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個案研究

第三節 巴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0

第三節 巴黎

壹、巴黎時尚文化的誕生 40

自 16 世紀以降,巴黎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大都會、政治與文化中心,

與日本東京、美國紐約、英國倫敦並列為世界四大國際都市。巴黎在它漫長的 歷史中,始終維持其尊貴不凡的地位,並以「時尚之都」為名,引領全球的潮 流脈動。

巴黎是世界上最多觀光客造訪的城市,若加上它鄰近的都會區範圍,一共 有高達 3800 個法國國家遺產與 4 個世界遺產。自路易十四在巴黎興建凡爾賽宮 之後,壯闊雄偉的哥德式與巴洛克式建築四處聳立;而拿破崙登基之後,更建 造了凱旋門與羅浮宮的南北兩翼,同時整浚了塞納河及其兩側。同時,眾多新 古典主義的建築取代了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被破壞的舊城市,而 1859 年的奧斯曼 工程更是奠定了新古典主義建築在巴黎的穩固地位。直到 1889 年,艾菲爾鐵塔 的建立型塑了現代巴黎的雛型,並使巴黎成為世界上城市規畫的典範。

而巴黎最為人津津樂道之處莫過於其文化資產的豐富程度。除了三大地標 –「巴黎聖母院」、「凱旋門」、「艾菲爾鐵塔」之外,還有如「羅浮宮」等收藏 著稀世珍寶的博物館,以及見證法國漫長歷史的「凡爾賽宮」及「楓丹白露 宮」。巴黎的城市風格建立在流行時尚與宮廷歷史之上,是一座蘊含現代與傳統 風格,兼容並蓄的城市。

40 參考維基百科-巴黎。來源:http://ppt.cc/uBa8s

(Louis XIV)說起。路易十四對於世界文化的影響甚鉅,當時他發動了三次重要 的戰役,使整片歐洲大陸臣服於法國波旁王朝。強盛的地位使法國文化成為歐

41 參考維基百科-路易 14。來源:http://ppt.cc/nCCX3

參考《經典巴黎:100 個你一定要知道的關鍵品味》一書。盧怡安,2015。商業週刊。

參考《法國宮廷文化的創意美學》一書。阮若缺,2015。遠流出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2

圖 4-83 路易十四的肖像 來源:http://ppt.cc/3FCRR

(二)洛可可風格的象徵–龐巴度夫人42

圖 4-84 龐巴度夫人肖像 來源:http://ppt.cc/adgDZ

42 參考《經典巴黎:100 個你一定要知道的關鍵品味》一書。盧怡安,2015。商業週刊。

參考《法國宮廷文化的創意美學》一書。阮若缺,2015。遠流出版。

如伏爾泰就曾受到她的幫忙,而狄德羅(Denis Diderot)編寫百科全書時也得到 她的支持,此外,還有許多宮廷藝術家都在龐巴度夫人的庇蔭之下恣意發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4

洛可可風格的建築使用自然的建材,並以簡約色調搭配上規則的布局,內 部裝潢則強調色彩繽紛的喧鬧感,置身其中,便可感受到當時宮廷的享樂氣 氛。龐巴度夫人對洛可可風格十分鍾愛,也實際運用在當時的建築上,包括她 所購買的戴弗農公館(現在的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連凡爾賽宮都曾被龐巴度 夫人以洛可可風格重新裝修,後人又將龐巴度夫人使用的洛可可風格特稱為

「龐巴度風格」。

圖 4-85 洛可可風格建築示意圖 來源:http://ppt.cc/EckNL

巴洛克建築與洛可可建築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較講究空間變化的立體 感,而後者則在前者的基礎之上更強調壁面的形式美。洛可可風格在裝潢上,

喜歡使用鏡子或燭台等小物使狹窄的室內空間變得更加豐富,另外,能體現洛 可可異國風情的舶來品裝飾更是不可或缺,包括代表中國的瓷器與絲綢、代表 日本的漆器、來自義大利的水晶燈等,都是洛可可風格擅長使用的手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5

洛可可風格被認為是裝飾藝術的巔峰造極之作,總是使用花朵、棕櫚樹、

大海、泡沫、貝殼等元素來做室內裝飾,賦予建築內觀一個輕巧而活潑的躍動 感。雖然,有時令人眼花撩亂,也曾被新古典主義詬病為太過矯揉造作,但無 論如何,洛可可藝術無庸置疑是 18 世紀法國宮廷的代表。將之推上崇高地位的 幕後功臣,龐巴度夫人當之無愧。

(三)凡爾賽拜金女–瑪莉安東尼皇后43

圖 4-86 瑪莉皇后(1767) 圖 4-87 瑪莉皇后二(1783) 來源:http://ppt.cc/V9prJ 來源:http://ppt.cc/7G3Du

43 參考《瑪麗皇后-洛可可時尚 icon》。來源:http://ppt.cc/7std6 參考《[凡爾賽玫瑰] 瑪莉皇后的翻案》。來源:http://ppt.cc/4vyxI

參考《法國的末代皇后–瑪莉安東尼的悲劇一生 (上) 》。來源:http://ppt.cc/gba7

參考《八卦殺死了法國王后–瑪麗‧安托內特與〈杜謝內老爸〉》。來源:http://ppt.cc/aGyHf

法國的末代皇后–瑪莉安東尼來自奧地利,為路易十六(Louis XVI)之妻。

瑪莉皇后在法國人民的心目中被視為王室奢靡腐敗的象徵。在這座猶如囹圄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7

誕髮型。這與今日的印有諷刺或紀念性字樣的潮 T 概念類似,應用時尚來回應 當代重要的事件。不論是髮型乃至於穿搭風格,瑪莉皇后皆繼承了龐巴度夫人 對時尚圈的影響力,也使洛可可風格成為日後法國時尚的代名詞。

瑪莉皇后熱愛大自然,她不願自己的寢宮–小翠安農宮被裝飾得有如凡爾 賽宮一般金碧輝煌令人望而生畏。因此,她以窗邊的田園景色為構想,調配出 一種特別的綠色,卻又不失宮廷高雅,並將之大肆使用在她所居住的小翠安農 宮。這種「瑪莉.安東尼藍」(Antoinette Blue)與她所鍾愛的洛可可風格相輔 相成,啟蒙日後法式典雅的家居品味,至今仍是家居裝潢中的法式經典且風靡 全球。巴黎首席馬卡龍品牌即是用瑪莉安東尼藍當作其外觀的主要顏色,華美 無比;就連現今讓每個少女瘋狂的「Tiffany 藍」44,也是歐仁妮皇后為了和偶 像瑪莉皇后更加接近,就選了和瑪莉皇后一樣的藍色作為自己的代表色,而為 了區別,她把瑪莉安東尼藍調淺了一點,而 1853 年,Tiffany 先生就將歐仁妮 皇后新調的這種夢幻藍色訂為公司的主題色。

(四)時尚界的繆思女神–歐仁妮皇后

圖 4-88 歐仁妮皇后 來源:http://ppt.cc/mF7oD

44 因「Tiffany 藍」,介於藍色與綠色之間,又有人稱「Tiffany 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8

歐仁妮皇后(Eugénie de Montijo)為拿破崙三世(Napoléon III)之妻,人 們描述她體態婀娜,擁有寬寬的肩膀與豐滿的胸脯,喜歡袒胸露背,金黃又微 透紅棕色的秀髮、細嫩白皙的皮膚以及稍稍靠近鼻根部的藍灰色眼睛,塑造了 這位迷人且得體的完美上流社會女子。

歐仁妮皇后以其美貌與時髦著稱,並成就了許多時尚奢侈品牌。當時歐仁 妮皇后旅行時,都會特別指定一位行李綑綁與打包方面的年輕小伙子幫她打 理,扁平、亮灰色並塗上過塗料的帆布旅行箱,方便在船隻或火車上層疊放,

也是輕便旅行箱的前身,後來這位年輕人創立了自己的旅行皮箱店,正是日後 風靡世界的精品品牌創辦人–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除了挖掘 LV 之外,歐仁妮皇后最喜歡的一款香水名為皇家古龍水(L’eau de Cologne Imperiale),她將這家當時創立只有二十幾年的香水家族指定為御 用的香水商,此香水商在 1853 年專為歐仁妮皇后設計一款香水,作為她與拿破 崙三世的結婚賀禮,在圓形鍍金的瓶子上,有一群以凸版印製的蜜蜂,代表不 朽與重生,日後,便成了今日香水名牌–Guerlain 獨一無二的標識。

甚至,被譽為「時裝之父」的查爾斯.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

是服裝界第一位開設時裝沙龍的 人,也是時裝走秀表演的始祖,在沃斯之前,

時裝表演是靜止的展覽,沃斯請夫人們試穿一件件的服裝並走動展示,開創了 以實際人體著衣的展示方式。而當初將這位時裝之父引薦於巴黎時尚圈的人,

也是歐仁妮皇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0

買麵包,而窮人吃的粗糧麵包與富貴人家所食的精緻白麵包已然不同,又只有 極為富有的人才能吃到色彩繽紛的蛋糕。

當時的烘焙食品注重實用性,以麵包和鹹派等能填飽肚子的食物為主;然 而,富人的烘焙食品上可見豐富色彩,如蛋糕等精緻裝飾過的甜點,在當時被 視為奢侈品,只有名門望族或是家財萬貫之人才能享用,其中也含有享受之意 味。

直到 17 世紀,經濟條件進步,加上糖價降低、麵粉精緻化,平民也開始有 能力仿效貴族的生活方式,蛋糕、甜點等烘焙食品逐漸流行,使餐後甜點成為 人民生活的的一部分。

烘焙食品的外觀有相當的重要性,人類的五感當中,視覺最為發達,無論 食品有多美味,如果外表不好看,依舊使人食欲不振。因此,產品的外表、烘 焙坊的裝潢、燈光、幫襯食品的背景、盛器皆精心設計,為的就是提升食品外 觀上的吸引力。

講到爭奇鬥艷的法式甜品,又以馬卡龍為首,被稱為「法式甜品之王」,擁 有粉嫩色彩、令人垂涎欲滴的馬卡龍,擁有無懈可擊的外表,搭上酥軟口感及 其甜蜜內餡,如此天衣無縫的組合傲視群倫,被全世界的甜點愛好者推崇,甚 至被賦予夢幻稱號「少女的酥胸」,由此可見眾人為之瘋狂的程度。

馬卡龍最早出現在義大利的修道院,當時有位名叫 Carmelie 的修女,為了 替代葷食,而用杏仁粉作出此甜品,因此又被稱為修女的馬卡龍。直到 153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1

年,馬卡龍被引進法國,當時的馬卡龍和現在常見的模樣完全不一樣,只是單 片的小圓餅。現在,義大利人叫它 maccherone,意思是「細緻的麵團」。

1930 年,法國知名甜點店 Ladurée 的創始人–Louis-Ernest Ladurée 的二 表弟 Pierre Desfontaines 想出新的馬卡龍作法。他於兩片平底半圓球的甜餅 殼(單片蛋白杏仁小圓餅)之間,夾入各種顏色、口味的內餡,形成現今眾所皆 知的馬卡龍型態,更配合香料和色素的使用、濕度適當的控制,改良了馬卡龍 的特性。原本的圓餅偏乾且易碎,而新的圓餅外殼酥脆,內部卻濕潤柔軟。如 此特殊的口感立即擄獲法國人的心,並在風靡法國後傳遍世界。

儘管馬卡龍的內餡隨著不同甜點師的創意千變萬化,但多年來,外層的甜 餅殼始終遵循嚴謹的經典作法。漂亮的馬卡龍甜餅殼不能是扁平狀,須膨起形 成一個完美的圓拱形狀;要達到此境界,十分考驗甜點師對烤箱溫度、攪拌狀

儘管馬卡龍的內餡隨著不同甜點師的創意千變萬化,但多年來,外層的甜 餅殼始終遵循嚴謹的經典作法。漂亮的馬卡龍甜餅殼不能是扁平狀,須膨起形 成一個完美的圓拱形狀;要達到此境界,十分考驗甜點師對烤箱溫度、攪拌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