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幼兒口語敘事的意涵

本節主要說明幼兒的口語敘事,首先論述口語敘事的意義,接下來探討口語 敘事表現對幼兒的重要性,最後 分析口語敘事相關的其他研究,以瞭解口語敘事 表現目前的研究現況。

一、口語敘事的定義

何謂「敘事」?廣義來說,簡單句的堆疊、描述過去事件的任何語串可以算 是口語敘事;以狹義角度來說,它包含兩個獨立句子組成,且依時間順序描述發 生的事件,內容可為個人經驗、故事、電影、書本閱讀等基於真實或想像的陳述

(錡寶香,2009)。S. Engel 敘事是一些連續性經驗和事件的報告,同時也傳達 一些概念,敘事可能是對話或互動的一部分,說的人不一定意識到自己是在說故 事(Engel, 1995)。

林文寶(2000)認為敘事是用一種特定的語言表達敘述,它用來表達一個 故事,對一個或一個以上真實或虛構事件的敘述,敘述者用自己的話描述所發生 的一切。口語敘事能力是一種運用語言的認知活動,說話者必須整合對發生事件 的背景知識和記憶、選擇適當的詞彙表達概念、將詞彙依據語法規則結合句子,

甚至段落之間的意義、考慮敘事內容的組織架構(錡寶香,2001)。Hughes, MacGillivray & Schmidek(1997)表示故事訊息是由背景、事件,以及主角的 目標、計畫、問題解決的行動和最後結局所組成。無論敘事的內容為何,都必須 要依靠特定結構維繫內容,將描述的各面向連結起來成為一體,使得敘事有連貫

12

性(Riessman, 1993)。因此幼兒必須以認知結構將故事內容組織成有頭有尾的 情節。

綜合以上來看,口語敘事涉及到內在的認知結構、顯示個人在語言的理解和 表達間相互作用的語言使用能力,通常個人的口語敘事表現內容為對現在或過去 的經驗、自我概念、思考、意見或是與自己有關或無關的故事內容,這些都可成 為口語敘事的題材。

二、口語敘事的目的與功能

語言的使用不只是在辭彙、句子的層面上運作而已,說話者必須注意句子與 句子之間意義的連結或連貫性,以及整體訊息表達上的組織與序列安排,使得每 一句話所傳達出來的概念要與前面那句話有合乎邏輯的關係,而後一句話的意義 則是建立在前一句話上面,建構成前後凝聚的述文,而這就是所謂的口語敘事能 力的運用(錡寶香,2009)。

當幼兒有表述需求的口語出現時,即開始漸漸發展其口語敘事能力。幼兒從 說故事、談論遊戲和敘說生活事件、討論科學實驗中的研究,即使我們日常生活 的語言要素不易被確認,但是口語敘事是普遍存在的(Losh & Capps, 2003)。

所以,口語敘事主要是人類表現認知和溝通的方法,也是理解人際關係相處的必 要雙向機制。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會由過去聽故事、讀故事與說故事的經驗,慢慢發展 出故事文法結構的概念(錡寶香,2004)。口語敘事表現與每位兒童讀寫能力息 息相關,因此口語敘事能力評量結果往往是兒童語言能力教學介入的指標

(Hughes , McGillivray & Schmidek, 1997)。我們用語言來思考(邏輯性功能),

我們也用語言來溝通(溝通性功能),敘事就像語言一樣,有搭橋的功能,我們利 用建構故事來思考和溝通,孩子是有能力運用不同的敘事風格和技巧來表達他們 心裡的想法(Engel, 1995)。錡寶香(2009)兒童需要應用敘事能力與同儕互動,

13

發展社會關係,也因此,探究兒童敘事能力的發展,可以讓家長、教師從中了解 他們的語言能力、對周遭世界所建構的知識表徵、個人經驗、情緒感受、人際友 誼關係及學習成效。

三、口語敘事的結構與類型

McCabe & Bliss(2003)將敘事類型分成有對話(conversation)、腳本

(scripts)、個人敘事(personal narrative)、重述故事(story retelling)與自發 性重述(spontaneous fiction retelling)。簡述如下:

(一)對話:對話是兩位或兩位以上個體進行對談,屬於敘事最簡單類型。

(二)腳本:對事件中會發生的一般組織架構所做的說明。例如:到餐廳吃飯的 流程,要先點餐,然後吃東西,最後結帳;三歲孩子已能描述熟悉的事物。

(三)個人敘事:對個人所經驗過之特定事件的陳述;由於個人敘事內容較對話 與腳本複雜,因此敘說者需要擁有足夠的先備經驗及組織能力;比起其他 階段,五至七歲的孩子常以此方式描述個人敘事。

(四)重述故事:個人藉由聽過故事後進行敘說;對於敘說者而言,重述故 事不 需要創造性能力但卻需要高度結構性。重述故事通常受到幼兒生活經驗或

文化故事背景影響,且當幼兒欲敘說時可能會加入已知或分享式訊息;四 歲的孩子已具備重述的故事能力。

(五)自發性重述:為自我複述或虛構出來故事;此類型相對於重述故事有較低 結構性,但較個人敘事有高度結構性,而且在所有敘事類型中自發性重述 的主動性最高。評估自發性重述可以得知幼兒真正的語言能力與想法,但 此敘事類型需較高層次語言處理能力,因此對學齡前幼兒來說較為困難。

從以上五大類別得知,不同的類型會產生出不同的故事內文,而其中更牽涉 到幼兒不同的認知和語言能力。不過本研究中並未涉及類別之間的比較和不同發 展,故在此不多做討論。但正因分享個人經驗是學齡前幼兒最常使用的一種敘事

14

形式,也是最容易瞭解幼兒每日在幼兒園活動的生活記錄;故本研究相信從幼兒 自發性個人敘事中,可以看見幼兒最佳的口語敘事表現。

每一篇敘事都是可以用一組能定義事件內在結構的規則述說出來,而這些規 則就是敘事的結構。過去分析敘事向度的研究中,敘事結構可概括成微結構

(microstructure)與巨結構(macrostructure)兩大類別,微結構是局部的,包 含語詞、語義、語法、語意的關聯;巨結構是比較全面的,包含篇章凝聚與故事 結構(Hughes, MacGillivray, & Schmidek, 1997)。故事如果沒有結構,一段敘 事將會是鬆散、不連貫甚至難以理解。本研究旨在探討幼兒於角落活動後的口語 敘事表現,故事內容語料來自於幼兒角落活動中與同儕互動的生活經驗或發生的 事件及故事,事後研究者分析幼兒口語敘事語料,內容聚焦在幼兒敘說的故事內 容,故本研究在討論幼兒敘說結構上,是針對巨結構中的「故事結構」進行探討。

McCabe & Peterson(1983)以三歲半到九歲白人兒童為對象,蒐集個人 生活經驗的敘事內容,研究幼兒個人經驗的敘事結構,從研究中歸納出六種幼兒 敘事發展的結構模式(張若雯,2001):

(一)兩個事件的敘事(two-event narrative)大約在三歲半的時候,幼兒在敘 事中會結合兩個事件,稱為兩個事件的敘事。

(二)跳躍式敘事(leap-frog narrative)幼兒會從一個事件跳到另一個事件,

並非依照邏輯或發生的順序呈現,並且忽略可使聽者進行推論的主要事 件,顯得沒有組織。這是四歲幼兒最常出現的敘事結構類型。

(三)內容貧乏的敘事(impoverished narrative)內容貧乏的敘事由很少的或 一再重複的句子組成,而且沒有高潮點。這樣的敘事在四歲幼兒身上也是 常見的。

(四)流水帳式敘事(chronological narrative)按照一連串時間順序講述事 件,其中沒有任何的評價和高潮點,可能會使用「然後……然後.…..」,

15

整個敘事內容可能如流水帳。四至八歲幼兒使用最普遍的敘事結構類型。

(五)無結尾敘事(end-at-high-point narrative)無結尾的敘事以高潮做為結 束,而沒有所謂的問題解決。這樣的敘事在五歲和六歲幼兒中是很普遍的。

(六)典型敘事(classic narrative)能描述一個結構完整的敘事,它具有清楚 的背景介紹,告訴聽者事件中的人、事、時、地、物,組織一個高潮,將

焦點置於評價之上,並且有問題解決。六歲以上的幼兒與成人通常都能講 述這種典型的敘事。

從 McCabe & Peterson 的研究中發現,隨著年齡的發展,幼兒慢慢增加事 件敘說的數量以及具有高潮式的結尾。幼兒三、四歲時,他們的敘事過程會變得 較為清楚,敘說的事件可能包括人物、主題或背景,這些要素之間已有合乎邏輯 的互補關係,但繞著故事核心的事件之間並未有連結;他們的敘事可能是屬於跳 躍式或流水帳式。而到了五、六歲時,兒童已能敘述較長與完整的故事,且包含 引發事件、結果、嘗試行動等故事結構要素,但仍缺乏主角的目標或內心反應/

計畫。直到上小學開始,兒童的敘事過程會較為完整,含括所有的故事結構要素

(錡寶香,2009)。

Applebee 以 Vygotsky 認知發展模式為基礎來分析學前幼兒說故事,他解 釋敘說能力的變化,發現二至五歲幼兒說故事的結構與 Vygotsky 的概念發展階 段很類似。Applebee(1978)敘事層次分析(narrative level analysis)以發展 階段來說明敘事表現隨著年齡而不同能力發展的狀況,主要是用來評估二至五歲 幼兒的想像故事結構。Applebee(1978)認為幼兒主要以兩種策略來組織敘事:

集中(centering)與串連(chaining),「集中」指的是以事物本質的相似性和互 補性為基礎,加以連結而形成一個故事核心,即敘事內容圍著中心事件發展。「串 連」是指事件發生遵循時間或邏輯順序。大部分兩歲的幼兒,都是藉由「集中」

來組織故事;三歲兒童則同時能以「集中」和「串連」來進行他們的故事;到了

16

五歲左右,兒童能熟練地使用兩種策略。Applebee(1978)認為上述兩種敘事 組織策略,使得學前幼兒的口語敘說表現依循著六個基本的階段發展,簡述如下

(Hughes, MacGillivray, & Schmidek, 1997):

(一)簡單句子的累積(heaps)幼兒年齡兩歲,他們所敘說的概念在基本內容 上是沒有關聯的,他們談論任何吸引注意的人、事、物。

(一)簡單句子的累積(heaps)幼兒年齡兩歲,他們所敘說的概念在基本內容 上是沒有關聯的,他們談論任何吸引注意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