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幼兒學習成就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第二節 幼兒學習成就

壹、 學習成就之內涵

「學習」是一種經由活動或經驗促使行為產生較為持久或改變的歷程(張春

興、林清山,1981)。Gagn'e(1985)提出,「學習」是指人的心理傾向和能力的變 化,這種變化要持續一段時間,而且不能把這種變化簡單地歸結於生長過程(引 自林昭君,2013)。「成就」是指由正式課程及透過教學設計之特定教育經驗而獲 致的知識、理解與技能(引自林豐正,2012)。張春興(2000)指出成就從三方面而言 是:1.個人或團體行動之後,能夠成功達到所欲追求的目標。2.在某種領域內達 到某種成功的水準或程度。3.在學科成就測驗上得到的分數。

張春興(2007)學業成就是代表學生在學校習得的知識與技能結果,是學習結 果的一種表現,可由學生在學校測驗中以及課堂上表現出來。林昭君(2013)指出 學習成就是在學習活動告一段落之後,對學習者實施各種可能型態的評量測驗,

由評量測驗的結果可了解學習者對於學習內容的精熟度與成效。學習成效是學生 學習後的實際能力,可經由觀察、測驗、實際評定等多元方式而來。學校與教師 為了要瞭解學習者學習成果的程度,針對各項學習領域進行衡量評估(劉宣昕,

2007)。

綜合以上所述,「學習成就」是指學生在妥善規劃的教育過程中,接受一系 列正式或非正式的課程後,經由觀察、測驗所評定出的實際能力。學校與教師可 用來瞭解教學目標有否達成的一種重要機制。本研究所指的學習成就是幼兒在我 國「五歲幼兒就學準備度評量表(短題本)」中語言與溝通、數學邏輯與科學、情 緒與社會領域的表現。

貳、 幼兒學習成就領域

學生學習成就水準低落是世界各國自 1980 年以來教育發展的隱憂,提昇教 育品質因此成了各國教育改革訴求的重點與努力的方向,近年來世界重要國家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育政策的發展趨勢,其主要內涵大都與培養國民基本能力及提昇學校教育成效有 關。

美國國家教育目標小組(NEGP)為了確保「在 2000 年,讓所有幼兒都準備好 進入學校就讀」,於 1998 年進一步擬定幼兒發展的五大領域,鼓勵各州訂定幼兒 學習標準(early learning standards),讓全美幼兒教育專業工作者有所依循(徐聯恩、

施玠羽,2006)。

迄 2005 年為止,美國已有 46 個州建立幼兒學習標準(Scott-Little, Kagan &

Frelow, 2006),各州大抵採納美國國家教育目標小組(NEGP)所訂定的五大領域 (引自徐聯恩、鄭雅方,2008):

(一)健康與身體:著重在發展幼兒健康、運用大小肌肉的體能技巧、自我照顧,

以及對自身安全的覺察力。

(二)情緒與社會:幼兒對他人的感覺,以及人際關係的建立。

(三)語言與溝通:幼兒瞭解語言是與人溝通互動的工具,並能藉由語言表達自我 的想法與感受。

(四)認知:著重在幼兒好奇的本能與能力的養成,包括 1.數學思考能力─認識並 使用數字、認識形狀、描述位置、數的分類與排序、比較、測量;2.科學思 考與參與─從實驗操作中探究事物、環境變化、認識自己的身體、季節變化、

時間變換、解決問題;3.建立社會關係與創造力表現─從參與美術、音樂、

戲劇扮演、舞蹈等創造性的經驗活動中,表現自我獨創力、多元文化的欣賞,

並分享經驗與想法。

(五)學習取向:幼兒的學習態度與學習興趣,存在於所有領域與課程中,是幼兒 在學習過程應有的能力。

英國兒童、學校與家庭部(Department for Children,School and Families,DCSF) 自 2008 年實施《幼兒基礎階段》(The 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EYFS)政策,

並以「幼兒基礎階段實施綱要」(Statutory framework for the early years foundatio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stage)作為此政策的單一架構,內容主要整合了幼兒教育與照顧,規劃出 0-5 歲 幼兒之學習與發展基準,列出幼兒六大學習與發展領域(引自黃暐鈞,2011):

(一)個人、社會與情緒發展(Personal,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二)溝通、語言與讀寫能力發展(Communication, Language and Literacy) (三)問題解決、推理與計算能力(Problem Solving, Reasoning and Numeracy) (四)知識及對周遭世界的理解(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五)身體發展( Physical Development)

(六)創造力發展(Creative Development)

我國因應幼托整合政策的實施,為達成「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所定之目標,

教育部於 2012 年發布由幸曼玲教授及團隊成員所發展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 暫行大綱」,以確保幼兒的學習成效來提升教育品質。課程大綱以幼兒與生活環 境互動為基礎,形塑幼兒心智能力為核心,在兼顧幼兒全人發展及其所處文化環 境的價值體系兩層面下,規劃出幼兒學習的領域和能力,分為六大領域(教育部,

2012):

(一)身體動作與健康:靈活展現基本動作技能並能維護自身安全、擁有健康的身 體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喜歡運動與樂於展現動作創意。

(二)認知:擁有主動探索的習慣、展現有系統思考的能力、樂於與他人溝通並共 同合作解決問題。

(三)語文:體驗並覺知語文的趣味與功能、合宜參與日常社會互動情境、慣於敘 說經驗與編織故事、喜歡閱讀並展現個人觀點、認識並欣賞社會中使用多種 語文的情形。

(四)社會:肯定自己並照顧自己、關愛親人、樂於與他人相處並展現友愛情懷、

體驗在地文化並樂於接觸多元文化、親近自然並尊重生命。

(五)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以正向態度面對困境、擁有安定的情緒並自在地表 達感受、關懷及理解他人的情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

(六)美感:喜歡探索事物的美、享受美感經驗與藝術創作、展現豐富的想像力、

回應對藝術創作的感受與喜好。

香港政府於1999年就香港整體教育制度進行全面的檢視,認為幼兒教育的品 質,對下一代的成長影響至為深遠,為促進優質幼兒教育的發展,配合幼兒教育 目標與社會福利署出版了「表現指標(學前機構):兒童發展範疇(第二版)」(香港 教育統籌局,2003),作為園所自我評估及外部評鑑的參考,以期提升整體學前 教育品質。個人身心的自然成長和學習環境的薰陶,是影響兒童發展的兩個重要 元素。兒童發展範圍為:

(一)認知:培養兒童多元思維能力,包括數理邏輯、解難和創意思維,幫助他們 掌握閱讀、書寫、聆聽及說話等語言能力。

(二)體能:促進兒童大肌肉和小肌肉活動的發展,並配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自理 能力。

(三)情意及群性: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培養責任感和公德心、社交能力、自我 管理及表達感情的能力。

(四)美感及文化:啟發創作及欣賞事物的能力,引導兒童認識及欣賞本身及其他 民族的文化。

新加坡教育部於2012年發佈「培育初學者-新加坡幼兒園課程架構」(Nurturing Early Learners(NEL)- A Curriculum Framework for Kindergartens in Singapore),針 對新加坡幼兒園所公布的課程架構,來引導幼兒園設計與實施有品質的學前課程,

學習目標有六大領域(新加坡教育部,2012):

(一)美感與創意表達(Aesthetics and Creative Expression):透過藝術、音樂與律動 表達想法和感受、利用試驗和想像力創造藝術、音樂與律動。

(二)探索世界(Discovery of the World):表現出對生活環境感興趣、透過簡單的調 查了解事情的發生和運作。

(三)語文(Language and Literacy):聆聽訊息、透過說傳達訊息和與人溝通、使用

(四)動作發展(Motor Skills Development):展現控制與協調的精細動作、養成健康 的生活習慣和在家裡、學校和公共場所安全意識。

(五)數學(Numeracy):確認並使用簡單的關聯和模式、認可並在日常經驗中使用 基本形狀和簡單的空間概念。

(六)社會和情緒發展(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發展個人的認同、管理 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尊重多樣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9

認知領域分為數學、自然、文化三個層面,可見對此領域的重視,且特別將社會 與情緒分為兩個領域,是臺灣特別不同的地方。

依據國外對教學品質與幼兒學習成就的相關研究,主要聚焦於幼兒語文、數 學技能、情緒與社會領域,可知教學品質對這三個領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本研 究將探討教學品質對幼兒這三個領域學習成就的影響。

參、幼兒學習成就測量

幼兒學習成就的評量,因不同國家、地區等種種因素,而有不同程度的評量 方式和工具,大致可分為單面向測驗與綜合性評量。其單面向測驗以認知能力與 社會情緒行為居多;綜合性評量則是結合多種方法、領域進行評量,常見為結合 語言、數學、社會情緒等面向的評量。根據研究者研究目的的便利性,以及目前 各國以多層面來看待幼兒學習成就的觀點,研究者決定使用綜合性評量。

信誼基金會學前兒童教育研究發展中心於 1990 年翻譯 Preschool Assessment Handbook 並出版,以解決當時國內對學前教育重視下,學前教育的學術成長趕 不上社會大眾對此專業知識需求的情形。「3~6 歲幼兒行為觀察與評量」是與幼 兒相處時用的一套觀察工具,分為社會與情緒、語言、認知、動作能力、保健與 自助技巧五大領域。

高廣度(The High/Scope)「兒童行為觀察記錄表」(Child Observation Record,

COR)是高廣度教育研究中心於 1987 年及 1991 年所發展。原只用來評量高廣度 教育課程的實施成效,現已廣泛被各幼教機構使用,尤其以啟蒙教育方案(Head Start)使用最多。依據幼兒發展分成六大發展領域:主動性、社會關係、創造性 表徵、音樂及動作、語言及讀寫、及邏輯與數學。用來評量二歲半到六歲幼兒身 心發展程度的觀察記錄表。

奧福德中心兒童研究(Offord Centre for Child Studies)於 2007 年發展「幼兒發 展評量表」(Early Development Instrument,EDI),為最早評量幼兒就學準備度的 工具,分為五大領域:(一)身體健康(Physical Health and Well-being)、(二)社會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0

力(Social Competence)、(三)情緒成熟(Emotional Maturity)、(四)語言/認知

(Language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五)溝通/基本知識(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General Knowledge)。適用於 4-7 歲的兒童,評量分數可由一個領域或整體分 數了解兒童發展情形。

英國兒童、學校與家庭部(DCSF)於 2008 年實施《幼兒基礎階段》,使用「幼 兒基礎階段檔案手冊」(Early Year Foundation Stage Profile Handbook)做為幼兒學 習與發展評量的依據,主要目的有二:第一是為提供可靠與有效資訊,來瞭解幼 兒在滿五歲的發展情況;第二是 year 1 teacher 可更有效地依據評量結果做中長期 的學習規劃,支持並擴展兒童的學習內容(DCSF, 2008c;黃暐鈞,2011)。依據該 政策的綱要規劃了「幼兒學習與發展評量表」,共分為六大領域:(一)個人、社 會與情緒發展、(二)溝通、語言與讀寫能力發展、(三)問題解決、推理與計算能 力、(四)知識及對周遭世界的理解、(五)身體發展、(六)創造力發展,用來評量滿 五足歲幼兒。

徐聯恩與鄭雅方(2010)發展我國「五歲幼兒就學準備度評量表」時,先依據 美國 NEGP 將幼兒學習領域所劃分的五大領域:語言與溝通領域、認知領域、

情緒與社會領域、健康與身體領域、學習取向領域,進行「幼兒學習成果架構」

情緒與社會領域、健康與身體領域、學習取向領域,進行「幼兒學習成果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