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章的研究結論,對於美感知覺鑑賞及創作教學融入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課程 提出以下建議:

一、給視覺藝術教師之建議:

(一)增強美感知覺鑑賞能力的培養

設計美感知覺鑑賞及創作教學的課程內容並非要專業的、精緻的藝術形式,最重 要的是以多元化、能引起學習動機的課程內容融入生活,讓學生可以分享彼此想法與情 感。建議視覺藝術教師可以利用多元的管道參加相關的研習會或進修機構,增強美感知 覺鑑賞能力的培養,並善用教學策略,應用多元的媒材,尋求適當的協同資源,以提升 自我成長與專業知能。

(二)以美感知覺鑑賞及創作教學為課程內容

建議視覺藝術教師可以美感知覺鑑賞及創作教學為課程內容,並以多元化的表現方 式將美感知覺鑑賞融入日常生活中,拉近學生與精緻藝術的距離,以提升其藝術鑑賞的 能力與美感知覺能力,成為「孩子帶得走的能力」。如此一來便可減少美勞材料包的使 用,因為美勞材料包做出來的成品往往大同小異,容易扼殺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因 此建議視覺藝術教師以多元化的方式表現純藝術做為課程教學的內容。

(三)提供展覽場地以展示每個學生的作品

建議視覺藝術教師可與班級的導師商議在每次作品完成後,提供展覽場地展示全班 每個學生的作品,讓學生藉由自己的創作增加自信心,畢竟藝術教育的目標並不在於訓 練學生成為畫家,而是培養其美感知覺能力,並應用於日常生活中,而展示每個學生的 作品,也剛好提供了他們互相觀摩學習的機會。

二、給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在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是以研究者在雲林縣任教的 T 國小六年級 24 名學生為試探性教學研究對 象,與五年級 25 名學生為正式教學研究對象,並未包含其他年級與其他縣市的學生,

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結果可供後續的研究者作後續研究與印證。

(二)在研究時間方面

本研究因為時間限制,在正式教學研究安排為期十週的課程,雖然實施後學生在各 方面的表現皆有進步,但是培養其美感知覺能力並非在短時間能速成,仍需要更多時間 由教師引導以使其內化,以體認藝術的價值,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成為帶得走的能 力。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秀雄(1990)。美術與教育。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王文科(1991)。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之應用。台北:五南。

王秀雄(1998)。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台北市:國立 歷史博物館。

尤煌傑、潘小雪(2000)。美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朱光潛(2000)。西方美學家談論美與美感。台北市:天工。漢寶德(2007)。談美感。台 北市:聯經。

李凉萍(2004)。國小四年級統合性視覺藝術教育行動研究:以人文關懷的議題為課程內 容主軸。國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燕卿(1991)。繪畫鑑賞教學之內涵與實施。新竹師院學報,5,445-500。

林曼麗(2000)。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台北市:雄獅。

邱梨玲(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視覺藝術鑑賞美感形式分析能力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 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千鈴(2009)。梵谷的美術課 2 在美術教室 遇見梵谷。台北市:天下雜誌。

郭禎祥(譯)(1991)。E.W.Eisner 著。藝術視覺的教育。台北市:文景。

張全成(1991)。從鑑賞教學的加強談美術教育的多元功能與目標。國教世紀,26(4),

39-47。

崔光宙(1992)。美感判斷發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朝平(1992,5 月)。繪畫欣賞教學的問題引導方法之研究。載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舉 辦之「審美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279-305),屏東。

郭禎祥(譯)(1993)。Efland,Arthur 著。美國學校的藝術與美感教育。台灣美術,5(3),

53-59。

郭禎祥(1994)。多元文化觀與藝術教育。師大學報,39,545-582。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清濱(1997)。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與特色。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郭禎祥(1999)。二十一世紀藝術教育的展望。一九九九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二十 一世紀藝術教育新藍圖論文集。

陳勇仁(1999)。以美術鑑賞教學增進國小學童繪畫表現中色彩運用能力之實驗研究。國 立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瓊花(2000)。兒童與青少年如何說畫。台北市:三民書局。

梁福鎮(2001)。審美教育學。台北市:五南。

陳瓊花(2002)。大學通識教育之藝術鑑賞課程設計。視覺藝術,5,27-70。

陳文美(2003)。國小高年級以審美活動為中心的視覺藝術教學研究。國立屏東師院視覺 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瓊花(2004)。視覺藝術教育(初版)。台北市:三民書局。

郭秋月(2005)。美術鑑賞教學對國小兒童形塑能力之影響研究-以立體藝術作品教學為 例。國立新竹師院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連彩伶(2005)。鑑賞導向創作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繪畫表現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 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粘瑞蘭(2005〉。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色彩教學策略研究。國立新竹師院美勞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梁錦鋆(譯)(2006)。Herbert Read 著。藝術的意義。台北市:遠流。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網站。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 學年度實施)。2011 年 5 月 12 日,取自 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黃光男(1993)。美感與認知-美術論文集。高雄市:復文。

黃光雄(1996)。課程與教學(初版)。台北:師大書苑。

黃嘉勝(1999)。台灣原住民美術作品鑑賞教學模式與範例之研究。原住民教育研究,2,

85-115。

黃美賢(2001)。成人如何自我導向學習繪畫鑑賞。美育,119,81-90。

漢寶德(2002)。藝術在教育目標實現中的角色。2010 年 8 月 17 日,取自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B-091-088.htm 漢寶德(2007)。談美感。台北市:聯經。

劉千美(2000)。藝術與美感。台北市:台灣。

劉豐榮(1992,5 月)。審美判斷之發展、認知歷程與學習之研究。載於國立屏東師範學 院舉辦之「審美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363-375),屏東。

辭海(1973)。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蘇振明(1992)。從鑑賞導向創作─兒童美術鑑賞教學研究(上)。美育,21,29-40。

西文部分:

Broudy,H.S.(1961).Building a Philosophy of Education.N.J..Prentice Hall,Inc..

Parsons, M. J.(1987).How We Understand Art.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附錄一、試探性教學課程設計

2-2

1-1、1-2 2-1、2-2 2-3 3-1

4-1 4-2

複習上次所介紹的美的原理原 則,並說明本次活動將根據上次 的設計草稿完成拼貼畫作品。

二、創作活動

1.教師發下設計草稿圖 2.學生利用各種顏色的色紙做 剪貼於圖畫紙上

3.提醒學生先在色紙上畫出想 要的形狀再剪下來,需要的形狀 與數量都剪下後排列在圖畫紙上 再一一貼上。

3.完成拼貼畫 三、欣賞活動

1.教師帶領學生發表的重點 2.學生發表與分享創作理念

60 分

15 分

馬蒂斯拼貼 畫的圖片

學習單 八開圖畫紙 各色色紙、

剪刀、膠水

能回答問題

能運用對比色 與類似色 能運用美的原 理原則

能說出創作理 念並互相欣賞

附錄二、正式教學課程設計

2-1 3-2

4-1 4-2

1.教師說明今天將模仿梵谷的技 法,五人一組完成梵谷的自畫像。

2.教師發給每一組一份梵谷的自 畫像(彩色影印),每一份都已裁切成 五塊,由學生利用蠟筆完成自己負責 的那一塊在紅色粉彩紙上。

3.提醒學生注意線條的變化與對 比色和類似色的運用來完成創作。

4.學生完成作品。

三、綜合活動

1.請每一組學生將完成的作品拼 在一起。

2.觀察每一組作品的特色與趣味 性。

3.教師作綜合講評。

4.教師預告請學生蒐集報章雜誌 上偶像明星的照片,將運用於下一次 的活動。

10 分

梵谷的自 畫像(附 錄 2) 紅色粉彩

紙 能運用線條的變 化

能使用對比色 能完成作品

能互相欣賞

附錄 1

附錄 2

教學科目 藝術與人文領域 教學日期 100 年 10 月 24 日

3-1

目標

教學科目 藝術與人文領域 教學日期 100 年 11 月 7 日

4-1

2-2

4.能尊重與欣賞

教學科目 藝術與人文領域 教學日期 100 年 12 月 12、19、26 日

2-1

附錄三、教學檢討表

單元名稱 第 單元 活動名稱

教學日期 年 月 日 第 節 任教班級 年 班

教學準備

教 學 過 程 檢 討

引導 活動

創作 活動

欣賞 活動

其他

教學心得 與感想

備註:每次教學活動結束後由教學者整理。

附錄三、教學檢討表

附錄四、學生藝術作品評量表

附錄四、學生藝術作品評量表

附錄五、學生自評與互評表

___年___班___號 姓名:____________ 填寫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座號 作品意義

5 4 3 2 1

藝術表現

5 4 3 2 1 總分 備註

1 號

□ □ □ □ □ □ □ □ □ □

2 號

□ □ □ □ □ □ □ □ □ □

3 號

□ □ □ □ □ □ □ □ □ □

4 號

□ □ □ □ □ □ □ □ □ □

5 號

□ □ □ □ □ □ □ □ □ □

6 號

□ □ □ □ □ □ □ □ □ □

7 號

□ □ □ □ □ □ □ □ □ □

8 號

□ □ □ □ □ □ □ □ □ □

9 號

□ □ □ □ □ □ □ □ □ □

10 號

□ □ □ □ □ □ □ □ □ □

11 號

□ □ □ □ □ □ □ □ □ □

12 號

□ □ □ □ □ □ □ □ □ □

13 號

□ □ □ □ □ □ □ □ □ □

14 號

□ □ □ □ □ □ □ □ □ □

15 號

□ □ □ □ □ □ □ □ □ □

16 號

□ □ □ □ □ □ □ □ □ □

17 號

□ □ □ □ □ □ □ □ □ □

18 號

□ □ □ □ □ □ □ □ □ □

19 號

□ □ □ □ □ □ □ □ □ □

20 號

□ □ □ □ □ □ □ □ □ □

21 號

□ □ □ □ □ □ □ □ □ □

22 號

□ □ □ □ □ □ □ □ □ □

23 號

□ □ □ □ □ □ □ □ □ □

24 號

□ □ □ □ □ □ □ □ □ □

1.我(□有□沒有)認真公平幫別人評分。

2.我(□喜歡□不喜歡)幫別人評分。

附錄六 美感知覺能力學習態度問卷

___年___班___號 姓名:_______________ 填寫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活動名稱

小朋友,為了幫助老師更瞭解你的學習狀況,在上完了今天的藝術與人文課程 後,你的感覺如何呢?請把它記錄下來:

1.你覺得今天的藝術與人文課程……

○非常喜歡 ○有點喜歡 ○不喜歡 ○很討厭 ○沒感覺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覺得今天上課的內容……

○非常難 ○有點難 ○容易 ○很容易 ○沒感覺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今天使用了哪些素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些素材可以表現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今天的作品運用了哪些線條?

○粗 ○細 ○曲 ○直 ○快 ○慢 ○輕 ○重

你所使用的線條是為了表現出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今天的作品運用了哪些色調?

○對比色 ○類似色 ○明 ○暗

請舉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今天的作品運用了哪些美的原理原則?

○反覆 ○漸層 ○對稱 ○對比 ○比例 ○均衡 ○統一 ○單純 7.今天的課程中,你最喜歡哪一部份?為什麼?

我最喜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寫下你對這次上課的心得與感想或建議:

附錄七、學習單

小小設計家

___年___班___號 姓名:____________ 填寫日期:___年___月___日

◎ 馬蒂斯-用繽紛而多采的色澤,豐富了現今繪畫,發掘了色彩的天堂!

小朋友,在認識這位現代繪畫的色彩魔術師後,也請你拜他為師,在下 列方框內設計一幅屬於你自己的拼貼畫吧!

1. 先想一想,如何運用美的原理原則─對比、統一、比例、單純在你的設計圖中?

2. 注意對比色與類似色的運用,以襯托出你的主題。

3. 為你的設計圖命名:___________________

4.

附錄八、學生訪談紀錄表

教學單元 訪談日期 年 月 日

訪談學生 S1、S4、S12、S18

訪談問題 師 生 問 答 內 容

一、有關教材使用 與課程設計內容

T:

S1:

二、對提升藝術鑑 賞的能力方面

三、師生互動情形

四、學習評量方面

備註一:T 為教師代號;S 為學生代號,數字為學生座號。

備註二:每次上課後非隨機抽樣 2 名男學生與 2 名女學生為訪談對象。

附錄八、學生訪談紀錄表

的想法,覺得很可惜?

S22:會。

T: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不會想要說得更好?

S5、S11:會。

S22:可以先打草稿。

S5:可以在家裡自己先練習。

S22:在創作之前可以先想好,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

T:最後有什麼建議要給老師嗎?或是說說自己的感想?

S5:跟同學一起評分,覺得很有趣。

S5:跟同學一起評分,覺得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