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事項

綜上,家庭照顧者多為女性擔任,但隨著社會與家庭型態變遷,女性參與就 業勞動力增加,家庭結構改變使得家庭照顧功能式微,男性照顧者比例也增加,

世代間有新的照顧需求,「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必須與時俱進,從「家庭照顧 者使用經驗」、「服務提拱單位」、及「地方政府」等觀察,推動更多創新方案,因 應家庭照顧者服務需求,進行滾動式修正。本文提出幾點建議:

一、 建構友善照顧職場環境

家庭照顧者為長照體系之重要人力資源,應納入整體長照政策規劃,建議全 職照顧者提供「照顧津貼」,將家庭照顧視為一項工作,由國家全額或部分支薪 給照顧者,保障家庭照顧者經濟安全。針對在職照顧者提供「長期照顧安排假」,

或對於「留職停薪」、「縮短工時制」或「彈性工時制度」擴及顧老,比照企業 設置托兒所的方式補助,鼓勵開設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給予在職照顧者就業措施

59

二、網絡資源整合,增加照顧者支持服務體系量能與周全性

政府部門積極佈建長照網絡資源,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機構式全人服務,

支持家庭照顧者與被照顧者能在生活品質受到保障,社政、心理衛生的資源整合 及橫向連結能夠更緊密,網絡間能保持彈性及個別化的服務,讓照顧者不再只是 孤軍奮鬥。

三、對照顧者的角度、需求和權益,增進可接受性高的服務模式

從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提供者角度出發,即時、到宅、可負擔性高以及符合 照顧者自我形象的在宅照顧者技巧,從照顧者「知道服務但拒絕使用」與「知道 服務但無法使用」的類型,我們可看到「設立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到「照顧者 知道且願意使用服務」的漫長歷程,家照據點個管人員不僅需要與照顧者建立關 係,了解照顧者抗拒使用服務的原因,才能減少服務提供的阻礙,增進服務使用 者接觸服務與意願,社會支持體系的介入方能達到緩解照顧者壓力的目標。

四、性別意識規劃服務內涵,建立專屬男性支持團體

倘若支持服務的設計和規劃未能把男性照顧者的需求納入考量,男性照顧者 便無法在過程中獲得足夠的認同、接納、理解和支持,更甚者可能會出現被孤立 的現象。因此照顧者支持服務的規劃應納入性別作為重要考量的因素,才能讓男 性照顧者對服務有更進一步的使用意願。當男性照顧者有意願參與,也才有機會 促使男性照顧者透過同性質的同伴和團體的動力形成互相支持的氛圍,並進一步 發展出男性特有的支持系統的樣貌。未來支持服務據點在提供服務過程都需要思 考納入性別、不同工作屬性、不同階段照顧者、不同族群的差異需求等,方能提 昇支持服務之效能和品質。

五、搭建長期照護供需間橋樑,增進服務可近及可及性

長照服務與照顧者支持服務的可近性、可近性與可負擔性是影響照顧者使用 服務途中的障礙。考量文化因素與地域性特性,社區及居家式照護資源人力短缺,

建議服務單位加強志工培訓,或在日照中心、關懷據點、村里長及當地友善店家 設置守護站,張貼家庭照顧者海報及相關宣導單張,提供民眾相關資料,亦可發 掘家庭照顧者個案,提供家庭照顧者情緒性支持。也因各地區對照護之需求各有 差異,如何依據城鄉特性搭建長期照護供需間之橋樑,以現有照護資源為基礎並 以合理配置並充分運用,提供民眾可近與適切性之照護服務。並將家庭照顧者視 為潛在及可近的長期照顧人力,如運用資深照顧者或畢業照顧者幫助新手照顧,

或設立照顧者群組分享經歷與知識。

因應時代變遷與家庭結構的改變,台灣家庭照顧功能式微已經無法像過往能 獨立負擔長期照顧工作與責任,家庭中的照顧者角色可能面臨到照顧負荷、照顧 困境與照顧壓力等議題,再者,不同性別的照顧者,其照顧經驗、感受和所受到 的影響,也有所不同。從家庭照顧與性別的角度切入,觀察性別角色與社會文化 期待中預設家庭照顧性別模式樣版,對照顧性別化的迷思,實際上照顧者為多元 型態與不同性別的照顧需求多樣性,政府與民間在推動長照體系的家庭相關照顧 政策與實務工作應不斷精進發展多元的支持服務,站在多元性別的立場規劃不同 性別需求,重視照顧者權益增進自我照顧概念,達到支持照顧服務的可近性周全 性,建構照顧者友善政策及照顧支持環境,才能舒緩照顧者壓力提升照顧品質。

61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文崇一、楊國樞(2000)〈訪問調查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

台北:東華。

王行(2015)〈孝子啟示錄:男性家庭長照者的勞動故事〉,《台灣社會福利學 會年會論文》,臺北。

王秀紅(1994)。〈照顧者角色對婦女衝擊:護理的涵義〉。《護理雜誌》,41

(3):18-23。

王海山(2003)《科學方法百科辭典》(第二版)。臺北:恩楷。

王惠娟(2007)。一個自我追尋的生命敘說:走出灰姑娘的童話故事。靜宜大學 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王雅各(1997)《台灣婦女運動解放史》。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王雅各主編(1999)《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臺北:心理出版。

王增勇(2011)〈家庭照顧者做為一種改革長期照顧的社會運動〉。《台灣社會 研究季刊》,85:397-414。

王增勇(2010)〈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的創新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 會會訊》,12:22-23。

王麗容(1995)《婦女與社會政策》。臺北:巨流。

王麗容(1997)〈從照顧者角色的理論面談婦女的福利需求〉,《第二屆全國婦 女國是會議,婦女與福利-從照顧者角色談婦女福利需求研討會》專題研 究報告。

尹可鴻(2019)《男性使用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情形之研究》。高雄醫學大學醫 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呂以榮等著(2018)《老人與家庭高齡與超高齡社會議題》。臺北:雙葉。

呂寶靜(1997)〈台灣地區老人日間照護方案功能之初探-從老人使用者及其家 屬的觀點出發〉。《政治大學社會學報》,27:89-120。

呂寶靜(1999)〈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誰的需求?誰的決定?〉,

《台大社工學刊》,1,181-229

呂寶靜(2005)〈 支持家庭照顧者的長期照顧政策之構思〉。《國家政策季刊》,

4:25-40。

呂寶靜(2000)《老人照顧: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陳景寧等(1997)〈女性家屬照顧者之處境與福利建構〉,收錄在劉毓 秀《女性、國家、照顧工作》,頁 57-92,台北:女書店。

伊慶春、簡文吟(2001)〈已婚婦女的持續就業:家庭制度與勞動市場的妥協〉,

《台灣社會學》,1:149 – 182。

吳宜姍(2006)《請讓我們更靠近-老年男性配偶照顧者針對居家服務系統運用之 主觀經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慈恩(1997) 《由婦女之照顧者角色、經濟需求及工作權談婦女之福利政策規 劃》。第二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論文。

卓春英(2001)《頤養天年:台灣家庭老人照護的變遷》。臺北:巨流。

李逸、周汎澔、陳彰惠(2011)〈家庭照顧者議題─從性別、私領域到公共政策的 觀點〉。《護理雜誌》,58(2):57-62。

李奕辰(2020)《在職家庭照顧者照顧需求之探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 究所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建德(2005)《精神病患男性家屬的照顧經驗。成功大學護理學系研究所學位 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建德(2006)〈照顧精神病患之經驗─男性家屬之觀點〉。《實證護理》,2(3):

180-188。

李德芬、林美珍(2012)〈中年女性照顧者照顧家中失能老人之正向命經驗〉。

《生命教育研究》,4(1):55-82。

林松齡(1993)〈老人社會支持來源與老人社會需求:兼論四個社會支持模式〉。

收入於王國羽主編,《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頁 205-290,嘉義:中正大 學社福系研究所。

胡幼慧(1990)〈中美婦女在老人照顧角色上之比較〉,《美國婦女與社會研討 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

胡幼慧(1995)《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台北:巨流。

63

胡梅(2016)《家庭照顧者壓力、因應方式及其學習需求之探討—以六位失能老 人主要照顧者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論文,未出 版,臺北市。

涂翡珊(2005)《女兒照顧者角色形成與照顧經驗之初探》。政治大學社會學研 究所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皓宜(2013)〈媳婦角色在家庭照顧中的文化期待〉,《 家庭教育欲諮商學刊》,

14:33 – 52。

許雅惠(2001)〈社會救助新契約-英國福利改革經驗與省思〉。《社區發展季 刊》95:164-180。

姜貞吟(2010)〈國家與性別-台灣照顧政策性別話探析 〉。《國家發展研究》,

10:1-34。

陳正芬(2013)〈我國長期照顧體系欠缺的一角:照顧者支持服務〉。《社區發 展季刊》,141:203-213。

陳正芬(2013)〈媳婦角色在家庭照顧中的文化期待〉。《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

14:33-53。

陳正芬、吳淑瓊( 2006)〈家庭照顧者對長期照護服務使用意願之探討〉,《人 口學刊》,32(6):83-121。

陳正芬、官有垣(2020)《台灣的長期照顧體制發展-國家、市場與第三部門》。

台北市:巨流。

陳明珍(2011)《居家服務績效評鑑之指標建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 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品秀、唐愉君、李林富、林彣芷(2018)〈慢性失能病人其家庭照顧者照顧型 態與照顧壓力之性別差異〉。《身心障礙研究季刊》,16:149-161。

陳昱名(2007)〈老年失智症病患家庭照顧者照顧負荷與需求之初探〉。《新生 學報》,2:59-82。

陳奎如(2000)《男性家庭照顧者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臺北。

陳雅美、陳品元、游曉微(2016)。〈創造三贏長照體系: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

《社區發展季刊》,153:199–213。

陳景寧(2016)〈看不見的女性照顧者〉。《性別平等教育季刊》,77:21-27。

陳燕禎(2015)《老人福利服務:理論與實務 本土的觀點》。臺北:雙葉。

陳燕禎(2015)《老人福利服務:理論與實務 本土的觀點》。臺北:雙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