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從以下「與協同教師彼此的支持配合」、「對其他班上有弱勢家庭疑似發展 遲緩幼兒教師的建議」、「反思改進、充實自我」和「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四方面來 做建議。

壹、與協同教師彼此的支持配合

幼托園所通常一班由二位教師共同帶領同一群幼兒,若理念相左或教學相左,易 使幼兒無所適從。故研究者必需讓協同教師充分理解研究目的、方向。研究者發現與 協同教師彼此支持配合,透過對話、反思與分享,發覺問題並共同研擬解決策略,彼 此提供參考意見,對於現場實際教學是有助益的。因此建議在研究過程中二位教師若 能彼此以真誠的態度雙向溝通、支持配合,必能使全班幼兒在同一標準中順利地學習,

亦可順利達成研究目的。

貮、對班上有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教師的建議

由本研究之觀察結果,有以下建議:

(一)教學要調整

研究者對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幼兒的觀察與教學中發現,雖然研究對象初始能 力因家庭因素低於一般幼兒,但只要給予機會,他們都有明顯的學習成效,亦願意主 動融入主題式幼兒數概念的課程。因此建議:為了增加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的學 習幼兒數概念的興趣,在教室環境上可調整適宜的桌椅、教具櫃位子;在課程的融入 上可多增加些參與度高的操作學習活動引起幼兒對幼兒數概念興趣,同時運用多層次

的教學方式讓每一位幼兒都可融入在課程中;在評量上可調整評量的方式,讓弱勢家 庭疑似發展遲緩兒亦可達到其課程目標,促進其學習信心。

(二)教學輔導要即時

研究者從研究結果中發現,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大多屬於家庭因素導致疑似 發展遲緩,教師若願意付出些心力給予小團體幼兒數概念的輔導,對弱勢家庭疑似發 展遲緩兒來說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顯示學校教育可以彌補些家庭教育的不足,讓他 們更有能力面對未來的學習。因此建議:班級教師除了班級既定課程外,可以加入小 團體輔導,相信更能提升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在幼兒數概念上的學習成效。

(三)多鼓勵少責罵

研究者在本研究發現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經由教師正向鼓勵與提醒會更主 動、更願意投入幼兒數概念課程中,且因為主動學習而有進步進而學習上有更好的表 現,自然地表現出自我的信心,更願意投入幼兒數概念課程,形成一正向循環。因此 建議:教師應保持正向鼓勵與提醒對待每一位幼兒,讓每一位幼兒都可以在上述的正 向循環樂觀自信的前進。

參、反思改進、充實自我

從教育研究的觀點而言,「反思」是一個行動者的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考動力,

即「反思中有行動」。而教師的特質之一即是教學過程中有反思,「反思教學」是教師 改進教學的最佳途徑,透過反思的方式,教師可以找尋教學的新動力,避免成為一個 僵化的老師。也就是說教師需要透過反思來檢視教學是否流於形式化,保持對教學的 敏感度。

從本研究過程中,研究者發現自己透過不斷地觀察、訪談、反思與修正中獲得更 多幼兒數概念實際教學的專業知識,亦更了解如何幫助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融入 主題式教學中幼兒數概念課程。因此建議,教師若在教學上遇到問題,不妨將問題化 為行動,透過反思改進,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並從中增強自我專業知能。

肆、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一)擴大研究對象樣本數

目前弱勢家庭的研究大多針對國小以上的研究。而本研究是行動研究,乃針對幼 稚園的弱勢家庭幼兒,建議未來可擴大研究樣本,讓弱勢家庭這一研究領域可下伸至 幼托園所。

(二)加入家長參與

本研究中,研究參與者多著重在協同教師、研究對象與全班幼生,至於家長方面 是屬於被動角色,僅限於訪談部份。故本研究中只可看出學校對於弱勢家庭疑似發展 遲緩幼兒的影響,建議未來可加入家長的部份,比較家長參與協助督促是否會讓弱勢 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幼兒有更顯著的成長。

(三)延伸不同研究範圍

本研究中,研究著重在幼兒數概念的融入與小團體輔導幼兒數概念方面,故本研究 中只可看出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兒在幼兒數概念方面的成長,建議未來可研究不同 的數學教學面向,如時間、幾何空間、邏輯關係等或擴大不同的教學面向,如音樂、

語文、工作、自然等。

(四)拉長研究時間

本研究時間僅三個月即可看出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幼兒數概念的學習成效。建議 未來研究時間可以延長,讓弱勢家庭疑似發展遲緩幼兒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展現學習成 效,或追蹤其學習成效是否維持穩定。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天苗、廖鳳瑞、蔡春美、盧明(1999)。台灣地區發遲緩幼兒人口調查研究。特殊教 育研究學刊,17,37-57。

王文瑛、李瑞金、邱方晞、謝玉英(2005)。弱勢家庭語文服務方案模式之研究。內政 部兒童局補助研究報告書。

王孝聖(2007)。從向下紮根看十二年國教。2009 年 12 月 30 日取自:

http://mypaper.pchome.com.tw/matrimony/post/1288351685

王鈞安(2004)。幼稚園主題式課程之探究分析—以台灣幼稚園實驗課程為例。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土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篤強(2007)。貧窮、文化與社會工作—脫貧行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紅葉。

內政部兒童局(2005)。外籍配偶及弱勢家庭兒童學前啟蒙計畫。2009 年 11 月 15 日 取自

http://www.cbi.gov.tw/CBI_2/

內政部(2007)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台北:內政部。

台 北 市 早 療 綜 合 網 。 為 什 麼 要 早 期 療 育 。 2010 年 01 月 03 日 取 自 :

Http://www.eirrc.taipei.gov.tw

全國幼教資源網。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2010 年 01 月 08 日取自:

Http://www.ece.moe.edu.tw/under5week.html

白位傑(2009)。啟蒙教育計畫對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發展之成效研究。台中教育大學早 期療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成子娟、陳鉗笙、劉李婉玪、伍瑞顏、胡婉姍(2001)。香港入學前兒童之實際計算 能力。香港中文大學學報,29,1,121-135。

朱貽莊(2008)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評估團隊運作模式的反思。身心障礙研究,6,

3,161-173

沈六(1993)。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識型態和理論。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 育。台北:台灣。

吳淑美(2004)。融合班的念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吳樎椒、程健教(2004)。統課課程中主題教學幼兒教育的啟示。第一屆健康的幼兒教 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91-109。台中健康管理學院。

巫錦玲(2006)。主題式課程的數學系列活動對幼兒數學能力發展影響之研究。國立 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上真(1999)。融合教育問與答。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舉辦之「迎千禧談特教」

研討會論文集,191-210。台北市。

林玉珠、盧綉珠、張楓明、蔡曉玲、莊絪婷(2008)。新住民及弱勢家庭兒童學前啟蒙 服務成效之初探。稻江學報,3,1,176-190。

林伯威。你的寶貝是否為發展遲緩高危險群兒童。國家網路醫院。2009 年 10 月 25 日 取自:http://www.hospital.kingnet.com.tw

林惠娟(1997)。主題網式的課程設計。幼教資訊,28-33。

林麗華(2005)。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教師天地,137,64-66。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2008)。台北,內政部。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弱勢家庭兒童脫困基金。2008 年 10 月 30 日取自:

http://www.children.org.tw/new

周淑惠(1999)。幼兒數學新論—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周慧香(2004)。美國幼兒啟蒙方案有助降低貧窮惡性循環。扶幼 e 季刊,131,15-16。

洪玉來(2007)。台北市立托兒所實施外籍配偶與弱勢家庭兒童學前啟蒙服務方案之研 究。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洪儷瑜(2001)。義務教育階投之弱勢學生的補救教育之調查研究。師大學報,46-1,

45-65。

孫世恆(2006)。兒童發展篩檢。載於傅秀媚、孫世恆、羅鴻基、楊國德、蔡靜怡、楊 玲芳、關佩偉、莊瓊惠、莊竣博 (合著),早期療育。台中:華格那。

夏林清(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唐紀絜、林宏熾、林金定、林美專、蔡桂芳、簡言軒(2007)。台灣地區發展遲緩兒童 家度生活衝擊預測因子之研究。身心障礙研究,3,5,150-163。

徐愛婷等譯(2002)。統整課程發展:協同合作取向。Cambell, M. D., Harris,S. L.

(2001)合著。台北:心理。(原著出版年:2001)

徐震、李明政、莊秀美、許雅惠(2005)。社會問題。台北市,學富文化。

秦麗花(2001)。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台南,翰林。

教育部(1987)。幼稚園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1997)。特殊教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01)。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改善弱勢者教育。2009年12 月3日。取自:http://www.edu.tw-改善弱勢者教育-秘書室。

教育部(2006)。身心障礙與資賦優異鑑定。台北:教育部。

梁美榮、宋汶玲(2006)。推展啟蒙計畫之實務經驗分享。學前啟蒙到宅服務學術研 討會。雲林、嘉義縣市政府。

陳麗如(2004)。特殊教育論題與趨勢。台北市,心理。

陳雅惠,李宏文(2005)救救高風險風暴中的孩子。兒福聯盟 e-paper,39,2009 年 11 月 20 日。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news/051021/index.asp

陳淑琴(2007)。幼兒主題與方案教學。載於幼兒課程與教學…理論與實務,179-205。

台北:華都。

陳聖謨(2003)。主題式統整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教師之友,44(1),44-58。

陳俞君、陳英娥、陳品華、楊筱明、曹純瓊(2003)。幼兒數學能力之探索研究,第 十九屆全國科學教育學術研究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陳鳳卿(2004)。幼兒園環境托育品質對幼兒語彙能力與數學能力發展之影響。國立 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家扶基金會(2008)。台灣貧童學習弱勢調查報告記者會。2009 年 11 月 15 日取自:

http://www.ccf.org.tw/news/971217.html

曹雅玲(2004)。數學教育對幼兒思維發展的意義。國教新知,51(1),33-40。

許雅惠、張英陣(2006)。有效的弱勢家庭服務策略—以愛爾蘭為例。社區發展季刊,

許雅惠、張英陣(2006)。有效的弱勢家庭服務策略—以愛爾蘭為例。社區發展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