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實施前,研究者為先了解自己對「科學活動」實施的能力,於 2008 年10 月~12 月期間,以「輪子轉轉轉」的主題,融入科學活動實施課程,做為此 研究的前導實驗。此次研究以「科學好好玩」主題來進行探究,涵蓋的科學活動 範疇更廣。有前導實驗的經驗,實際參與課程規劃、親師生直接互動,讓資料的 蒐集未假手他人而更真切。因此,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採個案研究法,實際於研究 者任教班級進行課程實施,並佐以訪談及參與觀察一個班級進行科學主題教學活 動歷程,從中探究以「科學活動」為主題課程在幼稚園課室實施的脈絡、教師在 進行科學活動主題歷程想法、幼兒對科學活動的喜愛程度,希望從實際探究歷程 中能提出科學活動主題在幼稚園實施之具體建議,提供其他教育工作者進行教學 時的參考。

本研究受限於研究主題,須選取以主題教學模式的園所為研究對象,又因以

科學為主題進行教學的園所並不多見,因而採以個案研究的方法進行探究。個案 研究為質性研究的一種,質性研究在理論上採以現象觀點透過觀察、自然情境脈 絡、人們傳達出來的訊息去了解當事者暗含的文化知識。因此質性研究有幾個重 要的特點與本研究尋求的精神相吻合:(一)質性研究都是以實際場域作為直接 資料的來源,關心的是事件發生的背景脈絡,而背景脈絡又無法與事件發生的場 域分離;(二)質性研究重視事件發生的歷程,而不只是事件的結果;(三)質 性研究要瞭解參與者如何詮釋事件的發生,重視參與者對該事件所附與的意義(黃 瑞琴,1999)。

個案研究是屬於自然情境探究法,研究結果具有獨特性。個案研究具有特殊、

描述、啟發、歸納與探索之特性,能讓讀者自然類推。葉重新(2004)認為個案 研究,是可以了解理論與實務間差異實況,並隨著實際行動運作,找出真正的原 因,依據原因提出防範措施,縮小理論與實務的距離,深入瞭解理論的內涵。故 本研究因以一個班級所實施的課程脈絡進行研究分析,所以採個案研究法進行探 究,期從園所課程實際運作的自然情境脈絡下,得到最真實的資料進行分析探究。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依上述之研究方法將研究場域、研究參與者分述如下:

ㄧ、研究場域

(一)沿革與空間硬體

臺中市快樂國小附設幼稚園(化名),簡稱快樂附幼,該園所位於臺中市西屯 區,快樂國小開辦於 1993 年,附設幼稚園於 1999 年開班招生,原立案班級為兩 班,辦學績優頗獲家長肯定,每年招生總會發生因報名人數多於招生名額的為難 情形。因此,於2003 年奉准增設二班,至今共有四班;分別為大象班、白兔班、

貓咪班、小熊班,園內有八位合格幼教師,一名實習老師,106 位中大混齡班幼兒,

大班共85 位中班共 21 位。

快樂國小的校地總面積為一六、九九六平方公尺,總建築面積為二四、二○六 平方公尺,幼稚園主要學習區一二○○平方公尺,園區位置坐落於學校南棟一樓,

面對操場,戶外空間寬廣、環境舒服,整體環境設施有辦公室一間;教室四間(含 套房式廁所);休息室四間,同時也是多功能活動室,分別為幼兒音樂教室、幼兒 體能遊戲室、幼兒閱覽圖書室、教師自製教具室;室內體能遊戲場、戶外體能遊 戲場等,具備完善的硬體設施,及充足的教學空間。

(二)園所特色

由於快樂附幼擁有小學校園的廣大腹地,幼兒的活動空間相當寬廣,園所教 師每天都會安排幼兒到戶外開心的活動,在伸展筋骨後幼兒進到教室裡的學習態 度更加專注,這正符合快樂國小的教育宗旨,希望每一位孩子能「健康成長、快 樂學習」。

園所的課程規劃採由教師自行編寫的主題教學模式,主題的產生由園所教師 於每學年期末的教學研討會中商討並決議之,商討過程中教師會將平日教學觀察

提出作為主題選定的參考,每學期選定二個主題,由園所老師輪流負責編寫主題 初網、語文輔助教材(兒歌、唐詩)、學習單等主題課程大架構。各班的課程發展 則由該班教師與幼兒共同建構,教師在教學上有完全的自主權,教學具有彈性隨 時視幼兒在學習上的表現做調整,這與許多幼稚園在課程安排上有很大的差異,

簡而言之,是一所完全不用坊間教材的幼兒園所,這也是研究者之所以選定此場 域為研究場域的原因,因它具有符合實施主題教學的良好環境及師資。希望從無 進度壓力且教學自主的園所中觀察探究到主題教學的精神及幼兒科學活動實施的 實際狀況。

(三)白兔班的教室

白兔班幼兒是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白兔班的教室是間套房式的教室,教室裡 設備齊全,舉凡教學上所需之資訊媒體如數位相機,電腦設備、單槍投影、CD 音 響一一齊全,再者幼兒所需一般硬體如桌椅、工作櫃、飲水設備、圖書設備也都 不缺少,教室內空間,教師利用櫃子規劃成四個學習區,其中益智區與積木區在 同一空間內,由於研究進行時,研究者發現幼兒收集的材料愈來愈多,於是和協 同教師商討改變教室學習區原有的規劃,並請幼兒提出他們的想法,試圖找到適 當的位置擺放,經過討論後幼兒提及積木區的積木他們較少搭建,因此,決定將 積木區變更成科學區,順利的解決材料擺放的問題,現在白兔班的教室空間規劃 如圖3-2-1:

圖3-2-1 白兔班教室平面圖

(四)白兔班的作息時間

白兔班的幼兒從七點半開始入園,由值週老師張開雙手迎接可愛的幼兒入 園,展開他們在快樂附幼學習的活動,各班老師會於七點五十分將各班幼兒接回 教室進行角落自由探索。每週一、四是全園的晨光活動時間,由值週老師帶領全 園幼兒一起動動身體玩遊戲,內容包含律動、體能遊戲、健康宣導、語文遊戲等。

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是全園幼兒非常期待的慶生會,由負責的老師規劃慶生 會活動,內容包羅萬象,舉凡戲劇演出、音樂遊戲、宣導短片與機智問答、闖關

團討區

白板櫃 語文角 投影布幕

置物櫃 益智角

科學角 工作角

餐車

廁所 教具室

置物櫃置物櫃入口

資料櫃

娃娃家

教師電腦

教師座位

語文角 飲水機

語文角

活動等,其餘老師們事先會進行溝通協調,有人擔任闖關活動的關主,有的則協

二、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參與者有二,一是研究者任教的白兔班二十六位幼兒;一 是研究者任教班級的一位合格教師及一位實習老師。此外班級家長亦是資料蒐集 之對象。

(一)研究參與對象一:白兔班是一中大混齡班,研究期間共有二十六位幼 兒,依性別區分為男生十四位;女生十二位,依年學齡區分為大班二十一位;中 班五位。其中有四位大班幼兒在研究者進行「輪子轉轉轉」的科學前導實驗時,

即已實際參與其中課程。對於研究者的教學態度與教師的常規要求較其他幼兒熟 悉。

(二)研究參與對象二:研究者任教班上的一位合格教師和一位實習老師及 研究者。

賢賢老師是一位剛出爐的碩士生,於2009 年畢業於臺中大學幼教研究所,任 教年資約十八年;是本研究對象一的班導師,也是研究者的班上協同教師,當她 得知研究者對於科學活動課程萌發研究之意時,表以支持的態度,於期末教學研 討會上討論新學年主題方向時,主動提出「科學活動」探究的主題想法。因此它 可說是促成此研究得以開花結果的重要人物之ㄧ。由於賢賢老師剛畢業於臺中教 育大學研究所,所以,在研究過程中她亦是研究者可以尋求討論的一位好伙伴。

小小老師是一位年輕有活力的實習老師,先前忙於研究所的課業因而選擇下 學期才進班實習,在實習期間研究者正投入班上課程實作及論文撰寫,在課程規 劃上研究者常與之討論,寒假期間她與研究者也多次在園內一起討論和收集「科 學好好玩」的教學資源,並協助研究者將與主題相關的繪本整理成表格,於開學 後提供給各班做參考。在開學後,白兔班可說呈現三人研討小組,一起投入課程 研討與規劃,除此之外,小小老師的教學經驗也就此陸續展開,相信以她積極投 入的態度,在此研究的過程中必能增進她的教學技巧。

Baby 老師畢業於臺中師範學院幼教系(現臺中教育大學),任教年資約十五

年,也是本研究的研究者,在進行課程研究的同時,也是位剛接任園長的職務的 新手園長,由於有著一顆勇於嘗試冒險的心。因此,不畏艱難的接任園長並嘗試 一般教師都心生恐懼的幼兒科學進行研究。凡事都往好的方向想,做事盡力而為,

幼兒感興趣的事只要在安全的前提下研究者都願意嘗試帶幼兒來試一試。

(三)資料蒐集對象:研究者想從家長角度了解他們對幼兒科學活動的想法,

因此,關於家長與研究者平日與本研究有關之交談、發回給家長填寫之問卷、每 週班刊的家長回饋,及主題結束後分給家長的幸福種回饋單等資料,都是研究者 於研究歷程中文件蒐集的來源。除此之外,園所內除了研究者任教班級以外的六

因此,關於家長與研究者平日與本研究有關之交談、發回給家長填寫之問卷、每 週班刊的家長回饋,及主題結束後分給家長的幸福種回饋單等資料,都是研究者 於研究歷程中文件蒐集的來源。除此之外,園所內除了研究者任教班級以外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