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小麗老師對專題探究課程的理解與轉化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小麗老師對專題探究課程的理解與轉化

壹、 理解

(一) 從九年一貫到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

小麗老師是經歷過九年一貫課程到現在的 108 新課綱的教育工作者,考上正式 教職後,來到個案學校,便接了七年級導師的位子。因為小麗老師本身任教科目 為國文科,國文屬於一般學科,小麗老師認為國文算是知識性的傳授,因此小麗 老師對於九年一貫認知是「九年一貫其實是知識性課程」 (訪 1080321,頁 1), 而到現在對於十二年國教之政策,小麗老師從課綱中理解到,「108 課綱是一個跨 領域、跨領域科別、是以培養學生能力的素養導向課程。那素養導向就有可能是,

所謂的態度觀念或者是未來人生需要的價值或是培養未來,因為未來是不斷在變 動,我們不知道未來會遇到什麼,我們只能藉由幫助這些能力的培養,讓他有自 學的能力,可以去面對未來的挑戰。」(訪 1080321,頁 1)。

也因為從十二年國教課綱中小麗老師認為需要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是很重要的 一環,因此起初,擔任導師一職的小麗老師,接觸專題探究課程的契機是個案學 校要符應 108 課綱進行課程規劃,因此被指派配合學校方案,開設三個小時的彈性 學習課程,即探究課程。「當時因為我們不確定探究課程內容會是什麼,所以才透 過專業的團隊,包含教授和其他老師一起共備而成。」(訪 1080321,頁 1)。在這 樣的機緣下,小麗老師最先面臨到的就是課程內容為何?該如何進行教學?教材有哪 些?學校給的設備與支持以及學生學習等。而在透過與師大課程研發團隊的討論和 實際運作了兩學期後,學生已累積了一些基礎能力。這學期行動方案是專題探究 課程的第三個學期,也是專題探究課程的尾聲,小麗老師認為專題探究課程即是 在幫助學生累積能夠應付他未來人生的一個面向。因此對於以行動方案為主軸的

45

專題探究課程核心重點小麗老師放在讓學生習得自學,並預期學生能透過自學而 獲得自己的學習成果:「希望透過之前一年半的培養,在最後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 學習成果。讓學生可以覺得這是國中三年來,是自己學習後累積,由內而外擴展 出來的一個學習表現或是學習成果。」(訪 1080321,頁 1)。在這樣的描述中可以 瞭解到,小麗老師的課程目標是讓學生能有屬於自己的成果,並能為自己的學習 負責。而在學習過程中以小組方式進行,培養學生做中學精神,以及探索生活中 特定議題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體會成就感。

(二) 國文科與專題探究課程的差異

從教學方式來說,小麗老師在國文課中,多採以講述法和提問,較少採像專 題探究課程分組討論的方式。「由於一般學科(即國文科)有進度壓力,若採分組,

耗費的時間會非常多,課前要備課很長時間,要把所有學習單跟問題都做好,而 也許今天只討論課文裡面的幾個問題,我一節課就這樣子,我會覺得時間拖太久 了」 (訪 1080621,頁 8)。如今專題探究課程,是採分組方式授課,讓學生透過 自己找主題、去探究,教師主要僅教研究方法部分,最後學生會產生出一結果。

因此對於小麗老師來說,專題探究課程不同於一般學科是學生需要自己想辦法解 決並實踐的,「若以探究課程來說,是比較具有行動力的而學生會去想真的能改變 嗎?因此帶給學生的影響會比今天在課堂上傳授給他的知識來得更有啟發性。」

(訪 1080621,頁 8)。由此可知,教學方法的改變,進一步讓教室中學習的樣貌也 面臨改變。專題探究課程著重的在於讓學生去討論與探究,不像學科只要顧好自 己的知識內容,透過背誦、記憶就能表現在考試卷上。因此對於學生來說也是一 種新的學習樣子。

然而,在專題探究課程的備課上,由於是師大課程研發團隊提供課程大綱以 及課堂資料文件,小麗老師會再依據自己班級狀況而進行調整。從第一學期再到

46

現在第三學期的課程後,小麗老師備課從長時間漸漸縮短,「因為第一學期我還不 熟悉,我花的時間會比較多,那我會覺得(備課)份量會比較重。當然隨著時間的 進程從七年級到現在,覺得比較順了,備課時間縮短,可以找到與班級之間合作 的方法。這都是跟小孩子一起慢慢在進步的!」(訪 1080621,頁 8)。不過,不同 於一般學科,專題探究課程是讓學生發想問題、查找資料等來解決問題,因此並 沒有所謂的課文或是標準答案的存在,也因此讓小麗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更增添了 無法先預測的因素。「在過去我們沒有上過這個課,像我國文課,那個課文我可能 教了兩三次,其實我都知道學生可能會問什麼問題或是他的重點在哪邊。但這是 我們第一次上的,所以都是在磨練,沒有辦法預測。然後在實行的時候會想今天 會不會順利?或是今天會碰到什麼,我們都不知道。所以這是比起一般學科較困 難的部分。」(訪 1080621,頁 8)。無法預測性對小麗老師來說會是挑戰之一,課 程提供的僅是架構和主要大方向的內容,因此實際發生的教與學便是師生互動中 所產生的新理解與新學習。

其實,不僅是小麗老師第一次接觸這樣的專題探究課程,課室中的學生更是。

因此師生都是一起學習和成長, 「就小孩子而言,他們都還在適應這樣的學習(方 法)。」專題探究課程有別於一般的主科,一般學科中教師的主導性較多,多為教 師教授,學生只要聽、學,而學會就好了。不過在專題探究課程中,學生現在面 臨到的是,「不只要學會還要實作,還要把它運用到實際生活上有可能用到的技能」,

「對學生來說是需要跨越的,需要不斷去思考,回想」(訪 1080321,頁 3)。要將 所學的應用到報告中,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新刺激,也因此在這樣的專題探究課程 下,學生學習動機便會影響著教師的教學。在這樣多種不同學習動機的學生課堂 裡,教師在準備上就需要額外花心思進行考量,而不同於以往單領域課程,這種 沒有固定科目的專題探究課程,對於師生來說都是一種新嘗試也是一起在課程中

「共學」。

47

貳、 轉化

在教學實踐前,即課程的準備工作最主要解決的是「教什麼」和「怎麼教」

的問題。不過也會受到學生特質與特性影響,而教師對學生的考量連帶影響著使 用的教學策略與方法,甚至是教材的選擇。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綱,個案學校為專 題探究課程試辦重點學校之一,在過去未有如此類型的課程,因此對於第一線教 學的教師以及教室中的學生來說,都是第一次參與以及相互共學。雖然課程已經 運行到的第三個學期,不過每一學期的課程架構以及任務是不同的,授課教師們 會事前共備,但也會再依據各班學生狀況進行調整。在第三章有提到,課程合作 模式是由師大研發團隊先提供架構以及課程教材資料,因此師大研發團隊扮演著 設計課程與教材研發者與提供者,屬於中介者角色。而在回流會議中研發團隊也 有參與和蒐集現場教師的意見以及提供相關建議,做為日後修正課程等的角色。

在這樣的基礎上,小麗老師在教學實施前,會如何進行轉化,而轉化的歷程又如 何呢?

小麗老師的班級,從入學測驗成果來看,學生能力是中偏低的,前面的學生 自學性或是學習效率算高,不過對比於其他學校的學生並非很拔尖,而後面的學 生有的是特殊生,甚至要到特教輔助學習。學生們的先備知識算淺薄,學習興趣 與動機不高,因此在這樣的狀況下,教師需要很多個別教學以及花比一般多的心 力去引導。基於上述學生特性,小麗老師在教材結構部分,當研發團隊提供的課 程教材資料,包含著該次上課的簡報、學習單和省思單等,教師課前皆會去進行 轉化,小麗老師對於轉化考量的順序為:「第一個考量是學生的能力,我會以學生 的角度去想,如果我這樣講或我直接給他這樣的設計,直接拿給他學習,他是不 是能夠理解?那第二個我會依照我自己的教學步驟,我可能會去更改順序,或者 我會去刪減其中的內容。讓我的教學上更有步驟性或者更順暢,那我可能習慣是 用問答的方式或是習慣用簡單的說明讓學生能夠理解。所以我會將教材變成,可

48

能每一個人都一樣的教材,可是會變成我自己熟悉的教學方法,然後把他擴及到 學生身上。」(訪 1080321,頁 2)。也就是說學生的能力會是小麗老師在帶專題探 究課程時很重要的思考主軸,這也跟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有著密切關係。也因為 考量到學生能力問題以及教學習慣,小麗老師在教材、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上皆 進行了些許的轉化,因此以下從教材、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的轉化來說明小麗老 師的調整、修正以及安排,以及參與回流會議之助益來看轉化。

(一) 教材轉化

1. 具體明確指示學習單

師大研發團隊設計了課程教材資料,資料分成簡報、學習單、省思單。在每 一次課程中皆有學習單,而學習單是依據該次學習內容進行設計,目的是讓學生 能跟著學習單上每一大題一步一步建構出行動方案,幫助釐清主題以及更聚焦方 案,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產生自主學習和團隊學習之能力。學習單上每題大多需要 小組討論才能產生出結論,因而訓練思考也會是學習單著重的目標之一。

師大研發團隊設計了課程教材資料,資料分成簡報、學習單、省思單。在每 一次課程中皆有學習單,而學習單是依據該次學習內容進行設計,目的是讓學生 能跟著學習單上每一大題一步一步建構出行動方案,幫助釐清主題以及更聚焦方 案,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產生自主學習和團隊學習之能力。學習單上每題大多需要 小組討論才能產生出結論,因而訓練思考也會是學習單著重的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