡」(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