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繪畫表徵與幼兒口語敘事表現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繪畫表徵與幼兒口語敘事表現

繪畫表徵能力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心理運作表現出此獨特的表徵能 力。因此,在這個領域中,首先我們必須要先定義表徵、表徵的類型、何謂繪畫 表徵、繪畫表徵的發展階段,並說明解釋幼兒使用繪畫表徵來傳達符號概念的功 能、重要性與其口語敘事表現的關係。

一、表徵的定義

由於不同學者對「表徵」的定義有不同的見解,因此從文獻中來看不同學者 對「表徵」的定義為何。在認知心裡學上,表徵是指將外在現實世界的事物以另 外一種較為抽象或是符號化的形式來代表的歷程,認知心裡學的訊息處理取向 上,表徵是指訊息處理過程中,訊息經編碼(coding)而轉換成另一種形式(張 春興,2000)。Piaget(1962)針對表徵一詞,提出狹義及廣義的兩種不同意含 的界定:「廣義來說,表徵與思考是同等的,也就是說,所有的智力並非單純的 建立在知覺(perception)或者動作(actions)上,而是建立在一個概念或是心 智基模的系統上。狹義來看,表徵可以限縮在心智意象(mental image)或者記 憶意象(memory image)之中,也就是說,對不在場事物符號化的喚起(symbolic evocation)。」 對於 Piaget 來說,認為表徵是操作的活動和產出的一個特特殊 能力,其產生的結果就是所謂的符號或者是語言的記號。

Deregowski(1977)同意 Piaget 的看法:幼兒的思考運作往往無法顯明,

必須透過不同的途徑,也許是行動,也許是語言,也許是文字或圖像加以了解,

他特別強調圖畫在此歷程中的重要意義,藉著圖畫作品,幼兒可以順利運用其內 在的基模或參照架構將其對外在世界的了解顯明出來,而幼兒繪畫表徵的符號將 呈現不同風貌。

27

二、表徵的類型

Bruner(1966)由運思的觀點,將表徵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動作表徵、

圖像表徵、以及符號表徵。

(一)動作表徵(enactive)

當許多事物難以用相對應的比喻或話語來表達,也無法使用圖形、照片來說 明時,唯一可行的途徑,是透過動作來傳達。例如當我們要教導孩子學習打網球、

溜冰或騎腳踏車,使用語言、圖片等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顯然是沒有效率的,實 際的動作示範,才能有效地學會做出各種反應並形成習慣性的動作。

(二)圖像表徵(iconic)

圖像的活動是以心像(image)為材料,進行內在的活動來掌握概念。個體 藉由操作具體實物的經驗,在腦海中留下心像,因而在運思的過程中,不需要實 際操作具體物,只要憑著心像即可進行內在運思。例如透過高度充滿圖像的圖片 於幼兒語言學習的情境中,讓孩子進行字卡與圖畫的連結,學習的效果通常較佳。

(三)符號表徵(symbolic)

運用抽象符號來掌握概念,而符號本身即是一種任意選擇的記號,代表了實 物或心像的抽象意義。

Bruner 認為兒童的表徵能力可以透過三種媒介物來說話,進而讓聽話的人 知道某些東西,也就是透過實際的行動、圖畫或意象,以及語言的象徵性符號。

幼兒表徵能力的發展不必依循由動作表徵跨入圖像表徵,再由圖像表徵跨入符號 表徵的順序,這三種表徵,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總是處在反覆不斷的交互作用,

它們是可以平行並存在,三個表徵系統,往往具有互補性,但卻不是彼此取代。

研究者認為「表徵」是人類進行思考時的重要工具,也是學習的重要媒介。

28

三、繪畫表徵的發展階段

Vygotsky(1978)將兒童早期的圖畫和塗鴉視為一種手勢動作。幼兒透過 自己的手勢動作來畫出他們想要表現的事物,而圖畫紙上所留下的鉛筆痕跡只是 手勢動作想要表示的一個輔助物而已。例如:幼兒想要畫出在跑步的兒童,他一 開始用他的手做動作來描述跑步的情形,並且在紙上畫出圖形和點,來代表跑 步。但如動作變換成「跳」,則會用手做出動作代表跳,但紙上的圖畫仍沒有改 變。因此,幼兒不只是在畫畫,而是在簡單敘述某一件事情,而圖畫中的符號,

則是被固定下來的手勢動作。由上述可知,透過手勢動作和口語語言敘述的過程 中,幼兒也發現畫畫是可以畫出嘴巴所說的話。從 Vygotsky 的觀點上,瞭解他 認為幼兒的書寫語言與口語語言的發展有很大的關連性,彼此互相影響著。

繪畫的過程是活動的,是一種想像力的活動,也是一種記憶的集中和內在經 驗過程。在孩子的圖畫中,他們的一筆、一畫、顏色、空間和布局都具有其象徵 意義,快樂安定的孩子,在畫面上顯示也是明朗快活的畫面;相反的,一個躁動 不安的孩子,則其畫自然顯現象徵浮躁不安的感覺,這種現象尤其是在幼兒期階 段特別明顯,主要的原因是幼兒的行為與思考都是受到無意識的控制,因此在其 繪畫中常常會附會一些象徵的意義(范瓊方,1996a)。本研究希望透過觀察,

瞭解每張圖畫背後所發生的故事,同時再輔以訪談,瞭解孩子想要表達的想法 後,分析出幼兒繪畫表徵與口語敘事能力上的關係。

Piaget 將人類自出生至青少年期的認知發展劃分成四個階段,依序為感覺運 動期(0~2 歲)、前運思期(2~7 歲)、具體運思期(7~11 歲)、形式運思期(11 歲以上)(張春興,2007)。本研究所探討的學齡前年齡階段為五至六歲幼兒,

故將針對前運思期進行說明。在 Piaget 的認知發展理論之中,幼兒在前運思期

(2~7 歲)時才開始能以符號代表實物,在這個階段主要是以自我中心來認識外 界事物,自我中心思考,基模功能特徵為:(一) 能使用語言表達概念,但有自 我中心傾向。(二)能使用符號代表實物。(三)能思維但不合邏輯,不能見及事

29

物的全面。此時期的幼兒亦能運用象徵的符號來代表接觸過的事物與經驗,繪畫 是其中一種符號表徵的功能。在繪畫中我們可以看見幼兒以符號來表示經歷過的 事物;這個時期幼兒雖然能以符號代表實物但是卻不符合邏輯,他們不能看見事 物全面的特徵,幼兒完全是以直覺的方式來進行對事物的判斷,而判斷的依據經 常都是以事物的外觀為主,或者是將注意力集中在他們所關注的特徵上。

Lowenfeld 提出兒童繪畫發展有五個階段,依序為塗鴉階段(2~4 歲)、前樣 式化期(4~7 歲)、樣式化期(7~9 歲)、黨群期(9~12 歲)、擬似寫實期(12~14 歲)

(陸雅青,2005)。本研究所探討的年齡階段為學齡前五至六歲幼兒,故將針對 前兩個階段進行說明。

(一)塗鴉階段(scribbling)

約在二至四歲,幼兒開始自我表現。這個階段的幼兒,從隨意的塗鴉行為慢 慢開始發展成控制的塗鴉行為,幼兒圖畫中的線條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有節奏 性,且越來越能均勻地分佈,線條的粗細越來越一致。此時期的幼兒會把自己的 生活經驗與自己的塗鴉動作連結在一起,因為它可能代表了某些物體與意義。

(二)前樣式化期(preschematic)

約在四至七歲,幼兒可以畫出形體的特徵,不論在人物或動物的圖案,都以 一定的圖式加以表現,有時只畫一小部分便能代表該形體的全部。一位四歲小孩 的圖畫或許有時會讓成人認不出他在畫些什麼,但五歲孩子畫面上的人物、房子 等圖像卻已是清晰可辨。六歲孩子的畫已變得較為複雜,往往表現特定主題或目 的。此時孩子已漸漸脫離自我中心期,開始有意識地創造形體,較客觀地去關心 周遭的環境,並且嘗試調整自己,與環境共存,圖畫成為幼兒溝通的工具,幼兒 所畫的物體,都是他們所關心的或感興趣的物體。在幼兒的世界中,任何有生命 或無生命的物體,都像人一樣的活著、感覺著、會說話、會思考,因此出現擬人 化的情形。

30

從上述幼兒的繪畫發展可知,五至六歲的幼兒已能把自己生活經驗、所感興 趣的物體透過簡單的線條,以圖畫的方式表達出來,並為它們命名。Piaget 及 Lowenfeld 所提出的理論可作為本研究瞭解幼兒繪畫發展的參考依據,研究中將 進一步瞭解幼兒在進行角落活動後,以繪畫表徵記錄分享學習歷程的繪畫表現。

四、繪畫表徵的功能

二十世紀初以來,許多兒童心理學家或治療師,開始著手研究兒童繪畫與心 理運作之間的關係,透過繪畫分析與藝術治療方式,試著瞭解兒童的情緒、感情、

自我概念及與他人的互動關係。例如:心理學家 Goodenough 曾由智力發展的 層面來看幼兒的繪畫,他認為透過兒童的繪畫,可以探 知幼兒智能發展的程度,

他以此觀點制訂了一套智力測驗法,也就是著名的畫人測驗(D-A-P),五至十 二歲兒童智力與情感特質測驗,由人物畫的精細程度,來判斷兒童智能的高低(翁 靜雪,2000)。Buck and Hammer 介紹「房子-樹-人」(H-T-P)的學說,研究 中 Hammer 讓小孩分別畫出一個房子、一棵樹、一個人等圖形;房子象徵個人 生活環境的感受;畫樹,關係著個體成長意義,顯示智慧及心理年齡關係;藉著 人物的呈現可以探討其人格特質、人際關係、同儕的感覺與態度,此理論可應用 在診斷個體發展與投射作用(范瓊方,1996a)。Burns and Kaufman 以家庭動 力畫(K-F-D),請孩子畫出家中每一份子是活動性的,藉著所展現人物之間所 產生的動態現象,瞭解孩子在家庭的心理互動現象與彼此間的互動關係(范瓊 方,1996b)。所以我們可以說繪畫表徵是一種很適合學齡前幼兒敘述經驗、表 現內在世界的表達方式。透過塗鴉遊戲,幼兒與外界溝通的媒介已超越語言的表 達。繪畫是一種視覺語言,它比一般文字更直接也更具包容性,成人能從幼兒的

他以此觀點制訂了一套智力測驗法,也就是著名的畫人測驗(D-A-P),五至十 二歲兒童智力與情感特質測驗,由人物畫的精細程度,來判斷兒童智能的高低(翁 靜雪,2000)。Buck and Hammer 介紹「房子-樹-人」(H-T-P)的學說,研究 中 Hammer 讓小孩分別畫出一個房子、一棵樹、一個人等圖形;房子象徵個人 生活環境的感受;畫樹,關係著個體成長意義,顯示智慧及心理年齡關係;藉著 人物的呈現可以探討其人格特質、人際關係、同儕的感覺與態度,此理論可應用 在診斷個體發展與投射作用(范瓊方,1996a)。Burns and Kaufman 以家庭動 力畫(K-F-D),請孩子畫出家中每一份子是活動性的,藉著所展現人物之間所 產生的動態現象,瞭解孩子在家庭的心理互動現象與彼此間的互動關係(范瓊 方,1996b)。所以我們可以說繪畫表徵是一種很適合學齡前幼兒敘述經驗、表 現內在世界的表達方式。透過塗鴉遊戲,幼兒與外界溝通的媒介已超越語言的表 達。繪畫是一種視覺語言,它比一般文字更直接也更具包容性,成人能從幼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