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文建會自 1994 年推動了「社區總體營造」的社會改造運動,在台灣各地辦理一 系列理念宣導和人才培育工作,促成各地文史工作室、文化工作團體和專業學術團 體的成立。究其真正意涵,是運用各種方法與手段,將居住在一個小地域(社區)

內的居民凝聚共識,透過大家的參與,共同規劃社區的願景,面對社區的問題,也 就是希望恢復並提升社區中已經逐漸喪失的居民自主能力。而其工作重點,是從建 立人民愛鄉、愛土的生活價值觀著手,進一步藉由社區藝文活動的推展,凝聚社區 意識,改造社區環境,提昇地方文化產業,建立社區文化特色。使得民眾樂意為自 己的社區、社會、國家貢獻心力,奠定文化發展的基礎。而近年來之文化政策更提 出「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之概念,為地方提供積極支持社區總體營造的經濟 誘因,相關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政策亦陸續推出。再者,在台灣面臨全球化更劇烈的 社會轉型壓力下,政府更積極推動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如 2002 年提出「挑戰 2008: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作為施政主軸,其中將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列為重點之一,

並加重以地方文化結合產業發展面向切入社區營造工作,彰顯出地方文化產業的推 動為我國政府現階段為地方文化再發展、振興地方經濟,以提昇國家競爭力的重點 工作。

而由於本身嚮往藝術、哲學等文藝類的事物,在課餘閒暇時偶有涉獵;在專業 領域部份,則是對於公共政策的制定較有興趣,故兩相結合後,決定研究有關文化 政策、產業方面的題目。此外,文化為國家、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內隱因素。隨 著全球化激烈競爭時代的來臨,一個缺乏堅實文化背景支持的國家更是難以在弱肉 強食的地球村中蓬勃發展而僅能成為強國的文化次殖民地。故如何豐富、振興一國 的文化內涵便顯得相當重要了。其中政府的角色更是不容忽視,因其具有配置社會 資源的正當性權力,而政策則是政府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綜合言之,文化政策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引領國家社會發展過程中,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的公共政策。以南韓為例,其自亞 洲金融風暴接受 IMF 貸款的「國恥日」以來,不斷奮發向上,並在近年來的 GDP 中首度超越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高麗虎」。儘管其背後的成功因素眾多,然不可 否認的,南韓政府對於文化產業的重視與資源之投入無疑是重要因素之ㄧ,1因其不 僅引發了該國的經濟發展,同時亦提振了大韓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實值得我國借鏡。

另一方面,隨著全球化所帶來的競爭日益激烈的經社環境,市場與政府失靈的窘境 相繼發生,使得民間充沛之社會力成了另一滿足社會大眾多元需求的有力選項。與 此相關者包括 Lester M.Salamon(1987)所提出的「第三者政府理論」(third party government theory),強調民間之非營利機構具備多元、創新與彈性之特質,在公共 服務上應有其更為積極的功能與使命。而 Ostrom(1997)亦認為傳統單由政府扮演 公共服務之提供(provision)與生產(production)的角色已然轉變,取而代之者為 應視公共財貨之性質讓民間亦有參與生產的可能,進而產生所謂的增效(synergy)。

而近年來熱門的「治理」(governance)概念所強調之典範變遷:從國家由政府獨自 承擔統治功能,轉向運用市場邏輯的公共管理,再至政府與社會的共同治理型態(孫 本初、鍾京佑,2005:128),在在都顯示出民間的社會力量在社會價值的權威配置 之中擔負了不可取代的角色。而與一般社會大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社區」,自然 便是一股蘊含豐沛生命力之公共服務提供來源,且是公民參與團體極為合適的出發 點(Kweit&Kweit,1981),此從行政院文建會所推動之社區總體營造,其重要性便 可見一斑。而在全球化之下跨國公司移動對於社區居民經濟生活的打擊以及自然資 源的掠奪問題(Shuman,1998),使得「社區自立」(community self-reliance)成了令 人關注的議題。

1 南韓政府在文化、廣電、電影與動畫各有成立基金,額度一年約在 65、70、40 與 25 億台幣左右,

至於其廣電產業,迄今仍由公營體制領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文化政策」與「社區發展」似乎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思考邏輯:前者較偏向傳 統上以政府為中心來帶動整體社會發展的政策思考脈絡;後者則關注民間的自發力 量以因應時代的需求與挑戰,而兩者之間的關係即為本研究之目的所在。進一步言 之,本研究希望先從理論層次分別探析「文化政策」以及「社區發展」,再加以比較 異同,以達成學術研究上之目的;在實務上,則是透過實際的文本、個案研究,具 體說明兩者間之關係所在,以作為日後政府與民間推動文化政策、社區發展的參考,

使其運作得更加順暢。而為了達成上述的研究目的,需要回答以下的研究問題:

一、 我國文化政策與社區發展之間的關係如何?

二、 社區發展對我國的文化政策有什麼啟示?

而經過研究問題的解決,當可使吾人對於本國的文化內涵與社區發展有更深刻的了 解、體會,尤其在公共行政學界特別重視「系絡」(context)的氛圍下,其重要性更 是不言可喻。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為了回答上述的研究問題,本研究將採文本之類屬分析法、深度訪談法來進行。

壹、文本之類屬分析法

在質化的研究中,為使蒐集到的複雜資料成為有用的資訊,需對其進行分類與 分析後方能達成,而此動作即為所謂的「類屬分析」。依據陳向明(2002)的說法,

類屬分析係指「在資料中尋找反覆出現的現象以及可以解釋這些現象的重要概念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具有相同屬性的資料被歸入同一類別,並且以一定的概 念命名。」亦即吾人須先將具有相同概念的資料歸於一類,再依其內涵對之命名,

最後在各分類好的資料間找到串聯性,將其排列、解釋後則可成為有用的資訊。詳 言之,類屬分析進行的方式為:

一、歸類

按照編碼系統將相同或相近的資料合在一起,將相異的資料區別開來,以 找到資料之間的聯繫。

二、深入分析

將資料進一步濃縮,找到資料內容中的主題或故事線,在它們之間建立起 必要的關係,為研究結果做出初步的結論。

而因迄今官方在整體文化政策與社區發展兩者皆有論述,且為最具體、正式的 政策為《2004 年文化白皮書》(文建會,2004),故本研究選擇其作為類屬分析之對 象。首先,將根據資料間的相關性作歸納整理,亦即將具有相同特性的資料歸於一 類,使其具備同質性,而不同類別的資料間則須具有異質性。接著,再視各個分好 類別的資料內容,為其分別命名,如此便完成歸類的工作。而在對文本進行歸類後,

本論文將再以三個面向—「政策目標」、「政策內容」與「政策工具」來連結、分析 各類別間的層次隸屬關係,以將原本錯綜複雜的文化政策理出頭緒,使吾人能夠清 晰、明確地看出各個類別之間的定位關係。而就研究目的來說,便是希望能釐清社 區發展在文化政策中之定位問題。

貳、深度訪談法

為了更具體說明文化政策與社區發展的關聯性,本研究將以個案來分析之。而因 為研究者的地利之便,加上該社區與一般社區為原有居民自然構成有所不同,其為廣 納來自四面八方在生活上有困難的社會邊緣人所組成的社區,具有特殊性,故本研究 以該社區—位於桃園縣楊梅鎮之「希伯崙另類家園」為個案研究,將對其創辦人夫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輔導人與成員進行訪談,以從中獲悉該社區發展的概況與實際運作情形,並進一步探 究其在文化政策中的定位,最後以該個案說明社區發展對於我國文化政策有何啟示,

以使其能夠更加完善。而訪談的題目大致如下:

一、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的創辦理念、過程為何?

二、希伯崙另類家園的運作模式?

三、希伯崙另類家園是否有訂定規則以使其運作得更有效率?

四、協會與政府部門合作的關係如何?與社區發展、文化政策的連結性在哪?

五、另類家園有什麼特色?對於社區發展與文化政策又有何啟示?

透過上述題目的訪談,以增進對該社區的了解,期能作為我國文化政策中社區發展之 定位的參考說明對象。

叁、文獻分析法

為了增加效度,本研究亦將對代表不同類型的社區進行文獻分析。而欲分析的對 象為在台灣社會中,代表一般鄉村裡人口外流嚴重的白米社區,以及代表天災過後災 區重建的桃米社區。經由對其進行文獻整理與分析,探討其社區發展成功之歷程與原 因,進而檢視其與我國文化政策的關係與帶來的啟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