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個案研究

第一節 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個案研究

本章將以三個社區發展成功的個案來探討其與文化政策的關係,而三個個案分 別為都市內社會邊緣人之改造的「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鄉村之活化發展的「白米 木屐村」,以及重大災後重生的「桃米生態村」,並希望藉此三種代表不同類別與型 式26的社區發展個案獲取對於文化政策的啟示。

第一節 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

壹、創辦人背景與理念

民國九十年,陳公亮牧師與其妻吳秀玲女士於桃園縣楊梅鎮的比佛利社區成立 了「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此一非營利組織,以關懷社會上的弱勢族群,協助其成 為能夠在社會上自立的全人。27而一個非營利組織的誕生絕非偶然,在創立該協會 之前,陳氏夫妻已有其對生命之基本信念與相關的工作經驗,而後才能有此結果。

以目前身為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總顧問的陳公亮牧師而言,其於美國佛州新約 國際大學取得教牧學博士學位,並曾在其母校擔任客座教授及於國內之中原大學講 授人生哲學課程,故對於生命之意義與價值其自有一定程度的體會。而在民國七十 三年其便創辦了「都市人工作群基金會」,以共同生活的方式,將所收容之精神病患、

吸毒犯、棄兒、中輟生等千人以上的人士受訓為工作人員,且由他生出的協會及社 工團體經立案者已有十處之多(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2003)。由此可見陳牧師長期

26 「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代表的是現代一般都市中,對於弱勢邊緣族群提供協助的社區發展模式;

「白米木屐村」為台灣常見的都市化下,少數鄉村人口進行社區活化的發展模範;而「桃米生態 村」則可作為當今天災頻仍的社會中,社區重建的參考範例。

27 「回收與撿拾是一項感恩、回應天恩的生活藝術,也是我實踐了二十多年的生活哲學」。據陳公亮 牧師表示,該協會的成立宗旨便是在做「人的資源回收」工作,亦即收容被社會大眾視如敝屣的 邊緣人,透過接納與教育,助其尋回生命價值,進而重返社會,擁有一片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理與精神,已深深根植於這一民族的血脈及靈魂中,可以隨時被喚醒,正 如雲門舞集的一個轉身,教我們看見自己的根源,看見『我是誰?』四合 院當中人與人的關係是彼此照顧、彼此陪伴的,他們守望相助、互通有無,

孩子們可以從這一家玩到那ㄧ家,婦女們一同在院子裡曬榖、做泡菜,這 樣的生活形態很自然的形成了保護網、生活圈,也可以說是社區總體營造 的前身。

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理事長吳秀玲並表示會推動社區發展出自己的創意與文化(如 童玩城或北區的便宜物流切貨中心),使社區成為交流道口的另一個休息站,來往的 過客可以進來休息及消費,增加社區的收入。

叁、個案與文化政策關聯性分析

從希伯崙另類家園的個案,對照我國的文化政策,當可發現該個案除了已落實

在理論層次的與政府部門相互合作外,並且也體現了文化政策的四項目標。首先,

在「發揚多元文化」方面,希伯崙另類家園接納來自社會上不同宗教信仰、經社背 景之有需要的人,皆可加入其大家庭中共同成長,如此便保留了社區內多元的可能;

在「建立文化主體性」上,由於該社區是以「家」的概念組成,大家以兄弟姊妹相 稱,並且共食共榮,所以自然容易建立起對該社區的認同感;而在「促進經濟發展」

方面,另類家園已發展出童玩城與北區的便宜物流切貨中心,落實了文創產業的精 神;最後在「營造生活美學」方面,該社區藉著舉行社區綠美化、舉辦花會、茶會 及新歌發表會等等活動,培養了成員們對美的覺受與教育。此外,吾人亦可理解在 與政府的合作上,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扮演的是實際政策執行者的角色,因其負責 了改造這些社會邊緣人、使其重生的整個過程,而政府則是從旁以補貼的方式加以 輔助。故整體來說,是一種協會出人、出力;而政府出錢的運作模式。值得注意的 是,希伯崙另類家園自身運用了第一類政策工具,因其在社區中建立了自己的市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設定了一套屬於該社區的獨特經濟運作規則,而此是與一般社區所不同之處。最後,

從上述的探討中,吾人也可發現社區發展實為我國文化政策的縮影,從中便可看出 文化政策的整體內涵,此特性值得注意之。

另外,在希伯崙另類家園的個案中,我們亦可由下列的概念來加以分析:

一、集體行動之完成

關於社區居民如何凝聚共識以共同維護當地資源之永續使用,不致發生 Hardin(1968)所謂的「共享性資源的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40此 間便涉及到集體行動產生的誘因。根據 Wilson 的分類(1995),促使人們參與 集體行動的誘因可分為物質性(materialistic)、社群性(solidary)、以及目的性

(purposive)三類。所謂物質性誘因係指行動者因實質利益而願意行動,其中 又可區分為公益性與自利性二種。前者指集體行動所產生的公共利益與個人利 益一致;後者指藉由參與集體行動,除了公共利益外,行動者可於其間獲得額 外的、私人性的好處,亦可稱為「選擇性誘因」(selective incentives, Moe,1980)。 社群性誘因指行動者為了獲得人際之間互動的樂趣與歸屬感而參與的因素,而 此亦增加了社會資本的能量。Coleman(1990:304-313)界定社會資本為「有助 於提升個人在社會結構中行動能力的各種面向」。而 Fukuyama(1995)則進一步 指出:「社會資本的獲取,所需要的是整個社會普遍擁有道德規範,成員需要具 備忠誠、信實、可靠的美德;更甚者,在團體成員普遍對彼此產生信任之前,

社團就必須採納一套整體規範。」(李宛蓉譯,1998)由此便將追求人性價值、

道德規範的理想性誘因與社會資本加以緊密的結合起來,甚至視為社會資本的 根基。而 Putnam(1993)亦表示「公民約定的規範與網絡,有助於經濟成長與強 化公共機構的效能」。且社會資本的存量更被視為北義大利「維持經濟動態主義 與政府績效氛圍的關鍵要素。」亦即社會資本更具備了促發經濟發展的重要功

40由於「共享性資源」(common-pool resources, CPRs)具有無法排除他人,尤指搭便車者(free rider)

使用的特性,再加上管理成本高、監控不易,故在人們自利的驅使下,往往產生其被耗盡的悲劇。

類型:自然家族(natural family)、經濟家族(economic family)、祭祀家族(religious family)及傳統的或宗族家族(conventional or sib family)。所謂的自然家族是 一種生殖的團體(biological group),包括父母及其子女,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核 心家庭。經濟家族乃一群人基於血緣或婚姻關係彼此生活在一起所建立的一個

體。42孔邁隆(Myron Cohen,1970:27-28)的研究則將中國的家族構成分成三 個要素討論:家產、成員及家計。所謂家產係指在分家過程中可以運用的土地 臺民稱之為「祭祀公業」,客籍則稱之為「蒸嘗」(戴炎輝,1979:770;Chen,1978:324),一般則直接 稱之為「公」。而「吃公」即指參加祭祖吃筵席之意。此外,屬於該祭祀公業團體的成員稱之為「派 下」,管理某一祭祀公業則名為「辦公」。

43關於非夥同性經濟家族,學者稱之為「分散的家族」(dispersed family),也就是家族成員仍維持共 享尚未分割的世襲財產之最後權利(Moench,1963:72)。

44吃伙頭不僅在台灣很普遍(戴炎輝,1979;李亦園,1967;王崧興,1967),即使在大陸也有此現象

(Pan,1928:387-389)。

45此種由若干核心家族圍繞著以父母為中心的非夥同性家計擴大家族,莊英章(1972:88)稱之為「聯 邦式家族」。

一定程度的功能。史堅雅(Skinner,1964:32)的「中地體系」(central place system)

指出,中國市場體系所具有的社會文化意義,其重要性並不亞於經濟意義。而 式論派」(formalism),主張不同社會的經濟理性在相當程度內是可以化約成普同的特質。簡而言之,

不論在原始民族或現代社會,都可以把「經濟」看作是一套理性的行為模式,在稀有的手段和目的 之間,採取以最小的勞力獲取最大報酬之原則。另一方則是所謂的「實證論派」(substantivism),其 採取相對主義的看法,強調不同的社會有各自的制度和價值體系,直接規範其成員的經濟行為和經 濟理性。總之,前者著重在一般化的行為理性,後者強調經濟和社會制度的嵌合特性。

47 韋伯認為基督教倫理為促成資本主義精神產生之因,其轉化世俗的力量,帶動了西方經濟的發展。

而有關儒家倫理與其間的異同及論證,詳見陳其南,198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上所述,中國人並不光是為了個體的存在而生活與工作,家族倫理意識才是激 發大部分中國人肯定其生命意義和工作倫理的原動力。48而中國家族的集體行 動,便常以具倫理道德意涵之光宗耀祖為目的性誘因,加上家族企業中滿足成 員人際互動的社群性誘因,最終得以完成家族繁榮的物質性誘因。

而就本個案來說,其為一個成功融合東西方倫理觀念,並以其為家族成員 集體行動始點的另類家,其透過參與社造中的綠美化社區、撿拾創作藝術、創 意彩繪花盆以及社區新歌發表會等等滿足社群性誘因的活動,形塑出自己特有 的文化,進而滿足吸引觀光客前來參觀、增加家族(抑或稱為社區)經濟收入 的物質性誘因。此外,透過家族共同經營創世復育山莊,成員們於其間養育山 豬、家豬、放山雞、製作有機堆肥和種植有機蔬菜,此不僅有協助教育家族成 員肯定自我能力的目的性誘因,亦同時滿足了家族成員共同努力工作中情感交 流的社群性誘因與最後食物來源無虞的物質性誘因。凡此種種集體行動之產

而就本個案來說,其為一個成功融合東西方倫理觀念,並以其為家族成員 集體行動始點的另類家,其透過參與社造中的綠美化社區、撿拾創作藝術、創 意彩繪花盆以及社區新歌發表會等等滿足社群性誘因的活動,形塑出自己特有 的文化,進而滿足吸引觀光客前來參觀、增加家族(抑或稱為社區)經濟收入 的物質性誘因。此外,透過家族共同經營創世復育山莊,成員們於其間養育山 豬、家豬、放山雞、製作有機堆肥和種植有機蔬菜,此不僅有協助教育家族成 員肯定自我能力的目的性誘因,亦同時滿足了家族成員共同努力工作中情感交 流的社群性誘因與最後食物來源無虞的物質性誘因。凡此種種集體行動之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