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兒教育補助模式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幼兒教育補助模式之相關研究

我國政府在 1990 年代以前對幼兒教育並未有重大的補助政策,隨著幼兒教育與福 利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議題,近年來我國政府致力於幼兒教育政策的推動、相關法規的 修訂、師資的規範與幼兒園的品質評鑑等,可看出政府對幼兒教育逐漸重視。國內幼兒 教育政策相關研究大多在 2000 年後,初期以幼兒教育券、幼兒教育義務化、家長教育 選擇權相關議題為主,之後才逐漸增加以幼教政策相關的議題研究,不過多數著重於幼 教政策,以幼兒教育補助政策為主題的研究論文較少。因此本節針對我國近年幼兒教育 補助政策,以「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國民教育幼兒班、「扶持五歲幼兒教 育計畫」(簡稱扶幼計畫)及「五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之相關研究分別加以分析。

一、 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之相關研究

黃玉蓮(2011)指出對於經濟弱勢幼兒而言,其家庭環境的條件可能會不利於幼兒 的發展,幼兒早期的發展成果將延續至成人時期。因此,高品質的托育機構可提供幼兒 更豐富的學習機會,緩衝家庭不良條件對經濟弱勢幼兒的負面影響。教育部(2005)指 出國民教育向下延伸一年政策最後以「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為定案,採非 強制、非義務、漸進免學費的方式。謝美慧(1996)提到我國與英國幼兒教育義務化主 要是以「教育機會均等」為理念,而我國幼兒教育目前致力普及五歲幼兒的教育,然而 影響幼兒教育義務化發展之主要因素應該是國家財政的負擔,與幼兒提早入學的適應問 題。

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在最早期以試辦國民教育幼兒班(簡稱國幼班)為 先行任務,從離島三縣三鄉及原住民 54 個鄉鎮市開始實施,針對五足歲幼兒提供免費 但非義務的學前教育服務。林妍伶(2004)以澎湖縣為研究範圍,進行國幼班實施成果 研究,發現偏遠地區幼托機構的不足,有些地區甚至沒有任何幼托機構,因此幼兒之就 學需求無法充分滿足,加上合格幼教師資嚴重缺乏,澎湖縣托兒所收托幼兒的數量遠超

62

過幼稚園,公私立托兒所的師資和托教品質都不理想,因此國幼班面臨到資源配置不足、

教育品質良莠不齊的現象,無法達到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之計畫目標。

許碧華(2011)以 98 學年度金門縣國小附設幼稚園國幼班家長為研究對象,並針 對有意接受訪問之家長進行深入訪談,其研究結果發現在行政資源面向,家長滿意度最 高的是福利。陳奕君(2008)針對台東縣實施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的實施現 況進行調查研究,其研究結果發現台東縣執行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現況屬優 異程度,且國幼班教師對此計畫政策推動皆能認同與支持。陳世聰(2007)也指出國幼 班的試辦,確實提升了師資素質、教學與服務品質,國幼班家長對幼兒的受教品質達滿 意的程度,尤其是教師對幼兒的關懷接納與良好的親師互動感到特別滿意,但鄉托國幼 班的服務品質則較受家長質疑。林志雄(2009)指出九成以上的幼教教師與家長認為屏 東縣原住民地區,國幼班實施情形達到國幼班設班的目的,並認為國幼班不僅提供了良 好的教學與服務,且支持國幼班實施母語及傳統文化教育,但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困境 如下:

(一)國幼班相關政策的宣導太少,無法傳遞正確與完整的訊息。

(二)原住民地區的國幼班招收幼兒之年齡有必要向下延伸至四歲,落實及早教育 的主張。

(三)國幼班教師需兼任教學與行政工作,由於行政事務負擔繁重,難免會影響教 學品質與學生受教的權益。

(四)原住民地區的國幼班以代理教師居多,每年更替易產生不安定感,影響教學 士氣及教學品質。

羅鳳珍(2012)提到公立幼兒園承擔大多數弱勢幼兒家庭扶助及教育的責任,國幼 班的確能減輕家長育兒的負擔及增加育兒機構的選擇,許多弱勢幼兒因國幼班獲得及早 入學與教育的機會,不過由於公立幼稚園准用國民小學的學期制度,寒暑假不上課,因 此對於目前以核心家庭或是雙薪家庭而言,時間上恐怕難以配合。陳世聰(2007)提到

63

國幼班的設置在鄉區以公立園所為主,在人口聚集的社區以私立園所為主,試辦園所類 型,城區多於鄉區,致使鄉區幼兒的教育選擇機會比城區少,大多數家長為孩子選擇園 所主要考量距離、環境與師資等因素,雖然七成八的家長反應孩子享有充分的就學機會,

但原住民五歲幼兒就讀公立國幼班高達八成八,可見其選擇機會有限。此外扶幼計畫在 決策過程中,由於設計與溝通時間倉促,其內容又未充分考慮弱勢族群的立場與需要,

在配套措施不足的情況下,政策美意被大打折扣。饒欣秀(2008)指出公立幼兒園承擔 著弱勢幼兒家庭扶助的任務,扶幼計畫雖能減輕家長育兒負擔,使弱勢幼兒獲得平等學 習、及早教育的機會,不過未能確實補助於真正經濟弱勢的家庭,在幼教品質的提昇上,

助益不大。由於國幼班的設立只侷限於偏遠地方,研究者將學者們對於國幼班政策之疑 義整理如下(林志雄,2009;陳世聰,2007;謝美慧,1996;羅鳳珍,2012;饒欣秀,

2008):

(一)國幼班的設置在鄉區以公立幼托機構為主,在城區以私立幼托機構為主,在 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下試辦的國幼班設置地點,城區多於鄉區,致使鄉 區幼兒的教育選擇機會比城區少(陳世聰,2007;饒欣秀,2008)。

(二)目前雙薪家庭居多,多數在幼兒放學後,父母會將幼兒安排送往安親班或才 藝班,延長幼兒在托育機構的時間,這樣的做法不利幼兒身心發展,為了因應時代 需求,公幼的托兒時數應因應地方需要而延長(謝美慧,1996)。

(三)各縣市政府育教保機構缺乏扶幼計畫承辦人力且計畫宣導不足(林志雄,2009;

饒欣秀,2008)。

(四)由於國幼班涉及到公、私立托兒所與私立幼稚園存廢問題,雖然國幼班確實 提升了師資素質、教學與服務品質,然而也引發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加速幼教生態 的改變(陳世聰,2007;羅鳳珍,2012;饒欣秀,2008)。

全國幼托政策監督聯盟(2004)也提出聲明,認為國幼班會迫使私立機構財團化而 促使家長選擇權將驟減,因為國幼班將以公營為主,小型機構將無生存空間,只剩大型

64

機構獨存,家長選擇權無法發揮,造成壟斷市場及加速幼兒教育商業化。

國幼班是政府將弱勢幼兒及早納入教育的積極策略,這幾年執行下來,從相關實徵 研究發現此政策確實有助於五歲弱勢幼兒接受教育的機會,研究者綜合以上相關文獻的 論述,將國幼班的影響歸納如下:

(一)弱勢幼兒獲得及早入學與教育的機會。

(二)減輕家長育兒的負擔。

(三)公立幼托機構承擔大多數弱勢幼兒家庭托育及教育的責任。

(四)公私立幼托機構的招生皆受到影響。

(五)政府在相關幼兒教育補助政策宣導不足,可能因此未能確實幫助到真正需要補助 的弱勢家庭。

研究者彙整政府對幼兒補助之相關研究發現,依政策實施階段區分,在政策實施前 階段之研究,受試者大多抱持著否定、負面的態度,但在政策實施的後階段之研究,受 試者則對政策的成效持較支持、正向的看法。研究者分析此落差之原因為,很多政策在 剛開始實施時,政策的相關資訊不足,導致民眾或研究者會對政策內容或效益產生懷疑。

當政策實施一至兩年後,大家感受到政策的成效及益處,便會肯定政府的政策。

二、 扶持五歲幼兒教育計畫

「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的中後期,因補助對象不再侷限於弱勢家庭幼 兒,自 2007 年(96 學年度)起擴大補助對象並改稱「扶持五歲幼兒教育計畫」。張嘉芙

(2012)對臺中市實施扶幼計畫之現況進行問卷調查,結果指出大班教保工作人員與大 班幼兒家長,對扶幼計畫已具備中上程度之瞭解與認同,而且大班幼兒家長對於扶幼計 畫政策表示肯定,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扶幼計畫政策之宣導不足,與政府撥款的行政效 率不佳,使幼兒園行政負荷量增加。此外,從開放性的問卷中發現,大班教保人員對於 扶幼計畫的家戶所得計算標準之公平性存疑,也不同意此標準能照顧到真正弱勢的家庭,

填答者提到有些經濟較弱勢的家長因為國稅局的財稅資料中的所得顯示,是超過可申請

65

補助款的上限,但實際卻因為需要負擔房屋貸款、奉養父母、養育子女數多等因素,造 成真正需要補助卻資格不符的窘境;反觀一些家長經濟狀況很好,但因為是自營商、國 稅局中無所得資料等因素,而可以領取補助款。

2007 年聯合國 UNESCO 教科文組織的「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中,提到對貧困 的家庭而言,投資在幼兒教育可以得到很高的經濟回報,更對於有效的投入策略進行了 分析報告(郭李宗文,2009)。因為幼兒教育為未來教育的基礎,研究者認為教育部為 了確保所有幼兒均有機會接受到優質的教育,不因其社經地位、地處偏遠或身份背景而 有所差異,陸續推動各類幼兒教育補助措施,政府希望藉由教育補助,減輕家長教育負 擔,除期盼提升生育率之外,也能提升幼兒入園機會,讓幼兒享受平價、多元、就近且

2007 年聯合國 UNESCO 教科文組織的「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中,提到對貧困 的家庭而言,投資在幼兒教育可以得到很高的經濟回報,更對於有效的投入策略進行了 分析報告(郭李宗文,2009)。因為幼兒教育為未來教育的基礎,研究者認為教育部為 了確保所有幼兒均有機會接受到優質的教育,不因其社經地位、地處偏遠或身份背景而 有所差異,陸續推動各類幼兒教育補助措施,政府希望藉由教育補助,減輕家長教育負 擔,除期盼提升生育率之外,也能提升幼兒入園機會,讓幼兒享受平價、多元、就近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