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伍章 第伍章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涵容目前國小階

段藝術與人文能力指標的內容建構

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學之策略,作為將來藝術與人文教育發展以及國小藝術 與人文領域教師發展課程與實踐教學時的參考。

本研究參酌相關文獻探討及半結構性訪問施行參與式設計學校的學校負責人 與規劃專業者的結果,研究哪些建築環境藝術的基本能力適合作為發展國小建築 環境藝術課程的依據。分析目前國小階段藝術與人文能力指標和建築環境藝術教 育相關內容發展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之教學策略,從而編製德懷術問卷。經過 三次的問卷往返綜合專家小組成員的建議與半結構性訪問的結論,經過質性與量 化的資料分析,完成本研究所要建構的「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之教學策略」。

最後,歸納本研究結論再提出建議事項,供將來藝術與人文教育發展、國小藝術 與人文領域教師及後續研究者參考。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結論 結論 結論 結論

依據文獻的分析與探討、半結構性訪問的結論及德懷術專家問卷調查結果,

本研究提出結論敘述如後。

一一

一一、、、、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課程應以九年一貫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課程應以九年一貫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課程應以九年一貫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課程應以九年一貫「「「「主題統整課程主題統整課程主題統整課程主題統整課程」」」與」與與「與「「學校本「學校本學校本學校本 位課程

位課程 位課程

位課程」」」」理念作為發展依據理念作為發展依據理念作為發展依據理念作為發展依據。。。。

九年一貫課程統整強調讓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與學生的生活有關連,才 有意義、有價值,發展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適合以主題統整方式結合各學 習領域規劃全校性 ( 社區性 ) 的活動拉近學校與社區之間的關係,各學年發展不

同引導模式的課程。

二二

二二、、、、建構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課程需要規劃專業者建構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課程需要規劃專業者建構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課程需要規劃專業者、建構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課程需要規劃專業者、、、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 三方

三方 三方

三方專業溝通專業溝通專業溝通專業溝通密切合作密切合作密切合作密切合作。。。。

從參與式設計各案學校的探討發現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課程的實施教 師需要進行專業的培訓與進修,教師與規劃專業者雙向溝通專業交流發展課程內 容與施教方式。在建築環境藝術課程中由於專業領域的不同,教師與規劃專業者 若能一起發展課程內容對課程建構十分重要。學校發展全校性工程與課程結合的 過程學校行政人員必須扮演著溝通橋樑的角色,協助規劃專業者與教師和學生良 好溝通進行活動與課程。

三 三 三

三、、、、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之基本能力應涵蓋空間理論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之基本能力應涵蓋空間理論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之基本能力應涵蓋空間理論、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之基本能力應涵蓋空間理論、、、空間概念空間概念空間概念空間概念、、、、空間美空間美空間美空間美 學與實作課程四個部份

學與實作課程四個部份 學與實作課程四個部份 學與實作課程四個部份。。。。

根據文獻探討與半結構性訪問的結果,配合德懷術小組提供的意見,本研究 將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之基本能力訂為11項,這11項基本能力涵蓋空間理 論、空間概念、空間美學與實作課程等四個部份,讓學生得到一種廣泛、全面而 完整的學習。期待使建築環境藝術教育的發展更趨完整,對未來空間環境營造能 力培養有更進一步之貢獻。基本能力分述如下:

( 一 ) 空間理論的運用

1.利用身體五官體驗及參與社區活動的經驗,感受對社區環境、鄉土的情感,

進而初步了解空間三角概念中「具體空間」與「想像空間」的概念。

2.利用地圖進行實地空間探索了解兩物體間的相對位置,再由教師逐一指導學 生運用都市意象元素 ( 通道、區域、邊緣、節點、地標 ) 標示於地圖上。

( 二 ) 空間概念的培養

3.從小組、班級的討論過程與成員需求的互相了解,體會「班級意識」,進而 理解「社區意識」的概念。

4.體驗及觀察自己與所在的生活環境,初步理解「人與環境」的概念。

5.結合數學領實際測量空間環境,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空間尺度」。

6.運用「肢體」作為測量時的替代工具,實際體驗各種空間,從了解「空間尺 度」逐漸培養「空間量感」。

7.從認識校園自然生態進行相關體驗活動建立尊重「環境生態」的概念。

( 三 ) 空間美學素養的提升

8.經由觀察與體驗日常生活事件撰寫「空間劇本」,進而初步了解影響空間感 受的自然因素 ( 光影、風雨 ) 與人的使用因素 ( 材質、觸感、生活方式 )。

9.培養建築環境藝術之「鑑賞能力」,提升「空間美學」素養。

( 四 ) 實作課程的學習

10.利用圖面 ( 平面圖 ) 在實際空間進行講解的教學過程,嘗試畫出簡易空間 創發配置圖,培養基本圖面的理解能力。

11.簡易的立體模型製作 ( 可先以現成物組合方式進行再依學生能力漸進規 劃課程 )。

四 四 四

四、、、、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之策略應以螺旋式課程設計規劃兼具體驗與實作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之策略應以螺旋式課程設計規劃兼具體驗與實作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之策略應以螺旋式課程設計規劃兼具體驗與實作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之策略應以螺旋式課程設計規劃兼具體驗與實作 的階段課程

的階段課程 的階段課程 的階段課程。。。。

根據半結構性訪問結果國小階段環境藝術教育課程引導可使用繪本、教師轉 化的當地模式語言、安排相關演講及不同的提問模式進行,並以漸進的階段方式 進行體驗環境參與討論與實作的空間創發課程。綜合德懷術小組提供的意見,本 研究將國小階段建築環境藝術教育之策略訂為 9 項:第一階段 ( 1-2 年級融入 2008 年修訂之生活課程能力指標 ) 3 項;第二階段 ( 3-4 年級 ) 3 項;第三階段 ( 5-6

年級 ) 3 項,每階段包含能力指標中探索與表現 ( 探索與體驗 )、審美與理解 ( 理 解與欣賞 ) 與實踐與應用 ( 表現與運用 ) 三個面向。將融入的藝術與人文能力 指標與教學策略分述如下:

( 一 ) 第一階段

1.融入指標:1-2透過各種媒材進行探索活動,喚起豐富的想像力,並體驗學 習的樂趣 ( 探索與體驗 ) 之教學策略:

( 1 ) 透過角色扮演的遊戲,運用身體五官、肢體的活動體驗,了解空間的正 確使用觀念及「人與環境」的關係。

( 2 ) 運用各種媒材主動觀察生活環境 ( 校園設施、遊戲空間 ) 的活動課程,

探索環境中的潛在危險,引導學生表達對空間的感受和環境改善的意見。

( 3 ) 若社區 ( 學校 ) 有工程進行時,教師可蒐集工程施作過程之照片進行施 工教學,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與了解施工安全。

2.融入指標:2-1接觸生活中的人、事、物,理解文化、藝術與自然現象的豐 富性 ( 理解與欣賞 ) 之教學策略:

( 1 ) 從參與 ( 觀察 ) 日常生活事件或社區活動、校慶,了解文化歷史與空間 型態,理解生活方式、自然現象影響環境的因素。

( 2 ) 進行美化環境 ( 校園、教室佈置 ),培養對社區 ( 班級、校園 ) 環境 的情感,從相互合作的過程中體會社區 ( 班級 ) 意識及美感的培養。

3.融入指標:3-2 練習並運用探究人、事、物的方法,解決生活的問題、美化 生活的環境、增加生活的趣味 ( 表現與運用 ) 之教學策略:

( 1 ) 透過認識校園 ( 社區 ) 植物活動,分組合作利用環境中的枯葉、石頭進 行創作活動,美化生活環境。

( 2 ) 學習欣賞別人的作品,也從創作材料中辨認所使用的媒材。從小組創作 與討論過程中,了解尊重他人意見、尊重自然環境的態度。

( 二 ) 第二階段

1.融入指標:1-2-5 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 ( 探索 與表現 ) 之教學策略:

( 1 ) 以教室內的座位圖,認識座標軸 ( X,Y )、八方位 ( 東、南、西、北、

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經由座標位置說出兩物體間的相對位置。

( 2 ) 培養社區 ( 校園 ) 小小解說員,分組體驗社區 ( 校園 ) 環境、蒐集社 區 ( 校園 ) 中有意義的場所資料,複習讀圖要點,試著在地圖上標出位置,並找 出各景點間的相對關係。

( 3 ) 資料蒐集過後,老師逐一指導學生運用Lynch意象元素繪製社區 ( 校園 ) 導覽地圖,分組上台報告 ( 或配合活動實際進行導覽 )。

2.融入指標:2-2-9 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 資料,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 ( 審美與理解 ) 之教學策略:

( 1 ) 從對社區 ( 班級、學校、縣市 ) 的了解,找出具有地方 ( 班級、學校、

縣市 ) 之獨特色彩或傳統文藝,進行小組報告。

( 2 ) 蒐集當地的傳統建築形式資料,了解建築形式的發展與文化及生活方式 相關,進行相關鑑賞課程,提升美學素養。

3.融入指標:3-2-11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 ( 實踐與 應用 ) 之教學策略:

( 1 )將藝術學習的內涵擴展到大家關心的生活上,以社區 ( 校園 ) 的平面圖 ( 模型 ) 蒐集學生認為具特色的地點或不美觀的地點的意見,提出環境改善構想。

( 2 ) 若社區 ( 學校 ) 有工程進行時,可嘗試以小組活動參與部份工程創作 ( 彩繪、馬賽克磁磚 ),從實際創作或參與環境改善、美化空間的過程中美化生活 環境,感受空間美學。

( 三 ) 第三階段

1.融入指標:1-3-2 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 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 探索與表現 ) 之教學策略:

( 1 ) 透過實際丈量與體驗空間 ( 房間、家、教室、校園 ) 的方式,了解環境 中生活中常見的空間尺度 ( 門、桌、椅、走道寬度 )。

( 2 ) 讓學生知道自己步伐、手掌、手臂張開的長度或用一公尺的經驗估測觀 察物的大小方式,作為測量時的替代工具,培養學生用身體認識空間尺度的能力,

進而培養空間量感。

( 3 ) 以「想像中的校園 ( 家、班級 ) 」為主題,將自己對環境改善、環境創 發的想法綜合起來,並選擇適合呈現的媒材、技法,將自己構思的主題與內容以 圖畫 ( 配置 ) 方式畫出。

2.融入指標:2-3-7 認識環境與生活的關係,反思環境對藝術表現的影響 ( 審

2.融入指標:2-3-7 認識環境與生活的關係,反思環境對藝術表現的影響 ( 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