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小結:五行宇宙圖式與類應思維模式之摶成

第四章 人文世界的五行宇宙圖式──五行知識體系在社會與醫學的應用…87

第三節 小結:五行宇宙圖式與類應思維模式之摶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5

第三節 小結:五行宇宙圖式與類應思維模式之摶成

五行宇宙圖式與知識體系摶成之過程,今日雖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但透過

《素問‧上古天真論第一》148所論聖人、真人宣講教化之過程,可以做為參照。

在上古之時有真人們體知天地之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因此產生五方宇宙觀,

進一步發展為五行宇宙圖式,將萬物納入此一架構使其產生意義的秩序,逐漸構 成五行知識體系,形塑、凝聚、提煉出五行知識體系的核心概念,並以此教導下 民,以口宣之於世,使眾人知曉五行之旨;而隨時日發展,後人逐漸忘卻五行之 根本,然已習於五行宇宙圖式,仍以之作為認識、理解世界的基本模式。五行知 識體系傳至後世,後世之人中亦有至人者,能遙契上古真人之旨,體知五行之道,

再次活化五行宇宙圖式,並以之傳授聖人與賢人,聖人與賢人們則將五行宇宙圖 式運用於各種層面之事物,諸如作為修養之道、處世之方、政令之理,將各種事 物納入五行宇宙圖式之中,使五行知識體系成為龐大繁複的知識體系。藉由觀察 五行宇宙圖式,可以發現中國先民的思維模式有其模式,人類感受自然界之事 物,逐漸形成「觀念」,而諸多觀念進一步整合與系統化,建立一套知識體系,

當人類面對自然現象與人文社會時,這套知識體系便影響人類之行為,也就是本 章所討論的五行知識體系在社會與醫學的應用情形。

因此可以順著五行宇宙圖式的討論思考,一個文化所建構的宇宙圖式所反映 的內容,不僅是該文化人民所見的世界樣貌,同時也包含該文化人民是如何觀看 與理解,並進而建構文化圖式,前者主要討論「是什麼」的問題,後者則著重於

「如何形成」的問題。因此,透過考察漢代以前五行宇宙圖式,所要瞭解的不僅 是五行宇宙圖式是什麼樣貌,更要進一步思考,中國先民是如何觀看與理解世 界,進而建構五行宇宙圖式,涉及宇宙論與思維模式兩層面,因此本節將以此二 者為主題進行討論。

自先秦以來,「氣化宇宙觀」即是影響中國文化甚深的宇宙論觀點,相關議

148 唐‧王冰撰:《黃帝內經素問》,頁 19-2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6

題已有許多學者加以討論,149筆者亦贊同此種觀點,故不再申論此一議題,而是 希望從五行宇宙圖式的角度切入,觀察五行宇宙圖式與氣化宇宙觀之間的關係。

五行宇宙圖式與四時宇宙圖式具有深層之關係,故其運作與四時更替有極為 密切的關係,而四時之運行更替則以「氣」為基礎,隨著氣之變化,而有四時之 流行,《管子‧四時》恆言「地氣發」、「天氣下」、「義氣至」、「絕氣下」、「期風 至」,由氣與風之變化,因此產生四時運行,四時配與四方亦是從四時盛行風向 所得之經驗知識,由此建構一套四時知識體系。當中國人之宇宙觀由四方轉為五 方之後,對於世界的理解便以五為核心,也就是以「木、火、土、金、水」五行 作為分類事物之標準,視其屬性分別歸屬於某一行,在這之中,由於萬物乃由氣 所構成,因此萬物皆以氣感相繫,背後分享共同資源,彼此並非斷裂之存在,而 是相連繫的存在,故氣分為五行,而由五行之氣變化而生之事物亦歸屬於該行,

例如「春-木-青-東-酸-肝」等事物。雖然在現代人看來,無法找到其間必 然的關聯性,然而在先秦以降的五行知識體系中,它們共同享有木行的資源,因 此屬性為木行,亦共同代表與具有木行的性質與功能,反過來說,亦可以從事物 所呈現的內容推斷五行之盛衰,如《呂氏春秋‧應同》言:

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 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天先見草 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 時,天先見金刃生於水,湯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 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氣勝」,

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 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150

由物象分別言五行之氣興盛,並以此作為服色與帝德之標準。此種觀念雖多運用 於五德終始說等解釋歷代興替,以及作為讖緯學說之根據,但這種觀念也反映當 時人們認為五行之氣不僅會影響自然時令事物,同時也會影響政治行政等人事領 域之事物,也就是將天文與人文之事物,共同放入五行知識體系之中,形成五行

149 相關討論請參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湧編,李慶譯:《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及人的 觀念的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楊儒賓主編:《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 身體觀》(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 年);張立文主編:《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0 年)。

150 戰國‧呂不韋著,陳奇猶校釋:《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上 冊,頁 682-68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7

宇宙圖式。

在五行宇宙圖式中,世界的根源是氣,而氣又可分為五行之氣,各自化生萬 物,因此萬物可以依五行分類,從天文事物到人文事務,從具體事物到抽象概念 皆可分別歸屬於五行之中,於是便展開一幅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作為 分類標準的閎闊宇宙圖式,世界所有的事物皆容納、安置於此圖式之中,於是書 寫、描述此種五行宇宙圖式的《禮記‧月令》等文字,便如同百科全書式地洋洋 灑灑羅列各行事物,形成一套五行知識體系,同時也成為中國博物學的濫觴。在 這些經典之中,所重視者並非說明事物何以歸屬該行,而是試圖描述該行包含了 哪些事物,因為在先民的觀念中,事物之生成,本是五行之氣所造就,這是天地 宇宙自然的法則,並不需要特別加以解釋,因此並不追問事物歸屬各行之原因,

而是認識該行所包含的事物以及事物屬於何行,以便加以運用,例如在身體醫學 知識體系中,並不追問「犬、麻、李、韭」等事物何以屬於木行,而是單純認識 其屬於木行,因此享有木行之性質與功能,當木行肝氣不足時,便可以食用「犬、

麻、李、韭」等食物,透過其內在具有的木行資源,補充木行之氣,以調理肝臟。

五行宇宙圖式便是在氣化宇宙論的基礎上發展而成,以五行之氣為核心,建構出 一套完整的五行知識體系。

五行知識體系中的事物不僅只是類別的劃分與切割,其特殊之處在於,各類 事物之間更會彼此交互影響作用,或相生,或相勝,自成一套生勝循環的動態平 衡法則,也就是說,雖然透過五行將所有事物分為「木、火、土、金、水」等五 類事物,但事物之間的連繫並非單純作用於該行事物當中,例如上述的「木-春

-肝-犬-麻-李-韭」等共享木行資源的事物,同時也會與其他四行事物交互 影響,如「水生木」,「木生火」,「木勝土」,「土勝金」,每一行皆與其他四行發 生直接關係,因此,在此一五行宇宙圖式中的所有事物,都不是獨立的存在,而 是與其他事物有著密切關係的存在。在這樣的宇宙圖式中,所有的事物彼此間具 有聯繫性關聯,是有機整體的存在,物與物之間有一套關係連繫著彼此,而這些 關聯有些是顯著的,有些是被隱匿的,例如「春-木」、「木生火」、「火勝金」彼 此關係便是明顯可見的,但「木-肝」、「木-高禖-勾芒」之間的關係則可能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8

隱匿的。151

於是在五行宇宙圖式中,先民所關心的問題是「事物彼此之間的關係為何」, 也就是「物如何在」的問題,事物應該擺放在五行知識體系中的哪個位置,唯有 確定其在知識體系中之座標,才能找到它的定位點,並由此展開它的關係網絡,

更在關係網絡中建構其意義,例如確定「肝」是屬於木行的臟器後,方能將其與 木行相關事物結合,如可以透過共享木行資源的犬、麻、李、韭等酸味食物加以 滋養,應當在屬於木行的春季時節進行肝臟的養護,藉由觀察筋、淚、目、怒等 器官與情至反應瞭解肝臟運行之狀況,以及其與心、脾、肺、腎等四臟互動所發 生之生勝作用,在這樣的關係網絡中,確立了肝臟具有影響人體「筋、淚、目、

怒」等身體器官與情志反應的意義。先民便是以五行宇宙圖式作為認識、理解「肝 臟」的方法,雖然透過這樣的方式,無法獲得西方解剖醫學式的理解,但卻可以 認識肝臟的關係網絡,確立它在五行宇宙圖式中的位置,也就是透過關係的描述 加以確認其意義。

所有事物在五行宇宙圖式中,皆有其位置,進而與其他事物產生關係網絡,

在關係網絡中完成其存在之意義,於是在這套五行宇宙圖式之中,沒有獨立存在 而不與其他事物聯繫的事物,而這條關係網絡可以不斷地延伸,與所有事物產生 關聯,由同行事物之相應,進而到與他行事物之影響,於是整個宇宙圖式中充滿 了千絲萬縷的關係網絡,所有的事物間彼此交織出一個有機整體宇宙圖式,而事 物之間的關聯,是在神祕性的關係中發展而出,並非邏輯式的推演,因此無法加 以言說,故《淮南子‧覽冥》言:「夫物類之相應,玄妙深微,知不能論,辯不 能解。」152因為雖知之卻不能論之,即使辯之亦無法解之,因此不能也不必加以 論辯,只要能夠知之即可,以此巧妙地消解、拒斥了邏輯式的提問,而將五行知 識體系轉為一種不必透過邏輯性檢證的知識內容,但此一問題的解答,即是五行

在關係網絡中完成其存在之意義,於是在這套五行宇宙圖式之中,沒有獨立存在 而不與其他事物聯繫的事物,而這條關係網絡可以不斷地延伸,與所有事物產生 關聯,由同行事物之相應,進而到與他行事物之影響,於是整個宇宙圖式中充滿 了千絲萬縷的關係網絡,所有的事物間彼此交織出一個有機整體宇宙圖式,而事 物之間的關聯,是在神祕性的關係中發展而出,並非邏輯式的推演,因此無法加 以言說,故《淮南子‧覽冥》言:「夫物類之相應,玄妙深微,知不能論,辯不 能解。」152因為雖知之卻不能論之,即使辯之亦無法解之,因此不能也不必加以 論辯,只要能夠知之即可,以此巧妙地消解、拒斥了邏輯式的提問,而將五行知 識體系轉為一種不必透過邏輯性檢證的知識內容,但此一問題的解答,即是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