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現場

質性研究大多採取小樣本,並以立意抽樣(purposeful sampling)方式,選 取能夠對研究目的提供大量詳盡資料的個案作為研究對象(Bogdan & Biklen,

2001;Patton,1995)。本研究既為了解國小教師數學教學的鷹架策略,亦採取 立意取樣方式,現就研究對象選取條件、研究對象、研究現場敘述如下:

壹、研究對象選取條件

本研究意圖於普遍性的班級狀況中進行研究,也就是一般學校的普通班且 由非數學教學專業科系畢業的老師任教的情形,因此,尋找研究對象的範圍較 大,所考慮的因素為該教師參與和配合的意願,然而,若現場的資料較單調,

就可能極快到達飽和,造成研究可能無法達成目的(齊力、林本炫,2003)。為 達成本研究之目的,在研究對象與現場的選取上所考慮的條件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上課方式,具備較多師生互動、開放性問答、討論的教學活動 發生。

二、研究對象參與和配合的意願高。

三、班級氣氛活潑,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意願高。

四、該校行政單位同意進入進行研究。

貳、研究學校

依上述考慮條件,本研究挑選一所位於南投縣一般鄉鎮地區的縣立國民小 學淮山國小(化名),該校為所在鄉鎮的中心小學,每一年級有 5 至 6 班,全校

共 34 班,另有資源班、特教班與幼教班各一班,學生數 1000 餘人。研究期間 該校校長仍在進修博士學位,對於教師在職進修和參與研習活動非常重視,因 此對研究者進入該校進行觀察研究,非常支持關心,給予研究者許多的協助與 方便。該校行政主管與教師對於學科教學與學生社團同樣重視,例如有跆拳、

直排輪、新式健康操等多種活動性社團,同時作文、朗讀、演說等學藝性活動 均有優異成績。該校家長對參與學校活動及校務非常熱心,經常運用聯絡簿或 電話與學校老師保持聯繫,每學期校方均有安排教師家庭訪問活動以增進親師 溝通,同時,家長對學生學習也相當關心,該校多數學生課後須參與課後輔導 或安親班,對學生作業與教師教學也多會主動關心。

參、研究教師

本研究為挑選合適之研究對象,延宕許久才開始進行,研究者自 2004 年 9 月開始進行試探性研究以挑選合適之研究教師,直至 2005 年元月才正式確定研 究對象,茲就研究對象選取過程與正式研究教師教學理念與背景資料說明如下:

一、挑選研究教師

研究者開始試探性研究所挑選研究對象為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 91 級畢業,第一年初任的女性教師-易老師(化名)。易老師擔任一年級導師,授 課方法,在常規維持上以學生坐好不准亂動為要求,上課方式為教師發問,學 生回答,老師評鑑的 IRE 模式進行,學生鮮少有主動發問的狀況,班級無師生 討論活動進行,且學生數只有 12 人,經過三次觀察後,研究者決定放棄該研究 對象。第二次研究對象挑選為研究者服務學校女同事晶老師(化名),晶老師同 樣為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 88 級畢業生,曾經於台南縣服務過三年,後來

因為結婚的緣故,請調至南投縣,任教班級為中年級,研究者因行政工作之便,

曾多次觀察發現,該班級上課氣氛活潑,且師生互動頻繁,但是晶老師身體較 差,曾住院甚久,為避免造成晶老師較大壓力,因此決定放棄。

第三次與第四次試探性研究則採交叉進行方式,一星期兩次,週三早上與 週五早上各觀察不同教師,一位是已有任教 22 年經驗,目前擔任六年級導師的 竹老師(化名),另一位則為櫻老師(化名),竹老師任教於六班的小型學校,

班級學生數只有 9 人,但是上課時師生互動頻繁,且竹老師善於運用多樣的發 問、布題及鼓勵學生回答、參與解題活動,極為符合本研究需求;然而,由於 櫻老師授課班級人數為 32 人,較符合挑選條件所謂的一般地區,且該班級師生 互動頻繁、氣氛活潑,同樣也有多樣教學策略呈現,因此,研究者遂決定挑選 櫻老師擔任研究對象。

二、參與研究之個案教師

櫻老師畢業於花蓮師範學院教學心理輔導學系,在學期間曾修習過質性研 究法,但是在進入研究現場之初,藉由訪談得知,櫻老師對於鷹架理論並不了 解,且未涉獵 Vygotsky 的社會文化觀點學習理論。研究進行時,方為第一年初 任教師,但是從擔任實習教師開始,即參與數學課程設計研討的活動,且每星 期周末多與南投縣數學輔導團研究員共同設計每週數學科教學活動工作單,因 此,櫻老師授課時極少使用課本與習作,而多以自行設計的工作單進行教學;

在研究者決定以櫻老師為研究對象後,隨即加入櫻老師、竹老師均長期參與的 數學科研討會,在每個星期四晚上均有一次 2 小時的聚會,共同討論數學科教 學及學習單設計、試用、檢討改善,並透過聚會溝通教學鷹架的概念,櫻老師 也經常會就其教學過程向研究者提出意見徵詢。

櫻老師的教學信念中,認為學生都喜歡玩,教學活動設計要多以操作體驗 為主,同時認為上課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比教材內容更重要,尤其教師的專業 能力是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雖然教師要以更開放的想法,激發學生多元的思 考,但是也唯有透過教師的逐步引導,學生才會建立主動性;在教學法使用方 面,各種教學法都有適當的用處,教師不能排斥,應配合學生程度來使用。她 在訪談時說道:

師:老師要有開放的心態,老師要能夠指導學生的做法、看法、想 法,再來覺得老師的能力真的很重要,老師沒有目標沒有能力 的時候,那種建構會覺得非常地渙散,就是我覺得老師要能夠 知道說,雖然他尊重小朋友的想法,他能夠欣賞小朋友的想法,

他能夠開放給小朋友用任何想法去做,可是他要知道這一點主 要是什麼,強調的重點在哪裡?下一步小朋友答出來了,下一 步他要給小朋友什麼?要為小朋友做什麼的建構,就像你們講 的鷹架就是我去要搭什麼樣子的架子讓小朋友再走上去,所以 我覺得老師的能力還有態度是很重要的,所以建構的條件就是 老師,那學生的話其實有時候覺得小孩子真的是眼中只有玩,

然後就覺得說臭小孩眼中只有玩,我這樣子已經盡力在讓他活 潑好玩一點,為什麼你還是那麼排斥這樣子,建構裡面有沒有 學生需要具備的條件,我會希望他們能夠具備一點主動性,不 過那應該是要老師帶出來的。 (IV-01)

櫻老師在寫給家長的一封信「讓我們一起參與孩子的學習」中(如附錄二)

提到,她的教學模式是「合作學習法1」,而且主要運用的方法有七項:

1此處指稱之合作學習法為個案教師對自己使用教學方法之定義,並非Slavin (1983)所 提倡之Cooperative learning。

(一)親自動手做做看。

(二)在一旁觀看老師或同學操作。

(三)觀察教學錄影帶中的人物活動。

(四)觀察意義的結果。

(五)觀察圖片或幻燈片等靜態媒體。

(六)用語言文字來描述概念形成的過程。

(七)用語言文字來描述概念的特徵。

她希望能透過小組分工合作,輔助學生建立並穩固概念,也能學習良好人 際溝通與互動技巧,並藉由小組互動讓學生親手操作、觀察他人解題活動,或 學習以文字、口語表達數學概念,讓學生能以更靈活的頭腦、更多樣的策略解 決問題,同時,櫻老師依據這些方法,設計許多工作單,她希望學生能藉由實 際操作數學,而了解數學的各項概念意義,以利在往後的學習中,能靈活運用 基本概念來解決生活問題或各項大考試中的困難問題。

研究者在加入櫻老師長期參與的數學研討會之後也發現,該數學研討會是 一群志同道合的國小數學教師討論教學方法、工作單設計的集會,研討會中有 多數時間都是進行將學校教材轉化設計成工作單,經共同討論,然後實測,下 次集會時則分享學生作答情況,而後討論修改工作單。雖然櫻老師表示她並沒 有特定教學信念,但工作單教學設計都是依據國立編譯館 1993 年版的國小數學 教材,她認為該版的數學課程較少制式計算,能引導學生思考,建立概念,使

學生較能將這些數學概念在生活中靈活運用。訪談時她表示:

望說,看到的問題就自動討論這樣子,不然的話再去建立概念有 時候就沒有辦法找出問題作互動,也是看內容情況而定,像公里 的話就是儘量讓他們回去寫,回來討論錯誤的概念或是不會的概 念,那小數的話這種東西可能還是要去操作一次,課堂上大家一 起對那個有個基本的認識,然後回去做再來做討論。(IV-01)

綜合上述的資料得知,雖然櫻老師並不了解鷹架理論,然而,卻是一位專 注投入教學設計且不斷精進教學改進的老師,同時能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策略 鼓勵學生參與學習,在教學實施上,傾向鼓勵學生發表多元意見,藉由同儕合 作進行學習,且在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會不斷提供學生協助和引導,試圖幫助 學生獲得更高的能力。

肆、研究班級

研究班級為四年級學生,為方便研究敘述,為其化名四年德班。全班有男 生 15 人,女生 17 人,共 32 位學生。以分組方式進行上課,每組 5 至 6 人,各 組學生以學科成績分成高中低三群,分別給予紅、藍、綠的牌子,再讓同顏色

研究班級為四年級學生,為方便研究敘述,為其化名四年德班。全班有男 生 15 人,女生 17 人,共 32 位學生。以分組方式進行上課,每組 5 至 6 人,各 組學生以學科成績分成高中低三群,分別給予紅、藍、綠的牌子,再讓同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