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幼稚園主題式教學

壹、主題式教學的意義與其對幼稚教育的影響

一、主題式教學的定義

近年來幼稚教育推動的是朝向全人(Whole Child)教育、統整課程(Curriculum Integration)。全人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幼兒德、智、體、群、美五育的均衡發展。

而統整課程的意義,則在於教材內容以「主題(Theme)」的教學方式呈現並以幼兒為 中心(林惠娟,1997)。陳淑琴(2007)指出主題應遵守「配合幼兒的能力、興趣與需 求」、「配合時令與季節」、以及「與其他各領域做統整性的課程設計與輔導」等三原則。

主題即藉由這樣的理念來落實幼稚園教育。因此,綜觀台灣的學前教育課程,主題式 教學為幼稚教育機構最廣為使用的教學方式(吳樎椒、程健教,2004)。

何謂主題式教學呢?主題式教學也稱之為「主題式探究取向的教學課程」。主題式 教學是一個有中心論點的組織計畫,此核心論點含括該核心論點的相關概念和幼兒發 展的各個層面,以做為此教學的核心架構。主題的選擇有時基於幼兒的興趣或教師選 用合宜的材料、書本來發展主題教學活動。主題可大可小,小如以「恐龍」、「結婚」

為主題,大如以「人」或「交通」為主題等。用主題來組織學習活動,貫穿統整課程 的內容,強調真實性、探索性、操作性的學習活動,並且結合實際生活的完整學習經 驗(王鈞安,2004;劉文姬,2007)。

徐愛婷(2002)認為「主題式教學」為一種「科際整合」的教學。以一個中心焦 點,統整一個學科以上的學習方法與內容,並確認內容與中心焦點相關、兼具深度與 廣度,讓幼兒超越片斷訊息與增加事實的累積,從而得到整體概念的深度理解,同時 學習可潛移默化到未來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策略與技能。根據吳樎椒、程健教(2004)

提出,主題式教學強調自主性(autonomy)的學習,在主題教學方法中,教師的角色

只是在於教學課程中的掌控與統整,不強調教師的主觀性與主導性,尊重幼兒在學習 中發展主動學習與自我思考之獨創能力。劉玉燕(2004)以新佳美幼稚園為例說明主 題式教學模式是幼兒先透過分享討論凝聚目標,再經由分組活動中從事生產創造,最 後在開放的活動中,進行現實世界的應用與修正,然後再分享討論、再生產創造、再 進行應用修正,於是形成一個探索循環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每個幼兒都必須要進行生 產及創造,各項概念的學習及統整也在此時建立。

綜合以上所述,主題式教學是以幼兒為中心,透過師生共同討論、分享以激發幼 兒反覆性的思考、自發地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主題式教學是與幼兒生活經驗 有關且涵蓋各領域的學習活動與探究的教學模式。因此,主題式教學應是尊重幼兒的 學習態度、注意幼兒的學習過程而不是結果;主題式教學亦是完整的統整性學習。

二、主題式教學對幼稚教育的影響

早期的單元活動教學是教師先安排好幼兒學習活動課程,而後依設計的課程實 施,並給予評量,幼兒較無自主選擇決定空間。今日主題式教學是教師依其專業草擬 的教學計劃,此計劃是可以隨時依幼兒學習的狀況而調整變化的,所以實施時間的長 短沒有一定(盧素碧,1999)。主題式教學會對幼稚教育產生何種影響呢?以下分述 主題式教學對幼兒產生的影響與主題式教學對教師產生的影響。

(一)主題式教學對幼兒產生的影響

主題式教學是以幼兒為中心的統整性課程設計,合乎幼兒興趣、需求和能力,是 幼兒喜歡學習的教育內容與組合,幼兒從中獲得成功與成就感(陳聖謨,2003)。故 幼兒在主題中是主導者,教師的角色只是提供幼兒切身、有意義知識的協助者,讓幼 兒藉由深入的探索讓新知識與舊經驗產生連結,進而主動思考解決問題。也就是說,

主題式教學在探究的過程中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啟發幼兒的創造潛能、小組合作

與同儕之間的學習。主題式教學有利於幼兒思考的激盪,亦可以提供幼兒處理微妙人 際關係的學習機會(劉玉燕,2004)

主題式教學包含開放教育的精神,透過幼兒自主性的學習與教師提供多元管道的 學習過程中涵蓋各領域的知識,同時主題式教學也是幫助幼兒在想法和概念之間發展 相關連結,提升其價值觀和理解力,以培養幼兒多元智慧的能力(黃玟玲,2007)。且 因主題式教學是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為主軸逐漸向外擴展,故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 趣,進而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藉由幼兒與其他同儕合作的過程 中,幼兒學習到團隊合作、溝通、分享等社會關係,更從主題中建立本身自主學習的 能力與自信心。

(二) 主題式教學對教師產生的影響

主題式教學除了對幼兒產生正面的影響外,亦對教師的教學專業成長產生影響。

主題式教學是師生相互成長的歷程,教師提供良善的學習環境與適宜的引導,為幼兒 搭起學習的鷹架;而幼兒的學習成就與表現,則是教師修正教學活動與提升專業知能 的最佳指標。吳樎椒、程建教(2004)指出主題式教學對教師的好處是學習成效是連 續性的活動,不受時間、空間與書本的限制,教師有較多時間來達成教學目的,不會 被書本佔滿所有學習的時間。因此教師可放鬆對教學進度的控制,讓幼兒獲得學習所 有權。

主題式教學由教師帶領幼兒長期探索一個主題,這個主題的開始可以是幼兒觀察 到的問題、興趣或需求進而發展主題的方向。教師在主題進行的過程中可以觀察到幼 兒個別差異,進而提供更適切的學習方法來達到教師所預設的教學目標。且因主題是 師生共同討論發展的,彼此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分享成果,無形中拉近師生的 距離,讓師生的感情更加融洽、班級中的師生更加有向心力。

貮、主題式教學的教學方式

主題式教學強調統整性學習的大原則,並以多元的方法和活動去探索一個中心主 題、議題、問題或經驗。國內學者對「主題式教學」的相關研究及分析中大多指出單 元教學法、大單元教學法,角落(學習區)教學、主題教學、方案教學、瑞吉歐萌發 式課程、河濱街課程、全語言取向等都是主題式教學之一。這些教學法的實施精神都 是以開放教育為核心,強調學習活動以幼兒為中心,而非教師完全主導。教師依其專 業草擬的教學計劃是可以隨時依幼兒學習的狀況而調整變化的,實施時間的長短亦不 一定(盧素碧,1999)。

魏惠貞、黃瓊秋(2006)提出主題式教學的實施程序有七點:1、主題的訂定;2、

概念分析擬定主題網;3、確定問題;4、選擇活動;5、活動規劃;6、進行探究;7、

成果紀錄。陳淑琴(2007)提出主題式教學的發展程序有九點:1、主題緣起;2、探 究目標;3、預期主題網與課程網;4、可供探索的資源,包括媒體、專家、戶外教學 等;5、焦點活動:為了引導幼兒發展更深度的探索,提供幼兒共同的學習經驗;6、

探索過程:主題發展的過程,包含學習所遭遇之問題或困難、採用解決的方法與過程,

以及教師的省思;7、幼兒可分享之事件或活動;8、師生共同發展的主題網與課程網;

9、學習評量。

綜合魏惠貞、黃瓊秋(2006)、陳淑琴(2007)所指出的主題式教學模式,研究 者將二者整合為主題的訂定、準備活動、教學流程、學習評量等四個主要歷程作為本 研究主題式課程的教學方式:

一、主題的訂定

主題式教學的訂定方式,主要有二種方式:

(一)教師預備主題:在每學期的期初,幼兒剛入學未發展主題經驗期間,由教師

的專長、興趣或配合時令、季節等預設主題,以作為發展主題式教學之參考 依據。

(二)依幼兒的學習興趣訂定主題:幼兒有了先備經驗後,依據幼兒的能力、興趣 與需求發展主題。透過師生的參與、經驗分享、團體討論,逐漸建構出主題 的核心。教師再依據課程之教育目標擬定出主題教學目標。

二、準備活動

主題式教學之「準備活動」乃是利用家長、幼稚園、學校、社區等各方面的資源 進行主題發展前的準備活動,分述如下:

(一) 教師方面:主題訂下後,教師即開始設計主題網、利用幼稚園的資源蒐集 主題所需的資料、並統整主題所需聯結的資源,從而建構出主題的概念以 訂主題教學計畫等。同時徵求學校行政教學資源、辦理相關主題事宜、召 開親職座談會等以利主題能夠順利進行。

(二) 幼兒方面:由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活動的討論,以建構幼兒探索的學習 經驗與概念。利用學習單讓家長與幼兒共同再討論以從親子互動中再次建 構概念。幼稚園師生達成共識後分組進行,並將概念呈現出來(畫出來)

等,從中慢慢延伸主題的架構或漸進主題的核心架構。

(三) 家長方面:在確定主題之後進行家長親職座談會,事先讓家長知道主題的 進行方式和主題進行中需要協助的地方,如支援教學包含提供主題相關書 籍、視聽媒體教材、回收資源、入班教學或協助連結社區資源、協助戶外 教學以及協助幼生完成主題之學習單等。

三、教學流程

教師用其專業儲值幼兒先備經驗,經由師生集思廣益討論後建構出主題式情境學 習,在持續深入的學習過程中,師生不斷地投入學習情境,體驗從無到有之團體生產

教師用其專業儲值幼兒先備經驗,經由師生集思廣益討論後建構出主題式情境學 習,在持續深入的學習過程中,師生不斷地投入學習情境,體驗從無到有之團體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