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節

第六節 第六節 資料處理 資料處理 資料處理 資料處理

本研究蒐集的資料分成文獻、訪問及德懷術問卷三個部份,文獻資料於第二 章分節完成系統化分析過程,本節主要針對訪問資料及德懷術問卷的處理過程及 分析方式,分述如下:

一、訪問資料處理方式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資料分析的編碼方式處理檢視訪問的原始資料,參考 Matthew B. Miles 與 A. Michael Huberman ( 張芬芬,2005:110-191 ) 對資料編碼 所發展的分析程序,本研究的編碼過程如下:

( 一 ) 第一層次編碼

將原始資料的每一段話分解為獨立事件進行分類的編碼。分類的面向皆以代 碼呈獻,轉換為概念化的形式。再以每個代碼下的內在意涵檢視與研究目的有關 的概念資料,分別收入訪問大綱的層面之下。實施步驟如下:

1.製作訪問逐字稿

為避免資料遺漏,訪問過程以全程錄音方式進行記錄,之後再進行文字的轉 寫, 製 作 訪 問 逐 字 稿 。 將 訪 問 對 象 及 受 訪 日 期 予 以 編 碼 , 編 碼 方 式 如 下 : P1_970702:P 代表規劃專業者,1 代表第一間學校,即 97 年 7 月 2 日所訪問第一 間學校的規劃專業者的逐字稿內容。T2_971117:T 代表學校負責人,2 代表第二 間學校,即 97 年 11 月 17 日所訪問第二間學校的學校負責人的逐字稿內容。

2.編碼與轉寫

逐字稿經校對無誤後,將重點內容打散進行整段編碼。以 001 開始代表分段 內容,再逐段精簡為「內在意涵」,對照整段編碼以 001-1 的順序進行轉寫。

如:P1 專家編碼為 011 的訪問內容為:不過看起來最大的挑戰看起來應該是「看 平面圖」的部分,也就是所謂「讀圖」,讀圖這件事情就需要教一下才比較會,

這應該就算是一個門檻,那這也是應該可以在美術課程裡面教,國外的學生從小 就會教看平面圖,像是我們生活裡最常可以看到的就是「逃生平面圖」,不管在 哪裡都會看到,這跟生活有關。轉寫為「內在意涵」011-1 為:「讀圖」是溝通上 的門檻,也最適合在藝術與人文教育中加強。轉寫 P1 專家學者的內在意涵如附錄 二。

3.內在意涵編碼

將簡化的「內在意涵」進行系統的分類,透過嚴謹的組織計劃將資料作第二 次的編碼之後,揭示其具體的意義。其步驟為:對應研究目的設計第一層編碼以 A、

B、C 代表,對應訪問大綱設計對應第二層編碼以 a、b、c 代表,編碼分層表如下 表所示。整理 T1 專家學者的內在意涵編碼於附錄三詳載。

表 3-1 編碼分層表

第一層編碼 第二層編碼

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發展背景與意義/A 學校的教育理念/ a

參與式設計的校園空間成果/b 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之基本能力/B 參與式設計溝通方式/a

非規劃專業者需培養之基本能力/b 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學之策略/C

建築環境藝術課程發展原則/a 建築環境藝術課程發展策略/b 未來的期許與指引/c

( 二 ) 第二層次編碼

當每一段的「內在意涵」都發展出編碼將初步的分類完成,但呈現仍嫌鬆散,

需要將打散後的資料依性質重新組合。串連同性質意涵的歸納主旨,組織脈絡分 明的資料系統,這個程序著重於重建資料的關聯性,以明顯呈現類別之間的差異 與相互影響的關係。此階段的步驟如下:

1.各別檢視訪問對象的訪問資料,將散落在不同段落的「內在意涵」依編碼分 類表分類集中,初步了解訪問對象對不同層面問題的見解。

2.將四位訪問對象同性質的「內在意涵」做第二次的集中,並找出關鍵字意,

選擇其中的代表性詞彙,建立「概念議題」。

3.將同類的「概念議題」聚化為「主旨議題」,如此循序發展出以研究目的為 中心的資料結構體系,進而導引出具體的研究結果,訪問資料第二層次編碼詳見 附錄四。

( 三 ) 編碼資料陳述

當「主旨議題」確定,便以此為詮釋的核心,研究者根據譯碼與層層分類的 脈絡,條理說明類屬之間的關聯性。進而連結各個同質的「主旨議題」,以期分 析解釋的結果回應本研究的代答問題。陳述方式舉例如下:

B.培養社區營造的能力

在訪問的過程發現實行參與式設計的學校與社區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透過 參與式設計過程所發展的校園環境也是培養社區意識及社區總體營造觀念的方 法。訪問中的4位專家皆認為參與式設計與「開放校園」的觀點相關。將學校當作 社區的中心,提供社區環境與資源,在互動中培養學生社區營造的能力。

以『班級就是一個社區』,以『班會』決定班級事務,把社區意識貫徹到班 級教育中 ( T2訪002 )。

推行社區總體營造目標應從國小教育培養起 ( P1訪021 )。

以開放校園與社區互動的概念,發展規劃設計 ( T1訪006 )。

校園以社區營造為起點,校園開放空間回饋社區 ( P2訪002 )。

二、德懷術問卷處理方式

由於本研究問卷並不涉及較高層級的統計分析,如相關係數與變異數分析或 是回歸係數與顯著性水準等。因此,本研究將僅以 Excel 軟體進行較初級的數據統 計處理,這些處理包含:次數分配、平均數 ( M ) 、標準差 ( SD ) 、穩定度、穩 定度平均值等呈現小組成員對每題目標與內容所判斷的重要程度,以及反映意見 的重要性及一致性程度。

1.次數分配:為德懷術小組成員對課程基本能力與教學策略模式項目的適切性 評定結果的分配情形。

2.平均數:表示德懷術小組成員意見的集中程度。

3.標準差:檢驗德懷術小組成員意見的離散程度。

4.穩定度:穩定度 = ( 填答改變人數 ) / ( 總填答人數 ),本研究穩定度之判 別採用 Murry & Hommons ( 1995 ) 提出之準則,以小組成員意見變更人數 20%≦ , 做為小組成員對個別課程基本能力與教學策略模式之意見分佈達到穩定之最低標 準。

5.穩定度平均值:當部分議題已達到意見一致程度標準時,便以問卷的整體穩 定度做為調查是否結束的決定依據。當問卷所有題項的穩定度平均值≧70%時,德 懷術問卷即可停止。

本研究在第二輪與第三輪問卷計算穩定度的變化,當問卷具備平均數≧4,標 準差≦1,穩定度平均值≧70%時即代表問卷達到一定的共識,即可結束德懷術問 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