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本研究之研究樣本僅侷限於高雄縣中崙國小的學童,因此研究結果無法推 論至其他地區與其他年齡。未來之研究可再針對不同地區及不同年齡作更 深入的研究。

二、學業成就之影響因素很多,本研究結果發現國小學童知覺動作能力可以預 測學業成就,建議日後對於預測學業成就之研究可加入知覺動作能力這個 變相。

三、本研究結果發現國小學童知覺動作能力與學業成就的相關中,國小三年級 綜合領域、國小五年級數學領域、國小五年級社會領域及國小五年級自然 與生活科技領域,是未達顯著相關的四個部分,研究者認為是因依六個年 級分組後受試者人數減少至每組約 60 人,而導致未達顯著水準的統計結 果,建議日後的研究能補強此一部分。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文科(1995)。教育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克先(1987)。學習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王錠堯(2004)。青少年體能商與智能表現的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中正大學,嘉義縣。

台灣省立嘉義啟智學校(1997)。知覺動作訓練教學資料彙編。嘉義縣。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93)。台灣地區學生學業成就報告。南投縣。

何榮桂、王振德、陳美芳、蔡崇建(1984)。國中資優學生學習行為初步研究。

資優季刊,12,17-22。

吳知賢(1988)。不同類型國民小學學生之智能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南投縣:台 灣省政府教育廳。

吳新華(1994)。國小學童班級適應、學習方法之效率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台南 師院學報,27,31-73。

吳端文(2001)。感覺沒有百分百-認識感覺統合。蒙特梭利,38,20-26。

巫有鎰(1997)。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台東縣。

李帶生(1997)。高小低成績組學生的學業成績歸因及其與抑鬱的關係。基礎教 育學報,7(1),69-85。

李雯堯(2004)。國小多重障礙學生知覺動作教學成效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李默英(1983)。年級、性別、角色、數學學習態度與數量成就的關係。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汪宜霈、王志中、蔡獻裕(2003)。感覺統合與知覺動作訓練對發展遲緩兒童療 效之比較。職能治療學會雜誌,21,29-44。

周台傑(1999)。簡明知覺-動作測驗。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 平 國 小 ( 2005 )。 知 識 - 學 習 障 礙 。[ 全 球 資 訊 網 頁 ] 網 址 http://www.ypps.tp.edu.tw/resource/l7.htm (上網查詢時間:94/07/22)

林常榮(2006)。男子排球競賽表現之標記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 學,台東縣。

林貴美(1994)。運動治療對自閉症兒童學習影響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北師 院特殊教育系。

林貴美(2002)。知動訓練與引導式教育之比較。國民教育,42(3),52-57。

邱明發(1997)。序言。載於台灣省立嘉義啟智學校主編,知覺動作訓練教學資 料彙編。嘉義縣:台灣省立嘉義啟智學校。

邱慶瑞(2002)。不同學業成績青少年體適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柯平順(1997) 。幼兒特殊教育。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柯 志 恩 ( 2005 ) 。 教 育 心 理 。 [ 全 球 資 訊 網 頁 ] 網 址 http://tknet.tku.edu.tw/~u8010579/psychology.htm(上網查詢時間:94/07/22)

洪清一(2001)。知覺-動作訓練。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胡報治(1972)。國小高年級兒童學業成績的非智力性相關因素。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張文隆(1997)。台中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張至滿(1986)。體育測量與評價。台北市:水牛圖書出版事業公司。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臺灣東華書局 股份有限公司。

張景祥(1995)。國民小學學生體格、年齡、身高、體重與基本運動能力關係之 研究。大專體育,18,102-107。

張鳳儀(1998)。澎湖地區國小五年級學童基本運動能力與學科學習能力之相關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台北縣。

張錦鶴(2003)。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教 育 部 ( 2005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與 教 學 網。[ 全 球 資 訊 網 頁 ] 網 址 : http://teach.eje.edu.tw/9CC/fields/2003/life-source.php ( 上 網 查 詢 時 間 : 94/05/25)

曹淑珊(1996)。國民小學啟智班學生常見知覺動作問題及相關教學措施之研究 -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許天威(1986)。學習障礙者與教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許佩玲(1981)。大學生學業成就之預測及其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許義雄(譯)(1997)。兒童發展與身體教育。台北市:國立編譯館。(David L.

Gallahue, 1997)

郭生玉(1973)。國中低成就學生心理特質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集刊,15,451-533。

郭俊賢、陳淑惠(譯)(1998)。多元智慧的教與學。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 份有限公司。(Campbell, L., Campbell, B. & Dickinson, D., 1996)

陳正昌(1994)。北部三縣市家庭教育資源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教育研 究雙月刊,39,37-43。

陳全壽(1998)。由性別差異及地域差異看兒童大肌肉活動能力、小肌肉活動能 力、學科學習能力的發達傾向及相關---第二年追蹤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 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陳國泰(1995)。國小低學業成就生的學校經驗之意義形成。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陳湘(1999)。學習障礙與視知覺訓練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桃園縣。

黃淑玲(1995)。國民小學學生人際關係、學業成就與自我關念相關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貴祥(1988)。學習目標、學習技巧、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的關係。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楊承亮、郭國誠(1986)。智力測驗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三軍七校部份。國 防管理學院學報,7,65-76。

楊基榮(1971)。體育測驗與統計。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劉燕饒(2001)。國民中學資優學生時間管理、學習態度、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 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劉錦志、陳明終(1980)。市區和郊區國小學生學業成就與心理特質關係之分析 研究。測驗年刊,27,23-32。

劉鴻香(1972)。兒童知覺動作技巧之訓練。台北市:台灣省立台北師範專科學 校。

劉鴻香(1978)。學習障礙兒童之知覺動作訓練。台北市:台灣省立台北師範專 科學校。

潘瀅方(1998)。台北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習障礙學生運動能力調查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蔡志鵬(2004)。不同性別國小學童大肌肉動作發展與學業成就之相關與差異。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盧美貴(1980)。國小教師教導方式與學生學習行為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繆敏志(1990)。單親兒童學業成就、人格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謝季宏(1973)。智力、學習習慣、成就動機及家長社會地位與國中學生學業成 就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豐 原 醫 院 ( 2005 )。 感 覺 統 合 治 療 。[ 全 球 資 訊 網 頁 ] 網 址 : http://www.fyh.doh.gov.tw/depweb/Rehabilitation/unblock/teach/SI/SI.htm

(上網查詢時間:94/07/03)

二、外文部分

Ayres, A. J. (1972).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orders. Los Angles, LA: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Ayres, A. J. (1972).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the vestibular system.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1, 18-29.

Ayres, A. J. (1979). Effect of sensory integrative therapy on the co-ordination of children with choreoathoid movement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 31, 291-293.

Ayres, A. J. (1980). Therapy on the coordination of children with movement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38, 291-293.

Bender, A. A. (1995). Learning disabilities: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 and teachihg strategies (2nd ed.). Mass: Allyn and Bacon Publishing Company.

Brozo, W. G. (1982). Differential study skills of successful and failing university students. Journal of Learning Skills, 2(1), 29-35.

Buindy, R. H. (1991). Manual of the Bruininks-Oseretsk test of motor proficiency.

Circle Pines, Minn: American Guidance Service Publishers.

Burke, B. G., Kemery, E. R., Sauser, W. I., & Dyer, F. N. (1989). Intelligence and physical fitness as predictors of success in early infantry training.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69(1), 263-271.

Cattell, R. B. (1963). Theory of fluid and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A critical experi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4, 1-22.

Cratty, B. J. (1973). Intelligence in action.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Cipami, E. C. & Spooner, F. (1994). Curricular and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Delacato, C. (1966). Neurological organization and reading. Springfield, Ill.:

Charles C Thomas.

Etnier, J. L. & Landers, D. M. (1997). The influence of age and fitness on performance and learning. Journal of Ag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5(3), 175- 189.

Frostig, M. (1997). Education of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New York, NY:

Appleton Century Crofts.

Getman, G. (1965). The visuomotor complex in the acquisition of learning skills. In J. Hellmuth (Ed.), Learning Disorders, Vol. 1, Seattle : Special Child Publications.

Horak, W. G. (1979). The effects of locus of control and two typs of classroom climate on student academic achievment and self-concept.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39, 7134A

Hebb, D. (1949). The organization of behavior. New York: Wiley.

Hammill, D. D. (1992). A timely definition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ternational Special Children’s Assessment(135). Changhua, ROC: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aty of Education.

Kephart, N. C. (1960). Slow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Columbus, OH: Charles Merrill.

Kephart, N. (1963). The brain-injured child in the classroom. New York, NY:

National Society for Crippled Children and Adults.

Kephart, N. C. (1971). Slow learner in the classroom. Columbus, OH: Charles Merrill.

Kavale, K. & Nye, C. (1991). Identification criteria for learning disabilities : teachihg strategies. Mass.Allyn and Bacon.

Kirk, D. & Gallagher, J. J. (1993). A comparison of reaction time in athletes and nonathletes. Highlights, 4(2), 226.

Li, Z. G. (2000). Influence of general resistance training on growth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Xi 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17(3), 59-62.

Lochbaum, M. R., Karoly, P., & Landers, D. M. (2002). Evidence for the importance of openness to experience on performance of a fluid intelligence task by physicall active and inactive participant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73(4), 437-444.

Larsen, S. & Hammill, D. (1975). The relationship of selected visual perceptual

abilities to school learning.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9, 281-291.

Maccoby, E. E. & Jackliln, C. N. (1974). The psychology of sex defference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nford, California.

Mathews, C. O. & Toepfer, N. (1936). Comparison of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study. School Review,44, 184-192.

Malinar, R. M. (1978). Secular changes in growth maturation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Exercise and Sports Science Review. 6, 203-255.

Oden, M. H. (1968). The fulfillment of promise: 40-year follow up of the terman gifted group. Genetic Psychology Monographs, 77, 3-93.

Oakland, T. (1983). Joint use of adaptive behavior and IQ to predict achievement.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1(2), 298-301.

Piaget, J. (1952). 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Smith, S. W. (1991). Comparison of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of students with behavioral disorders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4, 41-50.

Symonds, P. M. (1926).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of study habits. School and Society, 26, 145-152.

Winnick, J. P. (1990).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Ill: Human Kinetics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