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以「科學好好玩」主題活動的實施歷程結果、發現提出結論與建議。本 章共分為二節來討論,第一節研究結論;第二節研究建議。第一節針對「科學好 好玩」主題教學的研究發現統整後提出研究結論。第二節針對「科學好好玩」主 題教學的研究發現提出建議,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結論

研究者在歷時近十五週的「科學好好玩」主題教學活動,以「風來了」、「熱 情如火」、「光影大集合」、「有水真好」四子題,串起一系列好玩的科學活動。在 活動進行中,研究者從活動的設計與規劃、實際進入活動前各項材料與資源的準 備、課前經由試做以利活動進行熟悉較佳的流程,並針對試做時的發現進行修正,

最後,再進入正式科學活動與幼兒直接的互動。這樣的活動實施流程,是研究者 進行「科學好好玩」主題教學活動的模式,在這一連串的研究歷程,研究者從實 際參與科學活動的規劃、進行,及研究發現統整後提出下列研究結論。

一、以生活中處處可見科學之影的概念設計課程活動

研究者在「科學好好玩」一系列的科學活動實施歷程中發現,幼兒的科學活 動設計應以生活為取材,並以幼兒舊有的生活經驗為起始點。引導幼兒接觸科學、

引發幼兒主動探索科學的興趣、進而鼓勵幼兒從探索中組織及統整科學的學習經 驗。舉凡生活中易於觀察的現象,例如:「風」、「火」、「水」、「光影」做為幼兒科 學活動的探究,對幼兒而言是較接近其生活的經驗且真實。同時,幼兒階段應培 養幼兒的觀察力與注意力。因此,在進行科學活動應選擇較易於觀察紀錄,結果 較具體、明顯的題材來設計科學活動,例如「風向與物體轉動間的關係」、「蠟燭 遇熱熔化的現象」、「光源與影子的關係」、「沉浮實驗」等。

另外,當幼兒對某科學活動感興趣時,應把握時機結合生活經驗,將相關科

學活動融入其中,同時儘可能讓教學活動的歷程與結果,成為引發下一個探究活 動的起點,延伸更多有趣的科學活動。此外,需在一個大概念下進行相關的科學 探索,讓所有的科學活動具有連貫性及統整性,避免讓科學活動陷入獨立進行的 分科活動,更重要的是讓幼兒的科學活動相關經驗,及學習成果作有效的遷移。

二、善用多元科學活動啟發幼兒的多元智能

經由多元的科學活動設計與實施,讓具有不同優勢智能面向的幼兒,能從多 元的科學活動探索中得到樂趣及成就。在科學好好玩主題實施歷程中,發現幼兒 都具有其優勢智能,且容易利用其優勢智能進行學習。教學者瞭解幼兒的優勢及 弱勢智能後,更能找到適合的教學切入點,以幼兒優勢智能補其弱勢智能之不足。

林瓊音(2006)的研究發現中提及,科學遊戲之所以能提高學童學習興趣,主要 原因是遊戲本身是學童能力所及的。這與研究者有相同的發現,教師若能瞭解幼 兒能力及優勢至能,設計幼兒適合幼兒能力所及的科學活動,必能啟發幼兒喜愛 探索科學之心。

多元的科學活動亦讓豐富幼兒的多元學習經驗,善用討論、發表的教學技巧 進行科學活動的探究,可以提升幼兒的語文智能,進行科學實驗活動的觀察,藉 以培養幼兒的自然觀察智能。將觀察的結果進行分類、統整、推論及歸納,以口 頭發表及書面記錄的方式呈現,亦可增進幼兒的數學邏輯智能。當透過操作性活 動進行科學實驗,或以科學概念、元素進行藝術創作時,幼兒的肢體動覺智能無 形中也被誘發出來。而實驗活動常以分組形式來進行,小組間的成員彼此發揮其 優勢智能協助組員完成任務,同儕的學習鷹架就此搭建而成,增加其彼此間互動 的機會,人際互動智能的學習也因此產生。在與他人互動學習的同時,學習他人 之優點,增進自我能力的學習態度,也是在同儕鷹架互動學習下,研究者經常觀 察到的現象,幼兒的內省智能也從中被提升了。

因此,研究者認為在科學好好玩主題活動進行歷程中,靈活善用多元智能教

習的適性課程,方可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進而進行有效的科學探究。

三、從幼兒的能力增長中,發現科學活動在幼兒階段的學習價值

在「科學好好玩主題」教學活動歷程中,除了以多元的活動設計豐富幼兒多 元的學習經驗外。在團體生活中,幼兒經由分組活動中學習輪流等待、尊重他人 與同儕合作共同完成許多好玩的科學活動,更到體驗同儕合作學習的愉悅,也習 得團體生活該有的秩序。在同儕互動中,當進行科學活動探究時遇到問題需解決 時,幼兒彼此間以討論、發表、協商中共同提出解決策略達成科學活動任務。經 由集思廣益激盪出許多想法,無形當中幼兒的問題解決能力亦被提升了。

將科學活動融入於主題教學中,不單只是規劃科學遊戲進行分科教學,讓教 學更加統整及富探索性。林芳菁(2007)科學遊戲融入幼稚園課程之行動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配合課程主題的科學遊戲,有助於幼兒的科學探究。研究者從本研 究中亦有相同的體認,從主題中尋求幼兒感興趣的議題進行科學探究,即引導幼 兒踏入科學探究的第一步,進而透過科學操作實驗活動,增進幼兒的各種科學技 能、概念的建構。在願意嚐試及動手實驗中培養幼兒喜愛科學的態度,這正是本 研究發現幼兒「科學好好玩」主題教學中獲得的學習價值。

四、教師於教學歷程中的收獲

研究者在「科學好好玩」主題教學活動歷程中,與協同教師針對課程活動設 計規劃,不時進行教學討論,彼此提供想法相互研討,從討論中釐清模糊的科學 概念及原理。以不同的觀察角度觀察班上幼兒的學習情形,清楚知道班上幼兒的 學習興趣,及所需增進的能力,規劃適合班上幼兒的科學活動。所謂教學相長,

學習型組織,在研究者進行「科學好好玩」主題教學活動歷程中,班上三位教師 ㄧ直扮演這樣的角色,共同分享與成長。

研究者因有共同討論課程活動的對象,在與協同教師彼此就課程活動討論 後,對於設計科學相關活動的想法,更加多元寬廣。更經由彼此的討論在課程規 劃、活動設計上的能力也提升不少。

除了經由協同教師彼此討論產生多元的教學想法外,在科學活動設計時相關 參考資料的蒐集、統整,及應用的能力也隨著教學所需而增加。將所蒐集的各種 資源善用於教學上,舉凡運用科學的教學技巧,鼓勵幼兒經由觀察、分類、預測、

實驗、溝通、討論與協商進行科學的探究。此外,教學時教師的提問技巧也相形 重要,因為由幼兒提問而衍生出來的探究議題,更具科學價值。所以,研究者了 解到運用開放式的提問,才能得到幼兒無限的回應。因此,在科學活動進行中,

研究者時常以「可以如何來進行」、「接下該怎麼辦」、「還有哪些方法可以來試試」

等話語,來進行與幼兒間的對話,激發幼兒更多的探究話題。善用科學的教學技 巧與提問技巧,研究者在「科學好好玩」主題教學活動歷程中,獲得許多豐富的 教學經驗。

另外,研究者在進行科學活動規劃時,將幼兒活動的範圍拓展至戶外,讓學 習的場所未侷限於教室裡進行,並讓幼兒對自然現象的體認有更具體的感受。由 於,戶外的活動空間較寬敞,在進行試驗性活動時(氣流相關活動、吹泡泡)確實需 要較寬敞的戶外場所,一來適合幼兒直接觀察到自然現象,一來滿足幼兒進行大 肢體的活動,並減少同學之間產生相互碰撞的情形。因此,研究者認為適時將教 學場所作調整,不僅讓幼兒覺得有新鮮感,亦可因教學空間的寬敞讓教學更自在。

第二節 建議

「科學好好玩」主題教學活動歷時近十五週的實施,綜合上述研究結論與研 究發現,提出幾點作為幼兒科學教學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幼兒科學教學之建議

(一)科學活動的探索時間安排需充裕

在一系列的科學活動探究歷程中,研究者發現對幼兒而言科學探究,以遊戲 和實作的課程較能引發其學習欲望,因而花費探究的時間需較長,才能進行較完 整的探究歷程。而除了課程活動外幼兒也會利用角落探索時間進行更進一步的了 解,幼兒透過不斷嘗試、操作、比較逐步發展出正向的學習成效,因此,必須提 供充足的時間讓幼兒盡情動手探究,才能建構完整的科學概念。

針對本研究一系列的科學活動探究中,研究者發現再科學好好玩的主題中,

規劃了四個子題。就課程探究的深度而言,由於科學的面向較多,及在有限的時 間上進行。因此,在進行子題探究時,無法進行較深入的科學概念探究。所以,

建議未來在選定主題時,可以只針對一個自然現象做為主題探究名稱,規劃相關 的科學探究活動,做更深入的科學探究。

(二)科學融入課程的進行需有充足的準備工作及適當規劃

在進行科學活動時驗前,研究者都會和協同教師共同備課。備課時主要針對 活動所需材料、進行流程先進行一次。從操作嘗試的過程中方能找出最佳的使用 材料,及適當的流程步驟。因此,課前的規劃及準備有利於課程進行,在活動進

在進行科學活動時驗前,研究者都會和協同教師共同備課。備課時主要針對 活動所需材料、進行流程先進行一次。從操作嘗試的過程中方能找出最佳的使用 材料,及適當的流程步驟。因此,課前的規劃及準備有利於課程進行,在活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