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河(kasai River)流域的勒勒人(The Lele)他們定期返回河流對岸那隱密、涼爽、富 饒的熱帶雨林中,在他們的眼中,熱帶雨林是一切美好的泉源,是上帝賜予的

從小規模的農業中獲取自給自足的糧食,用簡單的生活滿足最基本的需要,同 時也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理想,更積極地與社會保持聯繫。136柏斯萊的父母所 選擇的正是「半農半X」的生活,他們一邊自己耕種,一邊發揮自己的天賦,

以寫作為職志,表達自己也關懷這個社會。他們知識豐富,能延展自己的觸角 到各個層面,關心政治,也關心生態環境(像是如何拯救灰狼、紅木、鯨魚等等)。

他們家沒有電視,但不能缺少音樂,家中有堆積如山的唱片;他們衣著簡單隨 性,常穿著牛仔褲,過著不像有錢人的生活,但在物質上也不虞匱乏。總而言 之,他們過的是素樸而有質感的生活,在別人眼中,他們看起來像是嬉皮,但 是他們卻能享受自己的生活並且樂在其中。作者佩特森還在書中安排另一個嬉 皮角色的人,那人就是傑西的音樂老師愛德蒙小姐。愛德蒙小姐有著一頭飄逸 的長髮,她不塗口紅、眼睛周圍卻塗滿化妝品,她也是雲雀小學第一個穿牛仔 褲的女老師,常被小孩拿來當做取笑的對象。然而她卻是唯一欣賞傑西畫作的 老師,她認為傑西是一顆未經打磨的鑽石,在傑西小小的心靈中,愛德蒙小姐 就是他完美的偶像,他認為他們倆是同一類型的人,皆不受世俗拘束。

作者佩特森把《通往泰瑞比西亞的橋》這個故事的時空背景放在越戰結束 之後,而嬉皮(HIPPIES)正好崛起於那一個年代,嬉皮的信念是,國家應當和平 共處,不是消滅敵人,這是非常人本的觀念。“嬉皮”的意思是:用怪異的服裝和 乖僻的生活習性來表現他們的個性,來排斥固有的社會習俗和慣例的人。嬉皮 文化是整個搖滾文化的基礎和土壤,它的口號是「愛與和平」。雖然等到這世 界不再打仗,他們也解散了,但是他們的任務並沒有結束,嬉皮當年所創造的 精神和價值仍是值得我們後人去反思的。

嬉皮是最需要心靈自由的一群人,他們需要真實感受世界上所有存在的東 西,一朵花,一塊泥土,一切生命都比打仗或當公司主管重要的多。然而現代 這個物質充裕的科技年代,不也是嬉皮最難發生的年代?人與人間實際的接觸

136 塩見直紀著,蘇楓雅譯,《半農半 X 的生活》(台北:天下,2006.10),頁 16。

變少了,代之而起的是網路的虛擬世界;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再親近,亞馬遜河 的熱帶雨林正被大量砍伐,大自然反撲的結果使我們生活在全球暖化的危機之 中。人們為了更多的商機與利益,生活在偽善與謊言之中,不能自然地做自己。

奧修曾在一場演講〈嬉皮起義〉(Hippy Rebellion)中,提到嬉皮的許多觀點與他 很接近:一、嬉皮拒做應聲蟲 (yes-man),他相信按照他的感覺去做是對的。他 們說:「我們想要像自然的男人和女人那樣活著,就像我們這樣,沒有欺騙。

我們要嘗試既不欺騙也不偽善。我們知道我們的道路會布滿煩惱,但我們要忍 受這一切,並嘗試著按我們的方式生活。」137嬉皮的第二條原則是「自然的生 活」——成為自己(to be as one is)他們希望:「我們就是我們。我們不希望妨 礙我們的自然行為。我們不希望隱藏任何東西。」138當年講求回歸自然的嬉皮,

他們也不會穿釘鞋塑料或動物毛皮,而是簡單的手縫或印染,因為他們希望實 踐一種農庄生活。

其實嬉皮所說的,不也正是我們內心底深處想要吶喊的?我們除了想要做 自己,也想要有一方能做自己的自然空間,能滿足我們的心靈。從渴望回歸自 然、親近大自然、熱中野外活動,到生態旅遊、田園生活、退休歸農、務農、

園藝、自然藝術等等,大家的關注都日漸濃厚。不只是大人,小孩更是需要。

一隻昆蟲、一朵雲彩、一棵果樹,在孩子的世界中都顯得彌足珍貴。

所以在《通往泰瑞比西亞的橋》中,傑西在畫畫時,為了「抓不住樹林的 詩意」而煩惱;傑西與柏斯萊在橡樹與冬青樹之間蓋了心中最堅固的城堡;在 神聖松林裡釋放心靈,獲得新生的力量。在大自然中,他們自然地做自己,不 需要隱藏,也不受拘束,自然的世界真是人間最美的應許之地。

二 二 二

二、 、 、自我實現的路徑 、 自我實現的路徑 自我實現的路徑 自我實現的路徑

137 此演講發表於 1969 年 3 月,見網路 http://www.eshana.com.tw/wherebuy/box1_05_43.htm

〈奧修對於嬉皮的印象〉,2008.1.12。

138 同上。

那麼人類究竟要如何才能走向自然呢?要走向自然,人類應先走出「人類 中心主義」。生態批評家在將後現代主義的去中心化方法運用到人與自然的關 係之維時,他們發現了人類中心主義的悖論:「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卻自認為 是獨一無二的。」正是由於人在對這個悖論無知的情況下展開了征服世界的可 怕競賽,生態圈的總體福祉才被破壞,也同時破壞了人類自己本身的福祉。在

《作為退隱者話語的生態學》一文中,利奧塔本人就曾追溯生態世界退隱的語 義學根源,明確表示「家(oikeion,生態世界)的退隱狀態是悲劇的起源」。生 態批評家辛西婭‧迪特英(Cynthia Deitering)以後現代主義的反諷口吻將人定義為

「廢物製造者」:「廢物進入了人的自我,成為人的一部分,我們開始將自己 的生殖角色理解為廢物製造者。」人作為「廢物製造者」本身也是廢物,他在 製造「自然之蝕」的同時在自我流放:在業已「衛生間化」的地球上,世界不 再是家。139這樣的論調雖然聽起來很聳動,但卻揭穿了人類主體自主萬能的現代 性神話。

後現代主義世界觀承認「全球所有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相互聯繫的」生態學 觀點,即人是與自然共生的。人與自然是互動的關係,彼此皆是生命的主體,

皆互相成就與被成就。這種成全和被成全的基本運動造就著無數生命主體共同 的家(okios)即生態圈(eco-sphere)。

人必須走出狹隘的自我,才能與自然共生共榮。莊子曾以「坎井」與「東 海」之兩種空間系統互相對照,坎井之蛙由於自我封閉領域的崩潰而「適適然 驚、規規然自失」,而東海則具有空間的開放性,是一種不停息地向外開放的 性質;其所謂「向外開放」就是指存有物之具有基本的從內流入且又向外流出 的自由流通性的緣故。能自由自在地流通而出入無礙,如此才可稱之為向外開 放的空間系統,也才能成就其宏遠恆一性。140 人之心要能擴大,以「無限心」

139 王曉華,〈後現代話語譜系中的生態批評〉,引自網頁

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TCulturalWorkshop/academia/critique/critique14.htm,2008.2.5

140 潘朝陽,《心靈‧空間‧環境---人文主義的地理思想》,頁 297-298。

才能知「無限空間」,也才能進入「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意境。

莊子建構了完全開放的大自在心靈,以此而投射出一個大自在的無侷限性空 間,此空間理念正是現今深層生態學的中心意涵。深層生態學一詞由挪威生態 哲學家奈斯博士(A. Naess)首創,德維(B. Devall)、雷森(G. Sessions)與斯尼 德(G. Snyder)等許多學者相繼推動。德維與雷森曾將深層生態學做如下的解釋:

「深層生態學並不僅從狹隘侷限的眼光看環境問題,而是試圖建立一個廣大圓 滿而孕含宗教和哲學的世界觀。……其基本深意在於兩個終極特質:自我實現

(self-realizations)與生物為中心的平等性(biocentric equalitarianism)。」141

「自我實現」是指人的潛能的充分展現,使人成為真正的人的境界,深層

生態學的創立者奈斯指出,自我的成熟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從心理意義的自我

(ego)走向社會性的「我」(self);再從社會的「我」走向形而上(大寫的我 Self)。他用「生態我」(ecological self)來表達「大我」必定是在人類共同體 與大地共同體的關係中實現,我與自然之間並無明確的分隔。當我們達到「生 態我」的階段,便能在所有物中看到自己,也能在「大我」中看到所有物。

「生命中心平等說」的意義就是生物圈中的所有存在物都具有同等的生存、

繁衍的權利,並充分體現個體自身以及在大寫的「自我實現」中實現我的權利。

在生態圈中每個存在物都具有平等的內在價值的前提下,自我實現的過程是一 個不斷擴大與自然認同的過程,如果我們傷害自然界的其他部分,那麼我們就 是在傷害自己。這種意識促使我們尊重人類和非人類的權利,生物多樣性增加 了自我實現的潛能,因此,不需要在物種之間建立階級,將人類至於萬物至上。

142所以人是屬於「大化平衡」的一部分,個人的作為與整個世界是息息相關的,

也因此人要小心自己的作為,不輕率妄行、才不會破壞自然的平衡。

美國奇幻文學作家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1929-)的《地海傳

141 釋昭慧,〈佛法與生態哲學〉,哲學雜誌第三十期,頁 46-63。

142 林朝成,〈基進生態學與佛教的環境關懷(中)〉,引自網頁 http://

www.awker.com/hongshi/mag/61/61-10.htm- -1 ,2008.3.1。

說》系列,是含有深層生態意識的作品, 從道家的陰陽相生、一體制衡的觀點,

衍生出「生態平衡」的視野。人與自然共生共存也成了書中探討的主題之一。

所以書中的主角格得和一般奇幻文學中的法師很不一樣,他很少使用法術(除非 在有必要的情況下),這都是為了維持「大化平衡」。

「一顆石子被檢起來,土地因而變輕,拿石頭的手因而變重。把石頭丟

出去時,天上星辰以繞行相應。石頭打中或墜落,宇宙都因之改變。整 體的均衡,仰賴每項單一行動。風、海、水、地與光的力量,以及禽獸 植物都如此,一切都完好、合宜地搭配著。這一切都含括在『一體制衡』

當中。舉凡颶風、大鯨魚的號鳴、枯葉的吹落、蚊蚋的飛移,一切行動

當中。舉凡颶風、大鯨魚的號鳴、枯葉的吹落、蚊蚋的飛移,一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