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少子化要因

第二章、 少子化要因及現況

第一節、 少子化要因

我國總生育率自西元 1985 年即低於人口替代水準(每名婦女平均生 育率低於 2.1),進入少子化時期。從此,出生率每下愈況,2006 年全國 嬰兒出生已降至 20 餘萬,2007 年出生率再創新低17,結婚率也是歷年次

17 內政部日前完成國內人口最新統計數據,2007 年新生兒為 204,414 人,出生率為千分之 8.92,平 均1 年少生了 12,000 多人,而 2007 年死亡率也創歷年新高,加上 2007 年外國移民來臺人數未顯著 增加,使得2007 年國內人口總增加率只剩千分之 3.75,亦創歷年新低。另外有一特殊現象,最近 3 年,每年出生女嬰數都少於100,000 人,只有當年男嬰數 9 成左右,長此以往,對國內性別結構亦

低,顯示國人不婚、不生之趨勢。此外,育齡男女亦有越來越晚生、少 生的趨勢,以往國內婦女大多會在三十五歲以前生育兩胎;但近年來國 內婦女生第一胎已明顯延至三十一、三十二歲,且為避免高齡生產風險,

多半婦女不願生第二胎。 倘自育齡男女角度觀察社會現狀,少子化之直 接面向,不外乎緣於育齡男女未婚化、晚婚化,婚後不產化、難產化、

晚產化及少產化18

然而,形成該等面向之社會、經濟要因,在社會要因部分,隨著教 育權發展,男女學歷均高等化,初入社會年齡普遍提高,傳統上扮演生 養子女任務之女性學歷同時增高,投入社會經濟活動比例較以往高,尤 需面臨工作與生育保育難以兩全之抉擇;又因高度工業化、都會化結果,

人口被迫往都市集中,核心家庭或折衷家庭成為家庭形式常態,以往在 農業社會大家庭體制下由親族間分擔保育輔助機能式微,使育齡男女在 無法兼顧工作情形下,亦被迫放棄生育19

至於在經濟要因部分又有來自以下各種層面之原因:

一、育齡男女面臨之經濟競爭壓力。育齡男女本身受教育水準及整體 經濟不景氣影響,進入職場不易,或屬打工、臨時派遣等不穩定 受雇關係,使得育齡男女經濟上自立能力面臨困境。面對全球化 競爭之下,欲進入職場之育齡男女,或囿於先天學習能力限制,

或因學習環境、知識取得資源分配不均,後天知識技能養成受 限,甚至因現今知識爆炸,造成原先所學不足,面對全球化時即 處於競爭劣勢,或已屬落伍。無法進入職場者,或社會化不足者,

即退縮在家中,造成晚近「宅男」、「宅女」、「乾物女」(干物女)

人口大為增加20,其經濟、社會自立均有困難,更遑論組織家庭、

生養子女。縱使具競爭優勢之男女跨過全球性競爭門檻進入職場 後,仍需面對日新月異全球競爭壓力,為確保工作穩定,不被競 爭淘汰,仍需不斷吸收新知、進修、再教育,在時間、精力有限 情形下,亦無法思及生兒育女。在強大競爭壓力下,也造成現今 社會罹患憂鬱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人口增加,而間接造成生 育、照養子女之困難。

會產生不良影響,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聯合報,2008 年 1 月 21 日。

18 簡玉聰前揭論文,註 13,頁 617-621。

19 簡玉聰前揭論文,註 13,頁 621-624。

20 宅男一詞,係由日本「男性御宅族」連用法而來,原單指熱衷於次文化的人,但在臺灣因媒體誤 導,大眾又缺乏觀念所導致積非成是,已應臺灣文化不同而有所轉變,只要是那些在家裡不常出門,

愛打線上遊戲、或是沒有女朋友、穿著不修邊幅、講話遲鈍,就會被自動歸類為宅男,故一般而言 是 指 不 善 與 人 相 處 , 或 是 整 天 待 在 家 , 生 活 圈 只 有 自 己 之 人 。 維 基 百 科 , 網 址 :

(http://zh.wikipedia.org/wiki)。

二、育齡男女本身面對經濟上之困難。如前述現代育齡男女學歷均高 等化之結果,其進入職場之時,約莫即是適婚、適育之齡,因初 出社會,經濟上自無法完全自立。又因向都市集中之結果,因都 市房價居高不下,物價較高,為育養子女對房屋之需求,除要求 空間外,還有學區之考量,對於購屋或換屋之經濟壓力,幾乎需 投注數十年所得,倘無法負擔房貸,或無法找到適合之住家,往 往需仰頼原生家庭經濟及生活上補助。此種無法脫離原生家庭而 自立之折衷家庭應運而生,當育齡夫妻雙方均需外出工作,為節 省托育成本,將子女委由祖父母照顧。惟往往因前述全球性競爭 壓力,各式各樣育兒知識及方式充斥,現代父母與祖父母對於教 養方式及期待存在有顯著落差,致育齡男女對於子女照顧由祖父 母或外祖父母之隔代教養有所質疑,衍生公、婆、媳、婿間之問 題。現代社會中,縱使有親友足以(無償或低償)解決育兒體力 之負擔,然而在教育上親友是否有足夠專業訓練,能滿足現代社 會對嬰幼兒保育之期待,亦會影響其使用可能性,且因此所產生 親友間之磨擦,甚至離婚之結果,亦對是否願生育子女或能否多 生子女造成猶疑、妨礙。

三、縱使育齡男女能自立,生養子女之經濟負擔沈重。現代社會對於 生養子女之觀念,不同於傳統農業社會。農業社會時代只需使子 女溫飽,得以安全成長即可,縱使稍有家庭願意付出額外金錢讓 小孩接受教育以改變其家庭之現狀,亦多限於男性。對於女性而 言,仍被定位在「家管」之角色,因此,女性受教程度向較不若 男性重要。隨著台灣工業化過程,自 1970、1980 年代起,必須 接受一定教育者,方可突破階級限制在社會上謀得一定穩定之工 作。時至今日,現代社會發展到需面對全球化高度競爭,已非單 靠一定程度教育即可獲得工作機會21。在此情形下,教育尤屬必 要,父母需投注更多心力栽培、教育小孩,使其在高知識經濟競 爭下取得優勢競爭力,且對於男女教育之重視、投資比例已逐漸 相同。甚至於自子女出生時即開始進行投資,學齡前教育盛行,

諸如潛能開發、律動、感官衡平發展等課程充斥市面,「子女不 要輸在起跑點上」之觀念已深入人心。在教育體制走向多元入學 後,縱使進入學校接受教育,亦需投入大量金錢為子女額外補習

21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 2007 年 12 月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2007 年失業率 3.91%,按教育程度別觀 察,以高中(職)程度者失業率4.31%最高,較 2006 年下降 0.05 個百分點;大專及以上程度失業率 4%次之,上升 0.02 個百分點;國中及以下程度者失業率 3.22%,亦升 0.01 個百分點。按年齡層觀察,

以15 至 24 歲者失業率 10.65 居首,較 2006 年上升 0.34 個百分點;25 至 44 歲年齡失業率 3.86 次之,

亦升0.07 個百分點;45 至 64 歲年齡者失業率 2.24%,則降 0.07 百分點,行政院主計處網站,2008 年1 月 12 日,網址:(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812210265771.doc)。

課外或課內才藝,以培育子女全面性之競爭能力。凡此種種均肇 致生養子女所需經濟成本更形昂貴及沈重(積極面向支出所得

22)。

申言之,關於生養子女之教育支出,根據台灣經濟研究民國 90 年所作之產業調查顯示,正式登記之教育服務產值為 6027.66 億,此尚不包括財務狀況不公開之補教業部分,故初估整個教 育、補習等產業值應有上兆元。同年公布之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顯 示,家庭消費支出中,娛樂教育及文化服務費用占 13.3%,則按 此估算父母在子女教育投資上,按課程種類及金錢支出多寡,對 於子女自幼至長所需支出之教育費用大致可分為四級:「1500 萬 元」、「1000 萬元」、「420 萬元至 540 萬元」、「240 萬元至 400 萬 元」23。即生育一名子女,單單其教育費用之支出即約需400 萬 元以上,此尚不包括子女至自立所需之食衣住行等費用。

四、育齡男女繼續工作時之托育負擔。育齡男女倘欲兼顧工作,又無 家庭親友之支援,生育子女後,需另行托育。我國目前托育措施 不普及,而平價托育措施又往往令人質疑擔憂其品質。合適之保 母又往往居住較遠,往返住家及工作場所需耗費時間、金錢。況 且,如前所述,現代競爭激烈,育兒包含教育在內,對於保母及 托育機構之選擇往往也需重視其提供之育兒教育內容。因此,育 齡男女必須需付出高額之費用始能求得滿意而值得信賴之托育 措施。

五、停職育嬰之機會成本。倘因為了生育或養育子女所需,迫使初出 社會尚未有工作,或原有穩定工作之男女需暫離職場再復職,甚 至不得不離職,以親自照顧子女。其於離職期間消極面向所得未 收入(相較於前述積極面向支出所得),將形成生涯經濟之重大 機會成本,自亦形成壓迫育齡男女結婚生子之重要原因。針對此 經濟要因,相對應之解決方式除應肯認親自育兒之價值,而給予 適當報酬評價外24,亦應在勞動法制上積極建構生養子女不得不 暫離職期間之所得保障機制,及確保暫時離職後再復職之勞動關

22 人口組成變遷與未來人口政策方向,內政部委託財團法人台灣智庫研究報告,養育一個小孩從出 生到研究所畢業的成本,依居住地區生活費用高低約需新臺幣450 萬元至 640 萬元不等,此尚不包 括 其 他 的 娛 樂 、 旅 遊 、 或 藝 術 學 習 支 出 。 台 灣 少 子 化 現 象 之 探 討 , 內 政 部 網 站 , 網 站 :

(http://rdec.moi.gov.tw/cgi/hypage.cgi#)。

23 林瑩秋,養個小孩至少要花四百萬-無法討價還價的教育支出,財訊,2002 年 10 月,頁 110-227。

24 長期以來社會傳統均認定女性為「家庭照顧者」角色,且多為無償的,其照顧工作得不到社會認 可,需透過完整家庭照顧福利政策,來轉換女性角色轉換所需要的家庭支持服務。陳貞蘭,兩性工 作平等法中社會給付規定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4 年 1 月,頁 14、146。

係保障25。然而,當前雖然我國已將育嬰津貼法制化,但因為欠

係保障25。然而,當前雖然我國已將育嬰津貼法制化,但因為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