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家庭向來被認為是人類社會中最基本也最核心的單位,家庭中的經濟、健康、婚 姻關係被視為穩定家庭的「黃金三角」(陳雅惠、李宏文,2005)。而今日社會、政治、

經濟、文化快速變遷下,家庭面臨許多挑戰。如果家庭缺了其中任何一角,又沒有足 夠的資源可以因應挑戰時,就會產生危機而落入弱勢家庭。隨著 M 型社會的到來,富 者愈富、貧者愈貧,這股現象將原先就處於弱勢的家庭更推入谷底(家扶基金會,

2008)。幼兒本是家中未來的希望,卻也最容易成為大人紛擾世界中無辜的受害者,面 臨家庭悲劇來襲、生活困境接踵而至,幼兒往往只能默默承受。然而,幼兒的成長不 能止步,身為幼托園所教師者需投入更多的關懷與協助,帶他們脫離困境,幼兒才能 安穩地邁開步伐、勇敢前進。

羅志釧(2005)的研究指出發展遲緩的成因,因文化剌激不足之案例已不斷浮現 出來。唐紀絜、林宏熾、林金定等(2007)發現貧窮會造成幼兒發展認知知識的延遲。

林伯威(2009)根據台北萬芳醫院的調查研究指出環境因素,如問題家庭、文化剌激 不足及受虐兒等,往往導致治療的延誤,而錯失早期療育的最佳時期。可見低社經地 位、低文化水平及缺乏親子互動的弱勢家庭會因後天環境因素而造成幼兒發展上可預 期的遲緩,致使幼兒易淪為疑似發展遲緩兒。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2008)第 23 條指出政府保障發展遲緩兒童,應按其需要,給 予早期療育、醫療、就學方面之特殊照顧。對於弱勢家庭幼兒而言,他們家庭先天條 件不利於一般家庭的兒童。徐震、李明政、莊秀美等(2005)指出,弱勢家庭在文化 衝擊或資源限制下,對子女的撫育與教導,較無法提供良好且完整的照顧。蔡淑慧

(2007)研究指出發展落後於一般同齡的弱勢家庭子女,其家長帶子女接受評估鑑定

的願意低。因此政府的美意難用在這群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身上。他們成為被忽 視的一群,忽略了他們亦享有學習的權利。研究者在幼稚園職場上亦發現,弱勢家庭 之幼兒因家庭因素使得其認知發展較一般家庭幼兒落後,當告知家長可自行帶至醫療 院所評估鑑定,藉以申請早期療育。家長給予的答案往往是長大就會好。因此若能由 教師及早發現直接介入,充實這群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學習準備並提供融合教育 上的協助,是否可以減輕其可預期發展遲緩的問題或減少他們日後進入小學所可能產 生的學習適應困難?此為本研究關心的議題。

在幼稚園課程標準(1987)中,幼兒的學習涵蓋健康、遊戲、音樂、工作、語文、

常識等。其中常識課程領域中的幼兒數概念是幼兒發展思維的基礎。曹雅玲(2004)

指出學數學不僅有利於幼兒掌握數學的知識和經驗,更重要的是可促進幼兒思維能力 的發展。相關幼兒數概念的研究發現,幼兒在三、四歲時,大部分已具有某一程度的 非正式數概念和技巧,幼兒在入學後會運用這些概念與技巧,如唱數、基數概念來學 習正式數學知識。有些非正式數概念知識不足的幼兒,可能導致將來學習正式數學之 困難(許肅梅,2004;巫錦玲,2006)。然而,楊延光、葉宗烈、駱重鳴等(1993)

研究指出1978年在美國、台灣、日本的學者曾以小學一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跨國性研 究,經過十年的追蹤,發現影響學童數學成就的相關因素,除個人因素與學校因素外,

家庭亦為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蔡馨儀(2008)研究原住民幼兒數概念亦指出幼兒的數 學與家庭因素是有因果關係的,父母的職業與教育程度會影響幼兒數概念的表現。可 見在教育的過程中,家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家庭環境較差,幼兒數概念的學習則 有不足之虞!也就是說,弱勢家庭幼兒極需仰賴學校教育協助幼兒關於數概念的學習 以期儘量補足家庭教育中有關幼兒數概念缺少的部分。此為本研究另一關心的焦點。

早期療育相關研究資料顯示,特殊需求幼兒經由早期療育比未經由早期療育的幼 兒學習成效更佳。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因家庭環境的不利因素,致使其面臨可預 期的發展遲緩或落入發展遲緩(宋芊晴,2004;林雅玟,2005),偏偏弱勢家庭的家長

帶幼兒前往鑑定的比例偏低(陳素禎,2006;蔡淑慧,2007)。然而,幼兒的成長不能 等待,融合教育除了強調各障礙類別幼兒與一般幼兒的融合外,亦強調社會多元化的 價值,認為所有的幼兒不論其心智能力、家庭社經地位,以及文化背景等不同,都應 在同一環境下共同學習(鄭麗月,1999)。融合教育乃是基於人權均等的理念來提供

「機會均等」的教育。「機會均等」的教育除了強調特殊幼兒的安置外,更強調讓特 殊需求幼兒朝向更正常化的發展。也就是說,教師除了在硬體設備讓特殊兒能順利融 入在普通教育的環境外,在軟體的課程教學設計上亦必需進行調整與修正以便確保所 有特殊需求幼兒受教權。吳淑美(2004)指出融合教學時,教師除了在教學上克盡職 責外,還需要使用一些教學策略來幫助幼兒主動參與課程。國內外學者對教學策略看 法略有不同,但最後目的都是希望經由教學策略調整後,能讓所有幼兒在一般環境中 更有效地學習。

幼托園所教師應秉持多元、平等與尊重個別差異的基本信念下,營造一個穩定的 學習環境,即是每一個幼兒都是融合育的對象,它提供了參與感和歸屬感,是更精緻 的普通教育(蔡昆瀛,2000)。基於此,研究者身為幼托園所教師,在園所中發現有弱 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期望教師能透過幼兒數概念教學策略調整,讓弱勢家庭疑似 發展遲緩兒在數概念的學習上能更有效地學習,以期減輕他們日後進入小學所可能產 生的數學學習適應困難。同時,在幼兒數概念的教學策略調整中,研究者藉由實務工 作上的問題和尋求解決之道中,冀望能對研究者的幼兒數概念教學策略達到更專業成 長,以實際行動幫助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數概念的發展。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弱勢家庭幼兒相較於一般家庭幼兒,因其家庭的型態、環境等因素,欠缺一個良 好的教育環境而面臨可預期的數學認知發展遲緩。而一個公平社會裡,應設法讓每個 人或至少每個有能力的人都受到教育(Stainback & Stainback,1992)。也就是說教 育制度應是讓每個幼兒都獲得最優教育機會的制度。在美國Barnett(1995)針對幼兒 照顧與計劃(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ECCE)實施成效研究發現,專 為弱勢幼兒設計的處遇計畫,能夠提升其IQ約8分,對其認知能力是具有影響力的,這 包括閱讀與數學成就測驗的成績。美國Head Start方案,能讓家庭環境較差的貧窮幼 兒,於入學前獲得與一般兒童相同水準的學習能力(盧美貴,1998)。另外,Barnett 和Hustedt(2005)以兒時參加美國Head Start方案研究指出22歲成人參加此方案者有 較高的高中畢業率。許雅惠和張英陣(2006)以愛爾蘭為例的研究亦指出早期處遇對 幼兒未來的發展是值得肯定且十分重要的。

教師需要營造一個穩定的環境,以便讓幼兒有個穩定學習狀態。鄭麗月(1999)

指出教育強調社會多元化的價值,認為所有的幼兒不論其心智能力、家庭社經地位的 差異,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都應在同一環境下共同學習。因此本研究旨在多元、平 等與尊重個別差異等基本信念下,幼托園所教師若能即早發現弱勢家庭中疑似發展遲 緩兒,即早介入實施幼兒數概念教學策略調整並充實這群弱勢家庭學前幼兒數概念的 學習,以期減輕其可預期發展遲緩的數學認知問題或減緩他們日後進入小學所可能產 生的數學學習困難,並提供實務工作者日後教學之參考。其目的如下:

一、 探討教師透過融合教育之教學策略調整對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融入主題式教 學中幼兒數概念學習歷程。

二、 探討教師透過小團體輔導方式進行幼兒數概念教學對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 的學習歷程與成效。

三、 透過研擬問題、實施計畫、省思與修正,促進教師在幼兒數概念教學策略調整的 成長。

四、 透過主題式教學中幼兒數概念學習促進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全人成長。

第三節 研究問題

研究者以任職幼稚園中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作為研究對象。針對上述研究動 機與研究目的,擬定研究問題如下:

一、探討教師透過融合教育之教學策略調整對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融入主題式教 學中幼兒數概念學習歷程為何?

二、 探討教師透過小團體輔導方式進行幼兒數概念教學對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 的學習歷程與成效為何?

三、 透過本研究協助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發展幼兒數概念,對研究者幼兒數概念 教學策略的改變為何?

四、 透過本研究對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的全人成長為何?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有關本研究之重要名詞有「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融合教育」、「主題式教 學」和「幼兒數概念」。

壹、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

弱勢家庭的形成,大部份是屬於後天環境影響所造成的,像是教育機會缺乏的地

弱勢家庭的形成,大部份是屬於後天環境影響所造成的,像是教育機會缺乏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