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幼童軍教育的內涵與活動內容

壹、幼童軍教育的內涵

中國童子軍總會(2006)認為童軍教育的內涵如下:

一、童軍活動是生活教育

童軍活動補充學校及家庭之不足,同時滿足兩者之需要。童軍活動可發展自 我知識、探險、發現求知的需要,並發現教室外的世界,可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知 識並學習技能。

二、童軍活動是青少年運動

童軍活動必須依據各地不同的文化條件而設計適合當地青少年課程內容之 運動,以配合各地社會需要的動態性運動。

三、童軍活動是國際化的

全世界被認可的童軍組織及部門的國家或地區,共有216個,童軍活動是國 際性的組織。

四、童軍活動正不斷成長

童軍活動自從1907年成立以來,未曾停止成長。在全世界國家或地區裡共有 1600萬童軍,在過去20年間,童軍活動在發展中國家成長最多。

五、童軍活動是對所有人開放的

根據創始者貝登堡先生的目的、諾言與方法,童軍活動對所有人開放,不分 種族、宗教、性別及貧富。

六、童軍活動是有目的的玩樂

透過遊戲,童軍活動達到幫助青少年發展身體、智力、社會與精神的目的。

七、童軍活動也是對成年人的挑戰

幫助青少年人的機會亦為改善世代間瞭解的方法,在他們的服務中,成年領 袖亦能得到訓練、經驗,以增進自我的發展。

八、童軍活動是自願參加的

全世界的童軍伙伴和童軍領袖必須是自願選擇,才能參加童軍。

九、童軍活動是非政治、非官方的

童軍被鼓勵採積極方式對國家、社會、社區做貢獻,童軍不會也不必象徵任 何政治團體或組織。

溫明正(2004)指出教育部推動的九年一貫課程,是在表彰創新、合作、加 強工具能力、強調運用能力等內涵,與幼童軍教育活動所展現的活動進程及徽章 制度等核心能力相符。瞿德淵(2006)研究也發現幼童軍活動中,許多制度的設 計、活動的方式,均與現今主要的教育思潮是相結合的,尤其是與九年一貫課程 的主要精神與特色,更是有異曲同工之處,茲分述如下:

一、幼童軍活動注重基本能力的培養

幼童軍的晉級制度分為羚羊、狼、鹿、豹等四級,按照年齡的不同,分別有 不同的活動進程,而每項活動進程都是非常具體的能力,就如同九年一貫課程中 的能力指標一般。當幼童軍從活動進程中,獲得合格的認可時,就可獲頒各種徽 章,如此不僅可以增進個人的榮譽感,也完成了某種能力的培養。此與九年一貫 課程重視培養學生帶得走的基本能力,且按照學習階段擬定分段能力指標的用意 是不謀而合的。

二、幼童軍教育是以青少年的生活為中心的教育

幼童軍教育活動原始的出發點,就在提供青少年符合他們內心渴望與需求的 戶外活動,勇於冒險、喜好交友、充滿好奇心、樂於接受挑戰、具有旺盛的精力

等,幼童軍教育活動讓這些青少年有機會將這些需求與渴望加以實踐,它的活動 內容是非常的生活化和多元化,而且充滿著趣味性與挑戰性,所以參加幼童軍活 動的人都是出於自願的,自然而然能達成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目的。

三、幼童軍教育活動具備統整性與連貫性

幼童軍教育活動由於是生活化與多元化的,所以在每一次活動設計中,我們 會將各種不同的教育目標,運用統整的方式加以呈現。如幼童軍的團集會設計,

便是以「叢林奇談」這本書為故事背景,透過遊戲、聽故事、歌唱、演戲、舞蹈、

手工藝等方法,安排她們喜愛的、有趣的活動內容。在過程中,兒童可以透過故 事內容學到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去維護正義和平,在角色扮演中體驗到合群、機 智、有秩序等良好習性,進而培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健全公民的基礎。

四、幼童軍教育活動設計強調共同參與

基本上,幼童軍教育活動通常是協同教學的運用。例如在幼童軍的團集會活 動設計中,均強調大家一起研商擬定,依照團活動計畫的中心主題,安排多樣化 的活動內容,並依每一位成員的專長、能力分工,讓每一個人都能有一份工作,

一份責任。尤其是在活動進行時,更是須按照原有的計畫進行,所以一次團集會 活動通常不會只有一個人演獨角戲,而是由好幾位成員共同合作來帶領各項活 動,所以它基本上就是以協同教學的模式在進行活動。

五、幼童軍教育活動注重家長及社區資源的整合

目前國小的幼童軍團的成立大概有以下幾種方式(一)由學校主導成立(二)

由家長自發性組成(三)由學校及家長共同成立(四)社區熱心人士倡議發起。

而家長及社區資源的投入,已經成為一種主流,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社區童軍 團蓬勃的發展,而有績效的學校童軍團,也必然是擁有眾多的家長共同參與服 務。幼童軍活動的服務員均採義務職,只要是年滿二十歲以上的公民均可擔任服 務員,因此對象不侷限於學校老師,舉凡家長或是社區人士皆可參與,因此幼童

軍活動也是運用人力資源的整合。

六、幼童軍教育即是全人教育

幼童軍教育活動不只是讓兒童及青少年感到好玩而已,而且是深具教育意義 的。幼童軍教育透過活動、儀典及小隊制度、榮譽制度及徽章制度等,達到鍛練 體魄、陶冶品格、發展潛能、修習技能、充實知識、體驗學習、團隊合作、服務 社會的教育目的,所以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內涵包含著德智體群美等五育,其最終 目標即為培養健全公民。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全人教育的發展,而全人教育即是充 份發展個人潛能,以培養完整個體與健全國民為目的,所以幼童軍教育與全人教 育的宗旨和理想亦是完全契合。

綜合上述,幼童軍教育強調諾言、規律的實踐與體驗,以培養青少年良好的 品格,與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及其強調引導學習者進行 實踐、體驗與省思,並能驗證與應用所知的活動方式具有異曲同工之效。幼童軍 教育活動的內涵包括諾言、規律、吼聲、小隊制度、徽章制度、榮譽制度、活動 進程及技能章,詳細內容介紹如後:

一、幼童軍諾言、規律與吼聲

(一)幼童軍諾言:我願盡力,愛國家,守規律。

(二)幼童軍規律:服從長上,幫助他人,不說謊話,不怕困難。

(三)幼童軍吼聲:阿 K 拉我願盡力,DYB、DYB、DYB、DYB,DOB、DOB、

守規律。吼聲是幼童軍特有的儀典。在團集會開始和結束前都需做吼 聲。阿 K 拉是團長的意思。

二、吼聲的動作

雙腳蹲下,雙手以二指併攏,置於雙腳內側靠大腳趾處。高聲喊阿 K 拉我願 盡力,聲調應漸上揚。喊最後一字時,往上跳起,雙手仍是以二指併攏,置於頭

上,像狼的耳朵。此時由值星小隊長高喊 DYB、DYB、DYB、DYB 全體小狼以右手 行狼禮(二指打開),高喊 DOB、DOB、守規律。

三、小隊制度、徽章制度與榮譽制度

中國童子軍總會(2006)指出小隊制度、徽章制度與榮譽制度是幼童軍教育 活動三大制度,其實施方式及內容分述如下:

(一)小隊制度

楊百世(1998)指出小隊的活動方式,可使學生逐步發現自我,培養責任感,

使其獲得責任感、自主、合作、被信賴與領導的能力。小隊制度是迎合青少年天 賦的合群性,促使青少年們組成良好的團體,互助合作,自然地產生了責任心。

幼童軍教育有賴於小隊制度去促進的。小隊制度是幼童軍的根基,青少年們選擇 一個情意相投自由結合的團體,他們就能自動地去從事各種幼童軍的活動,他們 在小隊中不僅是充滿了民主的氣氛,而且高度的流露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的合作精神,小隊制度可以使他們體會到社會生活中的微妙,因此知道為人之道 的真義。這是幼童軍訓練中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人生中絕對不可缺少的一種生活 能力。

實施小隊制度,必須注意榮譽制度的推行,使青少年領悟做人的真義,體會 群己之間的相互關係,如果疏忽了榮譽制度,幼童軍教育就感覺到生活缺乏目 標,行動沒有規範,情緒游移不定。實施小隊制度,同時也必須注意徽章制度的 推行,使青少年具備做事的能力,學習各種有用的知識技藝。如果疏忽徽章制度,

幼童軍教育就會感覺內容空虛,缺少學習內涵。。

實施小隊制度能使青少年在幼童軍生活中獲得體驗民主生活,培養合作精神 的正確觀念。探討小隊制度的價值,可以從社會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青少年的 發展正好是處於幼年期與成年期間的過渡階段,他們一方面必須要脫離幼年時期 的幼稚行為,學習屬於成人社會的行為規範,另一方面又要接受正式與非正式的

教育,以確保成年後的生活溫飽與社會地位。這雖是每個人必經的社會化過程,

卻隱含許多變數於其中,故對於此一階段的少年,除給予良好的輔導外,更要鼓 勵他們發展自我,學習自主、獨立,成為社會上的良好公民。

(二)徽章制度

徽章制度能激發青少年潛在的成就感慾望,使他們有愉快的活動,樂於追 求,自然地產生了進取心,徽章制度能促進幼童軍技能之提昇。實施徽章制度,

必須同時注意小隊制度的推行,得到伙伴的指導,互相砌磋,共同學習。如果疏 忽了小隊制度,兒童就感覺到孤單寂寞,缺少競爭進步的觸媒,因此便無法提昇 幼童軍技能及發揮高度效率。

必須同時注意小隊制度的推行,得到伙伴的指導,互相砌磋,共同學習。如果疏 忽了小隊制度,兒童就感覺到孤單寂寞,缺少競爭進步的觸媒,因此便無法提昇 幼童軍技能及發揮高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