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小結:五行宇宙圖式的多本源起

第二章 五行宇宙圖式起源之討論──以宇宙圖式與知識體系為思考核心…15

第三節 小結:五行宇宙圖式的多本源起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

金、水五行,配以天干,各占七十二日;《淮南子‧時則》則將春、秋、冬三季 分別配應木、金、水三行,各有孟、仲、季三月,而孟夏與仲夏配與火行,季夏 則與土行相配。透過觀察四時時令與五行宇宙圖式融攝之過程,可以瞭解五行宇 宙圖式如何容受四時宇宙圖式之內涵,將四時知識體系納入五行知識體系之中,

此為筆者在下一章中所要處理之問題。

第三節 小結:五行宇宙圖式的多本源起

在四時宇宙圖式與五行宇宙圖式中,可以看出先民對於數字有著特殊的崇拜 及信仰,透過考古學或人類學的研究,可以發現東方與西方皆有此種對於數字崇 拜的現象,108但並非所有數字都能成為被崇拜的對象,而是只有某些特殊的數字 受到重視,這些特殊的數字被視為神秘數字,具有獨特的意義,葉舒憲認為「神 秘數字」已經上升為文化的結構素,此外更具有神聖意義,其言:

神秘數字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現象,是指某些數字除了本身的計算意義 外,還兼有某種非數字的性質,它在哲學、宗教、神話、巫術、詩歌、習 俗等方面作為結構素反覆出現,具有神秘或神聖的蘊含。人類學家稱其為 神秘數字,又稱為魔法數字或模式數字。109

數字的出現最初是作為計算之用,但是在先民的觀念中,對於神秘數字產生計數 意義以外的理解,在文化結構中,數字不再是計數工具,而具有特殊文化意涵,

因此當提及神秘數字時,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文化意義,而非單純的計算意義,列 維-布留爾對於神秘數字亦提出見解:

每個數都有屬於它自己的個別的面目、某種神秘的氛圍、某種「力場」。

因此,每個數都是特別地、不同於其他數那樣地被想像(甚至可以說是被 感覺)。從這個觀點來看,數並不構成一個同類的序列。……。在集體表

108 關於數字崇拜或神秘數字之研究,請參路先‧列維-布留爾著,丁由譯:《原始思維》;葉 舒憲、田大憲:《中國古代神秘數字》。

109 葉舒憲、田大憲:《中國古代神秘數字》,〈導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8

象中,數及其名稱還如此緊密地與被想像的總和的神秘屬性互滲著,以至 與其說它們是算數的單位,還真不如說它們是神秘的實在。110

因為每個數字皆有其獨特的意義,因此必須個別認識與理解,不能將其一概而 論,而其產生的原因,來自於先民對於世界的潛理解,葉舒憲討論「神秘數字」

產生的原因,認為:

神秘數字的發生根源在於前理性的某種原始的數觀念。當數還附著於事物 的具體表象,沒有為人的理性所把握,就被賦予神秘意義,形成神秘數字 觀念。這種觀念一旦產生,就會具有頑強持久的傳承力量,世代相沿,在 文明進程中歷久不衰,成為集體無意識中的一種生成性的原型數碼語言,

衍生出光怪陸離的文化現象。

其認為神秘數字是一種前理性的觀念,並未為理性所把握,因此是一種在集體無 意識中所產生的外於理性的觀念,對此,列維-布留爾則提出「原邏輯思維」作 為理解神秘數字的另一種角度,其言:

原邏輯思維是神秘的,它與我們的思維的趨向不同。它對待事物的最明顯 的客觀屬性常常採取不關心的態度,相反的,它關心的是一切種類的存在 物的神秘的和秘密的屬性。例如,4 這個基數和以 4 為基數的計數法,其 起源可能歸因於在所考查的民族的集體表象中,東南西北四方、與這四個 方位互滲的四個方向的風、四種顏色、四種動物等等的「數-總和」起了 重要的作用。111

無論是「前理性」或是「原邏輯思維」皆表示先民賦予神秘數字的意義並非可以 用理性或邏輯加以理解,更多的是一種超越邏輯的神秘認識,以及當時所共同享 有的普遍知識,而這種普遍知識的來源及與數字的關聯性可能來自具體的表象,

列維-布留爾則稱之為「互滲性」,112但這些關聯性與互滲性隨著時間的消逝而 湮滅,只留下數字與特殊意義相配的記載,而成為一種難以理解或失去明確關聯 性的知識體系。因此,若說其為集體「無意識」的結果,或許未必如此,而可能 是一種「集體潛意識」的結晶,神秘數字中意義較明顯者如「一」與「生」之關

110 路先‧列維-布留爾著,丁由譯:《原始思維》,頁 212。

111 路先‧列維-布留爾著,丁由譯:《原始思維》,頁 210。

112 關於「互滲性」的討論,請參路先‧列維-布留爾著,丁由譯:《原始思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0

坡等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中,房屋的朝向是一定的;在氏族墓地上,

墓穴和屍骨的頭部也都朝著一定的方向。這表明,當時的人們已經有了方 位的概念,和確定方位的方法;這個方法首先是以太陽的出沒來定方向。

因此,較早出現的方位概念是東方和西方。……。南、北方位觀念的產生,

卻和每個部族居住的自然地理環境直接相關。115

因此在神秘數字的探索中,一方面必須注意文化的共通性,一方面也不能忽略文 化的差異性。神秘數字的崇拜與宇宙圖式的架構密切相關,皆牽涉先民對於世界 的理解與認識,因此由對於神秘數字「四」與「五」之崇拜,分別建構出四方宇 宙觀與五方宇宙觀,更以此為基礎分別發展出四時宇宙圖式與五行宇宙圖式。

在四時宇宙圖式中,「四方」、「四時」、「四色」之概念、「四時物候」之內容 與「四象」觀念共同構成四時知識體系,而這些內容又見於五行知識體系之中,

兩者之間有密切且複雜的關係,可能是五行知識體系吸收四時知識體系之內涵並 加以發展。對於五行起源說之思考,蔡璧名提出關於五行說發展的脈絡可能為「一 本」,亦可能為「多本」,其言:

所謂「一本」,指系統化五行說中的配應組項,其各組項與木、火、土、

金、水五行之間,均有可得配應之理由,即與五行間存在著直接的聯繫。

另一種可能的配應模式是:五行系統中存在諸多組項,組項甲可以直接與 木、火、土、金、水五行,存在某種屬性上的連繫;但組項乙經由組項丙 之配應後,透過丙之直接配應木、火、土、金、水五行,也得共納於五行 系統之中者,本文即稱此類配應模式為「多本」,以見別於「一本」。116 因此,「五行」之起源應是多元的,由各種知識互相交會、影響而形成網狀的發 展過程,最後共同構成「五行知識體系」。

透過從甲骨卜辭、文字形體、墓葬木室與式圖結構等空間結構與時間結構之 討論,可知殷人的宇宙觀實有四方宇宙觀與五方宇宙觀兩種模式,四方宇宙觀影 響四時宇宙圖式之出現,五方宇宙觀則影響五行宇宙圖式之出現,兩者之間關係

115 李景淵:《史前認識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年),頁 293。

116 蔡璧名:《五行系統中的色彩--試論色彩因何存在於系統化五行說中》(臺北: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2 年),頁 16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複雜。筆者推論其發展過程,可能以四方宇宙觀為先,發展出四時宇宙圖式及四 時知識體系,而後五方宇宙觀出現,在某段時間中四方宇宙觀與五方宇宙觀並 存,兩者在此時互相影響,五行宇宙圖式便在此種背景中產生,並在此過程中吸 收四時知識體系之內容,進而發展出五行知識體系,期間關係極為複雜,且有待 更多的材料方能具體討論,筆者僅試就現有之材料加以梳理,目的在於呈現五行 宇宙圖式與四時宇宙圖式等早期中國文化知識之關聯,以及容受其內容而發展出 五行知識體系。若從宇宙圖式與知識體系的角度加以思考,五行的起源當可上溯 至殷商時期甚至更早的中國文化知識傳統,源遠而流長,而非據「五行」與「木 火土金水」等字樣出現所推論之戰國晚期,而截斷其發展之脈絡;五行宇宙圖式 的出現與發展是中國文化知識傳承、轉折與豐富之過程,而非憑空出現的另一種 知識體系。思考五行宇宙圖式的發展源流後,筆者將進一步討論五行宇宙圖式之 形成與核心概念之建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