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建議

在經歷試探性研究與為期兩個月的正式研究後,研究者發現,每個教師都在 自己的教學信念所形成的教室文化中從事教學,然而,教學信念與實際教學之間 卻仍有很大的差異存在,像是研究中的櫻老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展現出豐富的 教學鷹架策略,但是卻在訪談中對這樣的教學策略感到徬徨,研究者以實際從事 教學的教師身分進入櫻老師的教室後更有深刻的反省與啟示,以下就本研究發現 的結果,對數學教師教學與未來的研究提出啟示與建議;

壹、對數學教師教學的啟示與建議

一、加強對課程內容的熟悉與轉化,建構縝密有效的教學活動

無法熟悉教學內容知識,即無法進行教學討論的引導,長久以來,小學教師 多為包班制,尤其擔任導師者幾乎都必須擔任數學課的授課教師,但是多數老師 卻非數學相關科系畢業,很難具備清楚的數學概念,因此,在教學前,應詳細閱

教學中順利引導學生學習,也才具備實施教學鷹架策略的條件。此外,結構縝密 的教學流程才能使學生保持在學習之中,不致於上課時過於鬆散而有秩序不良的 狀況出現,老師也才不需耗費時間管理秩序,影響其他學生學習。

二、培養開放的觀念與敏銳的察覺力,豐富學生多元的解題想法

數學學習是師生意義共構的歷程,若老師無法察覺學生表達的想法,卻又一 昧的要求學生學會老師所教的方法,那將造成學生的概念永遠無法釐清,對於老 師的想法也無法接受的窘境,許多老師可能擔心任由學生發揮,會有許多自己無 法回答的狀況出現,或是覺得學生的意見不純熟,不需要太在意,當老師拒絕學 生擁有學習參與權之後,學生也會降低參與興趣,教學也無法順利進行。同時,

教師對於學生反應若無法敏銳察覺,也會失去有效引導的契機,甚至使學生的迷 思概念更加牢固,對於踴躍提出想法而不被老師接受的學生而言,也會是很大的 挫折。

三、透過觀摩他人授課與反省自己的教學歷程,不斷精進自己的鷹架策略

教師教學時藉由口語對談提供鷹架協助是最立即的反應,也是運用上限制最 少的,然而,鷹架策略的運用必須經過多次的練習和逐步的改善才能熟練,從簡 單的提問、對學生反應的察覺、概念轉換間的反應,都需要長時間深入練習。長 久以來,教師多習慣於班級教室中以自己的方法進行教學,除非是教學觀摩,否 則甚少會進到他人的教室中進行觀察,也不習慣在他人面前演示教學,在缺乏交 流的封閉教學環境中,將無法精進或改善教學策略,根據研究者實地觀察的經 驗,若教師能相互觀摩教學法,尤其是以教學策略豐富多樣的教師為觀摩對象 時,對自己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貳、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在實地研究之後,研究者反省與檢討自己的研究歷程,發現仍有值得繼續進 行研究與改善之處,陳述如下;

一、配合研究學生學習成就與感受,探討教學鷹架策略運用成效

雖然本研究從個案教師的教學中發現豐富多樣的教學鷹架策略,但是研究設 計上並未針對學生的學習成就與鷹架運用功效進行探討,因此,教師教學鷹架策 略與學生學習成就之間的關係尚待進一步研究加以了解。未來研究如果能針對教 師教學鷹架策略與學生學習成就之關係設計相關研究,相信能提供教師在教學時 更積極的助益。

二、針對鷹架策略使用的頻率及時機進行後續研究

本研究基於研究目的與設計發現,個案教師運用豐富多元的鷹架策略進行教 學,但是對個案教師在特定時機運用何種鷹架策略以及是否傾向使用何種鷹架策 略並未進行探究,未來研究如果能針對教師運用不同鷹架策略的考量因素,並深 入探究教師是否固定運用哪幾類鷹架策略,或是固定於某些時機會運用特定鷹架 策略進行後續研究,相信能提供其他教師更多在教學時運用鷹架策略的參考。

三、就如何提升教師運用教學鷹架策略能力進行相關研究

藉由本研究的進行發現,個案教師對鷹架理論並不了解,且為第一年的初任 教師,但是自擔任實習教師起即積極從事課程內容轉換設計,並在國民教育輔導 團研究員的指導下,不斷修正教學策略運用和教學技巧練習,尤其在數學領域教 學方面,每週更定期參與數學專業成長團體,進行教材設計和教學問題的研討,

這和她在實際教學時呈現出豐富的教學鷹架策略運用有極密切的關係,因此,未 來的研究若能針對教師教學鷹架策略運用能力培養過程進行後續研究,相信能提

供教師專業進修與師資培育更多的建議和引導。

四、就教師運用教學鷹架策略進行數學教學之成效與傳統教學進行比較性研究

從西方文獻與台灣地區數學教育改革的趨勢中發現,雖然都有引用鷹架理論 的相關概念,但是卻因為相關的研究資料較缺乏,造成說服力不足,然而,透過 本研究的進行發現,雖然個案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豐富的教學鷹架策略,學生對於 數學課程的參與度甚高,但是卻未能明確提供鷹架教學策略較傳統教學策略更能 有效提供學生幫助的證據,若能針對運用鷹架教學策略和採取傳統教學法教學的 成效進行比較性研究,相信較能有具體說服力,也能提供教師運用鷹架策略進行 教學的支持。

第六章 研究者的省思

研究者在質性研究過程中扮演蒐集資料的工具,和分析詮釋資料的雙重角 色,所持理性、客觀與中立的態度與研究品質有很密切的關係。在研究中,研究 者須時時提醒自己勿將偏見、刻板印象帶入資料蒐集與分析的過程,且應時時反 省思考研究歷程中的作為與線索,抽離情境做更客觀的分析。在本研究結束後,

研究者重新審視自己在研究歷程中扮演的角色,並對研究進行過程進行深刻的反 省和思考,期望透過後設的檢討引導讀者從另一個觀點來理解本研究的進行和結 果的詮釋。以下就研究者的反省和研究的啟示進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