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幾何圖形概念與相關研究

本研究在探討直接教學法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幾何圖形之學習成 效,以下將說明幾何圖形概念理論與教學相關研究。

ㄧ、幾何圖形概念與理論

幾何學(Geometry)的拉丁文是 geometein,geo 意指土地,而 metein 表示測量的意思,合起來就有測量土地的意思(周筱亭、黃敏晃,

2006);而「幾何」一詞可能是拉丁文 geometria,英文就是 geometry ㄧ字的音譯,是源自於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著作「幾何原本」, 該 書前六卷的內容主要探討現在所謂的「幾何」,十七世紀初「幾何原本」

傳入中國之前「幾何學」尚未在中國出現過,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 和徐光啟將前六卷內容翻譯成中文,並在書名加上「幾何」以凸顯該 書主題,因此幾何一詞就沿用至今(梁子傑,2005)。

(一)幾何圖形概念

概念(concept)是對同類事物獲得概括性的符號或名稱,可以幫 助人們簡化複雜的現象,能更有效的學習(張春興,1997)。幾何形體

分為平面幾何與立體幾何兩種,平面幾何所指的是一個圖形的所有 點,都在同一平面內,例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立 體幾何則是一個形體上的所有點,不全在同一個平面內,例如:立方 體、長方體、球體等。所以幾何形體的概念即是個體對平面幾何或立 體幾何的名稱、外形或性質的認識(李文貞、鐘志從,2006)。

(二)幾何圖形理論基礎

幾何圖形發展的相關理論,根據國內外相關文獻(江曉卿,2008;

宋雅筠,2012;李文貞、鐘志從,2006),大多以 Piaget 理論和 Van Hiele 理論為探討幾何概念相關理論,以下說明 Piaget 理論和 Van Hiele 理 論,以了解學生幾何概念發展順序。

1.Piaget 理論

Piaget 認為透過操作才能建立幾何觀念,而且兒童幾何概念思考發 展有其階段性順序,隨著兒童年齡增長,對空間知覺能力也跟著發展,

此概念符合其認知發展理論(引自宋雅筠,2012)。Piaget 與 Inhelder (1968)將兒童幾何概念發展成三階段(引自李文貞、鐘志從,2006), 以下整理相關文獻(江曉卿,2008;宋雅筠,2012;李文貞、鐘志從,

2006)說明三階段的發展概念:

(1)第一階段拓樸學概念階段:此階段年齡約二到四歲,相當於 Piaget 認知發展階段的運思前期,運思前期階段的兒童開始會運用語言、文 字、圖形等較為抽象的符號從事思考活動(張春興、林清山,1989),

此時兒童已可以分辨封閉或開放的圖形,但只注意到圖形的內或外,

即封閉的曲線,而忽略正確形狀,例如將正方形或長方形畫成接近圓 的形狀(江曉卿,2008)。

(2)第二階段投影幾何學階段:此階段年齡約四到六歲,兒童到此時可

以區分正方形、圓形的不同,即能分辨直線與曲線的不同圖形,但尚 未能區分正方形、長方形、菱形等。

(3)第三階段歐幾里得幾何學階段:此階段兒童年齡約七歲左右,相當 於具體運思期,兒童在具體運思期時可以從事物的分類、比較了解期 間的關係(張春興、林清山,1989),而在此階段,兒童能夠區分直線 的封閉圖形,例如辨別五角形可以沿著圖形外圍逐步探索,統整感對 形狀的知覺(李文貞、鐘志從,2006)。歐幾里得幾何學的概念建構是 以長度與距離保留概念為基本,此時期的兒童若獲得長度保留能力之 後,就會自然而然發展出測量概念,一開始利用手或身體當作測量的 工具,之後隨著認知發展,漸漸會使用量尺工具來測量物品,到達歐 幾里得階段的兒童應該都具有對線段長短、角度大小或面的大小關係 的概念,所以面積保留概念也是在本階段發展的(江曉卿,2008)。

Piaget 的研究是透過一對一深入晤談來了解兒童如何建構幾何概 念,只探討概念的形成,以年齡分階段,重點在強調個體發展的過程,

根據 Inhelder 在 1968 年的說法可以將輕度智能障礙兒童的認知發展對 應為具體運思期,輕度智能障礙兒童對於幾何圖形的概念發展,應該 可具有基礎的長短、角度大小、面積大小等概念,因此對於輕度智能 障礙學生的教學將把握此原則,利用直接教學法教導其幾何圖形概念

(引自張英傑,2001)。

2.Van Hiele 理論

荷蘭數學家 Van Hiele 與 Hiele-Geldof 夫婦在 1957 年提出幾何學習 發展理論,是綜合完形心理學的結構論與 Piaget 的認知理論(吳德邦、

馬秀蘭,2004),根據 Van Hiele 夫婦的理論,他們提出兒童的幾何發 展層次會先從完形、視覺階段漸漸到複雜化描述、分析與抽象的過程;

Van Hiele 夫婦在 1986 年統一了思考層次,分成層次 1 到層次 5,以下 綜合相關文獻(江曉卿,2008;宋雅筠,2012;李文貞、鐘志從,2006;

張英傑、周菊美譯,2005)說明這五個層次所代表的意義:

(1)層次 1:視覺層次

此層次的學生可以透過視覺的方式來分辨、稱呼、比較圖形,從圖 形的整體外表、輪廓以及特徵來辨識。可以為此層次的兒童多安排感 官操作的活動,使其透過視覺進行分類、造型、堆疊、描繪、著色等 活動獲得概念(劉好,黃敏晃,2001)。

(2)層次 2:分析層次

此階段的學生開始有能力去分析和分類形狀,可從圖形的構成要素 以及構成要素之間的關係分析圖形,產生對形狀初步的理解,並能描 述圖形的定義,可以利用實際操作、摺疊、尺量、以格子觀察或設計 特別圖樣來發現某一圖形的共有性質,此時的學生具有豐富的視覺辨 識經驗,能察覺長方形有四個邊、四個角,但未能解釋性質間的關係

(劉好、黃敏晃,2001)。

(3)層次 3:非形式演繹層次

此層次的學生可以透過觀察圖形的性質而形成定義,並進一步探索 圖形之間的關聯性,並進一步探索圖形內在屬性關係及各圖形的包含 關係,但尚未能理解定義的重要性(李文貞、鐘志從,2006)。

(4)層次 4:演繹層次

此階段的學生具有能力去了解更多不同形狀的屬性,在各種圖形關 係中作邏輯推理與假設,並能歸納與整理,此時學生抽象思考能力慢 慢被開發,邏輯思考逐漸取代直觀思考(宋雅筠,2012)。

(5)層次 5:邏輯法則層次

此層次為幾何發展最高階的表現,此階段可以了解抽象的幾何概 念,並理解系統間的關係,而不只在一個系統中作推論,並可用公理 系統來建立定理。

根據 Van Hiele 理論有其三點特色,(1)每一階段都有順序性、階層 性,學生必須熟悉前一階段的大部分概念,才能進入到下一階段。(2) 若某一階段的概念不清楚,到下一個階段則會豁然開朗。(3)因年齡、

認知發展的不同,在語言理解上也有所差異,所以每階段有其適合的 語言系統;Van Hiele 的理論沒有特別強調年齡的階段,主要是強調幾 何概念的順序性,其發展仍需由簡單到複雜,具體到抽象(宋雅筠,

2012),因此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幾何圖形學習不會因為其年齡限制而 有學習困難,若能把握由簡到難及具體化的概念,也是可以透過直接 教學法來教導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學習幾何圖形概念。

(三)幾何圖形教學原則與理論

幾何圖形的發展有其順序性及階層性,以下提出如何配合兒童幾何 發展順序進行教學。

為了幫助教師能有效的教導學生學習幾何圖形,Van Hiele 夫妻又 提出五階段的學習模式,以下根據相關文獻(吳彥瑾,2012)說明五 階段學習理論:

1.學前諮詢:教師在教學前必須透過觀察和發問,來了解學生的先備知 識,做為教學參考。

2.引導方向: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透過具體事物的操作,使學生了解幾 何概念。

3.解說:教師引導學生表達自己所觀察到的幾何圖形關係與性質。

4.自由探索:教師給予學生不同任務,讓學生可以自行思考與解答幾何 圖形。

5.統整:教師協助學生將幾何圖形概念和知識內容做統整與總結。

另外,法國數學教育家 Duval 在 2002 年研究中提出了四種幾何圖 形認知模式,分別為知覺性理解、構圖性理解、論述性理解及操作性 理解,在幾何圖形教學方面則主張下列三項教學概念(劉仁宏,2013): 1.幾何認知發展過程如視覺、構圖或推理的過程,應該獨立發展。

2.不同視覺過程與不同推理過程的區分是教學不可或缺的。

3.三種認知過程視覺、構圖或推理的整合,只有在區分活動趨於成熟後 才有可能。

Duval 在 2002 年強調幾何教學,需給予學生充分的操弄圖形獲得 經驗後,才有可能發展出圖形論證的能力。由此可知,進行幾何圖形 概念教學需要多給予學生具體圖形,並多給予操弄圖形的機會,輕度 智能障礙學生抽象思考概念也較弱,教學時同樣也需要將抽象概念具 體化,幫助輕度障礙學生理解(引自劉仁宏,2013)。

二、幾何圖形概念相關研究

(一)兒童幾何圖形概念相關研究

張英傑(2001)透過半結構式晤談且採用活動實作方式初步探究 兒童幾何圖形概念,晤談對象從幼稚園到國小三年級,研究顯示兒童 在說明圖形時多以舉例方式說明,僅有少部分說出圖形的性質,研究 建議提到幾何圖形教學,需有豐富的視覺與分析學習環境,才能克服 知覺的缺陷。謝貞秀與張英傑(2003)探討國小三四年級兒童平面幾 何圖形的概念,研究方法採紙筆測驗和個別晤談,研究發現兒童在描 述圖形方面,大多以形容詞來描述圓形,利用「邊的性質」來說明正

方形、長方形、菱形、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另外,描述平行四邊 形、梯形、箏形對兒童來是較困難的,因此兒童會舉生活中實例來說 明;兒童在辨識圖形上,可能會受到圖形的大小、方位、邊數角數、

邊的曲直、邊的長短、邊角的性質、封閉性等影響,而產生一些迷思 概念。四年級時開始學特殊四邊形,使得兒童對一般四邊形產生迷思

邊的曲直、邊的長短、邊角的性質、封閉性等影響,而產生一些迷思 概念。四年級時開始學特殊四邊形,使得兒童對一般四邊形產生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