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建議 建議 建議 建議

基於上述之研究結論提出本研究之建議,俾供發展建築環境藝術在國小藝術 與人文教育之參考,並對未來研究提出進一步的建議與看法。

一 一 一

一、、、、對教師實施建築環境藝術教育教學上之建議對教師實施建築環境藝術教育教學上之建議對教師實施建築環境藝術教育教學上之建議對教師實施建築環境藝術教育教學上之建議

教學策略的訂定是為了作為推行上的方針或依據,但在課程的落實上必須由 教師視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與規劃。本研究所建構的「建築環境藝術教育之策略」

涵容於現階段藝術與人文能力指標,可供現職藝術領域教師教學時的參考,並依 不同年段擬訂階段性的方針。期望教師能以漸進式的方式落實於實際教學。

二 二 二

二、、、、對各國民小學發展建築環境藝術教育之建議對各國民小學發展建築環境藝術教育之建議對各國民小學發展建築環境藝術教育之建議對各國民小學發展建築環境藝術教育之建議

各校面對學校工程時因為實際的考量必定會有不同的施行方式,期望各校斟 酌本研究所建構的教學策略,使用參與式設計的規劃理念,邀請學校工程的規劃 專家提供意見與學校教師進行討論,積極辦理教師與學生相關專業成長活動。此 外,建築環境藝術教育相關能力的培養課程並不只限於學校工程施作時才能施 行,期望學校能積極辦理相關活動並鼓勵教師參與相關進修課程,利用現有校園 ( 社區 ) 環境發展課程達到提升學生對空間環境營造的相關能力,更透過參與的 過程學習民主討論的方式及對學校 ( 社區 ) 的情感意識。

三三

三三、、、、對教育主管機關之建議對教育主管機關之建議對教育主管機關之建議對教育主管機關之建議

有鑑於「未來的學校」必須具備的四個條件:彈性可變的空間、永續性、兼 具個人化與群體性,以及與社區的連結的發展趨勢,教育主管機關若能參考本研 究結論針對建築環境藝術教育制訂明確的教學策略供教師教學參考,並邀請學

者、規劃專家辦理相關研習活動,肯定有莫大幫助。此外,此部份課程目前仍缺 乏教育主管機關各項經費的申請與補助,困難學校施行工程與課程配合發展的時 間性與可行性。若主管機關能配合推行專案予以學校支援,更能達到實施專業與 推廣建築環境藝術教育的目的。

四 四 四

四、、、、對後續研究之建議對後續研究之建議對後續研究之建議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 一 ) 本研究德懷術小組雖已涵蓋規劃專業者、課程發展專家學者、現職教師,

但由於此課程尚未普及,又避免與訪問個案專家意見重複性過高,因此敦請其他 具有此領域專業但並非都有實際參與課程經驗的專家為主,並局限於該小組成員 所達成之共識。因此,對於未來之研究建議增加問卷小組成員之人數以外,並能 涵蓋全省更多具有實際參與經驗的各領域專家擔任小組成員,增加專家效度力求 教學策略的一致性與客觀性。

( 二 ) 本研究主要採文獻分析、半結構性訪問與德懷術問卷建構國小階段建築環 境藝術教育之策略,屬於理論建構的層面。因此,建議後續相關研究者思考以行 動研究在編撰課程方面所能提供的助益,研發專業課程進而使建築環境藝術教育 得到更多的啟迪與發展依據。

( 三 ) 希望透過本研究課程策略的建構,能引發不同領域的教師從事相關課程內 容的建構研究,使建築環境藝術教育融入各領域的教學,以期將此議題推廣至教 育更上位的目標,也讓建築環境藝術更為普及。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中文部份 中文部份 中文部份

王文科、王智宏﹙2005﹚。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田又方(2005)。陽光國小校園空間建構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師 範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 ( 2008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附設 實驗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 96 學年度教學成果發表會手冊「發表為本」之主 題統整教學─以「搬家」方案為例。台北:作者。

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 2001 ) 。桃腳傳奇─楔子 台北縣立桃子腳國民中小學設 校建築計畫書。台北:作者。

宋伯欽譯 ( 2004 )。都市意象。台北:臺隆。

吳振廷(2006)。以參與式設計反省當前的台灣建築設計教育-教育部「創意學 養計畫」鐵板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

邱勇嘉(2006)。社區藝術教育與空間文化化聯結可行性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

林振豐(2001)。社區總體營造在社區主義形成過程中的瓶頸與願景--以苗栗縣社 區為觀察焦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

周濟幼(2002)。孩子天空的一朵雲─台北市立師院附設實驗小學「校門變變變」

參與式設計及校園營造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建築學系 研究所。

胡寶林(2002)。場所精神的催化劑-設計改造中原大學「室設愛樓」的理念與行 動。2002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49-266。

胡寶林(2004)。校園空間的社區總體營造 : 學校建築的參與式設計。台北:六 合。

徐宗國譯(1998)。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玉玲(2004)。空間藝術教育 讓孩子與空間對話。美育,137,4-13。

陳致豪(2005)。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的問題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

康台生﹙2002﹚。藝術與人文課程的實踐-如何結合社區資源共創社區發展特色。

美育,128,4-13。

康永忠(2005)。兒童「空間建構」學習營隊企劃與執行之研究─以人本基金會兒 童「築巢」梯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建築學研究所。

郭恩慈(1998)。空間、時間與節奏:列斐伏爾的空間理論分析。城市與設計 5/6,

171-185。

張芬芬譯(2005)。質性研究資料分析。台北:雙葉

黃文琳(2005)。由工程變課程─北市師院實小「路公園」校園營造行動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

曾秀米(2005)。社區營造員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對實施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喻肇青(2001)。向孩子學習:「人與空間」關係的環境教育行動研究。藝術教 育研究,1,43-78。

喻肇青(2000)。參與式設計的操作。人本教育札記,135,137-139。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

楊沛儒(1993)。參與式設計之研究-專業者的介入:社區空間的認同、動員和生 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4)。台北市立師院實小開放校園環境改造設計 ( 第 三、四期 ) 規劃總結報告書:穿綠廊.聞書香.藝文風情城門繞。台北:

作者。

廖敦如(2004)。與環境的對話─小建築師 一個課程實踐的行動研究。美育,

142,60-70。

劉柏宏(1997)。國小校園戶外空間參與式設計與教育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菁桐 國小等校參與式設計經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 城鄉研究所。

鄭晃二、陳亮全(1999)。社區動力遊戲 : 工作坊使社區活起來。台北:遠流。

鄭晃二、張冠儀、城千惠(2002)。校園玩翻天 : 有趣的空間與課程統整遊戲。

台北:遠流。

盧智敏(2003)。國中校園空間改造行動研究之方案教學計畫-以台北縣立樹林 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研究所。

謝哲智(2006)。國小教師資訊科技融入社會領域教學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科技研究所。

英文部份 英文部份 英文部份 英文部份

Alexander C. (1977), A Pattern Language, Oxford Univ., N. Y.

Adams, E. ( 1999 ). Art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A framework for school programs.

In J. K. Guilfoil & A. R. Sandler (Eds.), Built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art

education (pp.184-193). Reston, VA: National Art Education.

Guinan, K. L. (1999). Personal space and public place: Architecture and narrative in built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J. K. Guilfoil & A. R. Sandler (Eds.), Built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art education (pp.58-67). Reston, VA: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Graves, G. W. ( 1999 ). Curriculum evaluation: One approach for assessing built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the classroom. In J. K. Guilfoil & A. R. Sandler (Eds.),

Built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art education (pp.194-209). Reston, VA: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Hicks, L. E. & King, R. J. H. (1999). Mapping a sense of place: A contextualzed approach to designed environments. In J.K. Guilfoil & A. R. Sandler (Eds.),

Built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art education (pp.10-17). Reston, VA: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King, S., Conley, M. Latimer, B. and Ferrari, D. (1995). Co-Design: A Process of

Design Participation, Van Nostrand Reinhold.

Lefebvre, H. (1991),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Oxford: Blackwell.

Neperud, R. W. (1999). Environmental Design Education in Community Contexts. In J.K. Guilfoil & A. R. Sandler (Eds.), Built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art

education (pp.27-36). Reston, VA: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Murry, J. W. & Hammons, J. O. (1995). Delphi: A versatile methodology for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18(4), pp.423-436

Orr, D. W. (1999). Architecture as pedagogy. In J. K. Guilfoil & A. R. Sandler(Eds.),

Built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art education (pp.88-91). Reston, VA: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Randolph T. Hester, Jr. (1990), Community Design Primer. Mendocino: Ridge Time Press.

Sandler (Eds.), Built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art education (pp.194-209). Reston,VA: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Taylor, A. (1999). User Group Participation in Design Education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In J.K. Guilfoil & A. R. Sandler (Eds.), Built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art education (pp.118-125). Reston, VA: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Vygotsky, L S (1962). Thought and Languag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附錄 附錄 附錄 附錄

一 一

一、 、 、半結構性訪問大綱 、 半結構性訪問大綱 半結構性訪問大綱 半結構性訪問大綱

( 一 )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1. 規劃專業者半結構性訪問大綱 ( Q & A )

Q1. 請問您在承辦學校工程 ( 國小校園工程 ) 時是如何想到要與學生的課 程做結合?就你所承辦過的經驗來說覺得效果如何?

Q2. 由報告書中看來,一般推行的方式是必須先做老師的培訓,請問在設計 課程時的主導者是以承辦工程的單位為主還是學校為主?

Q3. 請問就您在推動校園空間的工程或案子和老師們及小朋友們接觸之後,

覺得主要缺少或需要培養的能力是什麼?

Q4. 本研究希望從參與式設計課程切入的角度發展階段性的課程,例如第一 階段的安排的就是空間體驗或是發表的部份比較多,到第二階段才有一 些比較實作的部分,就您的經驗覺得這樣的安排是否恰當?

Q5. 請教對於推行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的課程」的建議?

2. 校園負責人半結構性訪問大綱 ( Q & A )

Q1. 請問當規劃專業者進入校園規劃時,是因為何種原因 ( 目標 ),決定實 行與課程結合之實驗計畫?

Q2. 請問在整個校園環境改造計畫中,如何將規劃專業者的想法轉化成教 案,與各領域課程結合?

Q3. 請問在設定課題、建立分工表、訂定教學目標、撰寫教學計畫、進行學 年領域的課程活動設計與規劃時,是否遇到執行上的困難?

Q3. 請問在設定課題、建立分工表、訂定教學目標、撰寫教學計畫、進行學 年領域的課程活動設計與規劃時,是否遇到執行上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