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壹、 研究方法

一、 研究方法與研究者角色

本研究因考量教師教學轉化歷程是在一複雜的情境脈絡之下所產生,故採個 案研究方法,以深度訪談、參與觀察、非正式訪談以及半結構式訪談方式來探究 實際現場中一位教師對於專題探究課程方案的理解、轉化歷程與教學實踐情形。

所謂的個案研究(case studies)指的是利用多重證據來源來對當前現狀加以調查,

是一種對於個案的研究、歷程、活動和事件等鉅細靡遺的探索,研究「為什麼」、

「怎麼做」的問題(劉璁翰,2002;Yin, 1994)。而研究者主要以參與觀察法透過 進入個案學校的場域中來蒐集資料與進行彙整及梳理教師動態的教學行動,進而 對個案詳實描述與分析。

在研究者角色部分,由於研究者曾與個案所處之學校進行長達一年的教學合 作,建立了相當的合作關係進而有機會進入田野研究。研究者過去是以局內人的 角色,在 106 年第二學期開始進入個案學校,最初的合作模式是研究者擔任課程設 計研發者之一,並同時擔任專題探究課程的授課教師。研究者本身先跟著師大研

28

究團隊的夥伴一起研發與設計課程,並且製作與提供各週上課的簡報和學習單等 教材資料給個案學校,並以每兩週一次的頻率與個案學校的教師討論備課。而到 107 年第一學期時,研究者繼續擔任課程設計研發者之一以及授課教師,不過至個 案學校共備的頻率就不再那麼頻繁,而是以每兩個月共備一次的方式進行,共計 三次。至 107 年第二學期進行本研究時,研究者轉而是以觀察者角色進入個案學校 及課室中,並採非參與式觀察,以不涉入課堂實際教學活動的第三者角色來進行 研究。所謂的非參與式觀察指的是觀察者不介入觀察對象的活動,通過旁觀獲得 觀察研究資料的一種方法,又稱為局外觀察。一般而言,非參與觀察比較客觀、

公 正 ,但 由於 未參 與被 觀察 者的 活動 , 因而 缺 乏對 所觀 察資 料的 深刻 理 解

(Cresweel,2013)。也因為研究者本身參與個案學校整個專題探究課程的發展,因 此對於研究中的解釋和資料蒐集所得之資訊皆會詳實記錄。

貳、 研究架構

由於轉化是不斷發生的過程,每一次課都會歷經教師進行轉化之循環,因此 本研究範圍是以整學期共八次的專題探究課程進行研究。主要分成第一次正式深 度訪談「教師個人學經歷背景及教學經驗」、「對於專題探究課程從課綱、理論到 課程方案的理解,教師的定位與期許」以及「對教學班級和學生特質的瞭解描述 與考量」,並在每次教學實施時研究者進入課室中觀察紀錄教師的語言以及教學活 動為何,並考量當日授課記憶最清晰也能立即蒐集到相關資料,因此將於當次課 後採非正式訪談教師對於學生學習狀況之回應以瞭解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前的準備,

並待研究者將觀課後所記錄的筆記以半結構訪談方式,再進一步瞭解教師所做的 教學轉化之處與其考量因素為何,所欲問的問題方向為「教學設計和構想課堂內 容與教學方法」,像是原訂的課程架構與教師實際授課做了哪些調整,而教師設計 的概念與原因為何?教師將各週課程進行轉化的過程中考量之因素是什麼?以及

29

「課堂所發生之事件」以瞭解教師想法,並同時蒐集相關文件瞭解學生評估。最 後於學期結束之際,以深度訪談教師對於其教學自我評估以及教學的省思和對於 專題探究課程新理解為何?因此,本研究的教學轉化概念圖如下圖 3-1 所示。

圖 3-1. 教學轉化研究概念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繪

本研究主要透過教師個人訪談陳述輔以觀察與相關文件檔案以探究教師教學 轉化實踐歷程並提供教學建議。因此,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下:

30

圖 3-2. 研究架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