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限制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近年來臺灣不論在面臨少子化的問題上、教育政策及制度的革新,以及全球化 的競爭壓力下,促使台灣高等教育,必須發展出具跨國性及國際觀的教育政策及制 度,來因應高等教育的國際市場趨勢,而制定完善的學歷採認,及擬定開放大陸學 生來臺就學政策及規範,以積極培育兩岸優秀人才,提升國家及台商企業在大陸投 資的競爭力,已是以為目前重要教育政策首重議題之一,而本研究則著重於提供台 灣高等教育相關政策及制度建議,並供台商企業培育人才的重要依據,致使台灣在 開放陸生來台就學的教育制度及政策上,初期規劃較不易因兩岸認知差距,發生制 度與政策擬定的落差,另在高等教育招生策略及規劃上及企業培育人才上,也可獲 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對政府方面的建議:

一般而言,具生涯規劃能力者,通常較可以充分對於個人自我的智能、興趣、

性向、潛能、進行自我檢視,而規劃出欲完成的目標,亦對於外在環境變動,具有 較佳的敏銳度,故可提高個人所設定目標的達成率,本研究也發現,因家庭經濟較 差及父母教育程度較低的陸生,亦因感受生活壓力及困苦,在脫貧心態的影響之下,

亦促使其發展較高的生涯規劃及主動學習能力,而生涯規劃能力強者相較於生涯規 劃能力弱者,在來台就學意願上來的高,依此參考,當於政府單位在制定相關陸生 來台就學之政策及制度時,應考量較具深遠的就學生涯規劃,也就是相關陸生來台 就學後的配套措施需完善,不應單為政治或其他相關政策性的考量,而僅研擬限制 規範,卻未考慮到實際陸生來台就學後續的發展問題,如此一來才能達到真正的開 放教育,吸引更多的大陸優秀學子來台灣就學,相對提高台灣學子的競爭能力。

另本研究在驗證後發現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在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 意願間具有顯著的調節效果,故可得知,兩岸高等教育政策與制度,在一般陸生來 台就學的意願上佔有其重要影響的地位,所以當於制定相關兩岸之間的教育政策及 制度時,需加以考量兩岸高等教育的平衡問題,首先建議必須建立完善且平等的兩 岸學歷相互採認機制,來因應開放陸生來台之就學問題。

目前台灣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以致大學數量增加,但因出生人口逐年下降,造 成高等教育的供需失衡,而相對在大陸部分,在近來卻因經濟的迅速發展,造就人 民對於高等教育的需求激增,再加上人口數的不斷攀升,以致逐年的高等教育在需 求數上,仍有高約數百萬的需求量,若依學生需求數上,台灣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

的制定,在開放陸生來台就學上若能加以考量,其對高等教育需求數的平衡,以控 制來台就學陸生之數量,適當填補及解決台灣高等教育的招生不足現象,進而刺激 及提升台灣高等教育單位的競爭力。

另從陸生對於大陸教育政策及制度排斥力上呈現,大陸地區的高等教育普遍因 教育資源的缺乏,造成陸生至其他國家或地區就學的意願升高,在鄰近的國家日本 及韓國的大陸留學生人數均呈現高比率現象,而台灣雖佔有地理鄰近及文化、語言 類同,以及高等教育普遍擁有較高的教育資源、品質的優勢,足以吸引陸生來台就 學,但因大陸經濟近來發展迅速,人民所得大幅提高,台灣在各項優勢上恐維持不 久,尤其在教育資源、品質方面更應注重,故台灣高等教育部分仍應加強教育品質 的提升,具在教育環境、方式、制度及政策上,應更具多元化及國際觀,如此不僅 可吸引大陸優秀人才至台灣就學,更可促使世界各國的人才來台灣就學及發展,進 而提升整體的競爭力。

二、 對學校方面的建議:

本研究經験證後結果呈現,於人格特質上,父母職業階層、教育程度及家庭收 入中較高者,其外向開放的傾向程度較高,且人格特質屬外向開放的陸生,在來台 就學意願,相較其他人格特質者來的高,另人格特質上,父母職業階層、教育程度 及家庭收入中較低者,其個性溫和的傾向程度較高,且人格特質屬個性溫和之陸生,

在來台就學意願,相較其他人格特質來的低,其可能因為,外向開放之家庭其學習 成長環境較佳所接觸之資訊較豐富,容易接觸較新的外來訊息,而相對的個性溫、

保守之家庭則較接觸訊息方面較弱,故建議在開放陸生來台就學初期,台灣地區的 高等教育單位在制定招生的策略上,可予以擴大宣傳招生,並針對弱勢家庭傳達來 台就學之相關訊息,且在開放的系所、學校的類別及招生方式部分,採以多元化策 略,將可提高陸生來台的意願。

另本研究經分析本次樣本的結果得知,影響陸生來台就學的個人特徵因素中,

從有顯著差異的「父親教育程度」、「父親職業」、「母親職業」及「家庭收入」

中推論得知,家庭經濟狀況為影響來陸生台就學意願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家庭經濟 狀愈好的陸生,其來台就學意願有較高的傾向,據此建議,學校方面在與政府相關 單位在研議開放高等教育的政策及制度,以及研擬招生規劃及策略上,陸生的家庭 經濟狀況可為重要考量,亦即,若能提供來台就學之相關獎助措施或相關生活照料 部分,對提升陸生來台之就學意願上,將有所助益。

三、對於台商企業方面的建議:

依本研究在各變項中,對來台就學意願上的分析結果,建議在台商企業在 顧用大陸當地員工時,可考量人格特質傾向外向開放個性、較重視生涯規劃者,

並由企業提供陸生來台就學以及企業內部員工來台進修的獎勵及補助措施,以 提高來台就學意願及企業人才的留任,讓真正有意願前來台灣就學的陸生,能 得到經費上的協助,而對於企業內部的員工,也能無後顧之憂的前來台灣進修,

且在進修完畢後,全心貢獻於企業,創造企業競爭力,而最後企業亦可在配合 政府相關單位所制度及政策之下,積極延攬及培育具台灣高等教育、文化、價 值觀的大陸優秀人才,至大陸台商企業服務,不但可協助台灣方面在陸生來台 就學政策的推動,也可有效消弭勞資雙方彼此的觀念及認知上的差異,進而減 少經貿糾紛,並提升台商企業在大陸地區發展的整體競爭力。

四、後續研究建議

後續對於相關議題研究者,可擴大研究對象至各學齡層級,以及其他區域之陸 生,依本研究所提之各變項,進行影響陸生來台就學的意願因素研究,或對於 影響臺生至中國大陸就學因素來進行研究並將結果與本研究進行比對,亦可納 入本研究各構面外的其他因素投入探討分析,並在研究方法上延伸將質化方式 增加,可兼深度與廣度的研究範圍。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信智(1992),高雄市高職應屆畢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碩士論文。

王秉鈞譯(1995),管理學。台北:華泰書局

石昱鬱(2009)我國大學向大陸招生可行性之調查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行政院施政報告(2009) 中華民國 98 年 2 月-立法院第 7 屆第 3 會期

吳定(1999),公共政策。臺北:空大。

吳明隆(2000),SPSS 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公司。

吳毓津(1997),大學生科系選擇因素的分析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

吳武典、洪有義(1987),心理衛生。臺北市: 國立空中大學。

呂錦龍(1994),台商赴大陸投資之人員派遣制度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 巫有鎰 ( 1997 ),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臺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

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

李俊傑(2004) 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 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春杉(2009) 台灣地區高等教育機構向大陸招生推拉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誠(2000) ,天下遠見出版「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

李鍾桂(1995),彩繪生命藍圖:談生涯規劃。中國青年救國團團務通訊,573。

杜佩蘭(2006),「醫師的雙重專業衝突-本質、前因及後果」,國立中山大學,人 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何金銘(2001),統計法輯要,台灣復文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周愚文、黃烈修、高建民(1999)。大陸教育。臺北市:商鼎。

林文達( 1983),教育機會公平性之研究。政大學報,48,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林水波、張世賢(1991),公共政策。臺北:五南。

林水順、莊英慎(2000),「技職學院行銷作為與特性認知分析--以國立勤益技術學 院為例」,中華管理學報,第一卷,第一期,第33-54頁。

林幸台(1990),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三版)。臺北:五南。

林旺枝(2006),以Coleman 社會資本理論探討高職學生家庭背景與學業成就關係之 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惠雅( 1991),社會的發展。輯於蘇建文( 主編):發展心理學。臺北: 心理 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林欽榮(2002),組織行為,臺北:揚智文化。

林尚武(2006),運動員教育的省思與生涯規劃的實踐。國民體育季刊,35(1)。

邱祖賢(1996),哈伯瑪斯的批判理論在我國教育政策制定的應用,國立高雄師範大

邱祖賢(1996),哈伯瑪斯的批判理論在我國教育政策制定的應用,國立高雄師範大