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之工具有(一)吳裕益、侯雅齡(2000)所編製的國小兒童自我 概念量表。(二)研究者自編的幼童軍教育活動教學計畫實驗課程。(三)研究 者自編的單元活動回饋單及幼童軍教育活動總回饋表共三項,茲分述如下:

壹、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

本研究將自我概念分成家庭、學校、身體、外貌、情緒等五個層面討論。本 量表係由吳裕益、侯雅齡(2000)所編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量表主要是根據 Shavelson等人的多向度階層化自我概念理論為基礎,本量表是考量我國的民俗 習性,來建構出國內的自我概念理論模式,並透過問卷、訪談、預試、因素分析 等方法編製出適合我國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童使用的自我概念量表。量表的計分方 式採Likert五點計分,從完全符合至完全不符合共五個等級,計分時按題目的正 反向計分,得分愈高,表示對自己愈有信心,愈能自我肯定;得分愈低,表示愈 缺乏信心,愈不能自我肯定,對自己愈有消極的看法。

本量表分成五個分量表,全部題目共六十一題,家庭自我概念有十七題。主 要測量對於自己本身的瞭解及在家中與父母、家人間的相處狀況和互動情形。學 校自我概念題目有十四題。主要測量自己在學校和老師、朋友及同學的關係與相 處情形。外貌自我概念題目有九題。主要測量對自己體態及長相的看法、想法。

身體自我概念題目有十二題。主要測量對自己運動、身體健康狀況的看法和想 法。情緒自我概念題目共九題。主要是測量自己日常生活中情緒看法及想法。

一、常模

依全國各地區人口比例分層抽樣1,544名國小兒童,依性別分別建立國小四至 六年級學童常模。

二、信度

本量表內部一致性係數介於.83至.89之間,而所有題目與總分相關皆達.45

以上,各分量表的重測信度介於.76至.91之間,足見本量表在時間的穩定性表現 極佳。

三、效度

本量表以班級社交計量量表及焦慮量表為效標進行效度考驗,其效度大多 達.05顯著水準,測驗結果顯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

貳、幼童軍教育活動實驗課程

本研究之實驗課程包括六個單元,每次80分鐘,以下就針對課程編製過程、

前導性課程及教學內容、方式及時間分別敘述之。

一、課程編製過程

研究者依據幼童軍教育活動四大內涵(品格、手工藝、健康、服務)為主軸。

另外參閱中國童子軍總會(2004)頒訂之中國童子軍幼童軍活動進程合格標準及 教育部(2003)頒佈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要 點,進行實驗課程編擬。在設計課程之前先確認幼童軍教育活動之特性,依小隊 合作學習及團集會動、靜穿插原則,採用做中學、學中做之方式設計實驗課程。

除了上述內容外,研究者更參閱國內學者編製之突破休閒冒險性活動及童軍 探索教育活動課程方案(余紫瑛,2000;張文耀,2001;鍾文彬,2003)以及國 外幼童軍訓練綱要(香港童軍總會,2006)。為了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本 課程更融入各項生活所需技巧及現實環境情況於遊戲活動中實施教學,期望培養 國小學童成為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之良好公民。

二、前導性課程

為使本研究之幼童軍教育活動課程,能夠更符合正式上課時使用,研究者於 2006 年 5 月 2 日至 2006 年 6 月 6 日,徵得快樂國小幼童軍社團任課老師之同意,

以該組五六年級學生進行前導性教學,目的在瞭解此課程實施過程中可能產生之 缺失及需要補強修改之處,藉此讓研究者對實驗課程有更進一步的熟練機會,並

且掌握關鍵點及找出盲點。前導性教學完畢,並與該社團任課老師交換意見,同 時向有幼童軍教育課程設計實務經驗之臺中縣新興國小范國樑校長及台中縣塗 城國小王姝媛老師請教相關課程資料,並請指導教授—魏麗敏博士、江志正博 士,對教學計畫提出指導,修正意見如下:

(一)課程綱要表格中增列活動主題,以完整呈現幼童軍教育活動之內涵。

(二)在團集會教學過程中,應該藉由多次的小隊歌、小隊呼及班歌、班呼之活 動,使班級成員間建立良好的默契及互動關係,增強成員間之自我概念。

(三)在團集會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地提醒班級成員在課程中所學得的技能、觀 念及良好的品格,加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四)課程設計依教案格式將時間分配部分移至後段方便閱讀,並在教學內容部 分加強敘述,以完整句子呈現,讓閱讀者充分瞭解教案設計之原意。

(五)活動時間需作適度調整,有幾次活動時間過長,結束時感覺匆促,無法做 總結性討論。例如:第一次活動之隊歌及隊呼在介紹過後應列入課後小隊 作業中完成。第三次活動之簡易急救只能選擇部分學生較常遇到情況做操 作練習,其餘急救項目以講述方式實施教學。第五次之追蹤活動必須提醒 學生確實依照規定時間完成各站任務,以免造成時間之延宕。

(六)單元回饋單回收方式必須改進。當作回家作業,不但回收率不高而且部分 活動內容學生容易遺忘,無法瞭解學生的真實感受。研究者取得實驗組班 級導師同意後,於每週課程結束後之當天午休時間,請學生完成當天之單 元回饋單,實施效果良好。

三、教學內容

研究者一共設計六週、十二節課的實驗教學課程,單元主題分別是:愛讓我 們在一起、聽故事玩遊戲、健康活動大家一起來、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與自然親 近吧、原住民博覽會。單元的次序以幼童軍教育品性、健康、手工藝(技能)及 服務四大目標為基礎,加上童軍教育以戶外探索活動為主軸規劃之與自然親近

吧!校園探索追蹤,最後融入手工藝製作及結合表演藝術,設計原住民博覽會特

表 3-3(續) 幼童軍教育活動教學計畫實驗課程綱要

五、教學時間

教學時間每週一次,每次二節,利用每週綜合活動時間實施。本課程為綜合 活動學習領域自編教材,於95年8月4日經過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核通過,排入 班級教學進度中實施。

參、課程回饋表

一、單元活動回饋單(見附錄二):分成活動內容、小隊氣氛、參與程度、

個人表現及整體收穫五個向度之五題封閉式問題及一題開放式問題。

二、幼童軍教育活動總回饋表(見附錄三):採圈選及開放式問句兩種作答 方式,圈選題目第1-2題是參加本課程的感覺;第3-5 題是小隊成員的互動情形;

第6-8 題是對老師的感受;第9-12題是對自我表現的滿意度。每題的分數由1-5 分,分數愈高,表示成員對該題的感受愈趨於正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